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清官文化研究

出版時間:2009-11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魏瓊  頁數(shù):292  字數(shù):220000  

前言

  2005年,在學術界同行的幫助和支持下,筆者主持承擔了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研究——以審判文化和裁判文化為中心”。當時立項的想法是,在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研究方面,我們對立法文化即法典(法律文獻)文化方面的梳理和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許多成果,但是對中國傳統(tǒng)法律的運作方面的文化研究,目前還沒有很好地展開,因此,我們就從這個角度設計了課題。課題進行得很艱苦,期間也曾變換過一些課題組成員,但經(jīng)過三年半時間的努力奮斗,最后終于順利地完成了課題,我們的內(nèi)心非常高興,嘗到了勝利之后的愉悅。完成的書稿有100余萬字。經(jīng)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組織專家鑒定評審,對本課題予以一致通過,被正式批準結項,鑒定等級為良好??紤]到出一本書字數(shù)太多,故和課題組成員商量后,決定每一個子課題出一冊書,共4冊,合起來總的還是一個完整的課題成果。

內(nèi)容概要

《中國傳統(tǒng)清官文化研究》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在于:清官,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中國史學界、哲學界和文學界探研了數(shù)十年的重大課題。20世紀60年代,中國學界曾對清官問題展開過廣泛的討論和激烈的爭執(zhí),但在當時特定的政治背景下,不僅清官被徹底否定,而且對其持肯定甚至一分為二觀點的學者也遭受到了政治上批判和迫害。70年代末,中國政府進行撥亂反正,“左”的路線得以克服,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在清官問題上,學術界也開始擺脫政治的干擾,認識開始得到統(tǒng)一,并就此發(fā)表了一批研究成果。但從政治學和法學角度深入剖析清官現(xiàn)象,并予以系統(tǒng)論述的成果還不多?!  吨袊鴤鹘y(tǒng)清官文化研究》就清官的內(nèi)涵、清官的分類、清官的特點、清官產(chǎn)生的社會歷史背景、關于清官的評價以及清官的精神、清官個案列傳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研究,以求教于學界同仁。通過對史實的全面考察,力圖說明: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尊重法律、強調(diào)民主、追求自由與平等、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等的同時,政府官員在政治、經(jīng)濟乃至個人生活上必須弘揚中國古代的清官精神。

作者簡介

魏瓊,1969年2月28日生,法學博士,浙江大學憲法與行政法學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近年來,在《中國法學》、《法學》、《法學雜志》、《法學論壇》、《政治與法律》、《外國法與比較法研究》、《法律文化史研究》等法學核心刊物和法

