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作者:(美)威爾?杜蘭特,Will Durant 頁數(shù):299 譯者:樂為良,黃裕美
Tag標簽:無
前言
普利策獎得主威爾·杜蘭特在死前四年,動筆撰寫了他人生當中的最后一本著作。這本遺作的創(chuàng)作計劃最早來自于他和妻子、女兒共同的心愿——為深受好評的套書《文明的故事》(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中譯本《世界文明史》)編寫一本濃縮版。這套杜蘭特(在妻子愛麗兒[Ariel]的幫助下)花了五十年的時間才完成的共計十一卷的巨著,宏觀地呈現(xiàn)了橫亙一萬一千多年時空的人類文明。 之所以要編寫一本濃縮版,是由于杜蘭特敏銳地覺察到大眾傳播媒體正在改變?nèi)虻拿婷玻瑥V播、電視和電影等媒體正在爭相吸引現(xiàn)代觀眾的注意力。相比之下,當《文明的故事》第一卷在一九三五年出版時,其競爭對手還只是電影與初生的廣播電臺。一九七七年,杜蘭特的女兒埃塞爾(Ethel)希望更多人認識其父母的學說,還聯(lián)系了派拉蒙制片廠,建議把《文明的故事》編成一個迷你電視劇集,這得到了制片廠的積極回應。 此外,由于出版業(yè)的變化,曾經(jīng)喜歡大部頭著作的人,此時則希望能以更簡明的方式獲取資訊和娛樂。人們發(fā)現(xiàn)自己閱讀大部頭書的時間越來越少,閱讀大部頭書成為了苦差事而不是休閑。正因為現(xiàn)代人尋求更為有效的娛樂方式和教育途徑,杜蘭特決定制作一系列“迷你談話”,例如錄音演講,主題是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雖然杜蘭特很喜歡這個想法,埃塞爾也已開始著手安排錄制工作,但在一九七七年三月七日給女兒的信中,杜蘭特對屆已九十二歲高齡的自己能否完成此項任務表示顧慮: “當冷靜看待這項當初我為兩位在思想上沖勁十足的人制定的計劃時,我感到即便有愛麗兒的協(xié)助,要寫出并背誦如此繁多的內(nèi)容,也已經(jīng)超出了我的體力所能夠支撐的范圍……我感到死神終于上門,他已在對我招手,他讓我記憶衰退,步履蹣珊,雙腿僵硬。雖然我無懼于生命終了的暗示,活得太久反讓我惶惶然,但無論如何,我不能讓你和派拉蒙把錢和精力都壓在我的表現(xiàn)能力上?!? 雖然如此,但杜蘭特還是列出了一個歷史人物清單,他認為現(xiàn)代聽眾會對這些人物的故事感興趣并可從中獲益。他的名單從孔子、李白列到林肯、惠特曼。單從這個名單來看,錄音演講的重要意義將遠遠超過前面講述的理由。通過杜蘭特夫婦,一般人也能得知史上偉人的成就與生活狀況。通過錄音帶,人們能夠聽到兩位美國最有名望的歷史學家闡釋詩人、藝術家、政治家和哲學家在歷史上的深刻意義,這些人構成了歷史上最璀璨的篇章。這些錄音帶最后也可成為杜蘭特夫婦給聽眾的私人課程,人們可以一再重聽,因而獲得持續(xù)不斷的教育。在杜蘭特看來,“歷史就是以實例講述哲學”(十七世紀英國政治家博林·布魯克勛爵[brd Bolingbroke]持同一觀點)。 列出名單后,當杜蘭特熱情投入這項工作時,他的創(chuàng)意源源不絕,杜蘭特發(fā)現(xiàn)自己處在生命中最有創(chuàng)意和最多產(chǎn)的時期。到了第二年八月,他已經(jīng)寫出十九份手稿,并且和愛麗兒一起將其中大部分內(nèi)容制作成談話錄音。也正是在此時,他有了新的想法:只要稍加修改,這些錄音講稿就能變成一本讀者易懂的書。 他在一九七八年八月二十五日給女兒的信中寫道: “已預留隨函附上的‘第十八堂課’。