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皇帝說真話-孟子趣說-3-諧趣版

出版時間:2012-2  出版社:中國華僑  作者:熊逸  頁數(shù):24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以假不正經(jīng)的態(tài)度,深入淺出地講解孟子其人、其代表性學說。從孟子思想談起,探討的卻是中國的政治制度,引導讀者獨立思考。
  你也許不知道這些問題——
  謚號:一個字背后的一堆問題
  簡體字又惹麻煩了
  盡孝實在不容易
  梁山第一百零九條好漢
  最早的教育課程是什么?
  古代農(nóng)民詩:寫農(nóng)民的詩還是農(nóng)民寫的詩?
  塑造假孔子
  打人不打臉,那,打動物呢?
要讀史,先讀經(jīng)
想要了解歷史,只讀史書當然是不夠的。你看到古人這么做、那么做,可是,他們?yōu)槭裁磿@么做,為什么會那么做呢?那么,把他們曾經(jīng)熟讀的書也拿來看看好了——好比你若是沒讀過馬列,又怎么可能真正了解我們的當代史呢?
由史讀經(jīng),由經(jīng)讀史,經(jīng)書和史書是分不開的。
我能做的,也只是借你一瓶膠水罷了。
——熊逸
  《孟子趣說1.用歷史擦亮思想》
  《孟子趣說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緊張》
  《孟子趣說3.我向皇帝說真話
  從史料中挖疑點,以詼諧的筆調(diào)深入淺出地講解孟子其人、其代表性學說。從孟子思想談起,探討的卻是中國的史學和政治,引導讀者獨立思考。把歷史的脈絡梳理清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其實都建立在誤解的基礎上。

作者簡介

 
熊逸,天涯“煮酒論史”版塊名人,青年學者,知識面極廣,學貫中西,在國學愛好者中有很固定的粉絲群,有個人豆瓣小組和百度貼吧。被讀者戲稱為最假不正經(jīng)國學天才。
·熊逸自稱好熊。
·好熊有四把江湖利器:
·一為博聞強識。在他的文章中,中西典籍信手拈來,沒有超群的記憶力很難做到。
·二為超強的思辨力。他尤擅推理,考辨細致入微。
·三為絕佳的歷史感,有“日光之下無新事”的史學觀。
·四為細膩。好熊對事物的觀察細致入微、纖毫畢現(xiàn)。
                    ——網(wǎng)友評價

