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百丑臉譜集萃

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作者:傅學斌  頁數:37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京劇百丑臉譜集萃》收錄了京劇傳統(tǒng)劇目的120個丑角臉譜的經典譜式,并精繪了盔頭髯口;生動規(guī)范,神采盎然。并配以當年俞振飛、許姬傳、胡絜青、翁偶虹、李萬春、吳祖光、朱家溍、黃苗子、劉曾復、歐陽中石等名流大家為之題簽題詞,文學大家汪曾祺為之作序,書法家王之鏻先生為每幅圖譜書寫的注釋,使這部著作尤為珍貴可藏。

作者簡介

出生于梨園世家的臉譜畫家傅學斌,從1961年開始在梅蘭芳劇團從事舞臺美術工作,并拜翁偶虹為師,一生從事臉譜的收集、研究和繪制。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新近出版的《京劇百丑臉譜集萃》,傅學斌收錄了京劇傳統(tǒng)劇目的120個丑角臉譜的經典譜式,并繪制了盔頭髯口,生動規(guī)范,神采盎然。

書籍目錄

一 題詞 一 汪曾祺先生手書序言 前言寓美于丑寫忠奸 車步青 邱小義 抓地虎 花嘴仙狐 油流鬼 茍陰陽 金松 金祥瑞 店家 胡車 胡里 胡倫 胡來 胡進 胡杰 哈咪蚩 草雞大王 兔奶奶 侯花嘴 秋水 家郎 夏侯杰 夏侯恩 夏侯尚 華歆 高力士 班方臘 陶洪 陸謙 海閣黎 了空 二混子 二國舅 刁七郎 小二 山陽縣 大老爺 王老好 王龍 王英 王四香 王伯彥 中軍 少儐相 不掉儲 白吃猴 石文 老軍 老儐相 朱煥然 朱光祖 朱光祖 阮小七 伍福 州官 地葫蘆 色空 皂吏 杜寶 沈燕林 時遷 秦仁 陳琳 陳貴 徐良 徐九經 徐瑛 婁阿鼠 黃飛剛 探子 豬八戒 崔順 崔八 崔老爺 鄆哥 教師爺 崇公道 賈華 賈桂 賈珍 喬福 報子 張文遠 張別古 張驢兒 張義 馮洪 馮茂 湯勤 程雪雁 程咬金 愣兒 楊衙內 楊香武 艄翁 旗牌 蔣干 蔣平 劉利華 劉利華 劉祿景 劉公道 劉二混 劉高手 劊子手 衛(wèi)律 穆瓜 樵夫 鲇魚姥姥 魏虎 韓臣 蟹精 嚴俠 盧掌柜 竇氏 鐘無鹽 羅喉 龜帥 驛卒 欒布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寓美于丑寫忠奸——寫在《京劇百丑臉譜集萃》前面 張景山 江洵 【插科打諢,粉墨登場。】京劇丑角的藝術功能,王要是作為劇中的輔弼角色,配合其他各行當的表演,起到梳理劇情、調節(jié)氣氛的作用。因此,丑角的正戲遠遠少于其他各行。即使丑角為主的戲碼,也多為【三?。ㄐ∩?、小旦、小丑)】戲,戲幅不長,情節(jié)簡單;在過去,多作開場戲、墊戲,以便為、王戲營造氛圍。因此,世人以【生旦凈丑】排序,丑行例居四行之末。但是,這并不表示丑角的地位低于其他幾個行當。相反,丑角在劇中,如果設置恰當、發(fā)揮充分,可以最大程度地為全劇畫龍點睛、增姿生色,能夠起到【戲膽】的作用。另外,丑角所表演角色的涵蓋面也大大地超越了其他行當,無論帝王將相、販夫走卒,無論男女老幼、三教九流,均可由丑角飾演,在絕大部分劇目中,我們都能看到丑角的身影,所謂【無丑不成戲】,這也是其他幾個行當都無法替代和比擬的。 