至于‘第十九堂課’,我打好字但尚未修訂,這部分講的是一五一七年到一五六三年的天主教革命,共有十七頁。由于我打算把這些文章集結成書,即《英雄的歷史》(Heros of History),而不是給電視使用,因此比之前寫的流露出更多的個人感情。共[將]有二十三章?!? 杜蘭特一心想做的,就是最后一次嘗試去闡述他個人認為“歷史就是哲學”的心得: “歷史對我就是哲學的一節(jié)。哲學是對真實與生命做更寬闊的觀察,此種宏觀觀察決定了你面對真實與生命的態(tài)度,例如,能否讓你更加體諒和寬容?現(xiàn)在你至少有兩種方式來培養(yǎng)宏觀視野,一是研讀各種科學,這些科學描繪了外部世界的各種面貌;另一是研讀歷史,歷史也能培養(yǎng)出宏觀視野,因為其研究的是時間進程中發(fā)生的事件,而不是空間發(fā)生的事物。我本人放棄第一選擇,因為科學太表面、太數(shù)學了,通過我自身與其他事情,我發(fā)現(xiàn)它無法成為真實的生命元素。因此我要說,我可以通過研究歷史了解什么是人,但通過科學,我無法得出同樣的理解。所以,歷史是以研究時間發(fā)生的事件以獲取哲學視野。當然,如果你允許我這么說,我相信自己是寫歷史的哲學家。” 為完成此事,杜蘭特刪除了《文明的故事》中的一些章節(jié),并為其他未刪除的章節(jié)全部尋找了新的材料。這本完成的書雖然是以充當歷史學科的精彩導言為使命,但它也能(也應能)激起被大部頭著作《文明的故事》中精彩的“英雄”所吸引的讀者之興趣。 杜蘭特一度預定替這本書寫二十三章,但命運卻改變了他的計劃。因為妻子愛麗兒中風,到一九八一年末,杜蘭特也因為心臟問題而住院,他只能完成二十一章。 愛麗兒也許是因擔心丈夫此次住院恐無回家的可能,便拒絕進食,最終于一九八一年十月二十五日去世,享年八十三歲。家人決定盡量不讓杜蘭特知道妻子已經(jīng)離開人世。根據(jù)當時的各種報道,杜蘭特順利完成手術,并且開始逐漸康復。也許正如杜蘭特外孫女莫尼卡·米歇爾(Monica Mihell)所料,盡管家人盡力防止他知道,杜蘭特可能已從電視報道和報紙中得知愛妻先他而去。但無論事實如何,最后,杜蘭特于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七日逝世,享年九十六歲。 杜蘭特魂歸西天后,文章散落四處。有些保留在親戚家中,一部分則到了收藏家手中或進了史料館。這本書的原稿經(jīng)歷三次遷移和一次洪水,完好地保存了下來。我在二00一年冬天偶然發(fā)現(xiàn)這些原稿,此時距杜蘭特收筆去世已有二十年。 發(fā)現(xiàn)像杜蘭特這種普利策獎得主作家的最后遺稿,不僅對于喜愛他的散文的讀者、對全世界喜好歷史和哲學的學者而言,是一件大事;對整個著述領域而言,也是一件大事。這是因為杜蘭特不僅在文字上備受推崇(他曾獲金質(zhì)勛章,這是美國政府給予人民的最高獎勵),同時他還是個勇于為真相、不為個人名譽而戰(zhàn)的哲學家。作為一個思想深刻的人,他寫了許多發(fā)人深省的佳作,同時篤信:人類只要受到足夠的激勵,就能提升到與神一樣的偉大境界。 杜蘭特同意尼采說的“現(xiàn)在哲學已淪為歷史之流”,但他也堅持,了解當代問題的最佳準備就是研究過去,因為只有從過去中,你才能發(fā)現(xiàn)人類的真正天性。《英雄的歷史》這本書在字里行間,都流露著杜蘭特的這種哲學態(tài)度。這本書也揭示了杜蘭特相信歷史可以帶給人類教訓,從宗教、政治到階級斗爭這樣的社會問題,甚至包括是否允許軍中有同性戀存在這種流行議題(例如,你很難在歷史上找到同性戀者不是英勇戰(zhàn)士的證據(jù),就像杜蘭特在第八章中所述,正是一支由埃帕米農(nóng)達[Epaminondas]領導的底比斯軍隊,聯(lián)合了由三百名同性戀者組成的“希臘情人”隊伍,于公元前三七一年在留克特拉(Leuctm]擊潰了古希臘最勇猛的斯巴達軍隊,才由此終結了斯巴達人對希臘的主宰)。 