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圭旨

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作者:尹真人高弟  頁數(shù):全四冊  
Tag標簽:無  

前言

  本書原名《曾胡治兵語錄》,是中國十大兵書之一,最初編成于1911年。為了方便今天的讀者閱讀,并同已經(jīng)出版的各種版本相區(qū)別,本書做了以下幾項編輯工作:  一、原文精選  原文由蔡鍔和蔣介石輯錄而成,來自曾國藩、胡林翼的多種著作(另有少量左宗棠的著作)。由于原文為文言文,而且篇幅很長,今天讀起來不那么通暢易懂,因此本書選出每章中明白曉暢的數(shù)條放在正文前面,讀者可以很快了解到曾國藩、胡林翼治兵的思想精髓。  二、按語  按語概括了各章的主要思想,其中也包含了蔡鍔的治兵觀點,在每章里發(fā)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⑾孳娙宋锕适隆“ㄔ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荃、江忠源等很多湘軍將帥。了解他們,可以幫助讀者了解湘軍的歷史、成功秘訣、人才觀念等諸多內容?! ∷?、領導與管理 這一部分是依據(jù)每章原文思想所做的發(fā)揮和引申,便于讀者從中學習到對今天有用的知識。當今中國耳熟能詳?shù)墓芾韺W,其實許多是從中國古代治軍思想中發(fā)展而來的。從兵書中學管理是西方人的發(fā)明,其中不乏中國古代兵學的精髓。本書增加“領導與管理”,也許不合原書本意,但能夠給讀者一些啟發(fā),也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湘軍戰(zhàn)例 本書編寫了湘軍十一次主要戰(zhàn)役,其中最重要的“安慶會戰(zhàn)”和“金陵決戰(zhàn)”,篇幅最長,分為上下兩部分,輯成十三篇,按時間先后分插于全書十三章。

內容概要

  本書包括了:《曾國藩胡林翼治兵語錄》、《冰鑒》、《曾國藩家書精選》和《挺經(jīng)》?!对鴩忠碇伪Z錄》內容簡介:《曾胡治兵語錄》是中國十大兵書之一。1911年春,蔡鍔到云南負責新軍訓練工作。當時的“新軍”,紀律廢弛,風氣敗壞,蔡深感痛心。于是,他就從湘軍統(tǒng)帥曾國藩、胡林翼的奏章、函牘和日記中,摘取大量有價值的內容,編成十二章,取名《曾胡治兵語錄》,作為云南新軍的“精神講話”文稿?! ?924年,蔣介石時任黃埔軍校校長,為該書增補“治心”一章,以《增補曾胡治兵語錄》名義印發(fā),作為黃埔軍校的教材?! ?943年,八路軍軍政雜志社出版《增補曾胡治兵語錄白話句解》一書。  《冰鑒》內容簡介:曾國藩是位官僚,所處的卻是吏治敗壞并極端腐朽的從政環(huán)境,但就在那個價值取向日趨多元的時代,他幾乎攬盡天下英才?!侗b》一書是曾國藩總結自身識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傳世奇書,它是曾國藩體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訣。因其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啟迪性和借鑒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視和喜愛。編者力圖通過簡明的體例、精練的文字,新穎的版式、精美的圖片等多種要素的有機結合,全方位立體地解讀曾國藩識人、用人的神秘之學,為讀者打造一條走近曾國藩的彩色畫廊,感受他獨到的識人、用人策略?!  对鴩視x》內容簡介:《曾國藩家書精選》收曾國藩家書159封,分成“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依據(jù),分為“勵志”、“勸學”、“做人”、“居官”、“為政”13類,基本包括了他的家書精華。以上13類,以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分類的依據(jù),基本涵蓋了曾國藩以儒家思想嚴格約束自己的全部內容,是他做人做事、為官為政的精神所在,為幫助一般讀者了解他的思想開了方便之門。   《挺經(jīng)》內容簡介:亂世出英雄。具有顯赫地位而又引起后人評說紛紜的曾國藩的出現(xiàn)再次印證了這一點。曾國藩以他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的根底、老成持重的品性和非凡的才識,遍兼兵、工、刑、吏各部侍郎,掌管機樞軍政大事,十年七遷,青云直上,連躍十級,從七品一躍而為二品大員,創(chuàng)造了清廷任官的奇跡?!锻?jīng)》以曾國藩為人處世、為政治軍的謀略為核心,再加上歷代名人對曾國藩的評價,選編《挺經(jīng)》,并加以注釋,方便查閱。相信讀者能從此書中受到不少啟迪。

書籍目錄

《曾國藩胡林翼治兵語錄》目錄: 出版前言 湘軍將臣圖(48位)  第一章 將才 第二章 用人 第三章 尚志 第四章 誠實 第五章 勇毅 第六章 嚴明 第七章 公正 第八章 仁愛 第九章 勤勞 第十章 和輯 第十一章 兵機 第十二章 戰(zhàn)守 第十三章 治心 附錄《曾胡治兵語錄》全文《冰鑒》目錄: 卷一 由眼神察知內心  一、辨別神的清濁  二、先清后濁  三、先濁后清   神之邪正   神之斷續(xù) 卷二 從表情察知內心  純奸能豁達者  粗蠢各半者  恒態(tài)的類別   一、恒態(tài)與時態(tài)   二、弱態(tài)   三、狂態(tài)   四、疏懶態(tài)   五、周旋態(tài)  時態(tài)的類別   一、深險難近者   二、平庸可恥者   三、婦人之仁者 卷三 從為人處世考察  胸懷志向  進退有節(jié)  謙虛寬容  小善與大仁  吃虧是?! 牧晳T識才   一、動作習慣   二、語言習慣   三、生活習慣 卷四 從言辭語音考察  聲音辨人  言語識才   一、言談識人   二、言談鑒人優(yōu)   三、言談鑒人劣   四、從辯論中識人 卷五 從行為動作考察  真實的肢體語言  如何識別肢體語言   一、通過姿勢識人   二、通過步態(tài)識人   三、通過握手識人   四、通過手勢識人  從面部表情中識人   一、通過眼睛識人   二、鼻子的肢體語言   三、嘴巴的肢體語言   四、下巴的肢體語言   五、頭部的肢體語言 卷六 性格決定成敗  個性   一、個性的特點   二、個性的結構   三、影響個性形成和發(fā)展的因素     四、個性的測量  個性與人才   一、氣質   二、能力   三、意志  性格與人才   一、性格   二、領導者的理想性格   三、偉人的雙重性格   四、性格的類型   五、領導者的性格六忌 卷七 適合你的,才是真正的人才  人才的標準   一、德才兼?zhèn)洹  《⒅夷鼙茈U   三、才貴中和  分清人才的層次   一、人才的五個層次   二、三種英才與三種雄才   三、誰是英雄  人才的類別   一、清節(jié)家   二、法家   三、術家   四、國體棟梁之才   五、文儒之才   六、驍雄之才  人才的特點   一、品性特征   二、能力特征 卷八 選拔人才的誤區(qū)  識才為什么這么難   一、耳目之誤   二、權勢的影響   三、以己觀人   四、隔行如隔山  五大錯誤   一、用有色眼光識人   二、以貌取人   三、情迷雙眼   四、疑心壞事   五、心志不分《曾國藩家書精選》《挺經(jīng)》