書籍目錄

總序上篇 清官基礎研究 導言 第一章 清官的內(nèi)涵 第二章 清官的分類 第三章 清官的特征 第四章 清官產(chǎn)生的社會歷史原因 第五章 關于清官的評價 第六章 清官精神下篇 清官個案列傳 第一章 中國古代清官個案列傳(上)——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相  黃霸  第五倫  楊震  諸葛亮  胡質(zhì)  吳隱之  高允  蘇瓊 第二章 中國古代清官個案列傳(中)——隋唐宋元時期  魏征  狄仁杰  徐有功  姚崇  宋璟  寇準  范仲淹  包拯  趙抃  耶律楚材 第三章 中國古代清官個案列傳(下)——明清時期  姚廣孝  周新  何喬新  況鐘  于謙  徐九思  海瑞  于成龍  陸隴其  張伯行  鄂爾泰  李衛(wèi)  張廷玉  錢灃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魏相  魏相(?-前59),字弱翁。濟陰郡(今山東省西南部)定陶(今山東省定陶西北)人,后遷至平陵(今陜西省咸陽西北)。魏相少年學《周易》,先做郡府屬員,后被舉為賢良(漢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因?qū)Σ撸ń邮芑实勖嬖嚕┏煽儍?yōu)秀,被任命為茂陵(今陜西省興平縣東北)縣令?! 〉饺尾痪茫合嗑鸵蛱幚砹艘患p騙案而遠近馳名。當時,御史大夫桑弘羊(前152-前80)的一個賓客,來到茂陵,住在驛站,詐稱自己是御史,縣丞沒有及時去拜謁他,他就大為光火,竟將縣丞捆綁起來,揚言要從嚴懲治。魏相懷疑其中有詐,就毅然將那人收捕審問,了解到了實情,果然是詐騙者,處以極刑“棄市”。經(jīng)過此事,茂陵民眾十分佩服魏相的聰明果斷,一縣得以大治。  之后,魏相晉升為河南郡(今河南省中西部)太守。在任期間,他懲惡肅貪,禁止奸邪,當?shù)睾缽姾芫次匪?。此時,適逢丞相田千秋去世,丞相之子任雒陽(今河南省洛陽市,當時為河南郡官府所在地)武庫令。他見魏相治郡嚴厲,考慮到自己父親已死,失去了靠山,害怕時日長了會獲罪遭譴。于是,就自行棄官離職逃走。魏相指派手下官員追趕挽留他,但武庫令終究不肯回來。魏相暗自悔恨擔心大將軍霍光(?-前68)得知武庫令棄官而去,一定會誤以為是自己不善待已故丞相的兒子,料想當世權貴也會非議自己。果然不出所料,武庫令到了長安后,大將軍誤會了魏相,以此事遣書責備魏相不深思大政方針,目光淺薄?! ∑鋵?,魏相在河南郡的親民愛民以及秉公嚴格執(zhí)法卻深受底層勞苦百姓的擁護愛戴。就在武庫令事件過后不久,又有人告發(fā)魏相,說他濫殺無辜,這事被交給有關官吏審查。消息傳出,在京師守衛(wèi)各官府的河南戍卒二三千人,自發(fā)地組織起來,乘霍光公出行時,下跪攔阻在車前,呼吁情愿在京師多服役一年,來贖太守魏相之罪。而河南郡老少民眾萬余人,也聚集在函谷關,請求入關上書朝廷,希望赦免魏相。守關官吏把此事上報朝廷。大將軍霍光對此十分不滿,就以武庫令棄職一事為由,將魏相交付廷尉審治。他被關押了許多時日,過了冬天(漢制,十二月是行刑的時期,過了冬天,就有赦免的希望),適逢赦免而才得以出獄。復而被朝廷任命為代理茂陵縣令,隨后又調(diào)升揚州刺史?! ∑鋾r,西漢朝廷加強了對郡國官吏的治理考察,被貶退降職的很多。光祿大夫丙吉(?-前55),是魏相的好友,寫信規(guī)勸魏相能謹慎從事,好自珍惜,懷才不露,等待時機,朝廷一定會重用他,魏相覺得丙吉言之有理,因而,他在為政治事方方面面均有所節(jié)制。果然,任刺史兩年后,魏相就被朝廷征召擔任諫大夫。不久,又授任河南郡太守?! ≡皆辏ㄇ?4年)四月,漢昭帝去世。大將軍霍光等迎立武帝曾孫劉病已(后改名劉詢)承繼皇帝位,即漢宣帝。宣帝征召魏相為大司農(nóng),不久,又升任御史大夫。四年后即地節(jié)二年(前68年),大將軍霍光去世,皇帝感念其功業(yè),任命霍光的兒子霍禹為右將軍,侄兒樂平侯霍山兼管尚書事務。此時,霍家恃勢驕橫,多有不法之行。朝廷諸官懾于其威權,不敢有所非議。魏相深惡霍家驕奢之行,就通過平恩侯許伯(即許廣漢,宣帝許皇后之父)奏書皇上,奏疏道:“《春秋》諷刺世卿,惡宋三世為大夫,及魯季孫之專權,皆危亂國家。自后元以來,祿去王室,政繇冢宰。今光死,子復為大將軍,兄子秉樞機,昆弟諸婿據(jù)權勢,在兵官。光夫人顯以及諸女皆通籍長信宮,或夜詔門出入,驕奢放縱,恐浸不制。