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鄒碧華 編 頁數:244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由已經取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的法官撰寫。他們結合審判實務和心理學知識,對辦案中遇到的疑難件引發(fā)的個人心理問題進行剖析,進而化解一個又一個棘手的矛盾,字里行間浸透著法官作為咨訪關系的一方對另一方的關注。精選19年來比較有代表性的庭審案例,涵蓋了心理學知識許多方面,如抑郁癥、行為療法、認知療法、現(xiàn)實療法等心理咨詢與治療的主要流派和方法。
作者簡介
鄒碧華,北京大學法學博士,現(xiàn)任上海市長寧區(qū)人民法院院長、華東政法大學兼職教授。
書籍目錄
序
導論:法庭上的心理學/鄒碧華
做一個聰明的溝通者/宓秀范
為失明者重塑心靈的窗戶/金喆勛
我只是拿回屬于我自己的東西/章曉琴
希望能被公平對待/劉亞玲
我娘如有個好歹,法官得給個說法/唐杰英
上法院去告吧/張楓
你的房子誰“做主”/謝壽山
孩子啊,孩子/沈莉萍
你們就是我的父母/滕道榮
從美化自我到正視自我/孫海峰
離婚了還是朋友/胡桂霞
誰來安置我/沈莉萍
遭遇抑郁性神經癥患者/顧薛磊
我要在上海有房/胡桂霞 顧鳴香
從閉門不見到握手言和的轉變/顧鳴香
幫助他們尋找未來/顧楊
最熟悉的陌生人/許艷婷
我的天塌了/章曉琴許艷婷
我要認定工傷/沈莉萍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行動步驟三:充分調動信訪資源在采取上述心理干預行為的同時,我始終沒有忘記掉自己的另一個身份——包案領導。要想最終化解這個信訪件,我必須要采取一些具體措施為她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當然,這樣的判斷,也是建立在前期充分準備之上的。首先,我翻閱卷宗,向前期做了不少工作的陳德云老師了解新長寧集團公司目前的態(tài)度,掌握了該公司當初動遷時政策過緊的實際情況,以及新長寧集團公司也有意對該戶適當補償的想法。其次,我與陳德云老師共同探討了一個實際的問題——拿出多少錢來化解這起信訪矛盾是合理的。好在陳德云老師是一位長期在信訪戰(zhàn)線上工作的非常有經驗的老法師,對如何恰當地化解信訪矛盾拿捏得很準,也很有辦法,她給出了很好的建議。最終,將本案的化解經費定在15萬元。再次,我與陳德云老師共同商討了可能運用的信訪資源。我們一致認為,張某信訪盡管是對本院案件判決不服,但起因主要緣于房屋動遷。而動遷矛盾的化解工作,可以由區(qū)有關部門來幫助解決。基于目前我們已經做了大量的穩(wěn)定工作,高院也把她作為重信重訪化解對象交辦我院,我們可以整合其他資源,借助長寧區(qū)聯(lián)席辦的力量,幫助我們落實具體的補償費用。為此,我們商定一同上門到長寧區(qū)聯(lián)席辦求得支持。和長寧區(qū)聯(lián)席辦的溝通,出乎意料的順利。原區(qū)聯(lián)席辦田主任聽了我們對張某信訪案化解思路的介紹,當即表示,由他出面,幫忙到新長寧集團公司商談補償費用,落實15萬元的補償款。其實,到區(qū)聯(lián)席辦田主任處求援,我也是運用了一些學到的心理學技巧,使用了一些心理法則。首先,我運用了“相悅定律”。人與人在感情上的融洽和相互喜歡,可以強化人際間的相互吸引。更簡單地說,就是喜歡引起喜歡。而人們的相互喜歡,主要體現(xiàn)在語言和態(tài)度上。對于真誠和溫和的態(tài)度,對于好話,人們往往難以拒絕。
編輯推薦
《法庭上的心理學》:做一個聰明的溝通者、為失明者重塑心靈的窗戶、我只是拿回屬于我自己的東西、你的房子誰“做主”、從美化自我到正視自我、離婚了還是朋友、遭遇抑郁性神經癥患者、我要在上海有房。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