書籍目錄

【 卷一 】
 滕文公章句上
 開場白之一:我向皇帝說真話
 開場白之二:身是菩提樹,還是芭蕉樹?
 開場白之三:奇妙的漢字
 謚號:一個字背后的一堆問題
 簡體字又惹麻煩了
 “大同”不大,“小康”不小
 是風云際會,還是羊入虎口?
 盡孝實在不容易
 三加三等于幾?
 梁山第一百零九條好漢
 總有新氣象,別去翻舊賬
 古代農(nóng)民詩:寫農(nóng)民的詩還是農(nóng)民寫的詩?
 名門宗師VS邪派高手
 河南:北方的西雙版納
 最早的教育課程是什么?
 塑造假孔子
 天天都是“3·15”
 打破沙鍋說亮話
【 卷二 】
 滕文公章句下
 推銷還是不推銷,這是個問題
 打人不打臉,那,打動物呢?
 大丈夫的上下文
 環(huán)境逼人去做官
 圣人的蝗蟲作風
 小國行仁政的真實后果
 儒家外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隱士和官員的通信
 偷雞要講計劃性
 寵物龍、拉車龍和肉龍
 “微言大義”的解讀傳統(tǒng)
 既沒老爸,又沒老大
 只為表達我的態(tài)度
 聽羅隱爺爺講故事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謚號:一個字背后的一堆問題  滕文公為世子,將之楚,過宋而見孟子?! ∶献拥佬陨疲员胤Q堯舜?! ∈雷幼猿?,復見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覸謂齊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顏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公明儀曰:‘文王我?guī)熞?,周公豈欺我哉?’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書曰:‘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  正文開始了。  這是《孟子》七篇當中的第三篇,被拿來作標題的是一個小國的首腦:滕文公?! ‰墓@個人在我們前文“梁惠王篇”里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了,回憶一下:  滕國也在山東,大體是現(xiàn)在的山東滕縣附近。戰(zhàn)國時代除了像“戰(zhàn)國七雄”這樣著名的歸納式稱呼之外,還有個不大著名的歸納,叫“泗上十二諸侯”,指的是泰山到泗水一帶的十二個小國,滕國就是其中之一?! ≌f起滕國,國雖不大,來頭卻不小,它是姬姓國,是周天子的同宗。我們前面說過齊國的事,無論姜齊還是田齊,都是外姓,周朝的天子是姓姬的,姬姓是國姓,姓姬的就比其他姓的人牛?! ?mdash;—但這是以前了,這個時候,姬姓早就牛不起來了,連周天子都牛不起來了?! ∵€記得嗎,滕文公曾經(jīng)很為牛不起來的事發(fā)愁,請教過孟子說:“滕國是個小國,夾在齊國和楚國這兩個超級大國之間,是歸附齊國好呢,還是歸附楚國好?”  還有一次,是齊國人要加固薛城的城墻,滕國和薛城緊緊挨著,這可把滕文公緊張得不行,又去向孟子討主意。孟子講了講周人先祖的事情,傳遞了一種“小弟不愁沒老大”的反動思想,明顯對滕國不太樂觀?! ?mdash;—這都是第一本書里講過的事了,在“梁惠王篇”里,滕文公僅僅是一個走過場的小小配角,戲份兒不多,而現(xiàn)在,風水輪流轉,在劇組里始終保持著一身清白的滕文公也終于熬到當主角了?! ∩媳緯v“公孫丑篇”,我一上來就花了大把篇幅把“公孫丑”這三個字拆開來講,如今面對這位滕文公,恐怕還得老調(diào)重彈。  “滕文公”這三個字怎么講?  看起來很簡單哦,不就是滕國的國君,謚號為“文”嗎?這么簡單的道理隨便哪個人都知道啊,有什么可問的呢?  那我再問你:謚號為“文”是什么意思?  ——謚號有一個字的,也有兩個字的,以一個字的為最多,比如宋國一位國君,謚號為“出”,全稱就叫“宋出公”,國民們要是一回憶當年,說“出公”如何如何,后人也許會覺得他們是在討論“出恭”問題,這可容易惹上大不敬的罪名哦?! ∑鋵嵥^謚號,就是大人物死后大家給他蓋棺論定批下的一個簡短評語。好比我是個大人物,不小心死了,各位得給我弄個謚號,大家一商量:熊逸這小子平日里實在壞透了,就給他一個兩個字的謚號,叫“壞透”吧。好了,從此以后,誰要在書里提到我的時候就不會直呼姓名,而是尊敬地提起“熊壞透公”,讀者一看這個謚號,就能立刻明白這個“熊壞透公”肯定不是個好東西。還有,我死后如果有人把我的文章結集,書名不會叫《熊逸文集》,而是叫做《熊壞透公文集》?! 〉?,“壞透”太直白了,含義也太單一了,其實并不合用。