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作者:鐘芳玲 頁數(shù):319
Tag標簽:無
前言
書店風景 人人有責 繼2008年出版《書店風景》增訂版精裝本后,中央編譯出版社不僅在2009年發(fā)行了平裝本,更于2012年精心出版我的另外兩本著作——《書店傳奇》與《書天堂》增訂版,讓這三本姊妹書譜成一套“書話三部曲”;為了讓此系列作品有一個統(tǒng)合的風格,以利讀者閱讀與收藏,中央編譯特別為此書再出一個新版本。 這些年來,書中描繪的書店風景大致依舊,讀者仍可按圖索驥,前往許多書店尋幽訪勝,但有些變化卻有必要讓讀者知曉。例如,全世界最早以同性戀為主題的“奧斯卡·王爾德書店”,于2009年初結束營業(yè);同年夏天,販賣書與音樂的國際連鎖公司“維京超級店”已全面退出英美市場,僅在歐陸、澳洲等地區(qū)尚余些店;原為美國第二大的超級連鎖書店“博得”,也因連續(xù)幾年無法獲利,在2011年走入歷史盡頭。就在撰寫此篇序文之際,得知本書首篇介紹的法國巴黎“莎士比亞書店”的主人喬治·惠特曼剛去世,享壽九十八;可喜的是,他那位年僅三十歲的獨生女絲薇雅幾年前已接掌這家傳奇書店,讓風景在河左岸延續(xù)。另外,洛杉磯的“菩提樹書屋”的創(chuàng)辦人因年邁退休,正積極尋覓有心經營書屋的接班人。 整體書業(yè)的變遷就像人生一樣起起伏伏,20世紀末英美盛行的大型連鎖書店曾終結了許多中小型獨立書店,但本世紀初網(wǎng)絡購書成了熱門的途徑后,實體書店一律飽受沖擊,企業(yè)化的大型連鎖書店尤甚;中小型書店則因理想性、自主性、靈活度較高,反而有較大的存活空間,我目睹世界各個角落又紛紛開起獨立書店。無論風水如何輪流轉,我相信實體書店一定不會從地球上消失,因為這世上永遠有人愛逛書店,也永遠有人愛開書店。然而我們若企盼書店風景獨特、多樣又美麗,所有逛書店、開書店的人都必須共同思考、關心書店的角色、功能、意義與前景。我愿如是說: “書店風景,人人有責?!? 《書店風景》自1997年問世以來,數(shù)度大幅修訂,2008年的增訂版已然畫下句點。本書除了校對外,圖文版型都保留,但另外設計了一個別致的封面,并采用厚薄適中的紙張,以期讓讀者對此書有種既熟悉又新鮮的感覺。這篇序文,無妨視為作者對書中人物與景物念念不忘的深情獨白、對書店風景未來的衷心祝禱。
內容概要
“世上處處皆有好風景,然而最最吸引人的,還是書店風景?!?br /> 二十多年間,本書作者游走于東西方書業(yè),走訪上千家書店,撰寫這部引領潮流的《書店風景》。幾經修訂,本書早已成為愛書人、藏書家、出版者、書店迷們心目中名副其實的圣經。
如同作者一樣,每個人心中都存有一幅幅難忘的書店風景。時光飛逝,書店或許消失,風景因而改變,但歲月不會忘記留下痕跡。就讓 《書店風景》陪著喜愛書(店)的你我,編織屬于自己的記憶。
作者特為2012年精裝版撰寫了新序,重新創(chuàng)意裝幀,降低定價,與《書店傳奇》及《書天堂》(增訂版)統(tǒng)一風格,構成美輪美奐的“書話三部曲”,是愛書人的典藏佳品。
作為鐘芳玲的成名作,本書介紹了眾多西方知名的地標性書店、主題書店、二手書店與古書店,是第一本近距離描繪西方書店的中文專書,引發(fā)華文世界書店書寫的風潮。新版設計精美,編排獨特,作者借此向自己所鐘愛的閱讀志趣、古董書收藏的愛好致敬,也希冀廣大讀者能從中感受到紙質書所獨有的魅力。
鐘芳玲“書話三部曲”包括《書店風景》、《書天堂》(增訂版)、《書店傳奇》,在內容上相輔相成、設計風格上同中有異,全面展現(xiàn)女書人鐘芳玲讀書、編書、買書、賣書、藏書、玩書與寫書的完整心路歷程。銅版紙全彩印刷,值得廣大讀者和藏書者收藏。
作者簡介
鐘芳玲,一個以讀書、編書、買書、賣書、藏書、玩書與寫書為工作和志趣的女書人。雖然在臺灣大學和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念了近十年的哲學,卻在寫博士論文期間,發(fā)現(xiàn)自己喜愛古登堡更甚于亞里士多德,自此棄哲學而投入與書相關的行業(yè)。