丑角扮演的角色雖然廣而且雜,但是不論扮演什么角色,都應以美為原則,寓美于丑,使觀眾在觀劇過程中產生美的體驗,留下美的印象。有人認為,丑角之所以以【丑】為名,是因為丑角所扮演的角色,大都面貌丑陋、行為乖張,代表了戲曲中丑惡低俗的一面。這恐怕是一種誤解。實際上,從戲曲藝術的發(fā)生學來看,丑角的【丑】字是由【爨】字省、又而來,與丑陋的【魄】字無甚干系。丑角的前身最早可溯源至先秦的優(yōu)伶和俳優(yōu),歷經唐時的參軍與蒼鶻,至宋雜劇、金院本盛行時已具雛形,到明代才正式形成。據王國維考證,丑或由宋、金院本的【五花爨弄】而來。他在《古劇腳色考》中引據元末明初陶宗儀的《南村綴耕錄》:院本又謂之【五花爨弄】,或日宋徽宗見爨國人來朝,衣裝鞋履巾裹,傅粉墨,舉動皆如此,使優(yōu)人效之以為戲。而宋官本雜劇、金院本名目之以【爨】名者不可勝數, 【爨】與【丑】本雙聲字,又【爨】字比畫甚繁,故省作【丑】,亦意中事。因此,我們便不難理解,為什么我們觀看丑角的表演,往往會產生愉悅快樂的心情,而不是厭惡嫌棄的心情了,這正是丑角藝術美的程式為觀劇者們帶來的感觀。 丑角之美,是一種系統(tǒng)的、整體的美,其中不僅包括表演之美、念白之美、聲腔之美,也包括扮相之美、臉譜之美。丑角的臉譜,雖然比不得凈角臉譜那樣富麗多姿、氣象萬千,但是,丑角臉譜那方寸粉墨之問,春秋盡寫,忠奸凸顯,也能展現出不同于凈角的獨特的藝術魅力,發(fā)揮出不遜于凈角的卓然的藝術功用。

編輯推薦

《京劇百丑臉譜集萃》還為臉譜愛好者,設計印制了120幅宣紙丑角臉譜,附于書內,便于觀賞和臨摹。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京劇百丑臉譜集萃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做的很精致,包裝也不錯,適合收藏,是難得的好的京劇書。。。
  •   寓美于丑寫忠奸         ——寫在《京劇百丑臉譜集萃》前面             張景山 江洵“插科打諢,粉墨登場?!本﹦〕蠼堑乃囆g功能,主要是作為劇中的輔弼角色,配合其他各行當的表演,起到梳理劇情、調節(jié)氣氛的作用。因此,丑角的正戲遠遠少于其他各行。即使丑角為主的戲碼,也多為“三?。ㄐ∩⑿〉?、小丑)”戲,戲幅不長,情節(jié)簡單;在過去,多作開場戲、墊戲,以便為主戲營造氛圍、鋪墊時間。因此,世人以“生旦凈丑”排序,丑行例居四行之末。但是,這并不表示丑角的地位低于其他幾個行當。相反,丑角在劇中,如果設置恰當、發(fā)揮充分,可以最大程度地為全劇畫龍點睛、增姿生色,能夠起到“戲膽”的作用。另外,丑角所表演角色的涵蓋面也大大也超越了其他行當,無論帝王將相、販夫走卒,無論男女老幼、三教九流,均可由丑角飾演,在絕大部分劇目中,我們都能看到丑角的身影,所謂“無丑不成戲”,這也是其他幾個行當都無法替代和比擬的。丑角扮演的角色雖然廣而且雜,但是不論扮演什么角色,都應以美為原則,寓美于丑,使觀眾在觀劇過程中產生美的體驗,留下美的印象。有人認為,丑角之所以以“丑”為名,是因為丑角所扮演的角色,大都面貌丑陋、行為乖張,代表了戲曲中丑惡低俗的一面。這是完全錯誤的。實際上,從發(fā)源來講,丑角的“丑”字是由“爨”字省文而來,與丑陋的“醜”字無甚干系。