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

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作者:王杰  頁數(shù):332  字數(shù):430000  

內(nèi)容概要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到今年整整走過了十五個春秋。積十五年的感想、體會和經(jīng)驗,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美學有了更多、更寬廣的理解。從研究的角度看,當今的馬克思主義美學,既是一種美學原理、美學思潮,也是一個美學學派和一門美學學科;既屬于馬克思主義的一部分,也屬于美學的一部分;既是西方文化的產(chǎn)物,又與東方文化密切相聯(lián),是超乎東西方文化的人類共同的財富。因此,作為“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它涵蓋的面是非常寬的,無論原理、思潮的研究,還是學派和學科的研究,甚或對它們作綜合和交叉的研究,都在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的范圍之內(nèi)。十五年來,我們正是秉著這一“研究”的宗旨,力圖全方位地反映、展現(xiàn)這一領域的前沿成果,推進這一領域內(nèi)外的相互交流。目前已有的欄目,如“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理論”、“多維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美學”、“西方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與文化研究”、“中英審美現(xiàn)代性差異”、“審美人類學”、“學術訪談及專論”等等,可以說都是這一宗旨的體現(xiàn)。本期我們又推出“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史研究”新欄目,相信它會引起讀者們的關注,因為它是把我們自身對于馬克思主義美學的認識、接受和實踐作為研究對象,進而加深和拓寬了對于馬克思主義美學的認識。

書籍目錄

卷首語
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史研究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新文藝
前期朱光潛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
政治與學術的復調(diào)話語——論瞿秋白與俄國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關系維度
多維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
《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的身體美學解讀
摹仿:阿多諾美學的原點——兼論本雅明的摹仿概念
“他者”語境下的尼采悲劇觀——以《悲劇的誕生》為例
作為敘事的民族——霍米·巴巴對民族認同的后殖民解構
從心理分析走向政治批評——后精神分析文論的泛政治化現(xiàn)象研究
價值論美學論綱
生態(tài)危機的根源探析述評
域外來稿
作為展示體系的博物館
馬克思主義與后殖民研究
再現(xiàn)的政治:布萊希特與媒介
學術訪談
Cultural Studies: Return to Beauty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Janet Wolff
Marx, Ethnomusicology and Audiovisual Archives: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Anthony Seeger
多元比較與“回到歷史語境”:學科史研究的新方法——張英進教授訪談
審美人類學研究
審美人類學的問題閾
神話、歷史與神話歷史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種族與族群
“津輝講壇”及其他
周來祥先生逝世——周年紀念
周來祥:一個為美學事業(yè)燃燒了生命的人
辯證思維與美學研究——周來祥美學方法論對我的影響
周來祥與和諧自由論美學的形成與發(fā)展
書評與綜述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當代發(fā)展與理論建構——讀王杰教授主編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
文化研究與大學文學教育——評陸揚主編的《文化研究導論》
“馬克思主義當代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美學與馬克思主義》、《跨文化齊澤克讀本》新書發(fā)布會綜述
英文目錄
英文摘要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投稿須知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投稿格式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解放后,思想改造運動空前激烈,意識形態(tài)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學術的爭論也成了政治立場的表征,標榜“自由主義”的朱光潛自然也不能幸免。但從主要方面看,在他發(fā)表《我的文藝思想的反動性》之后,繼起的批判卻在他的《美學怎樣才能既是唯物的又是辯證的》一文之后風氣為之一變,這篇文章被看成是“這場批判開始學術化的一個標志”。這說明,朱光潛可以屈從于一時的政治訴求,但是骨子里卻是對學術的忠貞不渝,也恰是這種思想,奠定了他以何種方式去理解馬克思主義,以何種態(tài)度去回應對于他的批判。 最后,本論題還有一個問題是必須要回答的,就是學界對朱光潛前期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問題至今尚無專門研究,雖然已經(jīng)為一些學者所注意,如上所述,這是否意味著這個問題就不重要呢?筆者認為是重要的。這種重要性首先是它的困難性。作為一代美學宗師的朱光潛,在解放前的著作當中卻有意無意地很少提及甚至刻意回避馬克思及其經(jīng)典作家作品,且即使涉及到馬克思主義觀點的部分也是散見于他的各年代的著作之中,這是很耐人尋味的。因此必須要經(jīng)過細致梳理和細心發(fā)掘才能窺探其中究竟。其次,馬克思主義作為20世紀最為活躍最具影響力的思想流派之一,很早就已經(jīng)被傳人中國,并且在思想上和實踐中都發(fā)揮著持續(xù)的重大影響,可是為什么到朱光潛這里卻長時間被忽略或者漠視呢?第三,建國之后,朱光潛運用馬克思主義來檢討自己,心悅誠服地皈依了馬克思主義,宣稱自己“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那么他所認識的馬克思主義是何種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呢?其理論基礎何在呢?通過研究他的前期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問題,就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厘清其后期思想以及這種轉變過程,這對于全面掌握朱光潛的思想品質(zhì)和邏輯架構,以及透過朱光潛理解當時整整一代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都是大有益處的。 二、一條線索:朱光潛著作中的馬克思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發(fā)展、壯大,不僅是國際共產(chǎn)主義發(fā)展的重要一環(huán),也適應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需要。作為時代的回響,朱光潛也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信號,并在其作品中有所體現(xiàn),展示了他與現(xiàn)實的連接;而從其1949年之前的作品來看,雖然直接談及馬克思的地方不多,但是在細節(jié)上,則恰恰表明朱光潛從來都沒有斬斷與馬克思主義的聯(lián)系。只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接下來會談到),朱光潛的理論方向并未立刻做出調(diào)整,這也是由他的學術品格決定的。因此,我們從其前期作品中不多的幾次提到馬克思之處做一個清理和分析,從而為管窺朱光潛如何認識和看待馬克思主義提供一條極為有用的線索。 20年代的中國,由于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思想界空前活躍,各種西方理論充斥其間,如形式主義、寫實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實驗主義等,其中馬克思和《資本論》及其所代表的共產(chǎn)主義也成為其中極為重要的一派。在這種情況下,1922年3月,正身處香港“洋學堂”的朱光潛發(fā)表了《怎樣改造學術界?》,文中第一次提到了馬克思。但是文章的要旨不是為了介紹西方各家各派思想,而是面對中國時局和各種思潮,表達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力。時年25歲的朱光潛因此批評了國人在面對民族危亡時的那種“病急亂投醫(yī)”的現(xiàn)象,認為對西方各種思想不加研究、不加分辨、囫圇吞棗式地加以接收下來,這對國人民族性的塑造以及國家的前途是不利的。這說明,朱光潛的頭腦是清醒的、冷峻的,學風是審慎的、嚴肅的;而就后來的事實看來,朱光潛是將這種嚴謹?shù)闹螌W精神一貫到底的:不教條、不盲從、不失自己的判斷力,而要“建設一種自己的理論”。即使是今天,這種治學精神對于我們?nèi)跃卟豢苫蛉钡膯⒌弦饬x。

編輯推薦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15卷第1期)》為馬克思主義美學領域的文章集,內(nèi)容涵蓋了文化研究、人類學等。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