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性格

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人民日報  作者:阿瑟·史密斯  頁數(shù):275  譯者:徐曉敏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國人的性格》是由阿瑟·史密斯于1894年結(jié)集成書的一部作品。阿瑟·史密斯是美國公理會教士,1872年來中國傳教。他先后居住于天津、山東、河北等地,與中國各階層人群都有廣泛的接觸,尤其熟悉中國的鄉(xiāng)村生活。他一生著述頗豐,對中國社會有著深刻的洞察。    本書開創(chuàng)了研究中國國民性的先河,是這方面第一本帶有社會學性質(zhì)的著述,對后世學人有著極深的影響。同時,本書也代表了一個時代的中國觀。曾被譯成法、德、日等多國文字,長期作為西方世界研究中國、了解中國的必讀之作。

作者簡介

阿瑟·史密斯,美國公理會傳教士,中文名明恩溥1845年出生于美國康涅狄格州,22歲畢業(yè)于比羅耶特大學。1872年,他接受美國公理會差遣與妻子來華,先后在天津、山東、河北等地傲傳教土,從事布道傳教、救災、醫(yī)藥、慈善、教育等活動,并兼任上?!蹲至謨蓤蟆吠ㄑ磫T。他在
中國居住長達五十多年.成為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其著作對西方社會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中國人的性格》(即《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一書被公認為世界上研究中國民族性最早、最詳盡的著作,先后被譯成法、德、日等多國文字,使史密斯在國際上得享盛名。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保全面子第二章 省吃儉用第三章 勤勞致富第四章 恪守禮節(jié)第五章 漠視時間第六章 漠視精確第七章 容易誤解第八章 拐彎抹角第九章 柔順固執(zhí)第十章 智力混亂第十一章 神經(jīng)麻木第十二章 輕蔑外族第十三章 缺乏公心第十四章 因循守舊第十五章 漠視舒適第十六章 生命力強第十七章 遇事堅忍第十八章 知足常樂第十九章 孝悌為先第二十章 仁慈行善第二十一章 缺乏同情第二十二章 社會糾紛第二十三章 共責守法第二十四章 互相猜疑第二十五章 缺乏誠信第二十六章 多元信仰第二十七章 中國的現(xiàn)實與時務

