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年06月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作者:戴維·英格利斯(David Inglis) 頁數(shù):220
Tag標簽:無
前言
當今世界,大規(guī)模的社會變遷橫掃全球各地,這套“新社會學譯叢”就是受此啟發(fā)應運而生的。全球化、新信息技術、戰(zhàn)爭和恐怖主義的技術產(chǎn)業(yè)化、公共資源的私有化、消費主義價值觀的泛濫,這些新的情況和變化在很大程度改變了今天人們的個人生活方式和社交生活方式。進而言之,這些新情況和新變化也給社會學以及更一般意義上的社會科學的研究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和影響。但是,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全球體制性變遷對社會學研究主題和關注焦點的影響卻只在該學科一些發(fā)展相對成熟、專業(yè)化程度較高的研究領域里得到了重視和討論。于是,受此啟發(fā)和推動,我組織編寫了這套叢書,目的是向學生——以及那些想要理解、融入日常生活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普通讀者介紹社會學是如何從各種途徑、以不同的方式反射全球化背景下社會變遷的語境和中心議題的。
內(nèi)容概要
在《文化與日常生活》這本書中,戴維·英格利斯巧妙地把追溯文化的起源作為社會學分析的一個特定研究領域,在“文化”和“社會”的歷史和政治割裂造成的矛盾張力中展開剖析。從更為寬泛的角度上說,《文化與日常生活》可以被看作是一本對文化實踐和藝術形式進行社會學分析的學術著作——其內(nèi)容從詩歌到畢加索、從馬克思主義到MTV、再從美學到美國化和帝國主義。由此,正如英格利斯強有力地論證的那樣,“文化”在其自身的歷史演變過程中,成為一部寬泛意義上特別的社會學思想史,同時也是對社會生活全貌的概括性總結。 作者通俗易懂地闡釋了傳統(tǒng)意義上社會學所賦予文化的各種主要定義,從新馬克思主義和新韋伯主義,到后結構主義、女性主義和后現(xiàn)代理論。就此,《文化與日常生活》把那些形塑我們的日常社會生活、同時又被日常社會生活所形塑的各種文化模式嫻熟地糅合在一起并進行了分析和梳理。
作者簡介
戴維·英格利斯:英國阿伯丁大學社會學系高級講師。他的研究主要涉及文化社會學以及社會學理論。他的作品有:Confronting Culture:Sociological Vistas (Polity,2003,with John Hughson),并編寫了The Sociology ofArt(Palgrave,2005)。
書籍目錄
叢書主編序致謝導言第一章 文化、“本性”和日常生活/26 導言“文化”相對“本性” 廁所文化 被教化的 身體 性別與身體技能 社會階層與身體技能 結論:超越本性?第二章 現(xiàn)代文化和日常生活 導言 日常生活的理性化 情感的理性化 貨幣心理 理性化的空間 文化與混雜 用風格予以反叛 渴求真實 強調(diào)現(xiàn)代性 結論:日常生活的轉化?第三章 日常生活中的“高雅”文化、“通俗”文化和“低俗”文化 導言 “高雅文化”及其特別之處 文化的慣例化 大眾文化內(nèi)部 “藝術”與日常生活 “藝術”殿堂內(nèi)部 “低俗文化”及其抵抗 結論:文化的混淆?第四章 全球化、文化和日常生活/143 導言 哩解全球化 文化與全球 文化帝國主義、美國化與“全球文化” 本土的回 無止境的多樣性? 全球化進行時:寰球佳肴 結論:世界的未來?結語參考文獻索引編者的話
章節(jié)摘錄
如此看來,在當今,汲取不同的飲食傳統(tǒng)、在其中灌人新的風味和想法,此后拭目以待會出現(xiàn)何種結果,這些幾乎都不受邊界范圍的限制。人們?nèi)諠u不必為了品嘗這種實驗性的食品而居住在太平洋附近的任何地方。字面上命名為古巴亞洲菜的連鎖飯店已經(jīng)搬離了那些環(huán)繞太平洋的城市如紐約與倫敦,在許多地方開了分店。它們供應依托東亞與古巴的加勒比島嶼傳統(tǒng)菜肴。因為古巴菜肴受到非洲和歐洲的巨大影響,通過汲取后者(加勒比島嶼的烹調(diào)傳統(tǒng)),古巴亞洲菜館的廚師使用的是“融合”菜肴的歷史早期類型。因此,在這種類型飯店進餐的食客所享用的菜肴,正是歷經(jīng)很長時間的烹飪?nèi)诤吓c混合過程的最新式菜式,這不僅是環(huán)繞太平洋的,也是橫穿大西洋的最新菜式。即便對食品進行自覺融合的試驗主要出現(xiàn)于我們當代,這些融合試驗所依靠的也是由帝國的興衰、旅行和貿(mào)易導致的早期烹飪的融合。 第三方面涉及我們當今飲食習慣特色的食品實踐,是我們所關注和認同的民族烹飪鑒賞。伴隨著配料和調(diào)料新穎的調(diào)配形式的發(fā)展,同樣也出現(xiàn)了與定義及捍衛(wèi)特定“民族”和“地區(qū)”特色相反的趨勢。在這些情況中,某些感興趣的團體宣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這種與某個民族、某個區(qū)域或者某一特定的種族或其他的族群有關的、某一特定烹飪的精髓。為了迎合這一市場,整個出版產(chǎn)業(yè)的分支領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出售那些宣稱可以展現(xiàn)“真正安達盧西亞”或者“地道普羅旺斯口味”的烹飪手冊。
編輯推薦
《文化與日常生活》:如果每天的生活確實如此的平凡、瑣碎,那么為什么還有人愿意為之浪費筆墨呢?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就是:因為日常生活包含的內(nèi)容比我們想象的要有意義得多。正如格奧爾格?齊美爾所指出的:“即使是最為普通、不起眼的生活形態(tài)”,也是對更為普遍的社會和文化秩序的表達。精彩剖析文化實踐和藝術形式的社會學著作。當今世界,大規(guī)模的社會變遷橫掃全球各地。全球化、新信息技術、戰(zhàn)爭和恐怖主義的技術產(chǎn)業(yè)化、公共資源的私有化、消費主義價值觀的泛濫,這些新的情況和變化在很大程度改變了今天人們的個人生活方式和社交生活方式。這套“社會學新經(jīng)典譯叢”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社會學從根本上來說就和日常生活實踐與道德利害關系密不可分。叢書的幾位作者各自考察和分析了不同的研究主題,試圖向讀者展示為什么復雜、矛盾的社會學表現(xiàn)在我們個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必不可少、且非常具有實用價值。20世紀后半期,社會學在主要議題上出現(xiàn)的學術專業(yè)化現(xiàn)象導致日常生活議題和社會學自身的道德基礎研究退出了社會學研究領域,社會學遠離了其實踐和道德根基。然而在全球性社會變遷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社會學開始重新強調(diào)下面這些話題:各種隱含的社會力量對日常事件和經(jīng)驗的調(diào)控,社會實踐生產(chǎn)過程中地方和全球性力量的相互交織;個體和集體層面的倫理和道德責任。這套“社會學新經(jīng)典譯叢”從各個不同的主題和領域勾勒出這些利害關系的線索和輪廓,把日常社會實踐放到更為廣闊的全球化背景下進行考察和分析。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