咱們再看看滕文公的這個“文”,按照謚法,“文”之謚有六:第一,經(jīng)緯天地;第二,道德博聞;第三,勤學好問;第四,慈惠愛民;第五,愍民惠禮;第六,賜民爵位。看來,能配得上“文”字的人都是大大的好人?。  ∮袀€問題不知道有誰想過,如果一個國家前后有兩個君主,他們的性格都差不多,作為也差不多,前一個君主已經(jīng)被給了一個“文”字的謚號,后一個君主按理說也該給個“文”字,可是,就拿滕國來說,要是有了兩位滕文公,后人是不是很容易把他們搞混?。俊 ∪绻凑諝W洲模式就可以很容易地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叫他們滕文公一世和滕文公二世?! 】芍袊鴽]有這種傳統(tǒng),所以呢,如果前面有人叫了滕文公,后人哪怕再符合“文”字的定義,也不能叫滕文公了?! 栴}出現(xiàn)了,有熟悉歷史的人注意到:滕國以前已經(jīng)有過一位滕文公了,怎么這里又出來一位滕文公啊,這沒道理啊!怎么回事呢?真假美猴王?  這一認真,發(fā)現(xiàn)不但是滕文公有這個問題,就連滕文公的爸爸滕定公也有這個問題,這爺兒倆到底是怎么搞的?  拿幾本古書對照對照,哦,滕定公原本應該叫滕考公,后來因為避諱誰誰,才改寫為滕定公;滕文公原本應該叫滕元公,可大家都覺得這小子很好,實在太配“文”字了,叫來叫去就成了滕文公。反正那時的局勢比較混亂,久而久之也沒人記得早先那位滕文公,誰一提滕文公,都是指后來這位。  清代學者翟灝還為此找來一大堆旁證,說滕文公那個時代里這樣的事不止一樁,《史記》里有個魯文公,在《世本》里卻叫魯湣公,《戰(zhàn)國策》里有個宋康王,《荀子》里卻寫成宋獻王。翟灝覺得,在那樣一個亂世,小國不知哪天就得亡國,而政治越是昏暗,人民群眾就越是懷念以前的好領導,于是便也不管過世的好領導真正的謚號是什么了,大家伙兒一合計,私下里給擬個謚號,以表達懷念之情。這樣的事情不止在一個滕文公身上發(fā)生過啊。  翟灝所說的這種情況叫做“私謚”,歷史上不時出現(xiàn),在后來通常是門人弟子私謚過世的老師,在滕文公這個時候看來是人民群眾“私謚”過世的國君。這樣看來,私謚現(xiàn)象可以被看成是一支政治風向標,當你讀到人民群眾以私謚之類的行為無限緬懷從前的某位國君的時候,那往往就說明了大家對現(xiàn)政府充滿了怨氣。  簡體字又惹麻煩了  有些詞并不生僻,可能有些時候還經(jīng)常露面,但要追問一回這詞到底是什么意思,呵呵,還真未必有多少人答得出來?! ≡蹅凂R上就能遇見一個?! 】础睹献印愤@一節(jié)的原文,第一句“滕文公為世子”,問你了,什么是“世子”?  武俠小說里,古裝電視劇里,這個詞的出鏡率是很高的,陸小鳳就曾經(jīng)有個恐怖的對頭叫“太平王世子”,那,“世子”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顧名思義,“世子”就是指“世家子弟”?! ∧惴讲乓彩沁@么想的嗎?看看,稍微動動腦筋,這問題一點兒都不難回答。  不過呢,這個答案是錯的?! 『昧?,我來公布標準答案吧。你要想做世子,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老爸不是天子就是諸侯;第二,你還得是你老爸的大老婆生的大兒子,用文言的說法,叫做“嫡長子”?! ?mdash;—這是最常見的解釋,《禮記》里就是這么說的。  而《公羊傳》還講了第三個條件:老爸必須還活著。也就是說,只有老爸還在世的時候,嫡長子才能被稱為世子。不過這種說法不一定能站得住腳,《禮記》里記載曾子請教孔子,問過一句“君薨而世子生”如何如何,或許作為世子,老爸不一定非得健在。  “世子”這個詞,一些古人要是來作解釋的話,會說“世子”就是“適子”。好像很奇怪哦,一說“適子”,我們更不知道是什么了,這不是越解釋越糊涂嗎?  有人看出來沒有,我又犯錯誤了!  ——先把話題岔開一下,講講兩位唐朝人。一位是皇帝,唐德宗李適;另一位是詩人,稍稍讀過唐詩的人都知道:邊塞詩人高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就是他的名句。李適和高適,名字都是一個“適”字,可實際上,這二位的名字在繁體字里根本就是完全不相關的兩個字。大家想想我在上本書里講過的公孫丑的“丑”字,現(xiàn)在遇到的這個“適”字也是一樣的情況?! 「哌m的“適”原本是“適”,簡化以后變成了“適”;而唐德宗李適的“適”在繁體字里也是寫作“適”的,不過這個字和我們簡體字里的“適”完全不挨邊,連讀音都不一樣,它不讀“shì”,而是讀“kuò”。你要是聽誰讀唐德宗的名字為“李是”,那你就知道他是上了簡體字的當了?! 