張文顯法學文選(卷一)

出版時間:2011-8-1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張文顯  頁數(shù):377  

內容概要

  《張文顯法學文選(卷1):法學的理論與方法》法學是以法律和法治為研究對象,并以法學自身為反思對象的科學活動及其認識成果的總稱,法理學(法哲學)是法學的一般理論、基礎理論、方法論和意識形態(tài)。馬克思主義法學是法學史上最革命、最科學的理論,毛澤東法律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繼承和發(fā)展。在當代中國,推進法學理論和方法創(chuàng)新是法學發(fā)展的第一要務,法學研究的權利本位范式、現(xiàn)代化范式、全球化范式是法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顯著標志。作者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相通的哲學觀出發(fā),提出“法學的理論與方法”的合成概念,并致力于法學的理論創(chuàng)新、方法創(chuàng)新和范式轉換,構建了“法學”、“法律”、“法治”三位一體的法哲學體系。

作者簡介

張文顯,1951年8月28日生于河南省南陽市鎮(zhèn)平縣,我國著名法學家,曾任吉林大學法學院院長、副校長、黨委書記、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現(xiàn)任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吉林大學理論法學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大學資深教授,兼任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法學學部召集人等職。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他一直活躍在法學研究與法治實踐的舞臺上,先后出版學術專著和統(tǒng)編教材二十余部,發(fā)表文章四百余篇,在法學界和法律界形成了廣泛的影響力?!稄埼娘@法學文選》共十卷,收入各類文稿351篇。這些文稿從多個側面反映了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國法學研究、法學教育、法治建設的發(fā)展進程,并體現(xiàn)了作者在法學理論和法治實踐方面的創(chuàng)新成就,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書籍目錄

出版說明著者序學術是我生命中的永恒追求1.法理學導言2.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法理學?3.論建構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法學4.再論建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學5.推進馬克思主義法學新的中國化和當代化——代新年致辭6.《法哲學通論》序言7.命題與核心思想——《法哲學通論》題注之詮釋8.改革和發(fā)展呼喚著法學更新9.關于改革我國理論法學的初步設想10.市場經(jīng)濟與法理學的更新和變革11.理論創(chuàng)新是法學的第一要務——十六大與法學理論創(chuàng)新12.全球化與中國法學13.法學理論研究中的幾個問題14.新時期中國法理學的發(fā)展與反思15.中國法理學二十年16.世紀之交法理學研究的五年回顧與展望17.法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18.《法律社會學》導論19.法律社會學的對象、范圍和方法20.當代中國法哲學研究范式的轉換——從階級斗爭范式到權利本位范式21.論法學的范疇意識、范疇體系與基石范疇22.法學研究中的全球化范式23.以權利和義務為基本范疇重構法學理論24.權利時代的理論景象25.法學研究中的語義分析方法26.略論法學研究中的價值分析方法27.簡論法與語言和邏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四、關于現(xiàn)代法的精神法的精神是法律制度的靈魂。它支配著對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化進行的法律性制度安排,指引并制約著對法律資源因而也包括其他資源的社會性配置。在當代中國,法的精神應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的本質和規(guī)律相適應的理性精神和價值原則。研究現(xiàn)代法的精神,大力促進現(xiàn)代法的精神從理論和觀念形態(tài)轉化為立法政策和具體的法律原則、規(guī)則、概念和技術,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根據(jù)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考察近代以來世界法律發(fā)展變遷的歷史,特別是總結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法制建設的經(jīng)驗和法學研究成果,可將現(xiàn)代中國法的精神概括為四個統(tǒng)合。一是權利本位與人文精神的統(tǒng)合。權利本位與人文精神的統(tǒng)合是社會主義義利觀的法律反映。權利本位的精神源于商品交換的本質和規(guī)律。市場經(jīng)濟是發(fā)達的商品經(jīng)濟。商品經(jīng)濟是交換經(jīng)濟,而交換從法律上說就是權利的互相讓渡,這就要求以權利的明確設定為前提或起始。假如權利模糊,就會極大地限制交易自由,或者導致盲目交易而蒙受不可預測的損失。沒有明晰的權利界定和宣示,就不會有自由、平等、安全的商品交換和市場交易。權利本位精神與法律結構也是相適應的。法是以權利和義務為機制調整人的行為和社會關系的。權利和義務貫穿于法的全部領域,貫穿法律運行和操作的整個過程。在權利和義務這一對立統(tǒng)一的矛盾體中,或者是義務本位,或者是權利本位,不可能是權利義務二元本位。權利本位的法律精神意味著在權利和義務的關系中,義務來源于、服從和服務于權利,權利是義務存在的依據(jù)和意義,義務是權利的對象化,義務通過權利表現(xiàn)自己的價值。

編輯推薦

《張文顯法學文選(卷1):法學的理論與方法》是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張文顯法學文選(卷一)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