宜有以損奪其權,破散陰謀,以固萬世之基,全功臣之世?!蓖瑫r,按照漢朝的舊例,官吏百姓給皇帝上書,即所有的奏章,必須準備兩份。其中一份是正本,另一份是副本(副封),先由掌管尚書事務的官員展開副本閱讀。如果奏章中所說的不符合要求,就把正本擱置,不再上奏皇帝。而當時掌管尚書事務的官員正是霍山。于是,魏相又委托許伯上書,請求皇帝下令免除官吏百姓上書奏事的副封制度,以防專權者扣壓奏章,阻塞言路,蒙蔽皇帝。漢宣帝覺得魏相上述所言很有道理,接納了他的建議,并且任命他為給事中,一切聽從對他的計策?;艄夥蛉孙@毒死許皇后的陰謀才被揭發(fā)。于是,宣帝罷免了霍禹、霍云、霍山三人的官爵,命令他們回家居住(原本都居住在宮內(nèi)),其它霍氏親屬也都調(diào)出京師補任地方官吏。  西漢地節(jié)三年(前67年),丞相韋賢以年老有病免職,魏相被任命為丞相,受封為高平侯,食邑八百戶?;羰显购尬合啵瑫r又懼怕他,伺機圖謀假托太后詔書,先召見魏相并將其斬殺,然后再廢黜宣帝。事情被發(fā)覺后,霍氏家族伏法?;粼啤⒒羯降任纷镒詺?,顯、霍禹等被捕,霍禹被腰斬,顯及她的女兒們、兄弟們皆棄市,與霍氏犯罪連坐而被誅滅者數(shù)千家。從此,宣帝開始親理政務,勵精圖治,熟悉并統(tǒng)帥群臣,審核名分與實際情況是否相符。而魏相總領朝中百官,綱紀天下,宣帝很滿意。  丞相任職期間,魏相向朝廷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頗有扶助輔弱、補偏救弊之功勞。元康二年(前64年),匈奴派兵不斷侵襲漢王朝在西域車師(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吐魯番縣)屯田的軍隊,沒有攻下。宣帝與后將軍趙充國等商議,準備從匈奴勢力薄弱的地方下手,出兵攻擊它的右側地區(qū),使其不敢再侵擾西域(此稱謂始于漢朝,指玉門關以西、巴爾喀什湖以東及以南的廣大地區(qū))。魏相上書勸諫道:“臣聞之,救亂誅暴,謂之義兵,兵義者王;敵加于己,不得已而起者,謂之應兵,兵應者勝;爭恨小故,不忍憤怒者,謂之忿兵,兵忿者?。焕送恋刎泴氄?,謂之貪兵,兵貪者破;恃國家之大,矜民人之眾,欲見威于敵者,謂之驕兵,兵驕者滅:此五者,非但人事,乃天道也。間者匈奴嘗有善意,所得漢民輒奉歸之,未有犯于邊境,雖爭屯田車師,不足致意中。今聞諸將軍欲興兵入其地,臣愚不知此兵何名者也。今邊郡困乏,父子共犬羊之裘,食草萊之實,??植荒茏源妫y以動兵。軍旅之后,必有兇年,言民以其愁苦之氣,傷陰陽之和也。出兵雖勝,猶有后憂,恐災害之變因此以生。今郡國守、相多不實選,風俗尤薄,水旱不時。案今年計,子弟殺父兄、妻殺夫者,凡二百二十二人,臣愚以為此非小變也。今左右不憂此,乃欲發(fā)兵報纖介之忿于遠夷,殆孔子所謂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愿陛下與平昌侯、樂昌侯、平恩侯及有識者詳議乃可?!毙勐爮牧宋合嗟囊庖姸V钩霰! ∥合嗤〞浴兑捉?jīng)》之理,有師法的淵源,喜歡研讀漢朝舊制和有利于國家的前人文書奏章,認為古今制度是不同的。當務之急,在于奉行前人成功之策,依舊例辦事。他多次分條列舉漢朝興起以來朝廷所做的有利于國家的事例,以及賢臣賈誼(前200-前168年)、晁錯(前200-前154年)、董仲舒(前197-前104年)等人的言論數(shù)十條,奏請皇上批準施行。針對元鼎二年(前115年)山東、河北等地的災荒,魏相向漢宣帝奏請道:“臣聞明主在上,賢輔在下,則君安虞而民和睦。臣相幸得備位,不能奉明法,廣教化,理四方,以宣圣德。民多背本趨末,或有饑寒之色,為陛下之憂,臣相罪當萬死。臣相知能淺薄,不明國家大體,明用之宜,惟民終始,未得所由。竊伏觀先帝圣德仁恩之厚,勤勞天下,垂意黎庶,憂水旱之災,為民貧窮發(fā)倉廩,賑乏餧;遣諫大夫博士巡行天下,察風俗,舉賢良,平冤獄,冠蓋交道;省諸用,寬租賦,弛山澤波池,禁秣馬酤酒貯積,所以周急繼困,慰安元元,便利百姓之道甚備。臣相不能悉陳,昧死奏故事詔書凡二十三事。臣謹案王法必本于農(nóng)而務積聚,量入制用以備兇災,亡六年之畜,尚謂之急。元鼎三年,平原、勃海、太山、東郡溥被災害,民餓死于道路。二千石不豫慮其難,使至于此,賴明詔振救,乃得蒙更生。今歲不登,谷暴騰踴,臨秋收斂猶有乏者,至春恐甚,亡以相恤。西羌未平,師旅在外,兵革相乘,臣竊寒心,宜早圖其備。唯陛下留神元元,帥繇先帝盛德以撫海內(nèi)。”