》斌w字的“適”除了我們現(xiàn)在簡體字“適”的讀音和意思之外,還讀作“dí”,是“嫡”的古老寫法,所以呢,回到前文說的“世子”通“適子”,其實就應該是“世子”通“適子”,所以也通“嫡子”?! ‖F(xiàn)在清楚了:原來世子就是嫡長子啊。那,又該如何稱呼世子的兄弟們呢?  答案是:世子的兄弟們一律叫做公子?!蹲髠鳌防锝?jīng)常有公子某某、公子某某,所謂“公子”,是一個頭銜,而不是一個復姓。那,公子的兒子們又該怎么稱呼呢?記性好的人應該馬上答出:公孫。上本書里不是把公孫丑這個名字拆開來、拆開去講了半天嗎?  那,公孫的兒子又該怎么稱呼呢?難道叫“公重孫”嗎?再生兒子叫“公玄孫”?——都不是,他們會以祖輩的官職、封邑或者謚號為氏,以前講過的柳下惠的“展氏”就是這種情況。  翻回頭來再說世子。我們很容易會認為:世子既然就是未來的國君,一定風光得很吧?而其實呢,至少從理論上說,世子是不好做的。這要從兩個方面來看。從壞的方面看,權力場就是一個鱷魚潭,哪怕你生來就是世子,如果不練就一身精湛的害人和防人的本領,不知道哪一天就會莫名其妙地被人害死。從“好”的方面看,做個好世子也是非常累心的,看看《禮記》里對世子的特別規(guī)定:做世子的每天早晨都要先到父王臥室的門口去,一臉關心地問侍臣說:“我那尊敬的父王今天身體如何呀?”這個問題有兩個可能的答案,也就相應地有兩種應對。如果侍臣說的是“平安”,那世子就要馬上表現(xiàn)出高興的樣子,如果這位是劉備那樣喜怒不形于色的主兒,那可就麻煩大了;如果侍臣回答的是“老人家今天不太舒服”,世子馬上就得堆起一臉的愁容來——這愁容得堆到什么時候呢?得一直堆到侍臣來匯報說老人家已經(jīng)康復如初了為止(假如你是世子,我要給你使壞,我就趁你正當著眾人的面咬牙堆著愁容的時候悄悄在你耳邊講一個笑話)?! ∈雷拥墓φn還沒完。父王的每一頓飯,世子都應該挨個兒檢查一下燕窩粥熱不熱、冰激凌涼不涼,如果發(fā)現(xiàn)燕窩粥是涼的而冰激凌很燙手,得趕緊讓人撤下去重新再上。這是飯前功課,還有飯后功課:等父王吃完了飯,世子得趕緊向侍臣打聽:“父王吃麻辣燙了沒?”  侍臣回答:“趁熱都吃光了。”  世子再問:“父王吃冰激凌了沒?”  侍臣回答:“一口氣吃了三個。”  世子再問:“父王吃水煮魚了沒?”  侍臣回答:“吃了,連熱湯都喝了。”  世子再問:“父王吃了大油炸肥肉了沒?”  侍臣回答:“吃了,就著油渣一起吃的。”  世子再問:“父王吃了紅油炸辣椒了沒?”  侍臣回答:“吃了,是澆著芥末油吃的。”  世子再問:“那,父王跑肚拉稀了沒?”  侍臣突然“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恭喜世子,看來您接班的日子就在眼前了!”  “啊——?!”世子聽說父王跑肚拉稀了,馬上就把愁容給堆出來了?! ∑渌⒁馐马椷€有不少呢,我就不一一細講了,這套功夫雖然不容易,但一般來說,你做得越是到位,世子的地位才越是穩(wěn)固。  “大同”不大,“小康”不小  這時候的滕文公只是世子,還沒有當上國君呢,有一次他去楚國辦事,途經(jīng)宋國。孟子正在宋國耗著,這位將來的滕文公在宋國拜訪孟子。孟老師開講大道理,講他的性善理論(我們在“公孫丑篇”里已經(jīng)領教過了),開口閉口全是“堯舜如何如何”,“堯舜如何如何”?! ∫舱骐y為了這位未來的滕文公,拿出一般人聽蘭陵笑笑生言必稱西門大官人的勁頭來聽孟老夫子的“言必稱堯舜”?! ∈雷勇犕炅舜蟮览?,和孟子告辭,還得去楚國辦正事呢。這位世子不愧后來被“私謚”為“文”,當真了得,在楚國辦完了事,沒有直接回國,而是又到宋國找孟子去,來的時候才受了教育,回去的時候還要來一次再教育?! ∶献拥讱馐悖f:“世子難道還懷疑我老人家的話嗎?嘿!”孟子把頭略低,眼睛里閃過一道耀眼的白光,聲音異常堅毅,“真相只有一個!”  世子一愣:“咦,這不是名偵探柯南的招牌臺詞嗎?”  孟子把嘴一撇,不屑道:“我比柯南早兩千多年,他是學我。別打岔,我要著重跟你說的是:別看我老人家學問這么大、主張這么多,但歸根到底,天下間的大道理其實就這么一個……”(夫道一而已矣。)  孟老師緊接著要舉例子了,咱們先停一停,好好品味一下這個“夫道一而已矣”?! ∶献釉谇斑呎f的內(nèi)容一個是“性善”,一個是“堯舜”(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清代的孟子專家焦循說過,孟子學孔子的學問,歸納起來無非就這么兩條:“道性善”和“稱堯舜”。這就是說,全部《孟子》七篇,都是圍繞著這兩個基本原則來說的。而這兩點如果再多琢磨琢磨,其實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所以孟老師才說“夫道一而已矣”,天下間的大道理其實就這么一個。  