丑角的前身最早...可溯源至先秦的優(yōu)伶和俳優(yōu),歷經唐時的參軍與蒼鶻,至宋雜劇、金院本盛行時已具雛形,到明代才正式形成。據王國維考證,丑或由宋、金院本的“五花爨弄”而來。他在《古劇腳色考》中引據元末明初陶宗儀的《南村綴耕錄》:院本又謂之“五花爨弄”,或曰宋徽宗見爨國人來朝,衣裝鞋履巾里傅粉墨,舉動皆如此,使優(yōu)人效之以為戲。而宋官本雜劇、金院本名目之以“爨”名者不可勝數,“爨”與“丑”本雙聲字,又“爨”字比畫甚繁,故省作“丑”,亦意中事。因此,我們便不難理解,為什么我們觀看丑角的表演,往往會產生愉悅快樂的心情,而不是厭惡嫌棄的心情了,這正是丑角藝術的美的程式為觀劇者們帶來的感觀。丑角之美,是一種系統(tǒng)的、整體的美,其中不僅包括表演之美、念白之美、聲腔之美,也包括扮相之美、臉譜之美。丑角的臉譜,雖然比不得凈角臉譜那樣富麗多姿、氣象萬千,但是,丑角臉譜那方寸粉墨之間,春秋盡寫,忠奸凸顯,也能展現出不同于凈角的獨特的藝術魅力,發(fā)揮出不遜于凈角的卓然的藝術功用。(一)丑角臉譜的起源與發(fā)展應該說,丑角的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戲曲的發(fā)展軌跡,翁偶虹先生曾在文章中寫道:“遠在兩千余年前周、秦時代的優(yōu)孟、優(yōu)施、優(yōu)旃,‘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煥發(fā)了‘優(yōu)諫’的作用,孕育了戲曲的種子。”而彼時的“優(yōu)言”、“優(yōu)笑”,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也更接近于今天丑角的插科打諢。巧合的是,今天普及于各個劇種的臉譜化妝,也是最先應用于丑角的。臉譜的最初形態(tài)是“粉墨涂面”,如今我們習慣將登臺演戲說做“粉墨登臺”,這一“粉”一“墨”,正是戲曲臉譜的兩種基本色彩,也是丑角臉譜的主要色彩。王國維在《古劇腳色考》中提到,宋代“五花爨弄”即已使伶人面傅粉墨(在此之前的許多舞臺藝術門類也偶有面部化妝,但大多不屬于戲曲范疇);王國維認為“其傅粉墨一事亦恰與丑合。”明代徐渭在《南詞敘錄》中曾提到:“丑以粉墨涂面,其形甚爨?!蹦蠎颉稄垍f狀元》中也曾提到,丑角的化妝形式為“粉面烏嘴”,這都證明了早期戲劇的化妝與當今丑角化妝的一致性,即僅以黑白二色為基礎,不過分敷施其他色彩。我們現在所能見到的古時演劇的圖像資料,最早出現臉譜的,應是山西侯馬出土的金墓雜劇磚雕,其中右側第一人,面部敷施的粉墨隱約可見,其左手置于小腹處,右手攏于口際,作呼哨狀,無論化妝,還是動作、表情,都滑稽可掬,他的化妝,應該算是今天丑角化妝的雛形。另外,山西洪洞縣明應王殿元代雜劇壁畫《大行散樂中都秀在此作場圖》,前排左側第二人,亦用白粉勾畫大眼圈,畫鋸齒形眉毛,戴(或粘)露嘴的假絡腮胡須,穿黃袍而袒胸,形容詼諧;他的右后方一人,也進行了面部化妝,勾畫粗壯而上翹的柳葉眉,眉下以粗白粉條勒邊,也戴黑胡須(形似今天京劇凈角使用的滿髯而短、?。?,相對于前者,這個角色的化妝更顯莊嚴。從化妝形式來看,前者的表演可能更接近于今天的丑,而后者則可能更接近于今天的凈。在此之后,我們所能見到的戲出圖畫資料便越來越多,特別是到了清代中葉后,文人戲畫、民間戲畫、宮廷戲畫更是如春催桃李、千枝競秀。