曾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顧問、書店創(chuàng)意總監(jiān)、香港國際古書展公關顧問等職,目前專事寫作并任書業(yè)顧問,長期于臺灣與大陸的報刊撰寫與書相關的專欄。現(xiàn)旅居美國舊金山,喜歡游走世界逛書店、看書展、參觀圖書館,與東西方書人聊書、品書;居家時,則漫游于書本與網(wǎng)絡世界,通過電子郵箱(bookworm@ms9.hinet.net)和其他書蟲互通聲息、交流見聞。著有“書話三部曲”:《書店風景》是第一本近距離描繪西方書店的中文專書,引發(fā)華文世界書店書寫的風潮,數(shù)度修訂再版;《書天堂》多角度敘述與書相關的話題,亦廣受書迷好評,屢次獲獎;《書店傳奇》則采集了非凡與平凡書店間的傳奇故事,展現(xiàn)不同的人生況味、趣味與品味。
編輯銷售建議:
人文書店重點陳列,網(wǎng)絡書店重點推薦。
上架分類建議:書店、游記、文化隨筆
書籍目錄
2012簡體字版序
2008簡體字版序
2007增訂版序
2002增訂版序
1997初版序
導讀
LANDMARK 地標書店
河左岸的傳奇
── 巴黎“莎士比亞書店”
后續(xù)筆記 2002/2007
從前衛(wèi)到懷舊
── 舊金山“城市之光書店”
后續(xù)筆記 2002╱2007
智者在此垂釣
── 紐約“高談書集”
“高談書集”小檔案
后續(xù)筆記 2002╱2007
書籍叢林
── 紐約“史傳德書店”
“史傳德”外一章
后續(xù)筆記 2007
古城的新地標
── 費城“博得書店”
后續(xù)筆記 2007
PECIALITY 主題書店
廚房?原來是書房!
── 法蘭克?!艾敼癸嬍硶辍?br />后續(xù)筆記 2007
廚師、老饕和她的書店
── 倫敦“廚師書屋”
后續(xù)筆記 2002/2007
市場中賣食譜
── 費城“烹飪書攤”
犬類大集合
── 紐約“愛狗人書店”
后續(xù)筆記 2002/2007
人助不如自助
── 費城“如何做書店”
世界地理教室
──“藍德麥克納利書店”
智力大對決
── 玄秘小說店在美國
疑云密布的“玄秘小說”
四海之內皆姊妹
── 女性書店在美國
茱笛的房間
后續(xù)筆記 2002/2007
理想與使命的聚合點
── 倫敦“銀月女性書店”
后續(xù)筆記 2002
女性書店的圣經
──FBN
后續(xù)筆記 2002╱2007
無歧視年代來臨
── 同性戀書店在美國
后續(xù)筆記 2002╱2007
另一種開放空間
── 同性戀、書店、圖書館
后續(xù)筆記 2007
愿世界充滿和平
── 洛杉磯“菩提樹書屋”
“新時代”言辭之爭
后續(xù)筆記 2002╱2007
賭城中的常青樹
── 拉斯維加斯“賭徒書店”
RARE&USED 古書店·二手書店
不容書史盡成灰
── 新堡“橡樹丘書屋”
后續(xù)筆記 2002
庭院飄書香
── 費城“城市書店”
黑森林的人文風景
── 弗萊堡“威慈斯坦書店”
后續(xù)筆記 2002
野地里賣中古書
── 西徹斯特“鮑德溫書倉”
后續(xù)筆記 2002╱2007
英倫島二手書王國
── 倫敦“史庫博書店”
后續(xù)筆記 2002╱2007
以書立國
── 威爾士“黑-昂-歪古書鎮(zhèn)”
速寫書王理查·布斯
巧遇“永遠的蔣夫人”
后續(xù)筆記 2002╱2007
所羅門王的藏寶地
── 洛杉磯“遺產書店”
后續(xù)筆記 2007
APPENDIX 附錄
美國超級書店的興起
后續(xù)筆記 2002╱2007
美國獨立書店的奮戰(zhàn)
后續(xù)筆記 2002╱2007
西雅圖書店之旅
后續(xù)筆記 2007
因特網(wǎng)與購書
后記