章節(jié)摘錄

  【原典】  語云,“脫谷為糠,其髓斯存。”神之謂也。“山騫不崩,惟石為鎮(zhèn)?!惫侵^也。一身精神,具乎兩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論形骸,文人先觀神骨。開門見山,此為第一?! 」耪哒撋?,有清濁之辨。清濁易辨,邪正難辨。欲辨邪正,先觀動靜。靜若含珠。動若水發(fā);靜若無人,動若赴的;此為澄清到底。靜若螢光,動若流水,尖巧喜淫;靜若半睡,動若鹿駭,別才而深思:一為敗器,一為隱流,均之托跡二清,不可不辨?! 》簿瘢稊\處易見,斷續(xù)處難見。斷者出處斷,續(xù)者閉處續(xù)。道家所謂“收拾入門”之說,不了處看其脫略,做了處看其針線。小心者,從其做不了處看之,疏節(jié)闊目,若不經(jīng)意,所謂脫略也。大膽者,從其做了處看之,慎重周密,無有茍且,所謂針線也。二者實看向內處,稍移夕卜便落情態(tài)矣,情態(tài)易見。  【意譯】  俗話說:“去掉稻谷的外殼,就是沒有內容的糠皮了,但稻谷的精髓——米。仍然存在?!边@個精華,就是人內在的精神狀態(tài)。俗話又說: “山岳表面的泥土雖然經(jīng)常脫落流失,但山岳卻不會倒塌破碎,因為它的主體部分是巖石,不會被風吹雨打去?!边@里所說的“鎮(zhèn)石”,相當于支撐人體的骨骼。一個人的“神”,主要集中在兩只眼睛里,一個人的骨骼豐俊與否,主要體現(xiàn)在一張面孔上。像工、農(nóng)、兵、商等類人士,既要考察他們的精神狀態(tài),也要考察他們的體勢情態(tài);讀書人則主要是考察他們的“神”和“骨”。神和骨就像兩扇大門,命運就像巍巍立于門外的大山。打開大門,山勢自然盡收眼底。“神”和“骨”是從外表考察人物的第一要訣?! 」湃税焉駞^(qū)別為清與濁兩種。清與濁是比較容易區(qū)別的,但邪與正卻不容易區(qū)分,因為邪與正都是托身于清之中的??疾煲粋€人神的邪正,要從動靜兩種狀態(tài)入手。

媒體關注與評論

  有人說,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13套學問,流傳下來的只有一套,那就是《曾國藩家書》。其實傳下來的有兩套,另一套是曾國藩鑒識人才的學問——《冰鑒》這一部書。  ——南懷瑾  國藩為人威重,美須髯,目三角有棱。每對客,注視移時不語,見者竦然,退則記其優(yōu)劣,無或爽者?!  迨犯濉ぴ鴩獋鳌 ∈ベt之所美,莫美于聰明;聰明之所貴,莫貴乎知人。  ——劉邵  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才,在并時諸賢杰中,稱最鈍拙,其所遭值事會,亦終身在拂逆之中,然立德、立功、立言并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爍今,而莫與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累,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恒,帥之以誠,勇猛精進,堅苦卓絕,如斯而已,如斯而已!吾以為使曾文正公今而猶壯年,則中國必由其手獲救矣?!  簡⒊ ‰m不以善戰(zhàn)名,而能識拔賢將,規(guī)畫精嚴,……,實起事以來所未見也?!  教靽なB開  知人之鑒,并世無倫?!  濉だ铠櫿?/pre>

編輯推薦

  毛澤東對曾國潘的三次評價:  第一次是25歲,1917年8月25日《致黎錦熙信》說:“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  第二次是34歲,1926年3月18日《紀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義》說:“打倒太平天國出力最多的是曾國藩,他當時是地主階級的領袖。”  第三次是77歲,1969年1月的一次談話說道:“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薄 ≡仓^人處,眼作三角形,常如欲唾,而絕有光。身材僅中人,行步則極厚重,言語遲緩。文人用兵,以三人為最,一是明朝王陽明,一是清代曾國藩,一是中國毛澤東。曾國藩自己帶兵,三戰(zhàn)三敗,而能澄清宇內,要歸功于他的知人之能——用將則勝,自將則敗?! ∪珖偌褕D書出版單位  社科類一級出版單位  領導者智慧書架  曾國潘成就大事的智慧精粹  曾國潘說:“精神愈用而愈出,智慧愈苦而愈明?!薄 ≡鴩苏f:“人見其近,吾見其遠,曰高明;人見其粗,吾見其細,曰精明。”  曾國潘說:“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性命圭旨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幫朋友買的,他說不錯,受益匪淺,又買了幾本送給他朋友了
  •   書的內容與書名不符,里面除了曾國藩的幾篇文言文外,都是什么感言啦,歷史小故事啦,排的很糟糕,非常差,是迄今買的最爛的一套書,簡直想當廢紙賣了
  •   曾國藩的原文讀起來是相當不錯的,后面的翻譯從信、雅、達的角度來講,就不行了,用于理解大意還行。最差的是后面的演繹,既沒有邏輯,也不符合實際,純粹是文字堆砌。建議大家還是不要買這個版本的。如果要買的話,就買原文加上比較準確的翻譯的那種!
  •      翻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映入我們眼簾的便是那些奇奇怪怪的金丹學術語,但是,由于這些東西對于一般人來講太玄奧了,所以人們干脆把它們跳過不管,只去看故事情節(jié)了。不過,一般的讀者盡可以這樣去看熱鬧,而從事古典文學研究的學者卻必須慎重地對待,真正探索出它的內涵和原型才行。于是,我們把目標放在了對小說原型的破譯上。
      
       我們翻閱了當時小說所表現(xiàn)的金丹大道的文獻資料,終于有了可喜的突破:道教全真道經(jīng)典之作的托名龍門派第二代掌教尹志平的弟子所撰、出現(xiàn)在明代中葉的《性命雙修萬神圭旨》是《西游記》的文化原型,書中所有的主題、人物、神通、寶貝、事件、情節(jié)、結構等都從中脫胎而來,也就是說可以以此來解決并回答小說中的所有問題和暗謎。下面,我們擬從主題、人物和結構等三個方面來探討一下《性命圭旨》和《西游記》二書之間的淵源關系。
      
