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2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胡元聰 頁數(shù):354
內容概要
外部性最早是由西方經濟學家作為“市場失靈”的重要表現(xiàn)之一而提出來的。對于外部性,我國盛洪教授指出,廣義地說,經濟學曾經面臨的和正在面臨的問題都是外部性問題,前者或許是已經消除的外部性,后者是尚未消除的外部性。這表明由外部性引發(fā)的外部性問題存在于時間上的永恒性與空間上的普遍性。而對于外部性問題的研究首先是從經濟學領域開始的,而后這些問題又進入倫理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人口學等領域的研究視野?! 巴獠啃浴笔且粋€內容十分廣泛的概念,不同的學科都可以從各自的視閾出發(fā)對它的內涵進行揭示,而對由外部性引發(fā)的外部性問題的解決也有多種進路,《外部性問題解決的經濟法進路研究》(作者胡元聰)所關注的是外部性問題的制度克服問題。美國著名制度經濟學家科斯曾經精辟地指出,外部性問題的解決可以有市場方案與政府方案;同時他又認為,任何市場方案都是依賴于一系列由立法者和法院創(chuàng)設的法律規(guī)則來實現(xiàn)的。這里他強調了法律對外部性問題規(guī)制的必然性。奧地利經濟學家米瑟斯也主張,所有負外部性問題都可以通過改革受損責任法律,以及消除妨礙私人所有權實施的制度壁壘得以解決。這里他指出了我們尋求外部性問題法律解決的有效途徑?! £P于外部性問題的經濟法解決,李昌麒教授指出,對于法學研究者來講,我們不能把我們對外部性的研究停留在經濟學的層面,而要通過對經濟學家們所揭示的外部性的表現(xiàn),尋求解決外部性的“法律藥方”。作為國家干預經濟的基本法律形式的經濟法必然能夠在外部性問題解決方面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張守文教授也認為,從法學上說,法學研究在很多情況下是在解決外部性問題,經濟法也不例外。《外部性問題解決的經濟法進路研究》認為,在外部性問題解決上,經濟法不僅應當有所作為,而且應當有更大的作為。本書試圖從經濟法視閾解讀出發(fā),探索外部性問題解決的經濟法進路?! ”緯譃?篇。首先是基礎篇,包括第一、二章。主要考察了經濟學對外部性的揭示并從法學視角對外部性進行了審視;回顧了倫理學、經濟學和法學視野中外部性問題解決的進路并進行反思,從而為外部性問題的經濟法解決方法的提出提供鋪墊。其次是本論篇,包括第三、四、五章。主要是對外部性問題的經濟法解決進路的原理、基本出發(fā)點、路徑等進行理論解析。最后是實踐篇,包括第六、七章。主要是從實踐出?探討外部性問題的經濟法解決。首先,在外部性問題的事前解決方面,對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四個領域中外部性問題的經濟法解決進路進行實證分析;然后,在分析傳統(tǒng)訴訟機制。解決外部性問題的局限性的基礎上,提出建立公益經濟訴訟機制實現(xiàn)外部性問題的事后解決,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制度創(chuàng)新建議?! 〉谝徽陆洕鷮W和法學視野中的外部性。把作為經濟學術語的“外部性”引入法學研究領域,首先還必須回到經濟學是怎樣揭示外部性的這一問題上。如果對外部性本身沒有相對清晰的把握,那么要找出解決外部性問題?法律進路就會出現(xiàn)問題。因此,本章主要考察了經濟學對外部性的揭示并從法學視角對外部性進行了審視;在此基礎上,找出了經濟學和法學關注外部性的共同取向。本章將外部性概念引入法學領域,從而為下文外部性問題的法學解決進路奠定了基礎?! 〉诙峦獠啃詥栴}解決的主要進路考察及其反思。本章考察了外部性問題解決的主要進路,包括倫理學視野、經濟學視野以及法學視野中外部性問題的解決進路。重點是對外部性問題的倫理學、經濟學視野下的解決進路進行了反思,并對法學視野中解決外部性問題的民法方法、行政法方法進行了反思。在?