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 作者:王恭t 等主編 頁數(shù):538 字數(shù):810000
內(nèi)容概要
《作物間作》對作物間作進行了全面闡述。從涉及的多作種植范疇、間作類型、規(guī)格、模式、具體技術(shù)等方面,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反映了該領(lǐng)域的研究成果和生產(chǎn)成就?!蹲魑镩g作》由若干篇章組成。第一篇是多作種植概論,有三章內(nèi)容,包括多作種植的意義和類型、多作種植的理論依據(jù)、多作種植的互補與競爭;間作在露地間作中的特殊作用;大田間作作物的搭配原則。第二篇是露地大田間作,分為糧食作物間作(糧糧間作,糧經(jīng)間作,糧菜間作,糧草間作與糧藥間作),經(jīng)濟作物間作(經(jīng)濟作物之間的間作,經(jīng)濟作物與蔬菜或牧草間作),蔬菜作物間作(蔬菜作物之間的間作,蔬菜與瓜類間作,蔬菜與菌類、中藥材間作),條帶種植與帶田種植4章。第三篇果園間作包括果糧間作(棗糧間作,其他果樹與糧食作物間作),果經(jīng)間作與果菜間作(果樹間作經(jīng)濟作物,果樹間作蔬菜作物),果草
(牧草)間作(果草間作的作用,果草間作模式),果藥間作(果藥間作的條件,一些種類果藥間作模式)4章。第四篇林地間作由6章組成,分別是林糧間作,林經(jīng)間作與林菜間作,林草間作,林藥間作,林花間作,林菌間作。在林菌間作中,有林下栽培黑木耳,林下栽培其他食用菌,林菌間作條件下的病蟲害防治等內(nèi)容。資料翔實,撰述得體。讀者面廣。
按章編排參考文獻。參考文獻以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排序,同一作者的文獻則以年代先后為序。外文文獻在中文文獻之后,以作者姓名編排。
書籍目錄
第一篇 多作種植概論
第一章 多作種植
第一節(jié) 多作種植的意義和類型
第二節(jié) 多作種植的理論依據(jù)
第三節(jié) 多作種植的互補與競爭
第二章 間作在露地間作中的特殊作用
第一節(jié) 利于多種經(jīng)營
第二節(jié) 間作效益高
第三章 大田間作作物的搭配原則
第二篇 露地大田間作
第一章 糧食作物間作
第一節(jié) 糧糧間作
第二節(jié) 糧經(jīng)間作
第三節(jié) 糧菜間作
第四節(jié) 糧草間作與糧藥間作
第二章 經(jīng)濟作物間作
第一節(jié) 經(jīng)濟作物之間的間作
第二節(jié) 經(jīng)濟作物與蔬菜或牧草間作
第三章 蔬菜作物間作
第一節(jié) 蔬菜作物之間的間作
第二節(jié) 蔬菜與瓜類間作
第三節(jié) 蔬菜與菌類、中藥材間作
第四章 條帶種植與帶田種植
第一節(jié) 條帶種植
第二節(jié) 帶田種植
第三篇 果園間作
第一章 果糧間作
第一節(jié) 棗糧間作
第二節(jié) 其他果樹與糧食作物間作
第二章 果經(jīng)間作與果菜間作
第一節(jié) 果樹間作經(jīng)濟作物
第二節(jié) 果樹間作蔬菜作物
第三章 果草(牧草)間作
第一節(jié) 果草間作的作用
第二節(jié) 果草間作模式
第四章 果藥間作
第一節(jié) 果藥間作的條件
第二節(jié) 一些種類果藥間作模式
第四篇 林地間作
第一章 林糧間作
第一節(jié) 林糧間作的意義
第二節(jié) 林糧間作的主要類型
第二章 林經(jīng)間作與林菜間作
第一節(jié) 林經(jīng)間作
第二節(jié) 林菜間作
第三章 林草間作
第一節(jié) 林草間作的意義
第二節(jié) 適宜間作的牧草種類
第三節(jié) 林草間作的主要模式
第四章 林藥間作