      一,主題論
         
       人們寫文章有題目,一針見血,點明主題。有的小說比較隱晦,含而不露,讀者往往根據(jù)自己不同的層次會得出不同的理解角度,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主題或者成了多主題。這就為后世的學者制造了許多疑惑。不過,《西游記》的主題其實是很清楚的,只是一般讀者無法跟作者溝通,所以產(chǎn)生了理解的障礙。比如書的題目就是《西游記》或者《西游釋厄傳》,在修道的人來理解就很直接,這是在講修行。因為西方為空方,西游就是走向虛空。四大皆空了,自然就沒有了災厄而達到極樂世界;道家把下丹田叫做西方,取經(jīng)就是把其中的元精取回而補入東方心中,這叫做抽坎填離。再如每一回的回目就是每一回的主題,這是誰都明白的,無非是故事中講的是人,回目中講的是丹道學上的術語而已。其實,人物是金丹學的藝術形象化,回目的術語是人物和故事的提煉,明白了這一層關系,其他問題也都會迎刃而解了。
      
       《性命圭旨》分元、亨、利、貞四卷,元卷講主題和宗旨,亨、利、貞三卷講修法和次第。元卷有許多圖畫和說明,一開始有一個“三圣圖”,畫的是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等三教祖師,孔子被稱為“大成至圣文宣王”,老子被稱為“上有真人稱老君”,釋迦為“靈山會上說真言”的古文佛。小說中,孫悟空就是由齊天大圣再見到太上老君而成就太乙散仙,最后到靈山見釋迦而成佛的,它正表現(xiàn)了人格心理完善的三個層次:成圣、為仙、做佛。之后是《大道說》,講生命與宇宙形成的總體規(guī)律。首先談到宇宙混沌、太乙、太易、太極、虛皇、混元等,其中說道:“陽之清者升上而煥麗也,則日月星辰布焉……陰之濁者重滯而就地也,則海岳奠峙而五谷草木昌焉……天地之中,陰陽正氣之所交也,圣人焉,仙佛焉,庶民焉,賢愚壽夭實所宰焉,胎卵濕化無有息焉。是為六合也,是謂三生萬物焉。人稟氤氳之氣而生而長?!边@一段跟《西游記》開篇那一段“混沌未分”所講完全一樣。接下來一段講三教宗旨:
      
       儒之圣教曰:安汝止……在止至善,黃中通理,正位居體,思不出位,渾然在中,誠盡處,腔子里,樂處,方寸,神明之舍,道義之門,樂在其中……要而言之,無非為此性命之道也。道之玄教曰:玄牝之門,天地之根,生身處,金丹之母,玄關之竅,呼吸之根,心源,性海,靈府,靈臺,蓬萊島,朱砂鼎,偃月爐,神室,氣穴,靈根,坎離交媾之鄉(xiāng),千變萬化之祖,生死不相關之地,鬼神覷不破之機,要而言之,無非為此性命之道也。釋之禪教曰:不二法門,甚深法界,虛空藏,寂滅海,真實地,彼岸,凈土,真境心地,極樂國,如來藏,舍利子,菩薩地,光明藏,圓覺海,般若岸,法王城,西方,天堂,空中,真際,三摩地,陀羅尼門,不動道場,波羅蜜地,要而言之,無非為此性命之道也。
      
       看到這里,許多在《西游記》中無法弄懂的東西就可以明白了,因為那些金丹學的術語都來自這里!還有一段,可以說是小說的根本所在:
      
       儒曰存心養(yǎng)性,道曰修心煉性,釋曰明心見性。心性者,本體也。儒之執(zhí)中者,執(zhí)此本體之中也;道之守中者,守此本體之中也;釋之空中者,本體之中本洞然而空也。道之得一者,得此本體之一也;釋之歸一者,歸此本體之一也;儒之一貫者,以此本體之一而貫之也。
      
       這中與一的關系很重要,小說則把水簾洞塑造成了中,把猴王代表一,無論是執(zhí)中貫一、守中得一,還是空中歸一,都是要以水簾洞為基本,以美猴王為主宰。果然,石猴是陽氣,為一,進入洞中,這一在中字里變成了申字。申又配猴,所以有了個猿猴做的主人公了?!兑捉?jīng)·坤文言》有句話為“正位居體,美在其中”,所以石猴進了洞就美在其中而稱做美猴王了。
      
       宗教之所以把人間稱做苦海,就因為人們貪圖物欲,忘掉了自己的本來面目,卻被外物左右著,從而失去了人生的真實意義?!洞蟮勒f》又云:天地間至尊者道,至貴者德,至難得者人,人而至難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先哲云:人身難得今已得,大道難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人壽雖曰百年,迨其七十固亦稀矣。今以有限易摧之身,日逐無涯不測之事,一息不來,倏然長往。命未告終,真靈已投別殼矣。當斯之時,雖榮居極品,祿享千鐘,家業(yè)無價之珠,室富傾城之美,悉皆拋下,非己有也。所有與之偕行者,平昔所作罪業(yè)而已。
       小說第1回寫猴王訪道,見世人都是為名為利之徒,更無一個為身命者。正是那:
       爭名奪利幾時休?  早起遲眠不自由!
       騎著驢騾思駿馬,  官封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勞碌,  何怕閻君就取勾?
       繼子蔭孫圖富貴,  更無一個肯回頭!
      
       人們被私心和欲望蒙蔽了智慧,所以永遠沉淪在苦海之中。唯一的出路就在于修行!
      