有沒有人現(xiàn)在會產(chǎn)生這種疑問:前兩本書里,孟子推崇的圣人有好幾個啊,還有什么大禹、周文王、周公什么的,對了,還有那個七十里取天下的商湯,怎么這會兒就只說堯舜了呢,其他人怎么就不管了?  ——也許只是為了語言簡練,假如不是說“言必稱堯舜”,而是說成“言必稱堯舜禹湯文武”,或者再全面一點兒,說成“言必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成王”,這好像太累贅了,所以呢,干脆用堯舜來統(tǒng)攝所有的圣人好了?! ∵@個解釋很有道理,如果你不太較真,那就接受這個解釋好了。如果稍微較較真的話,會發(fā)現(xiàn)“堯舜”和后面的“禹湯文武”等等其實代表著完全不同的兩類社會。這兩類社會雖然距離現(xiàn)在無比久遠,但它們的名頭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堯舜代表的是“大同世界”,而“禹湯文武”他們代表的則是“小康社會”?! ∈裁床攀?ldquo;大同”,什么才是“小康”,這話本是孔子說的,見于《禮記》?!抖Y記》這一段的原文非常漂亮,出了好幾個著名的概念:  昔者仲尼與于蠟賓。事畢,出游于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 ⊙再仍趥?,曰:“君子何嘆?”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域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于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這段是說:當年孔子參加魯國的一次年終祭祀活動,等活動搞完了,孔子溜溜達達的好像不大痛快,還長長地嘆了口氣,估計他是感慨魯國的祭禮不夠完備?! ⊥降苎再龋ㄒ簿褪亲佑危┱阍诶蠋熒磉叄娎蠋焽@氣,就算不關心也得假模假式地關心一句半句的,于是就問:“老師您嘆什么氣呀?”  這一問,可問出了一整套大道理??鬃诱f:“大道通行的時代和夏、商、周這三代精英執(zhí)政的時代我都沒能趕上,只能從一些文字記載里了解當時的情況。大道通行的時代,天下是屬于全體人民公有的……”  ——解釋一下,這就是所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里的“為”字很多人讀成四聲,那樣就容易把意思理解錯了,其實是該讀成二聲的?! 】鬃咏又f:“在那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時候,大家選舉那些德才兼?zhèn)涞娜藖碜鲱^頭。那時候的人啊,很講誠信,互助互愛,所以他們不只是關心自己的妻兒老小,他們會掃干凈自家的門前雪,同時也關心著別人家的瓦上霜。在這樣的社會里,老人不愁看不起病,青壯年也不愁失業(yè)和下崗,孩子們也不會吃不上飯、上不起學,鰥寡孤獨和殘疾人都由福利機構好好養(yǎng)著,男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女人也都能嫁給如意郎君。如果有人看到地上掉著個錢包,只會擔心這些錢得不到有效利用,卻不一定琢磨著該怎么把錢包裝到自己兜里;還有些人發(fā)愁自己的智力和體力沒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這倒不是為了讓自己能多賺錢。大家珍惜物資、熱愛勞動,所作所為全都出自一片大公無私之心,所以呢,為非作歹的念頭自然根本就不會生起,社會上自然也就沒有盜賊。”  “可是,既然沒有盜賊,為什么大家還要關好門窗呢?”孔子問了這樣一個深刻的問題,看看誰能回答?  怕查暫住證?  怕突然來一伙大漢把自己家給拆遷了?  ——都不是??鬃拥恼馐牵宏P好門窗是為了遮風擋雨。所以呢,關門雖然是關門,但插銷是不用安的,防盜門也是不必裝的,可視對講機更是不需要的。這是一個什么社會呢?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美麗新世界”嗎?  ——孔子說:“這就是大同世界。”  孔子緊接著把話題一轉,從古代轉到近現(xiàn)代了,“如今,大道已經(jīng)消失了,天下成為一個家族的私有財產(chǎn),人們只關心自己的妻兒老小,對待財富和勞動的態(tài)度都是從私利出發(fā),領袖們把財富和權力視為私有財產(chǎn),世代相傳,還認為這樣做是合乎禮法的。他們?yōu)榱司S護自己的財富和權力,一手用堅甲利兵,一手用禮儀綱常。