通過這些戲畫,我們不難看出,這一時期的戲曲行當分工已基本明確,各行當的化妝手法也已臻成熟,凈角已發(fā)展為“五彩涂面”的大扮形式,而丑角依然保留了“粉墨涂面”的小扮形式,這種形式一直延續(xù)至今。從繪制比較嚴謹規(guī)范的清宮戲畫來看,當時的丑角,大部分以鼻梁為中心,勾畫圓形粉團,粉團向外擴散,高齊雙眉、低儕鼻翼,旁不過眼梢,與時下丑角并無二致。不過彼時的丑角臉譜形式相對單一,除了《玉堂春》的老醫(yī)生、《三岔口》的劉利華、《二龍山》的大眼和尚、《惡虎莊》的黃飛剛、《西游記》的豬八戒、《雙沙河》的魏小生、《南華堂》的扇墳小鬼等不能通過正常化妝手段表現的,其他丑角一律用圓形粉團勾畫,至多眉眼兩頰稍有出入而已。至清末民初,丑角臉譜又有發(fā)展,一方面,丑角的臉譜逐漸從單一的圓形圖案分化出饅頭形、方形、窩頭形、螃蟹形、蝠形、風箏型等豐富多彩的圖案形式,以表現不同性格、不同行業(yè)的丑角人物。另外,作為丑角臉譜的又一分支——武丑臉譜,也開始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由于武丑較之文丑,又平添許多英豪氣概,于是,在臉譜化妝方面,武丑便不能因循一般的丑角臉譜勾畫規(guī)律,而是盡力向生行靠攏。因此,武丑將面部粉團進一步縮小,有的甚至只占據鼻梁一線,雖然具體而微,小于一般丑角,卻另開生面,同樣神采奕奕。(二)丑角臉譜的構圖與分類前文說到,至清末民初,丑角臉譜的形式已經相當豐富。但是,其構圖式樣,仍以“豆腐塊”式的白粉團為基礎,“豆腐塊”也就成了丑角臉譜的代名詞。丑角臉譜的常規(guī)結構,可以概括為“眉間兩頰三片紅,一塊粉白七筆黑?!彼^“三片紅”,指的是丑角粉團臉的眉間、兩頰處要潤染紅色,兜住中間的粉團;“一塊粉白”即丑角的“豆腐塊”;“七筆黑”指的是雙眉、兩個眼窩、兩頰處粉團的黑邊、眉心的小蝠,都要用黑筆勾勒。當然,這只是丑角臉譜構圖的一般法則和規(guī)律,具體到粉團的大小、眉眼的形狀、小蝠的走勢,還要因演員而異、因角色而異。如果要將丑角臉譜進行詳細類分,則可以通過白粉團形狀的不同,將其分成以下幾種:1、饅頭形粉團臉:粉團上部微隆,下部圓展,形狀類似于饅頭。勾畫這種臉譜的角色,多是正面人物,如《玉堂春》的崇公道、《烏盆記》的張別古、《龍鳳呈祥》的喬福等。2、方形粉團臉:這種臉譜的粉團要見棱見角,呈四方形。一般用于官吏、公人,如《烏龍院》的張文遠、《連環(huán)套》的索奈、《小上墳》的劉祿敬等。3、窩頭形粉團臉:粉團頂端較饅頭形粉團更加隆起,底部上凹,呈窩頭形狀。一般用于窮人、社會地位地下的人,也常用于反面角色,如《大名府》的李固、《九更天》的侯花嘴、《藍關雪》的窮神等。4、腰子形粉團臉:粉團上端呈圓形,底部隨上端走勢,露出鼻頭,呈腰子狀。一般用于反面角色或滑稽角色,如《十三妹》的黃沙狗、《瞎子逛燈》的二和尚、《打面缸》的大老爺等。5、圓形粉團臉:這種粉團,又可分為有小圓形和大圓形。小圓形尺幅較小,上微過眉,下不過鼻,兩邊不過眼梢,多用于兒童,如《御碑亭》的德祿、《打櫻桃》的秋水、《釣金龜》的張義等;大圓形則擴大尺幅,上至額,下過鼻,造型夸張,因此又叫“大餅臉”,適宜于思想不端的上流人物或行為怪誕的一般人物,如《鳳還巢》的朱煥然、《一匹布》的驢夫等。