《英雄的歷史》展現(xiàn)了更真誠、更忠于自我的杜蘭特。或許因為其人已老邁?;蛟S是因為六十多年來對一門學科的潛心研究已臻至完美境界,所以更能深刻體會自由的真諦。但無論是基于什么原因,不同于多數(shù)歷史學家避而不談這些話題,或以大量科學術語代之,風格嶄新的杜蘭特坦率、自在、不避諱地暢談性、政治和宗教事件。另外,杜蘭特以第一人稱敘述行文,對于意義深遠的主題,則充分流露出主觀情感。 杜蘭特寫作的動機全是為了闡述“文明的推進有助改善人類品德”這一理念。歷史也已對這些理念的效用予以確認,如果我們愿意騰出時間聽取這些確認的判定,而不是花大量時間去針對哲學命題設法抽出理論。例如,針對集中于少數(shù)人的財富是否該重新分配給一般民眾這一問題,人類過去的種種所作所為,已清楚昭示了把少數(shù)人的財富重新分配給一般民眾到底是帶來了想要的結果,還是未料的災難。 這本杜蘭特的遺作不是日期、人物和事件的堆砌,也不僅僅是本《文明的故事》巨著的濃縮版,它還是我們要流傳的遺產(chǎn),借以啟發(fā)與裨益后代的教誨。引用杜蘭特的說法,它是管窺萬象的鎖眼: “……一座天國之城,一個特殊的偉人國度,里面有許多圣人、政治家、發(fā)明家、科學家、詩人、藝術家、音樂家、情人和哲人,依然活著、說著、教育著、雕刻著、歌唱著。” 杜蘭特鐘愛“偉人國度”,為之奉獻一生,并將其呈現(xiàn)給世人,《英雄的歷史》便是其對此留下的最后的叮嚀。杜蘭特以其充滿魅力的語言打開了此國的大門,召喚我們的心靈人內(nèi),與愿意和我們一起漫步,講述生命、愛情、戰(zhàn)爭、詩歌和思想故事的人共享片刻時光,提升我們的生命高度,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擁有包容心和智慧,追求更加有深度的人生。
內(nèi)容概要
《英雄的歷史》是威爾?杜蘭特輝煌一生的最后作品,是一本提高生命智慧與樂觀態(tài)度的書。盡管本書的創(chuàng)作或多或少是為了提供11卷本《文明的故事》(中譯本《世界文明史》)的濃縮版,但它絕非一本有關歷史時間、人物、事件的堆積。杜蘭特一如既往地以文明的流變作為考察歷史的方式。他羅列了一份名單,包括孔子、李白、佛陀、甘地、柏拉圖、蘇格拉底、莎士比亞、培根……杜蘭特通過這些歷史上的文化英雄,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橫跨幾十個世紀的波瀾壯闊的文化圖景,而歷史也就在這樣的舉重若輕中赫然呈現(xiàn)。書中充滿作者的詼諧、智慧與非凡的闡釋能力,易讀而高潮迭起。他那簡練而富有詩意的文字在講述一個事實:許多英雄留下來的財富是人類的珍貴遺產(chǎn),是歷史進程中最閃亮的主線。
在歷史這條波濤洶涌、充滿污濁兇險的河流中,隱藏在荒謬和苦難中的是個名副其實的上帝之城(City of
God)。在那里,過去的創(chuàng)作精神借著奇跡似的記憶和傳統(tǒng)至今仍存活著,如工作、雕刻、建筑、歌唱。在那里,柏拉圖正和蘇格拉底玩哲學;莎士比亞每天都會帶來新的文學瑰寶;濟慈(Keats)仍在聽他的夜鶯歡唱;尼采還在口若懸河,啟示眾人;耶穌依舊叫我們來分享他的面包。這些先哲加上另外一千多人及他們所賜的禮物,是人類族群驚人的遺產(chǎn),是歷史長河中的金字招牌。