禮制的作用是給君臣、父子、兄弟、夫妻來正名分,使大家各安其位,不生僭越之心,這所有的一切做法都是為了領袖的個人利益,所以才有機謀產(chǎn)生,所以才有戰(zhàn)爭興起。大禹、商湯王、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他們幾位就都是這樣的時代里所誕生出來的杰出人物。這六個人,沒有一個不是謹慎地依據(jù)禮法來行事,他們用禮法來表明道義、考察誠信、辨明是非、追求仁愛、講求謙讓,如果發(fā)現(xiàn)有誰不遵守禮法,不論他多么有權有勢,也一定要撤了他。這樣的社會又是一個什么社會呢?”  ——孔子說:“這就是小康社會。”  這段有句話我翻譯得不太準確。原文是“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我剛剛翻譯成:“如果發(fā)現(xiàn)有誰不遵守禮法,不論他多么有權有勢,也一定要撤了他……這就是小康社會。”那個“眾以為殃”沒譯出來。  為什么呢?  因為這四個字往上斷句也通,往下斷句也通?! ∪绻峭蠑嗑?,那就標點為:“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可以翻譯成:“如果有誰不這樣做,即便他是很有權勢的人也要撤了他,大家都把他看做禍害——這就是小康社會。”  如果是往下斷句,那就標點為:“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這樣一來,“眾以為殃”就單成了一句,后面既可以跟逗號,也可以跟句號,這最后八個字翻譯出來就是:“大家都覺得這日子不好過,這就是小康社會。”  古人沒有標點,真給我們添麻煩??!兩種斷句意思都能講通,你看哪個順眼,就采用哪個好了?! ?mdash;—這就是“大同世界”和“小康社會”的出處?! ‖F(xiàn)代歷史學家對這兩個概念的解釋是:  《禮記?禮運篇》說:禹以前為“大同”之世,禹以后為“小康”之世。所謂“天下為公,選賢與能”,“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的大同之世,正是共同生產(chǎn)、共同占有,并且實行著軍事民主選舉制的原始共產(chǎn)主義社會;所謂“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的小康之世,正是變公有制為私有制,變軍事民主選舉制為君主世襲制的階級社會?! ∥乙欢ǖ米⒚鞒鎏?!這段文字引自白壽彝總主編的《中國通史》修訂本第三卷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時間我就不查了,好像在第一冊里才寫著)第200頁,這套書的扉頁上寫著“哲學社會科學‘六五’期間國家重點項目”,還特別在后邊加了個括號,注明“十年完成”。所以呢,天地良心,說小康社會“是變公有制為私有制,變軍事民主選舉制為君主世襲制的階級社會”,這話是這套權威版本的《中國通史》里說的,可絕對不是我說的!如果再往上找,那是孔子說的(至少也是漢朝人冒充孔子說的),更不是我說的!誰有意見可千萬別跟我過不去哦!  好了,話說回來,無論是《禮記》還是《中國通史》,它們所講的小康社會和我們現(xiàn)代的小康社會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也是讀古書要小心的地方,不要輕易就拿現(xiàn)代詞義來理解古語,這樣的例子前兩本書里不是已經(jīng)講過很多了嗎?  明白了什么是“大同”,什么是“小康”,我們再來回到《孟子》,這就好理解為什么孟老師會“言必稱堯舜”了吧?大禹是個分水嶺,在他之前,堯舜時代是大同社會,是公有制時代,從大禹以后就變成了私天下了。所以呢,雖然堯舜禹湯文武都是圣人,他們所統(tǒng)治的時代都是儒家所鼓吹的黃金時代,但黃金也有兼金和普通金子之分。嗯,還記得什么是“兼金”嗎?上本書里才講過的?! ∵@里還得澄清一個許多人都容易產(chǎn)生的誤解,那就是古人的“天下”觀念?! ∏懊娌耪f大同世界是“天下為公”,其他很多地方也常見“天下”如何如何,正如我們不要以為古人的小康社會就是現(xiàn)代的小康社會,同樣地,我們也不要以為古人的“天下”就是現(xiàn)代意義的“天下”?! e以為我們的祖先在那么早之前就有多高的世界意識,一般來說,古人所謂的“天下”,其范圍比現(xiàn)在的“中國”還要小很多,而早先的“國”,小點兒的恐怕也就只有現(xiàn)在的一個村子那么大,像點兒樣的也無非就能折合成現(xiàn)在的一個縣城,當然更大的也有,時代越往后,國的數(shù)量就越少,國的面積就越大,其演變模式可以參考丁春秋煉毒物的那個什么鼎。  ……