決外部性問題的進路上,本章的結論是:其一,法律進路優(yōu)于倫理進路;其二,作為正式制度的法律解決進路與作為非正式制度的倫理解決進路、作為制度方法的政府干預方法與作為非制度方法的市場解決方法必須結合才能有效解決外部性問題;其三,作為構成整個法律體系的各個部門法,如民法、行政法、刑法等在解決外部性問題中也必須互動與合作;其四,運用經濟法方法解決外部性問題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谌陆洕ń鉀Q外部性問題的原理:理論基礎與內在機理。本章主要從理論基礎和內在機理兩個方面論述了經濟法解決外部性問題的基本原理?其中理論基礎包括政治學基礎、經濟學基礎、社會學基礎、倫理學基礎、法理學基礎;內在機理包括從經濟法起源于克服市場失靈、經濟法凸顯社會本位觀、經濟法更為明顯的“軟法”性質、經濟法對權利義務傾斜性配置、經濟法的公私法融合趨勢、外部性問題的事前預防和事后救濟、經濟法的人性假設等角度,分析經濟法解決外部性問題的可能性與必然性。本章的結論是:經濟法解決外部性問題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特殊的內在機理?! 〉谒恼陆洕ń鉀Q外部性問題的基本出發(fā)點:價值與理念。本章主要從價值和理念兩個方面論述了外部性問題經?法解決的基本出發(fā)點。其中,經濟法解決外部性問題的價值包括實質公平價值和社會效益價值。這里的實質公平區(qū)別于民法上的形式公平,社會效益區(qū)別民法上的個人效益,因而更加有利于解決外部性問題。經濟法解決外部性問題的理念包括社會和諧理念和科學發(fā)展理念。社會和諧理念中包括人與生態(tài)的和諧以及人與社會的和諧;科學發(fā)展理念包括發(fā)展是擴展人權的發(fā)展以及發(fā)展是科學的發(fā)展,因而有利于外部性問題的解決。本章的結論是:經濟法追求社會的實質公平和社會整體效益,追求社會的和諧和科學發(fā)展;這些價值與理念,與解決外部性問題的訴求具有高?的一致性。 第五章經濟法解決外部性問題的路徑:以經濟法功能為視角。本章主要以經濟法功能為視角,圍繞經濟法的激勵功能、信息傳遞功能、促進公共產品供給功能以及優(yōu)化資源配置功能,論述了外部性問題經濟法解決的具體路徑。其中,經濟法的激勵功能的發(fā)揮主要體現(xiàn)為對正外部性問題的解決;經濟法的信息傳遞功能、促進公共產品供給功能以及優(yōu)化資源配置功能主要作用于對負外部性問題的解決。本章的結論是:經濟法通過法律激勵、信息傳遞、促進公共產品供給以及優(yōu)化資源配置,為解決外部性問題提供了有效路徑?! 〉诹?濟法解決外部性問題的實踐:我國經濟法解決外部性問題的實證分析。本章主要以我國社會再生產“四個環(huán)節(jié)”中外部性問題經濟法解決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經濟法在事前解決這些領域中外部性問題的理論基礎和具體途徑:以企業(yè)社會責任經濟法規(guī)范為視閾,論述了生產領域外部性問題的經濟法解決;以交易公平的經濟法保障為視閾,論述了交換領域外部性問題的經濟法解決;以經濟法保障財富實質公平分享為視閾,論述了分配領域外部性問題的經濟法解決;以公民環(huán)境權的經濟法保障為視閾,論述了消費領域外部性問題的經濟法解決。本章的結論是:經濟法體系?的市場主體法律制度、市場秩序法律制度、宏觀調控法律制度、可持續(xù)發(fā)展法律制度以及社會分配法律制度,都是解決外部性問題的經濟法律制度,有利于解決社會再生產“四個環(huán)節(jié)。”中的外部性問題。 第七章經濟法解決外部性問題的實現(xiàn)機制:公益經濟訴訟。本章首先從外部性問題的事后解決方面指出了傳統(tǒng)訴訟機制的局限性,分析了公益經濟訴訟與外部性問題、經濟法的關系,論證了公益經濟訴訟制度在解決外部性問題中的特殊功能及意義。重點提出了構建公益經濟訴訟制度解決外部性問題的具體建議,包括拓寬外部性訴訟案件原告適格標準?合理配置外部性訴訟案件原被告舉證責任;賦予法院處理外部性訴訟案件特別職權;建立外部性訴訟案件公益經濟審判庭;確立有利于外部性訴訟案件原告的訴訟費用承擔原則;建立外部性訴訟案件公益經濟訴訟激勵機制;等等。本章的結論是:基于外部性訴訟案件的公益性需要一種新型的訴訟機制——公益經濟訴訟,并且需要突破傳統(tǒng)訴訟機制的窠臼,進行具體的制度創(chuàng)新;完善的公益經濟訴訟機制可以有效地實現(xiàn)外部性問題的事后解決。