       《性命說》一篇,講性命雙修。性指的是人的智慧心性,命說的是人的生命體魄。性命也就是神與氣,神氣相抱,才是正道。悟空是心神,那根金箍棒是元氣,元氣不離神,所以棒總要藏在耳眼里,時刻不能忘記?!端郎f》云:“有生死者身也,無生死者心也。敦復則心生,迷復則心死。故仙佛愍之,說一切眾生具有本來一靈真覺,但昏惑不見,使天命之性浪化遷流,轉轉不悟而世世墮落,失身于異類,透靈于別殼;至真性根不復于人。我當以圣道令眾生永離妄想,能致自身如仙家之長生、佛家之不死云?!毙≌f里塑造之悟空是“一靈真覺”,“昏惑不見”的眾生是唐僧,“浪化遷流”“世世墮落”的是悟凈,豬八戒身死以后投胎為豬就是“失身為異類”,小白龍變馬是“透靈于別殼”。唐僧修成正覺,在西天凌云渡脫胎換骨,死的就是身體,那是從上流泱下來的一具死尸,而他的心神卻成就了旃檀功德佛??梢姡嬲扌胁皇且怏w的長生不老,而是要心靈的永世不朽!這都是《西游記》的大關節(jié)所在。
       最有說服力的是《邪正說》,謂修行之人甚多,但真正悟道者少,就因為沒有走上正道而誤入了旁門: 今之道者峨冠方袍,自足自滿,不肯低情下意求師指授大道次第,惟只以盲引盲,趨入旁蹊曲徑。豈知道法三千六百、大丹二十四品皆是旁門,獨此金丹一道是條修行正路!除此之外,再無別途可以成仙做佛也?!w玄關大道難遇易成而見功遲,旁門小術易學難成而見效速。是以貪財好色之徒往往迷而不悟,其中有好爐火者,有好彼家者,有摩臍輪者,有食乳對爐者,有內視存想者,有休糧辟谷者,有長坐不臥者,有禪定不語者,有齋戒斷味者,有夢游仙境者,有默朝上帝者,有見聞轉誦者,有煉小便為秋石者,有采女經(jīng)為紅鉛者,有售黃白之術而燒茅弄火者,而希慕長生不死者,有篤志白日飛升者,有著相執(zhí)而不化者,有著空流而不返者,有持戒定慧而望解脫者,有祛貪嗔癡而思清凈者……似此泯泯紛紛,難以悉舉。道、釋者流,執(zhí)此一術一訣,便謂金丹大道止于是矣。吁!此輩如管中窺豹,井底觀天,妄引百端,支離萬狀,卒將至道破段分門,以迷指迷,盲修瞎煉,不肯自思己錯,更將錯路教人。是以王良器作《破迷歌》,陳泥丸作《羅浮吟》,鐘離翁作《正道歌》。
      
       這里對旁門左道的抨擊和揭露,正與小說第2回祖師與悟空的一段對話相一致:祖師說道字門中有三百六十旁門,流字門中是儒釋道等家,或看經(jīng),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類;靜字門中是休糧辟谷,清靜無為,參禪打坐,戒語持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關之類;動字門中是采陰補陽,摩臍過氣,用方炮制,燒茅打鼎,進紅鉛,煉秋石,并服婦乳之類。這些法門皆不能長生不老,因為唯一可以永恒的是人的心靈。祖師說是壁里安柱、窯頭土坯、水中撈月等,加上悟空不學,無異是對這些邪門外道的徹底橫掃!尤其是隨唐憎取經(jīng),一路上降妖除魔,全是那些燒茅打鼎的外道旁門,更是《性命圭旨》主題的藝術體現(xiàn)。
      
       以下便是許多神仙不傳的秘圖,直指修煉的根本所在。如《普照圖》畫的是一個人體的正面,“上一層者直指心源性海之竅,中一層者直指黃中正位之竅,下一層者直指關元氣海之竅,此所謂前三關也?!眻D中共分三層,明確指出:“三藏之竅,竅中有妙。妙竅齊觀,是為普照。”三藏就是小說中的那位唐三藏,所藏的正是三家:上竅畫著一個斜月,上面是三個星星,正是小說中祖師住的斜月三星洞。它的名稱為靈山、靈臺、方寸、主翁、天君、心源、性海、姹女、丹元、日魂等等,都是人心的象征和比喻;中竅畫著一個方框,名為規(guī)中、黃庭、西方、黃中、凈土、黃婆、玄關、真土、法王城、極樂國、祖氣穴、混沌竅等,都是人脾臟的象征;下竅畫著一個三足鼎,名為土釜、氣海、玄竅、生門、死戶、玄冥、嬰兒、北海、月魄、呆胞、真鉛、多寶藏、無盡藏、河車、曲江等等,都是人腎臟的象征。小說則把這三竅用三個人物來象征:孫悟空是“心猿”“姹女”“金公”,住在花果山水簾洞,訪到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須菩提祖師;豬八戒是“嬰兒”“木母”“呆子”,住在西方福陵山云棧洞:沙和尚是“黃婆”“真土”“和尚”,住在西方流沙河中,象征人性迷失有如流沙。這三人親如兄弟,同在唐僧手下為徒;唐僧把這三家團結在一起,因而稱“三藏”。三藏分離,就到不了西天;三藏合一了,西天就在眼前?!斗凑請D》畫著一個人體的反面,“下一層者指出尾閭太玄之竅,中一層者指出夾脊雙關之竅,上一層者指出天谷泥丸之竅,此謂后三關也?!毕赂[是在人的尾巴骨,名為人門、鬼路、會陰、魄門、谷道、會陽、三岔骨、尾閭穴、河車路、上天梯、生死穴、氣海門、三足金蟾、九重鐵鼓等等,都說的是人身的底部;上竅在人的頭頂,名為天堂、泥丸、瑤池、彼岸、紫府、內院、玄都、昆侖頂、上丹田等等,都是人頭腦的象征。小說則把尾閭塑造成地獄,泥丸表現(xiàn)為天國,讀者只要把二者的情形比較一下就明白了。比如悟空下地獄,太宗游地府,悟空要在老魔的三岔骨上支鍋,亂石山碧波潭中的九頭蟲等,都是在尾閭處;悟空上天,到蟠桃園看管,是因為“玄都觀里桃千樹”。到瑤池偷玉液瓊漿,到兜率天宮偷丹,唐僧一行到得彼岸,都是在頭頂。
      