Acknowledgements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花都巴黎對我的吸引力一直不怎么大,盧浮宮、凱旋門、蒙馬特、艾菲爾鐵塔雖然反反復復地在我的旅行計劃本中出現(xiàn),結果往往是不了了之,歸究原因還是語言的障礙。旅行之于我的意義,是和當?shù)氐墓?jié)奏發(fā)生互動、與人群接觸交談;走馬看花似的觀光不是我的作風,因此總是跟自己說,等學了基礎法文后再去吧!然而法文沒學成,還是去了巴黎,誘引我成行的,是一家傳奇的英文書店。故事要從一次大戰(zhàn)末期的巴黎談起,主角是一位來自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的女子絲薇雅·畢奇(Sylvia Beach)。對于巴黎的迷戀,使得曾與家人在當?shù)囟冗^青少年時期的絲薇雅,在幾十歲(1917年)時重返巴黎,打算研究當代法國文學,卻因機緣結識在河左岸奧德翁街上開法文書店的阿德里安娜·莫霓耶(Adrienne Monnier),并參與書店的活動,進而認識了一些法國知名作家,高大的莫霓耶與嬌小的絲薇雅對文學懷抱著同樣的熱情,并景仰對方的文化,因而惺惺相惜,成為莫逆之交。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絲薇雅在好友的鼓勵下,于河左岸開了一家英文書店,兩年后絲薇雅將書店搬到莫霓耶的對門,更方便騷人墨客在兩家書店間穿梭。星光燦爛的巴黎絲薇雅將書店命名為Shakespeare and Company,意指“莎士比亞及同伴”(“同伴”指的是她自己,也是其他文學同好;以下簡稱“莎士比亞書店”),專賣一些主流與非主流的英美文學書籍和雜志。書店從開張那天起,就不曾冷清過,通過在文藝圈極活躍的莫霓耶,絲薇雅結識了不少文藝界人士,加上她將書店以租書店及零售店的形式經營,使得人潮不斷;然而使“莎士比亞書店”名噪一時、精英聚集的主要因素,是一次大戰(zhàn)后,巴黎因畫家畢加索、音樂家斯特拉文斯基、作家喬伊斯、舞蹈家鄧肯等人的加入而星光燦爛,更吸引了許多自我放逐的美國作家,以“莎士比亞書店”為據(jù)點,在此或高談闊論、或借閱書刊、或發(fā)表新作。美國作家海明威、菲茨杰拉德、龐德(Ezra Pound)以及喊出“失落的一代”(Lost Generation)的女作家葛楚·史坦(Gerfrude Stein)和她亦步亦趨的同性伴侶愛麗絲·托克拉思(Alice Toklas)、英國作家D.H.勞倫斯、蘇俄導演艾森斯坦等人都是書店的座上客?!队壤魉埂方K見天日愛爾蘭作家喬伊斯(James Joyce)與絲薇雅的淵源更是廣受談論,當他耗時多年籌寫的巨著《尤利西斯》(Ulysses)初期在雜志上發(fā)表時,即被英美當局貼上妨礙風化、不宜出版的標簽,導致出版社及印刷廠不敢碰這本著作。就在此時,崇拜喬伊斯卻毫無出版經驗的絲薇雅,自告奮勇地提出“莎士比亞書店”愿意出版,兩人一拍即合,《尤利西斯》終于能見天日。絲薇雅在莫霓耶的指點下將首版開放預約,但限量一千本、每本流水編號。前一百本以較厚的荷蘭手工紙印刷,作者簽名,定價三百五十法郎。接下來一百五十本用另一種法國手工紙印刷,定價兩百五十法郎。最后七百五十本以一般手工紙印刷,定價一百五十法郎。訂單來自世界各地,《尤利西斯》尚未付梓就已轟動文壇,1922年厚達七百三十二頁的《尤利西斯》甫問市即被搶購一空,二版、三版、四版……不斷發(fā)行。 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納粹進占巴黎,局勢岌岌可危,然而猶太裔的絲薇雅卻拒絕美國大使館的安排潛回祖圍,她執(zhí)意同守書店并與巴黎的友人共患難。1941年某日,一名德國軍官因絲薇雅拒絕賣他一本喬伊斯的《芬尼根守靈夜》(Finnegans Wake),于是揚言次日要沒收所有的書,焦急的絲薇雅當下與友人將所有的書籍搬離店面,甚至將招牌的店名漆掉……德軍的確沒抄到一本書,但是卻帶走了書店主人。已經五十四歲的絲薇雅在拘留所中度過了六個月,出獄后卻再也提不起勁重新開店,無論眾人怎么勸說。