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3 出版社: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 作者:黃增敏//劉紹凡 頁數:168 字數:9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果樹生產是農業(yè)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是果樹起源最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栽培歷史悠久。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果樹生產蓬勃發(fā)展,果樹栽培面積迅猛增長,自1993年開始,我國成為世界第一水果生產大國。目前蘋果、柑橘、梨、桃等栽培面積均居世界首位。2009年中國果園面積為1113.95萬公頃,水果總產量2億噸,居世界第一位。2009年中國人均果園面積為85平方米,人均水果產量為0.15噸,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預測未來幾年中國水果產量仍然保持增長態(tài)勢,2010年中國水果產量將超過2.1億噸。
我國果樹生產成就顯著,但也存在很多問題。果農的栽培知識匱乏、技術水平低下,一些果園管理粗放、樹形紊亂、樹勢衰弱、品種混雜、果實產量低、果實品質差、病蟲危害嚴重、基礎設施落后、栽培經營者專業(yè)水平低等。尤其突出的是,近幾年普通水果市場疲軟、賣果難、價格低等問題亟待解決。
為適應果樹生產的需求,根據多年的實踐,結合各地果樹生產部門的經驗,我們編寫了本書。該書在介紹了果樹栽培的基礎知識上,重點介紹了果樹栽培的常規(guī)技術、果樹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幾種主要果樹的栽培技術等。這些既總結了以往果樹生產的經驗,又吸取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符合國家對果品生產的要求,內容充實新穎,技術詳盡實用,語言文字通俗易懂。
書籍目錄
項目一 果樹栽培基礎知識
一、果樹栽培的意義及特點
(一)果樹栽培的含義
(二)果樹栽培的特點
(三)果樹生產的地位
(四)我國果樹栽培的歷史和現狀
(五)果樹栽培發(fā)展趨勢和前景
二、果樹的生長結果習性
(一)果樹的年生長周期和生命周期
(二)果樹的根系
(三)果樹的芽
(四)果樹的枝
(五)果樹的葉片
(六)花芽分化及調控途徑
(七)開花、坐果和果實發(fā)育
三、果樹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
(一)溫度
(二)光照
(三)水分
(四)氧氣
(五)酸堿度
項目二 果樹栽培技術
一、品種選擇
(一)果樹樹種要配置合理,并注意名、特、優(yōu)樹種的發(fā)展
……
項目三 果樹病蟲害防治技術
項目四 幾種主要果樹栽培技術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二)樹種和品種的選配我國氣候多樣,適合各種落葉果樹和常綠果樹的生長,如蘋果、梨、桃、葡萄、石榴、獼猴桃、柑橘、香蕉等。但是由于各地自然條件差異很大,所以在選擇樹種、品種上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才能達到品種區(qū)域化、良種化和商品化的目標。1.樹種和品種的選配原則(1)城鎮(zhèn)郊區(qū)要多樣化由于距城鎮(zhèn)較近,根據城鎮(zhèn)與郊區(qū)相互服務的方針,以周年供應城市各種鮮果為目的,要適當考慮樹種品種的多樣化。但這不等于在一個果園中什么都種,而是以一二個樹種為主,其余為輔的原則進行栽植。對主要樹種還要搞好早、中、晚熟品種的搭配,延長鮮果的供應期。近年來有些地方出現了一種新型果園即觀光果園,人們可以利用有限的業(yè)余時間管理果樹,直到品嘗到勞動果實,也可以購買自己親手摘下的水果。這在節(jié)奏越來越快的現代生活中,真有一種回歸田園的享受。(2)交通便利的地方可大面積發(fā)展成基地在鐵路和公路的兩側,借助交通優(yōu)勢大規(guī)模發(fā)展成基地,創(chuàng)出自己的品牌,形成拳頭產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另外,還要加強果品韻貯藏保鮮工作,延長鮮果供應時間。(3)交通不便的偏遠地區(qū)或山區(qū),以加工品種和耐貯運的晚熟品種為主。如發(fā)展核桃、板栗、山楂、棗、柿子等,既經濟地利用了土地,又便于貯藏和運輸,也滿足了城市居民對不同果品的需要。2.授粉樹的配置由于許多果樹如蘋果、梨、桃等的大部分品種有自花不實的現象,結果率很低,只有配置其他品種作授粉樹進行異花授粉才能正常結果。而雌雄異株的銀杏、獼猴桃,如果種植單一的雌株更無法形成產量,即使是能夠自花結實的柿子、棗,若栽植不同品種,產量和質量也能得到明顯的提高。因此,在果樹建園時必須配置好授粉樹。
編輯推薦
《果樹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新技術》是新型農民科技人才培訓教材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