6、螃蟹形粉團臉:這種粉團,多用作老丑,因其滿面皺紋,形如蟹爪而得名?!哆x元戎》的程咬金、《審陶大》的陶大、《問樵鬧府》的樵夫均可算作這種類型。7、倒元寶形粉團臉:粉團形如倒置元寶,上端較平,底部圓展,多用于副臉(翁偶虹先生曾說:“京劇丑角表演的人物,有的人屬于副行的范疇”),《群英會》的蔣干、《浣紗記》的伯嚭等均勾這種臉譜,《審頭刺湯》的湯勤也可勾這種臉譜。8、棗核形粉團臉:粉團僅覆蓋鼻梁,尖而細長,狀如棗核,主要用于武丑,如《連環(huán)套》朱光祖、《銅網陣》的蔣平、《艷陽樓》的秦仁等。9、蘑菇形粉團臉:類似于棗核形粉團臉,只是上端易尖為圓,較棗核形短而粗壯,一般用于年紀偏大的武丑角色,表示人物馬齒既增、銳氣削減,《三盜九龍杯》的楊香武、《溪皇莊》的賈亮均勾此類臉譜。10、風箏形粉團臉:粉團的形象類似于紙鳶,一般用于武丑或武將。用于武丑時,可象征角色身輕如燕、行動迅捷,《巧連環(huán)》的時遷、《連環(huán)套》的大報子、《戰(zhàn)宛城》的胡車兒屬于這種類型;用于武將時,多象征角色無能早喪,有“飛得高、摔得重”之意?!堕L坂坡》的夏侯恩、《雅觀樓》的班翻浪、《定軍山》的夏侯尚都可算作這種類型。11、象形粉團臉:有的丑角角色,為了突出某些個性,可以在臉上勾畫動物、器物等象形粉團。如《十五貫》的婁阿鼠,因其名中有“鼠”字,又以偷竊殺人而犯事,因此要在鼻梁上要畫下竄之鼠;《紅梅山》的杜保,因是黃鼠狼幻化而成,因此要將粉團勾畫成黃鼠狼的面部形狀;《打面缸》的王書吏,因為胸無點墨而附庸風雅,因此在鼻梁上要畫一卷書以示諷刺;《蟠桃會》的鐵拐李,因其以葫蘆為法寶,因此鼻梁上要畫葫蘆形。12、歪粉團臉:凈角中的歪臉,既可以表示面部傷殘丑陋,也可以表示內心兇殘齷齪。丑角也是如此,通常來講,丑角的歪臉,是將白粉團勾得歪斜扭曲,然后在臉上點綴鼻涕、傷疤、麻點、太陽膏等,這種臉譜,并不符合丑角“美”的原則,但是,卻如實還原了人物的本來面貌。例如,《下河南》的胡倫、《望湖亭》的顏大麻子、《奈何天》的闋里侯,都是因為面目殘疾而勾歪粉團臉,這些角色屬于形象性歪臉;而《野豬林》的薛霸、《惡虎村》的丁三把,雖也勾歪粉團臉,但劇中并未強調其面貌丑陋,這些就屬于心理性歪臉。至于《駱馬湖》的禿子于亮,則是既面貌丑陋、又內心兇殘,二者兼而有之。除了以上十二種主要譜式,丑角的粉團臉譜還有元寶形(《絨花計》崔華)、三角形(《劍鋒山》邱明月)、菱形(《陽平關》焦炳)、桃形(《翠屏山》海和尚)、一字形(《瞎子逛燈》白先生)、蝠形(《風月亭》偷香和尚)、酒壇子形(《五花洞》胡大炮)……這些形式豐富的丑角粉團臉,都屬于丑角臉譜的常規(guī)勾法,不出于丑角臉譜“豆腐塊”的基本形式,也不背離丑角勾臉的基本法則。當然,哪些角色適用哪種粉團臉,只是約定俗成,并沒有嚴格規(guī)定,有的演員結合自己的臉型,偏重于勾畫某種形式的臉譜,都無可厚非。例如,蕭長華先生比較喜歡勾畫倒元寶形粉團臉,他的蔣干、湯勤、崇公道、賈桂都采用了這種勾法,對后世影響極大;而馬富祿先生、茹富蕙先生則傾向于勾畫窩頭形粉團臉,也俱都別立宗派、各有所傳。所以說,臉譜要善于活用,才能產生應有的舞臺效果,也才能延長藝術壽命。在常規(guī)的粉團臉譜之外,丑角的臉譜化妝還有幾種比較特殊的形式,可以算作常態(tài)以外的“異態(tài)”。第一種是開大臉。