媒體關注與評論

  因為被正確的謊言浸泡太久,我們習慣性對一些正面的人物或者作品抱有戒心,以至于我們其實并不了解那個我們討厭的人和事。比如孔子、比如孟子。因為孔孟之道是歷史上的批判者和別批判者,仿佛他或者代表腐朽,或者代表正統(tǒng),但實際上在他們自己生活的時代,他自己都沒有預感自己將成為后世的大方之家。所以對他們最好的評價不是道德而是有自己的見解。  不過現(xiàn)代社會留給古代作品的時間和空間都太小了,我們并沒有很多機會去看那些已經(jīng)很南看懂的之乎者也,幸虧有熊逸這樣的人,他能夠去結合時代的背景和談話的對象來闡述孟子到底是怎樣的人。  ——豆瓣 種瓜得瓜

編輯推薦

  天涯“煮酒論史”第一人熊逸最受歡迎系列作品  用說相聲的態(tài)度來說孟子其人,用福爾摩斯的態(tài)度解讀孟子哲學?! ∽x孟子不一定要正襟危坐,這是一本會讓你笑出聲來的嚴肅讀物?! 】礆v代統(tǒng)治者如何用真話來說謊,影射現(xiàn)代社會?! [事實、發(fā)現(xiàn)疑點,從一個個“誤解”開始,發(fā)掘歷史真相?! ∧悴环涟堰@本書當做一部益智游戲手冊,一邊看,一邊多問幾個“為什么”,然后靜下心來想一想,看看我們頭腦中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是不是真的毋庸置疑?! τ诮?jīng)典和歷史,歷代的統(tǒng)治者們大多都有著一套套高明的剪輯和宣傳功夫,他們是很會用真話來說謊的,而不上當?shù)娜擞肋h是少數(shù)中的少數(shù)?! ∵€要記?。嚎催@本書的時候不要輕易就下結論哦,你掌握的資訊越豐富,也就越能夠體會出作者的良苦用心,他可絕對不僅僅是把歷史和典籍做了些通俗化的說明而已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我向皇帝說真話-孟子趣說-3-諧趣版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5條)

 
 

  •     千等萬等,終于等來了熊逸的《孟子他說》第三部,嗯……不過書名換成了《孟子趣說》,出版社也從陜西師范換成了中國華僑。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只要作者還是好熊,那就一切OK!快快搬個小板凳來聽熊老師(還是孟老師呢)的課吧~
      
      本書是熊逸的孟子系列的第三部,講解《孟子》七篇中的“滕文公篇”。其也秉承了熊逸作品的一貫鮮明特色。當然對于熊逸的老讀者來說,這些特色都已經(jīng)了然于胸了。不過本著負責的態(tài)度,我還是要簡單概括下的。
      
      第一個特色就是詼諧的文風。熊逸的作品向來以有趣機制,生動詼諧著稱,而《孟子趣說》系列在其作品中更以逗趣見長。孟老師一改圣人形象,變成了毒舌兼腹黑的老江湖。對原文的解釋說明也不是中規(guī)中矩,而是調(diào)侃味道濃郁。不僅通俗易懂,而且許多流行元素穿插其中,尤其讓年青讀者產(chǎn)生共鳴。本書不適合吃飯時讀,否則結果如何,你懂的……
      
      但是,“有趣”并不是本書的唯一特色。(對此我對新改的書名略有異議,熊逸的確當?shù)闷疬@個“趣”字,但這樣一改卻有些過于強調(diào),反而顯得偏頗了點)熊逸把孟子這個孔門偶像寫得有趣,并非只是甩幾段古人說今話的流行貧嘴,或是如那些惡搞杜甫的無厘頭,乃至借給圣人卸妝之名打倒古人。有趣只是外殼和手段,目的是展示思想和內(nèi)容。熊逸的作品可不是空架子,而是很有料的哦。說到這里,熊逸行文的第二個特點呼之欲出,那就是極其廣博的知識儲備。書中他在講解孟子思想的時候旁征博引,不僅將同期乃至后期的楊朱、墨家以及儒家各種思想信手拈來,還是不是用現(xiàn)代哲學和西方思想加以引證。雖然比起他的其他作品如《春秋大義》,本書這方面并不突出。不過在通俗國學作品中已經(jīng)無人可出其右。熊逸講的是經(jīng),但并不局限于此,而是與歷史相連貫,彼此互證,融會貫通,令人可以觸類旁通,收獲甚大。
      