宣帝采納了他的計策。  魏相還多次選摘《易經(jīng)》中的陰陽學說和《明堂》、《月令》的理論上奏,祈請宣帝選四個通曉經(jīng)術、明辨陰陽的人,各自主持一個季節(jié),到時候說明所職掌的事務,使陰陽調(diào)和,給天下百姓帶來最大幸運。他陳奏道:“臣相幸得備員,奉職不修,不能宣廣教化。陰陽未和,災害未息,咎在臣等。臣聞《易》曰:“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四時不忒;圣王以順動,故刑罰清而民服?!碧斓刈兓?,必繇陰陽,陰陽之分,以日為紀。日冬夏至,則八風之序立,萬物之性成,各有常職,不得相干。東方之神太昊,乘震執(zhí)規(guī)司春;南方之神炎帝,乘離執(zhí)衡司夏;西方之神少昊,乘兌,執(zhí)矩司秋;北方之神顓頊,乘坎執(zhí)權司冬;中央之神黃帝,乘坤、艮執(zhí)繩司下土。茲五帝所司,各有時也。東方之卦不可以治西方,南方之卦不可以治北方。春興兌治則饑,秋興震治則華,冬興離治則泄,夏興坎治則雹。明王謹于尊天,慎于養(yǎng)人,故立羲和之官以乘四時,節(jié)授民事。君動靜以道,奉順陰陽,則日月光明,風雨時節(jié),寒暑調(diào)和。三者得敘,則災害不生,五谷熟,絲麻遂,草木茂,鳥獸蕃,民不夭疾,衣食有余。若是,則君尊民說,上下亡怨,政教不違,禮讓可興。夫風雨不時,則傷農(nóng)桑;農(nóng)桑傷,則民饑寒;饑寒在身,則亡廉恥,寇賊奸宄所繇生也。臣愚以為陰陽者,王事之本,群生之命,自古賢圣未有不繇者也。天子之義,必純?nèi)》ㄌ斓?,而觀于先圣。高皇帝所述書《天子所服第八》曰:“大謁者臣章受詔長樂宮,曰:令群臣議天子所服,以安治天下。相國臣何、御史大夫臣昌謹與將軍臣陵、太子太傅臣通等議:春夏秋冬天子所服,當法天地之數(shù),中得人和。故自天子王侯有土之君,下及兆民,能法天地,順四時,以治國家,身亡禍殃,年壽永究,是奉宗廟安天下之大禮也。臣請法之。中謁者趙堯舉春,李舜舉夏,?湯舉秋,貢禹舉冬,四人各職一時。大謁者襄章奏,制曰:可?!毙⑽幕实蹠r,以二月施恩惠于天下,賜孝弟力田及罷軍卒,祠死事者,頗非時節(jié)。御史大夫朝錯時為太子家令,奏言其狀。臣相伏念陛下恩澤甚厚,然而災氣未息,竊恐詔令有未合當時者也。愿陛下選明經(jīng)通知陰陽者四人,各主一時,時至明言所職,以和陰陽,天下幸甚!”宣帝均采納了他的建議,并予以實施。  魏相也擅長于了解民情,他告誡考察各郡國事務的丞相屬官,以及休假從家中的官員,都要及時向他報告各地的新情況,如有叛逆、盜賊、風雨災害等事,如果這些郡守或官員對這些情況遺漏不報,或故意隱瞞,魏相就向皇帝奏明。魏相在職九年,當時,丙吉擔任卿史大夫,魏相為人威嚴剛毅,不如丙吉寬厚。二人同心輔政,很受皇上的器重,正所謂“孝宣中興,丙魏有聲”(《資治通鑒?漢紀十九》)?! ‘斎?,魏相在任丞相職務時,也經(jīng)常受到各種是非的困擾。有一次,京兆尹趙廣漢因私怨殺死門客之同鄉(xiāng)榮畜,被人告發(fā),事情歸丞相、御史大夫查辦。正巧當時魏相府中有一名貼身侍婢上吊自殺,趙廣漢懷疑該婢女是被丞相夫人因妒忌而威逼自盡的,于是就讓中郎(掌管宮中的護衛(wèi)、侍從的官員,屬光祿勛)趙奉壽去暗示魏相,就想以此來要挾他,迫使他不敢追究自己的案子。魏相不理這一套,窮追不舍,堅持要一查到底。趙廣漢就上告魏相逼殺婢女,并派差役到丞相的府邸抓走了不少奴婢,拷打?qū)弳?。魏相容不下這種欺凌,上奏皇帝,請求派人查明原委,辨明曲直。宣帝將此事交廷尉于定國(?-前40)辦理。于定國查明丞相府上的婢女實系有罪被逐,責斥后遣出私第,自殺身死,與丞相及夫人無關。于是,就判令趙廣漢死罪。由此可見,魏相為官的仕途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 ∩窬羧辏ㄇ?9年),魏相染病,在丞相任內(nèi)去世,謚號“憲侯”。魏相一共擔任了九年丞相,為宣帝時代政治清明、經(jīng)濟復興做出了貢獻。史家評論漢宣帝政治,認為“黜陟有序,眾職修理,公卿多稱其位,海內(nèi)興于禮讓”(《資治通鑒?漢紀十七》),這與魏相是有關系的。今人閻廷琛、杜九西、張輝編著的《中國歷代清官廉吏》(先秦兩漢卷)一書,就把魏相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清官廉吏來介紹。其它一些介紹評述中國古代清官的作品,一般也都會提到魏相的名字。