第一節(jié) 林藥間作的條件
第二節(jié) 一些種類林藥間作模式
第五章 林花間作
第一節(jié) 林花間作的生態(tài)景觀效應(yīng)
第二節(jié) 林地種花技術(shù)簡介
第六章 林菌間作
第一節(jié) 林下栽培黑木耳
第二節(jié) 林下栽培其他食用菌
第三節(jié) 林菌間作條件下的病蟲害防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五)綠豆與甘薯間作 1.分布地區(qū)和條件綠豆間作甘薯主要分布的一年兩熟區(qū)的河南、河北、山東、安徽等地。該區(qū)域年平均氣溫在10~15℃,全年無霜期為158~245d,年降水量南部為600~1200mm。在云南、四川、貴州的丘陵山地也有分布,在海拔300~1000m的高丘(深丘)低山區(qū)。該區(qū)年平均氣溫14.7℃,≥10℃積溫4458℃,年均降水量958.2mm,年太陽輻射總量523.35kJ/cm2,日照時數(shù)2242h,無霜期246d左右。 2.規(guī)格和模式 綠豆與甘薯1:2種植模式,即綠豆種植1行于溝內(nèi),甘薯種植2行,行距60cm,種植于壟上,綠豆密度8萬~9萬株/hm2,甘薯6萬株/hm2;3:1種植模式,即種植3行甘薯,行距50cm,隔兩溝套種1行綠豆,行距30cm;2:2間作模式,即種植2行甘薯,2行綠豆,甘薯行距50cm,綠豆行距30~35cm。 3.技術(shù)要點 (1)播前整地綠豆是雙子葉植物,子葉肥大,頂土能力弱,坷垃較多,會造成嚴重缺苗斷壟,同時,綠豆主根較淺,側(cè)根較多,土壤板結(jié)可嚴重影響其根系的吸收功能。所以,對于春播間作綠豆,播前要進行精細整地,間作田在前茬作物收獲以后,遇到降水量較大的雨雪天氣,要立即冬耕耙地保墑,然后在3月下旬春耕細耙,并進行起埂,埂寬1m,埂高40cm。結(jié)合春耕每公頃施有機肥22500kg左右,NH4HCO3750kg,鈣鎂磷肥525kg。 (2)選擇適宜品種和種子處理 綠豆選用生育期短、植株直立、結(jié)莢集中、成熟一致、抗逆性強、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的優(yōu)良品種,如中綠1號、中綠2號、D0991和D0245—1等。播前要進行曬種,以消滅表面的病菌。甘薯選用結(jié)薯早、膨大快、大田生長期較短,高產(chǎn)、抗旱、抗瘠薄的品種,如南薯88、徐薯18、福薯87和徐薯18等。在育苗前采用溫水浸種,即薯種裝入筐浸沒51~54℃溫水中,保持10~12min上下提動,使薯塊受熱均勻,或者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浸種lomin,防治甘薯黑斑病、根腐病。 (3)培育甘薯壯苗甘薯一般苗床育苗為30~35d。苗床選擇背風向陽,排水良好,土壤肥沃,至少兩年內(nèi)未種過甘薯和做過苗床的地塊作苗床。用前嚴格消毒滅菌,并重施豬糞等農(nóng)家肥,翻埋人土培肥。
編輯推薦
《作物間作》對作物間作進行了全面闡述。從涉及的多作種植范疇、間作類型、規(guī)格、模式、具體技術(shù)等方面,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反映了該領(lǐng)域的研究成果和生產(chǎn)成就。間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間作形成的作物復(fù)合群體可增加對陽光的截取與吸收,減少光能的浪費;同時,兩種作物間作還可產(chǎn)生互補作用,如寬窄行間作或帶狀間作中的高桿作物有一定的邊行優(yōu)勢、豆科與禾本科間作有利于補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