       之后的《時照圖》講五臟關系的五行、五情、五干、五圣等,《內照圖》講五臟六腑以及經(jīng)絡任督等,都要修煉者知道下手的地方?!段饔斡洝分械娜宋锘径家勒账a(chǎn)生,其實是在表現(xiàn)人體生命科學的內在世界?!短珮O圖》則讓學者明白造化萬物的原理,天地萬物以及人身各有一個太極,抓住太極就能修行,而關鍵在于“窈窈冥冥”的時候。唐太宗和孫悟空下地獄的時候都是在窈窈冥冥之際,才能進入幽冥界而得好事?!吨行膱D》直指人心中的虛靈不昧的一竅,乃是主宰自我和萬物的中心和根本,也就是小說中的水簾洞,成圣、為仙、做佛,都離不開它。其后的《火龍水虎圖》《日烏月兔圖》《大小鼎爐圖》《內外二藥圖》《順逆三關圖》《盡性了命圖》《真土圖》《魂魄圖》《蟾光圖》等,都與小說的主題和情節(jié)有關。尤其是《降龍》《伏虎》二圖,更是悟空的口頭禪;《三家想見圖》是小說中三兄弟所代表的精氣神、身心意、金木土的結合;《和合四象圖》謂金木水火組成的虎龍龜雀混合于中央真土之中,是八戒與行者、木母與金公在沙僧真土的調和下合為一體;《取坎填離圖》就是一部西游取經(jīng)的主旨,“坎象來填,離卦成乾。天地定位,返本還元。”丹道家認為本來乾(三)東而坤()西,但進入后天,坤把乾中間那根陽爻給奪去了,于是變成了離()東而坎()西了,人也就有了生死。為了無生無死,就得后天返先天,將落在坎中的陽爻取出再填入離中,便又成了先天乾坤二卦。《西游記》到西天取經(jīng)就是要取回陽精(一),唐僧一行的任務即把陽精交給東方的李世民,然后再空手西歸,復為先天。至于《九鼎煉心》是講悟空的修行,《觀音密咒》謂壓伏悟空在五行山下的觀音凈心六字真言,《八識歸元》講八戒的轉識成智,《五氣朝元》講唐僧五眾成真,等等,都與小說的主旨相關。
       從主題上,我們可以看出《西游記》是對《性命圭旨》的演繹。
      
       二 人物論
       《西游記》中的人物都有來歷,主要來自《性命圭旨》。
      
       《性命圭旨》元集中有幅圖為《時照圖》,中間畫的是五臟,講其中的關系。其名稱為:心臟為火名姹女,腎臟為水名嬰兒,肝臟為木名仁龍,肺臟為金名儀虎,脾臟為土名黃婆,心肝腎肺四臟圍繞著脾臟而得其調和。《西游記》中的主要人物就是參照這五臟的形象來建立的:孫悟空就被稱作心猿、姹女,因而屢次變化為人媳婦,是心臟的象征;唐僧生來就不開水,所以名叫江流兒,是嬰兒,是水,為腎臟的象征;八戒被稱作木龍、木母,就是肝臟的象征;沙和尚被稱為黃婆、真土,就是脾臟的象征;白龍馬為西海龍王之子,西為金方,古人認為金子是白色,故它又變成白馬,專管呼吸而乾乾不息,正是肺臟的象征。這五個人物當中,只有沙和尚默默無聞,但卻起著調和取經(jīng)人關系的作用。不僅如此,從《西游記》可看出這幾個人物的變化來,因為丹道學要化合,所以作者便讓主要的三家各自承載了兩個角色:悟空既是心臟姹女,又擔起了肺臟金虎的職責,所以又名金公;八戒既是肝臟木母,又承擔了腎臟嬰兒的使命,所以又名嬰兒;沙僧則二土成圭,真凈之土不變。由此而來,悟空與白馬親密,所以專門有“意馬憶心猿”一回,而且龍馬最怕的是悟空,也是悟空最了解它;唐僧與八戒親密,專聽他的小報告,凈念悟空的緊箍咒,因為八戒就是他的代表。猴與豬的矛盾,其實就是取經(jīng)五眾的融合過程,也就是攢簇五行而為三。通過沙和尚的調和而由三返一,成為一家,取經(jīng)的任務也就完成了,所以沙和尚被稱作沙尼,諧沙泥,能夠和稀泥抹光墻。
      
       唐僧之所以由取經(jīng)時的一人要變成有三個徒弟,原因就在《三家相見說》中說的:“身心意謂之三家,三家相見者,胎圓也;精氣神謂之三元,三元合一者,丹成也。攝三歸一,在乎虛靜。虛其心,則神與性合;靜其身,則精與情寂;意大定,則三元混一。情合性謂之金木并,精和神謂之水火交,意大定謂之五行全?!硇囊夂希瑒t三家相見結嬰兒也?!比齻€徒弟就是身心意三家,相見和合就成了一個唐三藏,三藏就是嬰兒。三個徒弟合成一心,再無二意,唐僧的金丹也就成就了。
      
       還如關鍵的人物孫悟空,他為什么能找到水簾洞呢?正是《性命圭旨·涵養(yǎng)本源救護命寶》中引用橫川珙的詩所說的:“洞水無緣會逆流,見他苦切故相酬。西來祖師實無意,妄想狂心歇便休?!倍此媪骶褪恰皹蛳滤疀_貫石竅,倒掛流出去遮蔽了橋門”。正因為石猴苦尋,所以便顯露給他。他只要放下狂妄之心,便能得到西天祖師的真實意。進洞后稱美猴王,是因為《大道說》中引用了《易經(jīng)·坤文言》中的“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以及儒之執(zhí)中貫一、道之守中得一、佛之空中歸一等。水簾洞為中,石猴為一,一進入中里就成了個申字。申又配猴,所以猴進洞后就會美在其中而稱“美猴”。而“王”字又出在第二節(jié)《安神祖竅翕聚先天》講了三教守中抱一之后:“允執(zhí)厥中者,《禮記》之所謂王中心無為,以守至正者是也。夫曰王中心者,蓋以一點之仁主此中心之中而命之曰王,所謂天君者是也?!币驗槭镞M洞后端坐高椅而不動無為,所以能夠稱王。他能上天入地,無所不在,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其原因在于他是人之心?!逗B(yǎng)本源》又說:“夫靈臺一點光者,即真如靈知心也,最玄最妙,通圣通靈;極高明,極廣大;化萬法之王,為群有之體;豎徹三界,橫亙十方。自混沌未辟之前而已曾有,雖天地既壞之后而未嘗無。一切境界,皆是心光。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故曰三界唯心。迷人心外求法,至人見境是心。境是即心之境,心是即境之心。對境不迷,逢緣不動;能所互成,一體無異。若能達境唯心,便是悟心成道;覺盡無始妄念,攝境歸心出纏;真如離垢解脫,永合清凈本然,則不更生山河大地?!睂O悟空名心猿,是人心的象征,心性無所不在,因而可以變化無方,遍滿三千大千世界。他一步一步所走的歷程,正是人類完善自我心性的表現(xiàn)。他把一切都看成是自家心性,所以能戰(zhàn)勝難關;唐僧愚迷,所以總向身外求法,結果步步遭難。悟空在大鬧天宮時有一段描寫:“圓陀陀,光灼灼,亙古常存人怎學?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顆摩尼珠,劍戟刀槍傷不著。”正是《蟾光說》的“性之初見,圓陀陀,光灼灼,狀似流星”。亙古常存的是人的本性,根本無法可學。只有去掉一切妄想,本心靈性才會現(xiàn)前。
      