幸運的是,她在晚年時以書店之名寫了一本回憶錄,鮮明地記載了昔日情景,讓未能躬逢其盛的我們,能借書而稍減遺憾。1962年,絲薇雅在她的第二故鄉(xiāng)巴黎去世,享年七十五?!吧勘葋?后繼有人故事到此并未結束,“莎士比亞書店”在消失二十余年后又重現(xiàn)巴黎。事情是這樣的,一位美國文藝青年喬治·惠特曼(George Whitman)在1950年代時,到巴黎念大學,然后又靠祖產買下河左岸拉丁區(qū)旁的一棟三層樓房,開起英文書店“彌斯楚”(Librairie Mistral),往來的也不乏知名人士,如作家亨利·米勒(Henry Miller)、詩人艾倫·金斯伯格(Allen Ginsberg)、勞倫斯·佛林格堤(Lawrence Ferlinghetti)、黑人小說家詹姆士·鮑德溫(JamesBaldwin)等人。1964年莎翁誕辰四百周年時,喬治將書店“彌斯楚”易名為“莎士比亞”,沿用絲薇雅的店名,在塞納河畔繼續(xù)書店傳奇。有些人覺得喬治無疑是個投機分子,企圖利用絲薇雅過去建立的知名度來壯大自己,但也有不少人認為喬治的行徑是出于一種懷舊浪漫的精神。他甚至還將自己的女兒命名為絲薇雅·畢奇·惠特曼,以紀念前輩。第二代的“莎士比亞書店”在很多方面都延續(xù)了絲薇雅時代的人文特質。雖然1960年代以后偉大的作家不似1920年代、1930年代那么多且耀眼,但是喬治還是發(fā)展出自己的風格。每個星期天的午茶時間和星期一晚上的戶外詩歌朗誦,已經成了書店的傳統(tǒng),尤其是他在二、三層樓挨著書架擺置了一張張床,免費提供給旅人住宿棲息,更是絕無僅有的特色,喬治戲稱他的書店是“滾草旅館”(Tumhleweed Hotel),倒是相當傳神。書店最鮮明的一景當屬喬治了!瘦骨嶙峋、留個山羊胡、一身老舊西裝領帶的喬治,已經是八十多歲的老人了,還是精神抖擻地在書店中走動。第一次和他見面時,他親切地向我致意,并訴說幼年曾隨家人在中國南京度過一段日子;知道我要寫一篇書店報道,更是熱心地拿出一堆剪報讓我參考,并忙不迭地向店員介紹有位臺灣來的作家。一位在店中實習的年輕法國男孩用相當流利的英語和我閑聊著,我的運氣不錯,喬治今天心情好,有時他挺情緒化的,眾人對他的評語是“eccentric”(性情古怪),不過他是個老好人,大家早都習慣了,男孩對我這么說。話才講完,就聽到了喬治不知因何事而對樓下店員咆哮著。書店中新舊并陳的文學書填滿了所有的墻面,連走道上都是書,架上還堆積了不少灰塵,頗讓人有窒息之感。只見訪客們個個安之若素,百分之八十的人和我一樣,都是自國外來此朝圣的觀光客,只要能親臨現(xiàn)場就已心滿意足。我在這兒買了三本有關“莎士比亞書店”的傳記及一卷錄像帶,店員鄭重其事地在書扉上蓋下黑色的店章,非常能滿足我們這些到此一游的觀光客。離開書店時,已是打烊時分(午夜十二點),美國女詩人克萊兒·麥克艾麗斯特(Claire McAllister)和一位英國作家還在閑聊著,窗外圣母院的燈火映照在塞納河上,我腦海里閃起的是鄭愁予的詩句: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yè)黃昏里掛起一盞燈……
后記
十來年前,猶如井底之蛙,自以為《書店風景》初版的完成,是一場豪華級的寫作過程。這么多年以后,見識稍廣,才曉得自己當初不過就是搭上豪華經濟艙罷了。而今數(shù)度修訂,或許可以算是躋身到商務客艙。未來經歷若多累積些,大概才能真正晉升到頂級的頭等艙。 雖說如此,1997年版的《書店風景》,就某種角度而言,依然是空前絕后。當時年紀輕,有幸在幾個國家來來去去,又帶股傻勁與精力,對什么都好奇,所以才能在短時間內走訪上千家各類型的書店,現(xiàn)在無論如何,都很難再有這樣的“壯舉”了。沒有初版,就沒有這一增訂版,我永不能看輕它的地位,即便當初文字生澀、資料欠缺。每一個歷程自有它所代表的特殊意義。 在前些年書寫與增訂的過程中,整體書世界歷經了巨大的變化,例如超級書店與網(wǎng)絡書店這些新興勢力的突然崛起、個性書店的急速消逝、獨立書店與連鎖書店的激烈抗爭等等,我的情緒也跟著起起伏伏。