我們無需對向我們挑戰(zhàn)的邪惡視而不見;反之,我們應毫不氣餒地教訓它們。我們可以向過去的成就取經(jīng),那是我們輝煌的傳承。讓我們有別于莎翁以國王為敘述對象的歷史劇,坐下來講講有關高貴女人和偉大男人的勇敢的故事。
作者簡介
威爾·杜蘭特(Will
Durant,1885—1981),美國著名學者,普利策獎(1968年)和自由勛章(1977年)獲得者。這位深受愛戴的史哲導師,一生熱衷于將哲學從學術的象牙塔中解放出來,進入大眾讀者的視野。他的書無論哪種讀者都能讀懂,他的特殊能力可以把復雜的觀念和事件,以少量文字交待清楚,并且看起來還不賣弄才華,再加上他過人的風趣和尖銳的批判,使他的書本本暢銷。他的主要作品有11卷皇皇巨著《文明的故事》(中譯本《世界文明史》)、《英雄的歷史》、《哲學的故事》、《哲學的樂趣》等,一直以來都是世界歷史文明主題的必讀書。他還捍衛(wèi)人權,通過寫作和實際行動打開無數(shù)人寬廣包容的胸懷。
譯者簡介:
樂為良,Igroup國際出版集團顧問,曾翻譯多本暢銷書,如《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數(shù)位神經(jīng)系統(tǒng)》、《六標準差》、《古騰堡革命》、《鮑爾風范》等。
黃裕美,《聯(lián)合報》編輯部顧問,譯有《文明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洛克菲勒》、《全球資本主義危機》等。
本書為兩人合譯,導言、14至21章為樂為良翻譯,1至13章為黃裕美翻譯。兩人還合譯了《弗洛伊德沒做過的13個夢》、《切:卡斯特羅的回憶》、《龍蝦腦與意大利羅曼史》等。
書籍目錄
導言/約翰?利特爾
第一章 文明到底是什么?
第二章 孔子和謫仙人
第三章 印度:從佛祖到英迪拉?甘地
第四章 從金字塔到阿肯納頓
第五章 《舊約圣經(jīng)》的哲學思想和詩歌
第六章 通往伯里克利之路
第七章 雅典的黃金年代
第八章 從柏拉圖到亞歷山大
第九章 羅馬共和國
第十章 羅馬革命
第十一章 羅馬帝國
第十二章 暴君尼祿和奧勒留皇帝
第十三章 人類的基督
第十四章 教會的成長
第十五章 文藝復興Ⅰ:完人達?芬奇
第十六章 文藝復興Ⅱ:羅馬
第十七章 文藝復興Ⅲ:日落威尼斯
第十八章 宗教改革Ⅰ:威克利夫與伊拉斯謨
第十九章 宗教改革Ⅱ:路德與共產(chǎn)主義者
第二十章 天主教改革
第二十一章 莎翁與培根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人類歷史不過是生物史的一個片段,人類也不過是千百萬數(shù)不清的物種之一,并且和其他物種一樣,受生存競爭、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支配。所有心理學、哲學、政治學和烏托邦,都必須遵循這個自然法則。人類歷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萬年以前,農(nóng)業(yè)則只能推回到公元前兩萬五千年。人類以狩獵為生的歲月,比定居后以農(nóng)耕為生的日子長四十倍。在狩獵期間的九十七萬五千年中,男人的基本天性已經(jīng)成形,而且存留至今,每天得接受文明的挑戰(zhàn)。 首先,在狩獵時代,由于食物來源不確定,男人為情勢所迫,需要積極貪婪,巧取豪奪。獵物的尸體又很容易腐爛,因而當抓到獵物時,他很可能狼吞虎咽,把胃撐得鼓鼓的。在狩獵時代,人們通常生吃食物,茹毛飲血。今天仍然有許多男人喜歡食用“半熟帶血”的食物,這也許正是從狩獵時代流傳下來的基因。其次,在狩獵時代將近一百萬年的歲月中,男人為了食物、為了伴侶,也為了生存,一定要好斗,而且隨時備戰(zhàn)。