這種丑角臉譜摒棄了“豆腐塊”的基本形式,而向凈角臉譜靠攏,有的甚至完全參照凈角臉譜來勾畫。例如《龍?zhí)鄂U駱》的胡里、老派《三岔口》的劉利華、《盜陰瓶》的馮茂、《扈家莊》的王英、《鬧昆陽》的郅君章等,他們的臉譜,均以硬彩涂面,與凈角臉譜幾乎一般無二,如果不是根據他們的表演風格來判斷,相信很多人會誤把他們歸入凈行。第二種是揉臉。這種臉譜也基本脫離了丑角臉譜的原貌,以某種色彩揉滿全臉,作為底色,在此基礎上勾畫其他裝飾性紋理。丑角的揉臉與凈角的揉臉比較相似。如《藏珍樓》的徐良,要以赭紅色揉臉,然后畫黑白眼圈和白嘴岔;《五人義》的地葫蘆、《雙沙河》的魏小生,則都滿面揉黑,再點綴葫蘆圖案;《扈家莊》的王英,近年來也逐漸由開大臉改為揉黃臉,至多在臉上勾畫幾筆虎紋,以呼應其“矮腳虎”的綽號。第三種是濃妝怪粉臉。這種臉譜,要在臉上涂滿厚厚的白粉,形象怪誕,使人望而生笑,一般用于劇中的“無厘頭”角色和彩旦。如《盜銀壺》的看壺人,滿面涂白,畫向上矗起的大尖眼窩,表示聚精會神,看守銀壺;李盛佐先生在《百鳥朝鳳》中扮演東廁司,更是將白粉涂滿頭皮、脖頸,仿佛一個小雪人,很能引人矚目;《大劈棺》的二百五,本是做白事用的紙扎人,也要勾怪粉臉,雙頰還要畫腮紅,極肖其真。彩旦的“濃妝怪粉臉”則主要暗諷丑婦濃妝作態(tài),例如《鳳還巢》的雪雁、《能仁寺》的賽西施、《九更天》的柳氏等。第四種是俊扮。丑角俊扮因性別而分為兩種,男性俊扮多用于武丑,女性俊扮則多用于彩旦。武丑是丑行中最接近于生行的分支,因此,在化妝過程中,武丑中的部分角色就呈現出向武生靠攏的傾向。最早實現武丑化妝武生化的角色可能是《五人義》的周文元,這個角色本身就是武丑武生兩門抱。武丑名家德子杰、王長林、王福山、葉盛章演來均稱拿手,而武生名家楊小樓、李洪春、李盛斌也擅演此劇。而這個角色的化妝,也逐步實現了由丑扮到俊扮的跨越。在此之后,隨著武丑這一行當的獨立壯大,丑角俊扮的化妝形式也逐漸擴大范圍,例如,武丑名家葉盛章先生所扮演的《文天祥》杜滸、《白泰官》白泰官、《酒丐》范大杯,以及張春華先生扮演的《三打祝家莊》樂和,都采取了俊扮的手法,使人物在武丑的表演風格中平添了幾分英氣和正氣。彩旦主要以濃妝怪粉臉的化妝形式為主,但是,個別角色如果沒有必要刻意刻畫其丑,還是應該采取俊扮的形式進行化妝,如《鎖麟囊》的梅香,雖說是個蠢丫頭,但不能使用濃妝怪粉臉,一方面為了避免與該劇的另一個丑丫鬟碧玉相互區(qū)別(碧玉可勾濃妝怪粉臉);另一方面,在與薛湘靈同場時,也不至怪態(tài)過盛而產生嘩眾取寵之弊。第五種是縮仄臉。這種臉譜非常獨特,既符合凈角臉譜硬彩涂面的法則,又保持了丑角臉縮小尺幅的特征。所謂“縮臉”,是指將凈角的大花臉進行“濃縮”,使之擠在丑角的“豆腐塊”范圍中。這類臉譜不含創(chuàng)新成分,只需借用某些現成的凈角臉譜,稍加改造即可使用。而勾畫這種臉譜的角色,也都與譜式被參照的凈角角色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過巴州》的徐大漢,因是張飛替身而勾畫小張飛臉,在面部正中以簡明之筆勾畫出具體而微的張飛臉譜;同樣的道理,博望坡》的夏侯蘭,則縮小使用了夏侯惇的臉譜;《李家店》的野騾子孫立,則縮小使用了黃三太的臉譜;《竹林計》的搬不倒,則縮小使用了趙匡胤的臉譜。所謂“仄臉”,是指介乎凈角的元寶臉與丑角的粉團臉之間的一種臉譜樣式。