      由此,比起市面上一堆心靈雞湯式的國學解讀,熊逸作品最核心的特色就是其思辨性和懷疑精神。本書對孟子的思想,既不抬高,也不貶低,而是以全新的眼光去審視。在用現(xiàn)代的思想和咨詢對其加以補充的同時,既承認其高明之處,也不逃避其局限之處。對于這些思想的對錯,本書并沒有結論,而旨在引發(fā)讀者的思考:我們根深蒂固的觀念,是否建立在錯誤基礎上?儒墨法道諸家,究竟誰更在理?真正讀懂此書的人,會從中讀出疑問,并通過思考使自己的思想有所斬獲。如果你只是將其看做一本通俗講解或搞笑讀史,那只能說是買櫝還珠了。
      
      然而,就是這樣一本趣味性,知識性和思想性兼?zhèn)涞淖x物,在圖書市場上卻遭遇尷尬。前兩本書是06年底出版,至今已經(jīng)過了5年有余,第三本方才付梓,可見市場反響并不太好。這也是熊逸作品的一向經(jīng)歷,本書后記也是06年即已完成,熊逸還稱自己要換換腦子先講講周易。如今《周易江湖》也已出版多年了,孟子系列卻只出到第三部,令人為其前景捏一把汗。只能說如今的讀者,多數(shù)只想從書中找到明白的“怎么辦”,卻少有愿意問問“為什么”的。此種情況,并非一朝一夕能夠改變。我也所求不多,但愿熊逸能夠把孟子七篇全部講完,唯此而已。
  •   熊逸的書從完全不同的角度解讀孟子思想,不像以前的編者,只是翻譯。
  •   這本書重新起了名字,以前是孟子他說,一套出了兩本,沒有了下文,一直等著,遲遲沒看到繼續(xù)。這次才在朋友家發(fā)現(xiàn)重版改了名字,變成孟子趣說,或許這個名字比較符合本書的風格和思路吧。雙十一買下,但當當?shù)乃拓泤s給送了一本周易江湖,要知道,當時這本書我還是二手書市高價買來的。現(xiàn)在好了,多出一本,要的趣說卻沒送來。
  •   好熊的這套孟子趣說已經(jīng)收齊了
  •   就是原來的孟子他說
  •   孟子第三冊終于出了,等了4年?。。。?/li>
  •   這是這套書的第三冊,熊逸的書充滿了幽默,很值得一讀
  •   熊逸的書就是好!
  •   熊逸的書不錯幫同學買的
  •   只要是熊逸的書,都是保持一貫的水準,都是極其值得看的!
  •   熊逸的書不容錯過
  •   熊老師的書,就是好得很。
  •   作為讀經(jīng)典的補充,很好。
  •   熊老師的書,精彩依舊,收藏
  •   讀起來很輕松,不錯
  •   兒子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看到了這本書,一連買了好幾本,覺得幽默、有思想。
  •   太論壇風了,白話的有點惡搞了,作者本身文筆不錯,可惜過于嘻嘻哈哈。不推薦買,想看可以網(wǎng)上下,反正作者也是把論壇里的帖子粘下來的。
  •   前幾年看了1、2,這回買了3.很好,語言活潑、調(diào)侃
  •   作為中國人,我們有必要了解我們祖國的古典文化!這本書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   從另一個叫讀讀經(jīng)典,感受不一樣
  •   老熊的書,那就不用說了,出就買。
  •   看古學古思古
  •   熊逸經(jīng)常換出版社,看來書不太好賣。希望以后能把孟子趣說系列寫完,不要做熊公公。
  •   熊逸的《孟子趣說》系列把孟子著作詮釋得生動有趣,可見作者的功力深厚,能把深奧晦澀的古典著作解讀得淺顯易懂,牛??!

  •   通俗方式講解孟子
  •   先看了作者的《周易江湖》,對作者近似乎調(diào)侃,卻有著豐富知識、嚴密邏輯思維,以及刨根問底式的文風感到很新奇,所以再買了他之前的幾部作品。還沒開始閱讀,應該不會失望。
  •   不錯,只是有一本無包裝
  •   包裝袋破了,不過書沒皺沒臟,還行吧
  •   一二三都買了,一如既往的支持。
  •   前兩本看了,這本還沒看呢,應該不會差吧.......
  •   講的太淺,純搞笑
  •   熊毅出品,必屬精品
  •   好看,期待續(xù)集
  •   熊逸大作
  •   一如既往細細分說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