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性油氣藏成藏機理與物理模擬研究

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中國石化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趙衛(wèi)衛(wèi)  頁數(shù):178  

內(nèi)容概要

  《巖性油氣藏成藏機理與物理模擬研究:以濟陽坳陷為例》以濟陽坳陷為例,系統(tǒng)總結我國近年來巖性油氣藏勘探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巖性油氣藏典型實例解剖研究為主線,探討巖性油氣藏的地質特征、成藏條件、主控因素,針對性地建立不同類型的巖性圈閉物理模型,進行巖性油氣藏成藏動力、成藏過程和成藏機理研究,分析巖性油氣藏油氣聚集成藏機理和分布規(guī)律,并結合濟陽坳陷區(qū)域地質構造背景及巖性油氣藏分布特征建立了巖性油氣藏成藏地質模式?!  稁r性油氣藏成藏機理與物理模擬研究:以濟陽坳陷為例》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技術與方法并重,以典型實例解剖和成藏物理模擬為主,對斷陷盆地巖性油氣藏勘探具有指導意義,可作為從事油氣勘探的科研工作者、技術管理人員及在校大學生及研究生的參考用書。

書籍目錄

第1章 緒論1.1 巖性油氣藏研究目的及意義1.2 巖性油氣藏研究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1.3 巖性油氣藏主要研究內(nèi)容1.4 巖性油氣藏研究思路及技術路線1.5 濟陽坳陷巖性油氣藏勘探進展第2章 濟陽坳陷區(qū)域油氣地質特征2.1 濟陽坳陷油氣勘探現(xiàn)狀2.2 濟陽坳陷地層發(fā)育特征2.3 濟陽坳陷構造特征及其演化2.4 濟陽坳陷生儲蓋組合特征2.5 濟陽坳陷巖性油氣藏分布特征2.6 濟陽坳陷主要油氣成藏期研究第3章 濟陽坳陷巖性油氣藏成藏主控因素分析3.1 濟陽坳陷巖性油氣藏含油氣性特征3.2 濟陽坳陷典型巖性油氣藏剖析3.3 濟陽坳陷巖性油氣藏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第4章 濟陽坳陷巖性油氣藏成藏物理模擬4.1 實驗原理及目的4.2 成藏機理物理模擬實驗裝置4.3 物理模擬實驗方法和步驟4.4 單砂巖透鏡體物理模擬實驗4.5 雙砂巖透鏡體物理模擬實驗4.6 砂巖透鏡體核磁共振物理模擬實驗4.7 巖性油氣藏成藏過程物理模擬小結4.8 物理模擬成藏實驗的機理解釋4.9 巖性油氣藏物理模擬存在的問題第5章 濟陽坳陷巖性油氣藏成藏機理與模式5.1 濟陽坳陷巖性油氣藏形成機制5.2 濟陽坳陷巖性油氣藏成藏動力學成因機理5.3 濟陽坳陷成藏動力與巖性圈閉含油氣性的定量研究5.4 濟陽坳陷巖性油氣藏成藏地質模式第6章 濟陽坳陷巖性油氣藏資源潛力評價6.1 東營凹陷巖性油氣藏資源潛力評價6.2 惠民凹陷臨南洼陷沙三段中、下亞段濁積砂體資源潛力評價6.3 車鎮(zhèn)凹陷巖性油氣藏資源潛力評價6.4 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三段-沙四段深水濁積扇砂體資源潛力評價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L2.8 巖牲油氣藏的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陸相斷陷盆地巖性油氣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到多種因素的控制(包括宏觀地質因素和微觀地質因素):巖性油氣藏成藏的控制因素以巖性為主,油層物性變化大,非均質性較強,其存在的狀態(tài)既有常溫常壓也有高溫高壓系統(tǒng)。巖性圈閉的形成主要受構造因素和沉積環(huán)境、烴源巖條件、輸導體系因素、成藏動力條件、儲層臨界物性因素、砂體封閉因素控制。不同沉積類型需要適宜的深度才能形成巖性圈閉,過深缺少儲層,過淺則缺少封堵層。影響巖性油氣成藏的因素有:砂巖巖性,砂體的幾何特征或形態(tài)、與烴源巖的接觸面積大小,砂體內(nèi)部特征和外部條件等,.這些也是影響透鏡體油氣藏充滿度的重要因素。付廣等(2002)認為沉積相帶、斷層和烴源巖位置是控制巖性油氣藏形成的主要因素。姜振學等(2003)認為影響透鏡體圈閉油氣成藏的因素眾多,砂體形成時的環(huán)境、生排烴條件、自身條件、外界的條件和保存條件都是影響成藏的重要因素。綜合應用層次分析和相對貢獻大小的方法對濟陽坳陷典型透鏡狀巖性圈閉的成藏影響因素進行定量評價,按影響重要性順序排列的主要因素為:沉積微相、儲集物性、烴源巖和儲集層的埋藏深度及演化程度、烴源巖有機質豐度及生烴潛力、儲集層巖性、排烴效率等。曾濺輝等(2003)對東營凹陷巖性圈閉油氣充滿度進行統(tǒng)計分析,探討巖性圈閉油氣充滿度的主控因素,認為東營凹陷巖性圈閉油氣充滿度的第一控制因素為運移條件,具體體現(xiàn)在與洼陷生烴中心的距離、切割砂體的斷層數(shù)量和剩余壓力,第二控制因素為巖性圈閉的接受條件,即砂體的物性(平均孔隙度和平均滲透率)和砂體的幾何特征(砂體厚度和面積),而油源條件影響相對較小,其主要原因在于東營凹陷的油源總體比較充足。龐雄奇等(2003)則認為控制和影響砂巖透鏡體油藏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供烴和聚烴等成藏臨界地質條件。邱楠生等(2003)認為層間非均質性對巖性圈閉成藏具有控制作用,可能是控制砂體充滿度大小的最主要的因素。李丕龍等(2004)認為砂巖透鏡體油藏成藏主控因素有圈閉形成時的構造因素和沉積環(huán)境、圍巖生排烴條件和砂體儲集條件。高永進等(2004)認為控制砂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砂體埋深、砂體成因類型、砂體構造環(huán)境、砂體自身物性及壓力。陳冬霞等(2003)認為控制巖性油藏成藏的控制因素是圍巖生排烴、砂體成因類型及砂體物性,并建立三元成因模式。萬曉龍等(2004)以東營凹陷牛35井砂體為例,解剖了砂體儲集物性縱向上的變化,分析了控制透鏡狀巖性油氣藏成藏的微觀因素,認為泥質(灰質)含量、孔隙大小、滲透率均質性、喉道特征、方解石膠結物含量等對油氣進入砂體成藏具有控制作用。同時萬曉龍等(2004)對東營凹陷砂巖透鏡體營11巖性油藏進行分析認為良好的油源條件、獨特的輸導體系和成藏動力是控制東營凹陷巖性油氣藏成藏的主要因素。李丕龍等(2004)根據(jù)濟陽坳陷陸相斷陷盆地的特殊性認為隱蔽油氣藏(巖性油氣藏)受斷坡帶控制,建立斷坡控砂機制?!  ?/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巖性油氣藏成藏機理與物理模擬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