媒體關注與評論

  本叢書內(nèi)容比較豐富,橫跨多個學科,資料繁雜,涉及立法文化、司法文化、刑獄文化、禮法關系、民間法與習慣法、法律文本與考古文獻、官吏體制(清官文化)、民眾法意識等多個研究方向,全面展現(xiàn)與之相表里的中國傳統(tǒng)社會政治結構、世界觀、認識論和邏輯特征以及傳統(tǒng)中國的知識生產(chǎn)過程、人們的價值觀、法律觀和倫理特征等,并且以價值中立的態(tài)度,努力發(fā)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中有價值的、有生命力的、能夠超越中西隔閡的法律文化元素?!  吻谌A

編輯推薦

  本叢書內(nèi)容比較豐富,橫跨多個學科,資料繁雜,涉及立法文化、司法文化、刑獄文化、禮法關系、民間法與習慣法、法律文本與考古文獻、官吏體制(清官文化)、民眾法意識等多個研究方向,全面展現(xiàn)與之相表里的中國傳統(tǒng)社會政治結構、世界觀、認識論和邏輯特征以及傳統(tǒng)中國的知識生產(chǎn)過程、人們的價值觀、法律觀和倫理特征等,并且以價值中立的態(tài)度,努力發(fā)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中有價值的、有生命力的、能夠超越中西隔閡的法律文化元素?!  吻谌A  清官現(xiàn)象,是中國古代官制中的必然組成部分,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產(chǎn)物。所以,不能簡單地說中國古代社會貪官是常態(tài),清官是例外。比較恰當?shù)恼f法是,在中國古代社會,貪官和清官都有,只是因朝代、因每個朝代的各個時期而情況有所不同而已?! ∵M入21世紀之后,雖然我國政府和學術界對清官的認識日趨統(tǒng)一,承認和肯定清官的歷史作用和貢獻,以及清官精神的評價越來越多,但分歧仍然存在。因此,有必要對近五十年來我國學術界在清官問題上的各種觀點進行梳理,以便做出一個比較中肯和適當?shù)脑u價。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傳統(tǒng)清官文化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