章節(jié)摘錄

  省吃儉用通常指的是持家的準則,尤其是指如何平衡收支關系。就我們 對這個概念的理解而言,省吃儉用可以體現(xiàn)在三個不同方面:一是控 制需求,二是避免浪費,三是少投入多產(chǎn)出。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中國人 都是 極度節(jié)儉的。 到中國旅行過的人,第一印象便是中國人的飲食極為簡單。大多數(shù)的人 看上 去只依靠很有限的幾種食物糊口,比如稻米、豆制品、小米、蔬菜,還有魚 等。 上面這些,再加上些其他的東西,構成了大多數(shù)人的主要食物。只有在逢年 過節(jié) 或是其他特殊的日子里,才會有一點兒肉吃。 現(xiàn)在,西方國家已經(jīng)在想方設法為窮人提供價格低但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 人們 也常常看到這樣一個確鑿的事實:在中國的一般年景,每天兩文錢就可以為 一個 成年人提供足夠的花銷。即使是在鬧饑荒的年份,靠著每天不足一文半的救 濟, 成千上萬的人也能夠活命。這從某個角度也表明一個事實:中國的烹調(diào)技藝 真是 普遍高超。 盡管中國人的食物通常是簡單低劣的,在外國人看來甚至是淡而無味且 令 人無法下咽的,但我們還是不能不承認這樣的事實:中國人的確是烹調(diào)藝術 的 大師,他們能把自己手邊的東西輕松地變成可口的飯菜。在這個問題上,溫 格 羅夫·庫克先生認為,中國人的廚藝僅僅處在法國人之下,而在英國人(他 可能 把美國人也包括在內(nèi))之上。這些國家技藝如何,孰前孰后,我們無論如何 不會 像庫克先生那樣肯定,但中國人的烹調(diào)水平一定在某些國家之上,這是確定 無疑 的。如上所述,中國人對主要食物的選擇顯然是明智的,即使是從生理科學 的觀 點出發(fā)也是如此。即使對中國烹調(diào)最不注意的人,也會知道中國人高超的烹 調(diào)技 藝,他們能用簡單的作料做出豐富的花色品種和美味佳肴。 另外一個事實還沒有引起我們的注意,但它很容易被證實。那就是,中 國人 在做飯時極少浪費,樣樣東西都要物盡其用。任何一個普通的中國家庭,每 頓飯 吃剩下的東西都是少之又少。要證明這個普遍的事實,只要看一眼中國的貓 或狗 的生存條件就全明白了。這些以人的殘羹冷炙為生的動物的“生存”真是不 幸, 它們始終是在生命的死亡線邊徘徊。新興國家中人們的浪費都是名聲在外了 ,我 們可以肯定,像美國這樣生活富裕的國家,其每天浪費掉的東西,足以讓六 千萬 亞洲人過上相當富足的生活。我們愿意看到很多人能夠吃上被剩下來的這些 東 西,希望浪費的人能節(jié)儉一些,就像很多中國人在“酒足飯飽”之后,仆人 或小 孩就來分享剩飯剩菜。喝完茶之后,把茶杯里剩下的茶葉,重新倒回茶壺里 去再 泡一遍喝。 還有一個事實,經(jīng)常會引起我們的關注:西方人越來越注意到食物的衛(wèi) 生, 但中國人卻對食物不怎么講究。對中國人來說,無論什么東西遲早都會成為 他們 的網(wǎng)中之魚,幾乎沒有什么不能吃的東西。在中國北方,馬、騾、牛、驢都 是被 廣泛使用干活的畜力,很多地方還用駱駝來干活。有些讀者如果看到下面的 做 法,毫無疑問會感到中國人實在是節(jié)約得太過分了:一般的,中國人在這些 家畜 死后會一律吃掉,不管是老死、病死還是意外死亡的。這已經(jīng)是司空見慣的 事 情,不會引起人們的非議,即便是可能死于肺炎等流行病的動物,也沒有讓 人們 放棄這種習慣,依然會被吃掉。得病的動物的肉,人吃了會生病,人們也都 清楚 這一點,但鑒于病畜肉的價格低還是全部被買走,全部被人吃下去了。明知 道有 害還去買,還去冒險。不過,應該說吃了病畜肉的人也不一定會生病。死狗 和死 貓,也會像那些死馬、死驢和死騾子一樣,進入人們的腸胃被消化吸收掉。 我們曾經(jīng)親身經(jīng)歷幾件村民吃死狗的事情。這幾只狗都是被人故意毒死 的。有 一次,有幾個人問一個外國醫(yī)生吃了這樣的肉會有什么危險,外國醫(yī)生講述 了吃這 種肉的嚴重后果,但因為那條狗已經(jīng)“煮在鍋里了”,他們就無法下狠心放 棄這頓 美味的誘惑,結(jié)果這次他們狼吞虎咽大吃了一頓之后,居然什么問題也沒有 。 還有一個與做飯有關的中國人節(jié)儉的例子。就是他們在做飯時極好地處 理了 怎么樣能夠節(jié)省燃料。燃料既稀少又昂貴,中國人用的基本上是些葉子、稈 兒和 莊稼的根莖,燃燒速度快,很容易就燒沒了。為了讓食物熟得快,鍋底要做 得越 薄越好,操作起來也要非常小心。搜集所需燃料的過程,又是中國人極度節(jié) 儉的 一個例子。任何一個還干不了其他活的最小的孩子,至少還能去撿點柴禾。 在秋 季和冬季的田野里,撿柴禾的大軍浩浩蕩蕩,在他們的竹耙那饑餓的利齒之 下, 漫山遍野連一根雜草都不會留下。男孩子們被派往樹林去打秋葉,就好像打 栗子 一樣。就連田里的麥稈,也極少能夠等到秋風將它們吹起,很早就已經(jīng)被拾 柴的 人們“俘獲”一空了。 P10-11

編輯推薦

  外國人眼中的100多年前的盅人,有高尚的品格、良好的習慣,也有天生的偏狹、固有的缺點。今天的中國人是否還在延續(xù)著這些特征,又發(fā)生了哪些鮮明的變化,在對比之中就能發(fā)現(xiàn)答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人的性格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6條)

 
 

  •   讀書時才知道原來百年前的中國人由此特點,今天的已有所改變~而有些性格特點依然如舊~,我也禁不住自省~我是否也有其中提到的缺點呢~?!
  •   《中國人的性格》是怎樣的呢?這本書是給我的boss買的,應該會很不錯的哦
  •   書有點臟了。但內(nèi)容好就行。
  •   還沒看,因為看柴靜的新書看到了這部書,很感興趣,應該不錯吧
  •   看看也行,不值得收藏
  •   國民劣根性一覽無余!
  •   很客觀,耐人尋味!
  •   我個人認為本書寫得還不錯,雖然有些觀點對于現(xiàn)在的中國已經(jīng)不適應,也有些觀點很偏激,但閱讀本書可以讓我們明確自己的優(yōu)缺點,更好地完善自己,是對我們中國人的一種警醒。
  •   外國人的視角看中國,建議辯證的來讀
  •   外國人寫的比較客觀,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
  •   可以了解一些我們固有的性格,但很多方面是因為作者是外國人,并不能很好的理解中國的文化,所以很多地方有誤解。適合有足夠認知的讀者閱讀,不建議小朋友讀。
  •   幫助自己更好的認識自己和周邊的人,書中說的也比較正確。
  •   翻譯不夠好,又買了本英文原版的,書還沒到。
  •   沒有封膜,看上去比較臟,有點埋汰。望改善
  •   很多年前就看到這本書了,今天終于買到了,不錯啊
  •   內(nèi)容實在不適合當今社會,完全脫軌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