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我在處,就是中國

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作者:余光中  頁數(shù):336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一部余光中先生的對話集。書中所收的文字一是各大媒體對余先生的訪問,一種是諸多專家、學者與余光中的對話、聊天。書中話題涉及各個方面。
  本書是余光中訪談在海內(nèi)外第一次系統(tǒng)結(jié)集出版。

作者簡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蘇南京,在秣陵路小學讀書(原崔八巷小學)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后轉(zhuǎn)入廈門大學),1948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臺,就讀于臺灣大學外文系。1952年畢業(yè)。
1953年,與覃子豪、鐘鼎文等共創(chuàng)“藍星”詩社。后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大學藝術(shù)碩士學位。返臺后任師大、政大、臺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xiàn)任臺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
  梁笑梅,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研究員,余光中研究專家。

書籍目錄

編者前言
第一輯 凡我在處就是中國
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余光中先生訪談錄
人生回首
交流
自己動手寫
新詩的局限
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
浪子與孝子
話說五四
相似的歷程
爭論:不平靜的詩歌時代
面對大眾文化
新的和舊的責難
語言的生成
今日臺灣詩壇
散文的反思
三個概念
學者的使命
滿溢鄉(xiāng)愁的浪子情懷——余光中訪談錄
余光中訪談錄
《詩刊》訪余光中
西化不等于現(xiàn)代
《鄉(xiāng)愁》是現(xiàn)代的竹枝詞
網(wǎng)絡提高了作品的折舊率
我的《鄉(xiāng)愁》也該解構(gòu)了
“大陸是我的母親”
中文體質(zhì)與文化復興——余光中訪談錄
東南亞華文文學與中華文化傳統(tǒng)——余光中訪談
所謂眾圓同心
華文寫作的“三個世界”
諾貝爾獎與華文文壇
以中國歷史文化為核心
每個人的生活中都要有詩——余光中訪談
鄉(xiāng)愁不是地理上的可能更是時間上的偉大的情書已經(jīng)成為絕響了
生活里面還應該有藝術(shù)生活里面應該有美
中文是一種非常了不起、美麗的文字
大陸年輕一代杰出的詩人有舒婷、北島余秋雨的散文是相當好的
不要拋棄了五千年的文化
你選擇了青春也就要接受青春痘
解不盡的鄉(xiāng)愁——余光中訪談
和余光中的對話——余光中訪談
不變的是對中文的熱愛——《余光中集》發(fā)布會答記者問
我把自己想像成“茱萸”的孩子——余光中訪談
壬蒙、余光中對話錄:用哪一只手寫散文?
凡我在處就是中國——余光中訪談
中文是中國文化的半徑
活的傳統(tǒng)才真正屬于我們
臺灣人是否還有鄉(xiāng)愁的情懷?
大陸遺產(chǎn)還需加強管理
三分之二是作家三分之一是學者
兩岸文化交流可左右逢源——余光中對話廈大學者
“救國文聯(lián)盟”還有草莽味
“鄉(xiāng)愁”已經(jīng)遠離臺灣年輕人
煩惱轉(zhuǎn)個彎就是快樂
第二輯 黃河的聲音是我的胎記
鄉(xiāng)愁是一種情結(jié)——余光中訪談
鄉(xiāng)愁是一種情懷
詩是情人,散文是妻子
最要緊的是能把古今中外融和起來
人的心里充滿文化的回音
文學藝術(shù)是內(nèi)在自然與空間——湖南衛(wèi)視訪余光中
江河必將入?!獥顬憣υ捰喙庵?br /> 黃河的聲音是我的胎記——訪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