       西天路上,孫悟空總要變成女的,八戒卻常要招親做郎,其根據(jù)就是《日烏月兔說》的:“日者,陽也,陽內含陰,象砂中有汞也。日中有烏,卦屬南方,謂之離女,故曰日居離位反為女。月者,陰也,陰內含陽,象鉛中有銀也。月中有兔,卦屬北方,謂之坎男,故曰坎配蟾宮卻是男。無漏云:鉛求玉兔腦中精,汞取金烏心內血。只驅二物結成丹,至道不繁無扭捏?!睂O悟空來自于東方象征日,所以反而是女,因此要承擔女性角色;八戒在西方坎處得,所以象征月,他要配蟾宮,故而要調戲嫦娥,招婚做郎。這弟兄兩個,一男一女,一鉛一汞,一烏一兔,一精一血,一日一月,所以各有許多名目,但和合起來才能成就金丹大道。
      
       《西游記》中有個非常受人喜愛而且舉足輕重的人物就是觀音菩薩,她的形象本來為男性或者中性,但到小說中卻成了一個女性,其原因就是她在東方,日居離位反為女;她與釋迦牟尼相對,佛祖住西方,所以成了男子,因為坎配蟾宮卻是男。釋迦佛祖用六個金字就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那六個字就是觀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吽。其原型就在《觀音密咒圖》中,而《念觀音咒說》云:“此咒是觀音菩薩微妙心印。若人書寫六字大明咒者,即同書寫三藏法寶。若人持念六字大明咒者,即同諷誦七軸靈文。又能開智慧門,能救百難苦;三世業(yè)緣,悉皆清凈;一切罪障,盡得消除;解脫生死,安樂法身?!边@六個字的意義就是要孫悟空開智慧之門,解脫一切災難,從而成就自己的安樂法身,所以他見到觀音菩薩的時候說她是“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南天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曾收伏過一個妖魔紅孩兒,并且要他做了善財童子,其原型在第七節(jié)《嬰兒現(xiàn)形出離苦?!分?。小說回目為“嬰兒戲化禪心亂,猿馬刀歸木母空”,正好這位妖怪是個小孩,名為金圣嬰。他變成一個七歲兒童,赤條條無衣服,正象征著赤子嬰兒,是人心臟,與孫悟空的身份相同,只不過火氣太大而已。他住在枯松澗火云洞,枯松是干柴能生烈火,所以他能生三昧真火,故而稱做火云洞。妖怪要悟空背他,使重身法壓他,卻又怕悟空傷他,故而尸解出了元神,悟空果然把他碎尸萬段。這是《現(xiàn)形》一節(jié)說的:“蓋溫養(yǎng)育嬰乃做仙之一大事,若養(yǎng)育失調,嬰兒就有棄殼離窠之變?!闭驗槲蚩湛v摜了妖精,所以唐僧被風攝去,正是“此時著實提防,不可輕縱出去??忠怀龆酝?,遂失舍而無歸。”他的山名鉆頭號山,是《現(xiàn)形》中說的“緣此嗔火非有實體,皆從無明而來,猶《寶積經(jīng)偈》云:如鉆木出火,要假眾緣力?!便@木能夠生火,所以名為鉆頭;風聲呼呼,火聲呼呼,所以叫號山。嗔火就是三味真火,是禪定之火?;鹩晌迮K煉出,所以他要按金木水火土五行排列五輛車兒。他與哪吒一樣都長不大,而且比哪吒更富態(tài),就因為他是赤子元神,又叫丹元童子。打起仗來,他用拳頭捶自己的鼻子,然后口里噴火,鼻里濃煙滾出,大火燒空,火云洞煙火彌漫,正是《真空煉形法則》說的:“世尊教我觀鼻端白。我初諦觀經(jīng)三七日,見鼻中氣出如煙,身心內明,圓洞世界?!蔽蚩照引埻蹙然?,結果是心猿遭火敗,正是《現(xiàn)形》說的:“《圣胎決》云:嗔恚之火一燃,胎真去如奔馬。直待火滅煙消,方才歸于廬舍。宋儒亦曰:忿火不懲,必有燎原之患;欲水不窒,豈無潰川之災?!毖肿兂善兴_騙了八戒,是《現(xiàn)形》說的:“諸魔平等,煩惱為先?!F(xiàn)住菩薩魔,煩惱無所有?!闭f的是禪宗的命題:煩惱即菩提,妖魔即菩薩,二者本無別。觀音用天王刀變蓮臺降了妖怪,即“以智慧刀裂煩惱網(wǎng)”。菩薩慈悲,收他做了徒弟,正是“更須慈母惜嬰兒”。給他盤了三個窩角,正象悟空那三根救命毫毛一樣,不男不女,無陰無陽,乃元神赤子之象。正是“若此則煩惱塵勞不待斷而自滅,胎真赤子弗假修而自靈?!苯o他套上五個金箍,是在煉形。《真空煉形》云:“真空煉形法,五蘊空非空。非以五蘊空,五蘊悉皆空。……雖曰煉形,其實煉神,是修外而兼修內也。”金箍是在煉神而套嬰兒,緊箍是在煉心而套悟空,禁箍是要煉精而套黑熊精,各有妙用。
      
       還有一個非常奇妙的人物是哪吒,因為他與以往傳說中的形象完全兩樣。在小說中,他生時左手有哪字,右手有吒字,所以取名哪吒。他又割骨剔肉還了父精母血,一靈真性投奔西方,被釋迦佛祖用蓮花化身重塑了一個永遠如小孩赤子的哪吒,這是作者自己的創(chuàng)造,其原型就在《圭旨·卯酉周天口訣》中。丹道修煉講卯酉周天,是一種循行路線和方法,為左旋右轉。哪即是挪動的挪為旋,吒諧轉折的折為轉,亦即左手為旋右手為轉。更妙的是此節(jié)有一段話:“蓋坎中之鉛原是父之真情,離中之汞原是母之真血。始因乾體一破,二物遂分兩弦。是以常人日離日分,分盡而死。所以,至人法乾坤之體,效坎離之用;奪神功,改天命;求坎中之鉛制離中之汞,取坎中之陽填離中之陰。陰盡陽純,復成乾元本體?!彪x為東方,坎在西方,所以他死后一定要投奔西方才能重生。能得純陽而成乾元本體,所以永遠是個赤子小孩身。
      