作者簡介
胡元聰,男,1974年生,四川南江人。畢業(yè)于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博士?,F(xiàn)為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在《現(xiàn)代法學》、《農業(yè)經濟問題》等刊物發(fā)表論文近40篇;參編《經濟法學》、《稅法學》等教材多部。主持完成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項目兩項,重慶市沙坪壩區(qū)科委軟科學一項;主持或參與完成多項國家及省部級人文社科項目的研究。
書籍目錄
前言一、為什么研究外部性問題解決的經濟法進路二、外部性問題及其法律解決的文獻綜述三、本書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邏輯結構四、幾點說明第一章 經濟學和法學視野中的外部性一、經濟學對外部性的揭示(一)經濟學對外部性緣起的追究(二)經濟學關于外部性含義的討論二、外部性的法學審視(一)外部性及其解決的法學思想源考(二)外部性的法學界定三、直面外部性問題:經濟學和法學關注外部性的共同取向第二章 外部性問題解決的主要進路考察及其反思一、倫理學和經濟學視野中外部性問題解決進路的考察(一)倫理學視野中外部性問題解決進路之溯源、證戍及其局限(二)經濟學視野中外部性問題解決進路及其局限二、法學視野中外部性問題解決進路的考察(一)法學視野中外部性問題解決進路的理據(jù)之一:基于權義規(guī)則的視角(二)法學視野中外部性問題解決進路的理據(jù)之二:基于責任規(guī)則的視角(三)法學視野中外部性問題解決進路在立法中的體現(xiàn)(四)法學視野中外部性問題解決進路較之倫理學和經濟學進路的優(yōu)勢三、民法方法和行政法方法解決外部性問題的考察(一)民法方法解決外部性問題的理路及其局限(二)行政法方法解決外部性問題的理路及其局限四、對外部性問題解決的主要進路的反思(一)外部性問題的解決必須實現(xiàn)制度方法與非制度方法、正式制度方法與非正式制度方法的結合(二)外部性問題的解決必須建立經濟法、民法、行政法等多法互動機制(三)一個假設:經濟法在解決外部性問題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第三章 經濟法解決外部性問題的原理:理論基礎與內在機理一、經濟法解決外部性問題的理論基礎(一)經濟法解決外部性問題的政治學基礎(二)經濟法解決外部性問題的經濟學基礎(三)經濟法解決外部性問題的社會學基礎(四)經濟法解決外部性問題的倫理學基礎(五)經濟法解決外部性問題的法理學基礎二、經濟法解決外部性問題的內在機理(一)基于經濟法起源于克服市場失靈的分析(二)基于經濟法凸顯社會本位觀的分析(三)基于經濟法具有豐富“軟法”性質的分析(四)基于經濟法對權利義務進行傾斜性配置的分析(五)基于經濟法具有公私法融合趨勢的分析(六)基于外部性問題事前預防和事后救濟的分析(七)基于經濟法人性假設的分析第四章 經濟法解決外部性問題的基本出發(fā)點:價值與理念一、經濟法解決外部性問題的價值(一)經濟法的實質公平價值與外部性問題的解決?(二)經濟法的社會效益價值與外部性問題的解決二、經濟法解決外部性問題的理念(一)經濟法的和諧理念與外部性問題的解決(二)經濟法的發(fā)展理念與外部性問題的解決第五章 經濟法解決外部性問題的路徑:以經濟法功能為視角一、經濟法運用激勵功能解決外部性問題(一)經濟法運用激勵功能解決外部性問題的理路(二)經濟法運用激勵功能解決外部性問題的途徑(三)經濟法運用激勵功能解決外部性問題的限度二、經濟法運用信息傳遞功能解決外部性問題(一)信息不對稱的類型及其所致外部性問:題(二)經濟法對信息不對稱所致外部性問題的解決三、經濟法運用規(guī)制公共產品供給功能解決外部性問題(一)公共產品供給中外部性問題的產生及其表現(xiàn)(二)經濟法對公共產品供給中外部性問題的解決四、經濟法運用優(yōu)化資源配置功能解決外部性問題(一)外部性問題對資源配置的影響(二)經濟法對資源配置中外部性問題的解決第六章 