而好斗至今仍是男人的基本特征,因為即使是在文明時代,男人的主要功能,還是出去為家人張羅食物,或在必要時,找到可以換取食物的東西。最后,在狩獵時代,男人通常不止娶一個妻子,因為狩獵和戰(zhàn)斗隨時都有送命的危險,結果活下來的女多于男,因此,至今男人仍想要搞一夫多妻制。在狩獵時代,男人巧取貪婪、好斗及旺盛的性欲算是美德,因為這些都是生存所需。但不管男人有多出色,基本上,他們?nèi)愿綄儆谂?,因為女人才是人類種族的子宮及主干。 事實上,女人可能開發(fā)了農(nóng)業(yè),而農(nóng)業(yè)正是孕育文明的第一片土壤。女人注意到從樹上掉落的果實的種子會發(fā)芽生長,所以當男人外出狩獵捕食時,她們便耐心嘗試在洞穴或茅屋附近播種。當實驗成功時,她們得到一個結論:如果男人之間可以互相聯(lián)手保護、防御外敵,那么他們應該也可以和女人一起播種收成,而不用再冒生命及食物供應短缺的危險去征逐或在曠野游牧狩獵。 于是,又經(jīng)過無數(shù)個世紀,男人終于安于家庭和定居生活。女人曾經(jīng)馴養(yǎng)了羊、狗、驢和豬,現(xiàn)在她們則馴服了男人,男人也是女人最后馴服的動物,雖然他們是不情愿地接受部分文明。慢慢地,男人從女人身上學到社會的特質(zhì):家庭親情、對人和善、冷靜清醒、合作、社群活動。此時美德要重新界定為任何有助于團體生存的特質(zhì),即社會本能。我相信,這種美德就是文明,或作為文明人的源起。但它也開啟了大自然和文明之間深刻而持續(xù)的沖突,以及深植于人類歷史上漫長的狩獵階段中的個人本能,和產(chǎn)生于定居生活中并獲得較弱勢發(fā)展的社會本能之間的沖突。 在定居生活中,每個定居屯墾區(qū)由人與人之間的協(xié)同行動保護,但這種人和人之間的合作,也會變成村落、部族、階級、宗教、種族和國家等不同群體組織間競爭的工具。因為此時大部分國家仍處于原始自然的狀態(tài),也就是仍處在狩獵階段。軍事遠征是為了獵取食物與燃料或原料。一場成功的戰(zhàn)爭是一個國家填飽肚子的方式。因為就像原始人,國家缺乏安全感,其貪欲則是為了防備未來的需求和饑饉,就像現(xiàn)在人們在組織和加強防衛(wèi)時,也會表現(xiàn)出巧取貪婪、好斗兇殘的本性。唯有當國家覺得外在很安全時,才能顧及內(nèi)部的需求,并像一個不夠完善的福利國家那樣,表現(xiàn)出文明的社會本能。正如當個人成為一個受到有力保護的社群團體的成員時,他們才有安全感,因而才會接受文明;當國家誓死效忠一個受到有力保護的同盟團體而有了安全感時,國家也就跟著文明起來。
媒體關注與評論
普利策獎獲得者杜蘭特的這本史學作品,對那些不熟悉世界史的人來說是場及時雨。 ——《出版商周刊》 本書集趣味性、知識性于一體,為那些想要深入了解人類文明史的讀者提供了全面而專業(yè)的信息。 ——《書目》雜志 一篇篇精辟的介紹,帶我們深入了解了馬可·奧勒留、達·芬奇、馬丁·路德等哲學家、發(fā)明家和革命家,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反射歷史、樹立榜樣的機會。像杜蘭特的其他作品一樣,本書充滿老派氛圍……粉絲們必將從大師這部遺著中獲益良多。 ——亞馬遜網(wǎng)
編輯推薦
《英雄的歷史》中充滿作者的詼諧、智慧與非凡的闡釋能力,易讀而高潮迭起。他那簡練而富有詩意的文字在講述一個事實:許多英雄留下來的財富是人類的珍貴遺產(chǎn),是歷史進程中最閃亮的主線。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