       不僅大人物可以從《性命圭旨》中找到出處,就連那些小妖禽獸們也有其來歷。比如悟空第14回“六賊無蹤”中殺的那眼耳鼻舌身意六賊以及第27回“尸魔三戲唐三藏”中三次打殺的白骨夫人、第63回“群圣除邪獲寶貝”中的九頭蟲等,正出自《圭旨·許棲巖胎息訣》的:“遣去三尸,驅除六賊,納氣于丹田,定心于覺海。”以及《臥禪圖》中的:“三尸自滅,九蟲自出,所謂睡魔不知從何而去矣。”第70回里有個“有來有去”被悟空一棍子打成個“有去無來”,有來有去是生死輪回,有來無去是死而無生,無來無去才是超越生死,正是《圭旨·性命說》中的“命有身累,則有生死;性受心役,則有去來?!猿C鲃t無來無去,命永固則何死何生!”以及《達磨祖師胎息經(jīng)》說的:“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往。”因此,可以說《西游記》中無一人無來歷,這是從人物的角度看,《性命圭旨》是《西游記》的文化原型。
      
       三 結構論
      
       如果說《性命圭旨》僅僅從主題和人物方面是《西游記》小說的文化原型還不夠,那么我們還能舉出更加有力的證據(jù)來:小說的結構也是按照《性命圭旨》安排的。
      
       真正的藝術作品應該是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西游記》就是一個典范。先說第1回,石猴由進入水簾洞到祖師洞前共走了一個十二辟卦的周天?!兑捉?jīng)》64卦,其中有12卦因為陰陽爻的規(guī)律變化而圓如滿月:復、臨、泰、大壯、夬、乾、姤、遁、否、觀、剝、坤。石猴進洞,幾次反復,不傷身體,又見到心山心洞,正是《復卦》的“一陽來復”、“出入無疾”、“復其見天地之心”等;他引大家進洞,自己卻端坐上面,最后說服眾猴做了美猴王,即是《臨卦》的“履正位”、“以剛感順,志行其正;以斯臨物,正而獲吉也”等;進洞以后,“三陽交泰產(chǎn)群生”、“朝游”、“暮宿”、“春采百花”、“夏尋諸果”、“秋收芋栗”、“冬覓黃精”,正是《泰卦》的“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勿恤其孚,于食有?!钡龋缓锿鹾鋈粦n惱,害怕死亡,正是《大壯》的“悔亡”、“尚往也”等;通背猿高叫說有法可以躲過生死,猴王便發(fā)心去訪道而得長生,正是《颙卦》的“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利有攸往”等;猴王上坐,然后編筏離開,說我將去也,使群猴無王,正是《乾卦》的“以剛健而居人首”、“見群龍無首吉”等;他駕筏“乘天風”來到南贍部洲,正是“總之天風姤”的《姤卦》;到了岸上,他嚇跑了人,而且找不到仙道,但卻堅定信念不回頭,正是《遁卦》的“物皆遁己”、“執(zhí)之用黃牛之革”等;南贍部洲無緣得遇,而且都是為名為利之徒,正是《否卦》的“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小人道長,君子道消”等;他飄洋過海來到西牛賀洲的一座山上觀看,正是《觀卦》的、有孚颙若”、“觀國之光”等;遇到一個樵夫,說只他一男侍奉老母,即一陽五陰的《剝卦》“不利有攸往”等;來到祖師洞前而洞門緊閉,正是“闔戶謂之坤”的《坤卦》“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等。也就是說這第1回演繹了12辟卦,讀者可以參看拙文《美猴王與易卦》(《山西大學學報》1993年第3期)。關鍵是《性命圭旨·死生說》在講人生之后的發(fā)展變化時正用了這一形式,略引如下:“赤子混沌,純靜無知,屬陰,《坤卦》;自一歲至三歲,一陽生乎《復卦》;至五歲,二陽生乎《臨卦》;至八歲,三陽生乎《泰卦》;至十歲,四陽生乎《大壯》;至十三歲,五陽生乎《夬卦》;至十六歲,六陽是為《乾卦》。此時純陽既備,微陰未萌,精氣充實,如得師指修煉性命,立可成功矣。自此以后,欲情一動,元氣即泄。不知禁忌,貪婪無已,故由十六歲至二十四歲,應乎《姤卦》;一陰初生,若勤修煉,可謂不遠復者矣。至三十二歲,應乎《遁卦》;二陰浸長,陽德漸消,欲慮蜂起,真源流蕩。然而血氣方剛,志力果敢,若勤修煉,則建立丹基亦易為力。至四十歲,應乎《否卦》;陰用事于內,陽失位于外。若勤修煉,則危者可安,亡者可保。至四十八歲,應乎《觀卦》;二陽在外而陽德微,重陰上行而陰氣盛。若或修煉,則可抑方盛之陰,撫向微之陽德。至五十六歲,應乎《剝卦》;五陰并升乎上,一陽將反乎下,陰氣橫溢,陽力僅存。若勤修煉,如續(xù)火于將窮之木,布雨于垂槁之苗。至六十四歲,卦氣已周,復返于《坤》。純陰用事,陽氣未萌,若或修煉,時時采藥,時時栽接,則陰極而能生陽,窮上而能反下,革柔為剛,還老為強矣。于此時不遇至人汲汲修煉,雖保馀年,皆借谷精以培后天之精氣,無復先天之元氣矣,安能長生不死哉!”由此可見,《西游記》小說是在演化丹道學經(jīng)典之作的《性命圭旨》。
      