經濟法解決外部性問題的實踐:我國經濟法解決外部性問題的實證分析一、生產領域外部性問題的經濟法解決:以企業(yè)社會責任經濟法規(guī)范為視閾(一)企業(yè)外部性問題概述(二)企業(yè)社會責任的道德意蘊及其法律屬性(三)企業(yè)踐行社會責任解決外部性問題的經濟法基礎及其途徑二、交換領域外部性問題的經濟法解決:以交易公平的經濟法保障為視閾(一)交換領域外部性問題概述(二)經濟法解決交換領域外部性問題的理論基礎(三)經濟法解決交換領域外部性問題的途徑三、分配領域外部性問題的經濟法解決:以經濟法保障財富實質公平分享為視閾(一)當前我國分配領域存在的外部性問題概述(二)經濟法解決分配領域外部性問題的理論基礎(三)經濟法解決分配領域外部性問題的途徑四、消費領域外部性問題的經濟法解決:以公民環(huán)境權的經濟法保障為視閾(一)消費領域外部性問題概述(二)消費領域外部性問題解決的國際發(fā)展趨勢分析(三)經濟法解決消費領域外部性問題的理論基礎及其途徑第七章 經濟法解決外部性問題的實現(xiàn)機制:公益經濟訴訟一、傳統(tǒng)訴訟機制解決外部性問題的局限(一)基于外部性訴訟費用的分析(二)基于外部性訴訟案件特點的分析二、公益經濟訴訟制度與外部性問題的解決(一)公益經濟訴訟相關概念及其與外部性問題的關系(二)公益經濟訴訟與經濟法的關系(三)運用公益經濟訴訟制度解決外部性問題的意義(四)公益經濟訴訟中的外部性問題及其解決三、構建公益經濟訴訟制度解決外部性問題的具體建議(一)拓寬外部性訴訟案件原告適格標準(二)合理配置外部性訴訟案件主體舉證責任(三)賦予法院處理外部性訴訟案件特別職權(四)建立外部性訴訟案件公益經濟審判庭(五)確立有利于外部性訴訟案件原告的訴訟費用承擔原則(六)建立外部性訴訟案件公益經濟訴訟激勵機制結論與未競的問題后記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最早可以追溯到亞當·斯密1776年在《國富論》中論述市場經濟的“利他性”時的觀點。他認為,“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況下更有效地促進社會的利益?!盵3]這涉及正外部性的特點。西奇威克1887年在《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中已經分析了私人產品與社會產品的不一致問題,他從“個人對財富擁有的權利并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是他對社會貢獻的等價物”中認識到了外部性的存在,他還舉燈塔問題的例子來說明:假設某個人從個人利益出發(fā)建造燈塔,這同時也起到了為他人服務的作用,得到免費服務的這些人并沒對此付出成本。而且在某種情況下,人們會額外負擔那些由于他人行為而產生的不能得到補償?shù)呢泿呕蚓癯杀?。馬歇爾1890年在《經濟學原理》一書第四篇《生產要素——土地、勞動、資本和組織》中分析壟斷的時候,首次提出了“外部經濟”(external economies)的概念。大致內容是:一個廠商的生產成本既取決于該工業(yè)的規(guī)模,也取決于各個廠商本身的規(guī)模。雖然約翰·克拉彭將馬歇爾“外部經濟”稱作“空盒子”(emptybox),但是“外部經濟”概念被馬歇爾的直接使用,為正確分析外部性奠定了基礎,因此是外部性理論的第一塊里程碑。自馬歇爾以后,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從成本、收益、經濟利益、非競爭性等角度對外部性的形成和含義進行了研究。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庇古、諾斯、奧爾森、奈特、埃利斯、費爾納和科斯等。這里需要特別提到的是斯蒂格勒把“外部性”作為市場失靈的重要表現(xiàn)提了出來。
編輯推薦
《外部性問題解決的經濟法進路研究》認為,在外部性問題解決上,經濟法不僅應當有所作為,而且應當有更大的作為。本書試圖從經濟法視閾解讀出發(fā),探索外部性問題解決的經濟法進路,書中包括了經濟學和法學視野中的外部性、外部性問題解決的主要進路考察及其反思等七章內容。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