我固然不排斥大型連鎖書店,但是它們勢必會影響到我最愛的獨立書店的存在;不出門時我也會通過電腦,沉迷于網(wǎng)絡書店中,但是另一方面卻憂心網(wǎng)上購書的發(fā)達,會導致實體書店的消失;畢竟我還是喜歡登門拜訪一家家有特色的書店,當面欣賞并贊揚書店主人的品味,和他們談論彼此傾心的書籍,相互分享對書的熱情,最后再由他們手中親自接下幾本購買的書,這種人與人間的第一類接觸,還是最讓我珍惜與追尋的。 所幸在幾次的增訂過程當中,我注意到一些現(xiàn)象:例如網(wǎng)絡書店與實體書店不再極端對立(后者會通過前者的通路販賣二手書);例如一些有企業(yè)概念或沒有經濟壓力或對物欲所求不高的人,獨資(或投資)在自己的社區(qū)開起獨立書店,只因他們希望把書店經營當成一種生活方式(life style),并希望嘉惠社區(qū)民眾;例如消費者的社區(qū)意識覺醒,愿意光顧經營得有特色的個性書店,即便網(wǎng)絡或連鎖書店的書有更高折扣;例如連鎖書店運用其資源,辦一些讓讀者免費參與的大型活動、延長營業(yè)時間以服務夜貓族。每一類型的書店都企圖找出他們的利基、建立自己的顧客群。目睹如此多元的書店發(fā)展,作為一個書店的愛好者、觀察者與記錄者,只有滿心感激。 本書的出版要感謝許多人,首先是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的縱容,使我能隨心所欲;因為他們不計較功利的人生觀,使我在成長期間總是充滿理想色彩,也因此才可能持續(xù)地買書、讀書、旅行、寫作。其次,要感謝所有和我接觸的書店主人,愿意與我分享書業(yè)與人生的故事。本書第一版內,有許多篇章的初稿曾在報紙上發(fā)表;多謝早年中時晚報時代副刊嚴曼麗小姐,以及聯(lián)合報副刊蘇偉貞小姐、陳義芝先生對稿件的費心處理,以致每次文章刊登后總有讀者來電或來函鼓勵。之后版次的部分篇章,也曾在一些報紙刊登,這全賴自由時報鄧蔚偉先生與蔡素芬小姐的看重。 另外,要感謝中央編譯出版社和奠社長對我的支持、對歷史的崇敬、對書業(yè)的關注,才會愿意全力出版《書店風景》最新修訂的簡體字版,讓大陸的讀者能分享我的見聞。這個版本的責任編輯張維軍先生,以他的熱情、誠懇、效率打動我,才會促成此次合作的機會。一路編輯的過程中,他總是對于版型的編排與內文的遣詞用句給予適切的建議,讓我非常感念。當然,我們都不能忘記臺灣日月文化集團山岳出版社前期對此書繁體版的付出與努力。最后,要謝謝我的伴侶Daniel,能包容一個對書比對家事有興趣的女人、能欣賞這女人對書(店)的愛戀與癡迷。 這本圖文書源自不同時期、不同屬性,經由美術設計們的精心安排,使得整個構圖呈現(xiàn)出自然而優(yōu)雅的樣貌,我在逐頁翻閱時,仿如又回到了書店現(xiàn)場般。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里,唯有在書的世界中,我才能真正的解放,有一種安全、寧靜的感覺,可以恣意張狂而不被評斷,可以憂郁感傷而無須解釋,這一切之所以化為可能,全都是因為書與書店的存在。
編輯推薦
《書店風景(2012版)》編輯推薦:二十年來,作者鐘芳玲游走于東西方書業(yè),走訪上千家書店,撰寫這部引領潮流的《書店風景》,使它成為愛書人、藏書家、出版者、書店迷們心目中名副其實的圣經。歷經1997年、1999年、2002年、2007年和2008年數(shù)度修訂,這部華文世界第一本以西方書店為報導主題的圖文書在兩岸共出版了五種繁體字和簡體字版本。如今,完美的句號就畫在我們眼前。如同作者一樣,每個人心中都存有一幅幅難忘的書店風景。時光飛逝,書店或許消失,風景因而改變,但歲月不會忘記留下痕跡。就讓《書店風景》陪著喜愛書(店)的你我,編織屬于自己的記憶。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