       不僅如此,小說的整體結構也是依照《圭旨》而來。我們以孫悟空故事的前八回與《圭旨》的關系為例。《圭旨》除了元集講宗旨外,亨、利、貞三集主要講修煉丹法的過程和火候。亨集三節(jié)講煉精化氣:第1節(jié)是《涵養(yǎng)本源救護命寶》。石猴進水簾洞而心居心窩稱美猴王,“靈根育孕源流出”,是《涵養(yǎng)本源》;他怕死而西行求法,“心性修持大道生”,是在《救護命寶》;悟空得法學成變化,是《退藏沐浴》,“悟徹菩提真妙理”;東歸后掃滅混世魔王,是在《玉液煉形》,“斷魔歸本合元神”。第2節(jié)是《安神祖竅翕聚先天》。悟空堅守水簾洞,修整兵馬,是《安神祖竅》;到傲來國竊兵器,是《法輪自轉》;由洞中直下至水晶宮,是《龍虎交媾》;得到金箍棒,是《翕聚先天》而“四海千山皆拱伏”。第3節(jié)是《蟄藏氣穴眾妙歸根》。悟空醉后進入幽冥界,是《蟄藏氣穴》;消掉群猴的生死籍,攝歸1350魂字號,即是《眾妙歸根》而“九幽十類盡除名”。利集三節(jié)講煉氣還神:第4節(jié)是《天人合發(fā)采藥歸壺》。孫悟空想上天,太白金星下來招安,即《天人合發(fā)》;做了“弼馬溫”嫌官小又打下天宮,二獨角鬼王(圭)獻上“赭黃袍”,是《采藥歸壺》,“官封弼馬心何足”;眾天神圍困花果山,是《聚火載金》。第5節(jié)為《乾坤交媾去礦留金》。天神哪吒等與悟空戰(zhàn)斗,是《乾坤交媾》;打敗諸天,卻獨留太白金星飲宴,是《去礦留金》;做了“齊天大圣”卻周游諸天,是《卯酉周天》,“名注齊天意未寧”。第6節(jié)為《靈丹入鼎長養(yǎng)圣胎》。悟空在天宮偷桃、偷酒、偷丹,返歸水簾洞中,是《靈丹入鼎》,“亂蟠桃大圣偷丹”;被諸天神圍困,是《長養(yǎng)圣胎》,“反天宮諸神捉怪”;觀音菩薩赴會,是《火候崇正》;她令木叉去打仗放火,《內觀起火》,“觀音赴會問原因”。貞集三節(jié)講煉神還虛:第7節(jié)為《嬰兒現(xiàn)形出離苦海》。觀音推薦二郎與悟空賭斗變化,讓天王用照妖鏡逼悟空現(xiàn)形,是《嬰兒現(xiàn)形》,“小圣施威降大圣”;被太上老君用金琢擊中天靈,擒上天不再返回,即《出離苦?!?;眾天神雷將用火燒雷打,地使悟空成為“金剛不壞”之軀,是《真空煉形》。第8節(jié)為《移神內院端拱冥心》。太上老君把悟空領入自己的“八卦爐”(頭顱上有八片頂陽骨)鍛煉,即《移神內院》;悟空蹬倒八卦爐是《陽神出現(xiàn)》,“八卦爐中逃大圣”;但他要做玉皇大帝,就是流連自己的內院不出神而入虛,是修道者的大忌,所以要請代表寂滅心的如來佛。如來伸出右手跟他打賭,他收了鐵棒站在佛祖手心,是《端拱冥心》。第9節(jié)為《本體虛空超出三界》。悟空始終跳不出如來佛掌心,是《本體虛空》;佛祖一巴掌把他推出西天門外,是《超出三界》;悟空由人界打到地界,又由地界打到天界,最終被如來壓于五行山下,就是“五行山下定心猿”;佛祖回到西天便造出佛經(jīng),“我佛造經(jīng)傳極樂”,就是《毗盧證果》。
       總之,從結構上我們也可以看出二者之間的源流關系來。最后,我們還必須交待一下這兩部著作的版本情況。
      
       《性命圭旨》是最早刊本是明萬歷乙卯(公元1615)年由吳思鳴和豐干居士刻的,余永寧的《刻性命圭旨緣起》云:“里有吳思鳴氏得《性命圭旨》于新庵唐太史家,蓋尹真人高弟所述也。藏之有年,一日出示豐干居士。”王重民先生《中國善本書提要》云:“《性命圭旨》四卷,明萬歷間刻本。按是書相傳為尹真人弟子述其師說,舊藏唐新庵家,其甥吳之鶴為付剞劂?!庇煽糖暗摹安刂心辍眮砜?,至少也有一二十年的光景,可見吳氏從唐家取得時在萬歷二十年前后。而且,唐家藏此書又有幾多年?那么是做過太史之官的唐新庵所作的嗎?都是謎。但是,因為書中引用的有嘉靖中的羅念庵的言語,可見此書的成書年代為嘉靖末年、萬歷初年。
      
       《西游記》現(xiàn)存的最早刊本是萬歷二十年(公元1592)年的金陵世德堂刊本,書名為《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記》,書前有陳元之的《西游記序》云:“西游一書,不知其何人所為。……歸有序,余讀一過,亦不著其姓氏作者之名?!乒獾摷荣徥菚嬷??!笨梢娞乒獾撍彽臅?,應該是手稿或者“舊刻無像私板小字西游記”,因此這部書稿的成書年代也應該在嘉靖末年、萬歷初年。
      
       從版本學的角度講,這兩部書的年代非常接近,內容又如此吻合,不過一為金丹大道的思想理論體系,一為其文學藝術的表現(xiàn)而已。由此,我們不難想象這兩部書的作者很有可能是一個人,或者至少應該是志同道合的朋友。當然,這只是我們的推測,還有待于專家學者們的研究和考證。但是《西游記》演繹了《性命圭旨》,或者說《性命圭旨》是《西游記》的文化原型,的確是不容置疑的。
      
  •     《性命圭旨》,作者不詳。分元、亨、利、貞四集。相傳出於尹真人高弟之手。前有萬歷四十三年(1615)余永寧序,此書或為明代著作。全書以圖配文,闡述內煉理論與功法,博采眾家之說。書中首標三圣圖,敘述吸取儒佛之說,有明顯的三教合一思想,最終歸結於道教。如元集收錄宋儒周敦頤《太極圖》、又錄佛教《觀音密咒圖》,最終落腳於道教《飛升圖》。為研究元、明道教內煉理論與方法的參考資料。收入《道藏精華錄》第七集。
        
        
        《西游記》是一部偉大的文化小說,產(chǎn)生于明代中葉。這一時代,正是三教合一思想的完善期,尤其是出現(xiàn)了以陸、王為代表的心學體系。因此,作為這個時代的思想文化產(chǎn)物,《西游記》所表現(xiàn)的就是心學體系和三教合一思想。三教之所以能夠合一,全在心性之學。儒曰盡心知性,道曰識心見性,佛曰明心見性。心性之學成了宗教和哲學所探討追索的根本。所以在明代中葉出現(xiàn)了一部研究心性之學的理論著作——《性命圭旨》和一部表現(xiàn)心性之學的文學著作——《西游記》。  
      《西游記》現(xiàn)存的最早刊本是萬歷二十年(公元1592)年的金陵世德堂刊本,書名為《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記》,書前有陳元之的《西游記序》云:“西游一書,不知其何人所為?!瓪w有序,余讀一過,亦不著其姓氏作者之名?!乒獾摷荣徥菚?,奇之?!笨梢娞乒獾撍彽臅瑧撌鞘指寤蛘摺芭f刻無像私板小字西游記”,因此這部書稿的成書年代也應該在嘉靖末年、萬歷初年。
      
       從版本學的角度講,這兩部書的年代非常接近,內容又如此吻合,不過一為金丹大道的思想理論體系,一為其文學藝術的表現(xiàn)而已。由此,我們不難想象這兩部書的作者很有可能是一個人,或者至少應該是志同道合的朋友。當然,這只是我們的推測,還有待于專家學者們的研究和考證。但是《西游記》演繹了《性命圭旨》,或者說《性命圭旨》是《西游記》的文化原型,的確是不容置疑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