中文不能受到冷落
中文的美是惟一的
中文是基調(diào),英文是協(xié)助
中文如同國防
中華文化是民族融和最可親的方式
20年的鄉(xiāng)愁
我的店里還有很多“菜”
每個人都有“鄉(xiāng)愁”
黃河常在夢中流淌
自命李白的傳人
詩歌不會死亡
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
我的四個假想敵
跟夫人說四川話
十幾年來經(jīng)常去大陸
受歡迎的余爺爺
中華文化是一個奇大無比的圓
余光中:把島上的文字傳回中原
最淺的海峽,最深的鄉(xiāng)愁
在詩里喊魂,在歌中懷鄉(xiāng)
中文能走多遠,中國文化就能走多遠
余光中的上海
上海與臺灣
上海文化
說說龍應臺
余光中:詩人出書不容易,散文比詩歌受歡迎
散文比詩歌受歡迎
新一代詩人少人關注
大陸詩歌不怎么流行
鄉(xiāng)愁是對大陸的眷戀
我的鄉(xiāng)愁是對整個大陸的眷戀
文學創(chuàng)作上我是“多妻主義者”
不要為了五十年的政治拋棄了五千年的文化
一灣鄉(xiāng)愁水,癡癡赤子情
20分鐘與20年的鄉(xiāng)愁
中國文化的傳承與隱憂
孝,新時代有新內(nèi)涵
中文是中國文化的長城
“鄉(xiāng)愁詩人”難消鄉(xiāng)愁
“游子文化是一種向心力”
“凡我在處,就是中國”
警惕西化幼稚病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詩人余光中
對話余光中:飛越那“一灣淺淺的海峽”
兩岸直航是一次正面的發(fā)展
“南京是我詩心起跳的地方”
在重慶讀的也是南京的中學
坐在馬車夫旁聽“得得”的馬蹄聲
出生前一天“隨母親爬棲霞山”
因為絕望,所以《鄉(xiāng)愁》
首回大陸,感覺既親切又陌生
一回南京,玄武湖邊,走著走著,記憶就回來了
二回南京,看到面貌“如舊”的母校,心里不是那么不勝滄桑
鄉(xiāng)愁并不因為你回到故鄉(xiāng)就被消解掉了
《明報》訪余光中
余光中——馳騁中西
英文教學須視乎科目
了解作者背景有助明白詩
把李白“從唐朝叫醒”
余光中:我的心里有中國文化的胎記
關于《鄉(xiāng)愁》
關于故鄉(xiāng)
關于詩
關于復古
余光中:滄海桑田即鄉(xiāng)愁
詩歌有國界
每個時代都有詩人
會再為深圳寫一首詩
擁有四度空間的學者——余光中先生訪談錄
詩歌:從中國詩的現(xiàn)代化到現(xiàn)代詩的中國化
散文:在中國文字的風火爐中煉丹
評論:評論家也是一種作家,所以也是一種藝術(shù)家,而非
科學家
翻譯:譯者必須也是學者,翻譯不折不扣是一門藝術(shù)
第三輯 關于翻譯與諾獎
余光中談翻譯
諾貝爾獎,中國人的缺席——余光中、馬悅?cè)?、沈君山跨疆界跨領域的對話
引言:從缺席諾貝爾文學獎談起
第一問:文學是不是學術(shù)?莎士比亞不能來教書
第二問:文學有沒有國界?中國人的想法跟德國人一模一樣
第三問:文學評審有沒有客觀標準?吳承恩肯定得諾貝爾獎!
結(jié)語:期待一個東方諾貝爾文學獎
文學諾獎評審團只有一人懂中文
關于諾獎:真的無所謂,莎士比亞也沒有得過
關于詩歌:流行歌詞就是詩,別跟周杰倫“較真”
附錄
余光中先生大事年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凡我在處,就是中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條)

 
 

  •   余光中作為臺灣作家,她的觀點有新意,值得閱讀
  •   不愧為臺灣第一詩人。
  •   感覺和余老師在一起。聆聽大師的聲音
  •   手感不錯 余老的真實經(jīng)歷與其性情讓人覺得可愛
  •   探究性,還沒深入看,感覺不錯。
  •   因為名字的原因,就買了~我不是學文學專業(yè)的,所以,有些地方就會有些卡殼~慢慢看吧~
  •   詩心不是每個人都有的,詩藝是需要磨礪和學習的,天分與勤奮,在余光中這位老人身上閃耀!
  •   有些失望,因為自己其實也很平常。買上一疊書,總會有出乎意料的喜悅,當然也不缺少浪費生命的感受
  •   那美的詩,是享受,不忍放下
  •   扉頁的人物簡介,將余光中先生的出生日期誤為1941年,編者如此的不夠嚴謹,令人唏噓不已
  •   書頁印錯了 目錄都沒有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