這種臉譜,一般上部留較低的肉色腦門,下部填滿水白,較凈角的元寶臉低仄,故名。一般情況下,勾畫這種臉譜的角色,性格都奸詐陰險,而且地位不高。在表演上,這些角色更接近于架子花臉(也可由架子花臉扮演),應當是由古劇的“副”并入丑行的?!跺羞b津》的華歆、《走麥城》的孟達、《野豬林》的董超,都算此類。第六種是本色臉。這種丑角臉譜,基本保留演員的面貌本色,不必勾畫過多圖案花飾,只需輕描眉眼、胡須,有的稍加太陽膏、傷疤、痦子作為點綴即可。如《青石山》的王半仙、《打漁殺家》的大教師、《四進士》的劉二混。均屬此類。另外,丑婆子也多用本色臉,如《探親相罵》的鄉(xiāng)下媽媽、《孔雀東南飛》的焦母、《鎖麟囊》的胡婆等,《清風亭》的賀氏,歸丑扮時,也用本色臉,只是需要用赭黃打底子,還要加畫皺紋、眼袋、老人斑,畫出病苦之相,因此賀氏的臉譜又可稱為“病態(tài)臉”。(三)丑角臉譜的集繪與研究丑角臉譜,雖然勾畫相對簡單,但是,卻仍值得認真研究和傳承。許多學者、畫家、演員都在搜集、繪制、研究丑角臉譜和扮相方面頗費心思,并有所建樹。清代的戲畫中,出現了大量丑角形象,但是卻不夠系統(tǒng),不能算所研究丑角臉譜、扮相的專著。民國以來,以丑角臉譜、扮相為研究方向的資料才開始逐漸增多。僅就所知,翁偶虹先生早年曾繪制過一本《偶虹室藏花雅五十丑扮象譜》冊頁,收錄雅部、花部丑角50個,俱都采取半身肖像的形式,精繪臉譜、盔髯、行頭、道具,是研究丑角扮相的珍貴資料,只是目前收藏于某機構,從未公開面世。黎朔先生以“金狐室藏升平署扮相譜”為號召,也曾在《立言畫刊》、《三六九畫報》發(fā)表了不少介紹丑角扮相的文章,圖文并茂、知識性、趣味性都很強。張笑俠先生編印出版的《臉譜大全》及《丑角臉譜掛屏》,均出自臉譜畫家張地山之手,其中收錄了大量昆腔、皮黃、秦腔丑角臉譜。此外,華成煙公司出版了《百丑圖》、《續(xù)百丑圖》兩套火花,請內行繪制全身丑角人物近200個,扮相精準、造型生動,可以作為研究丑角臉譜及扮相的信史資料。解放后,翁偶虹先生的弟子、丑角名家張金梁先生于1996年出版了《中國戲曲臉譜?百丑圖》,收錄他所繪制的半身丑角人物115個,這些丑角人物,張先生大多親身演過、親眼見過,足以真實地反映丑角的舞臺標準扮相。另外,齊如山、劉曾復、閻世喜、郭元祥、鈕驃等臉譜研究家、京劇名家也都對丑角臉譜進行過研究和闡述,他們的研究成果,對于發(fā)揚傳承丑角臉譜產生了積極的作用。此次出版的《京劇百丑臉譜集萃》,是著名臉譜畫家、研究家傅學斌先生在上世紀80年代精心繪制的一函五冊臉譜畫冊,凡120譜,每幅都加畫盔頭、髯口,不但譜式標準可信,而且取相生動傳神,既可以看作京劇史料,又可以作為藝術珍品,對于研究丑角臉譜有著重大的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尤為難得的是,當年俞振飛、許姬傳、胡絜青、翁偶虹、吳祖光、朱家溍、劉曾復、黃苗子、歐陽中石等名流大家為之題簽題詞,文學大家汪曾祺為之作序,并請書法家王之鏻先生為每幅圖譜書寫注釋,更為這套臉譜增色添光。今天,中央編譯出版社獨具慧眼,編輯出版,必將為戲曲丑角臉譜的研究推廣搭建起新的橋梁,也必將為臉譜文化遺產的發(fā)揚傳承書寫出新的篇章! 2011年10月16日 閱讀更多 ›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