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作者:談?wù)?nbsp; 頁數(shù):294 字?jǐn)?shù):230000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江南魚米之鄉(xiāng)的豐饒與溫潤,最能顯見于口腹之道 ?! 《谖?,總是屬于私人的,每個人在味覺方面都有獨特的 、不可替代的表述 。有時,味覺的鄉(xiāng)愁,更有著切膚的深刻 ?! ∫话阏f來,生長于水軟風(fēng)輕的江南,我們的舌頭總是柔軟的,青花湯碗里喝盡前代好多輩子的味道……這就很容易讓我們獲得一種美食之外的品味和思想 。 當(dāng)美食日漸成為一種文化,一種時尚,雅俗共賞也就成了一種趨勢 。家廚與食府,會搭起各自不同的景觀,味道的厚薄,人情的冷暖,行云流水,自在其間 ?! ∑鋵崳允裁?,喝什么,聊什么,都是次要的,關(guān)鍵在于味覺能透露一種心情,一種心理狀態(tài),一種生活方式 。 由此而引發(fā)的體悟和思緒,或許比我們的人生路更綿延和深遠(yuǎn) 。
內(nèi)容概要
當(dāng)美食日漸成為一種文化,一種時尚,雅俗共賞成了一種趨勢。家廚與食府,會搭起各自不同的景觀,味道的厚薄,人情的冷暖,行云流水,自在其間。江南魚米之鄉(xiāng)的豐饒與溫潤,最能顯見于口腹之道。其實,吃什么,喝什么,聊什么,都是次要的,關(guān)鍵在于味覺能透露一種心情。
本書展現(xiàn)了一個不一樣的江南,有口舌惜繁華的秦淮橋下水,有舌尖下的西湖,有味蕾上的蕪湖,有茶意的江南,有風(fēng)味里的故鄉(xiāng)。好吃好看,給江南古意平添了一分魅力。
作者簡介
報人談?wù)猓錾陂L江邊,討生活于長江邊,行過船,捕過魚,下過放,業(yè)過醫(yī),教過書,當(dāng)過古鎮(zhèn)上文化班頭,做過縣委機關(guān)干部,隨性散漫而無黨無派,行年五十有五,做記者、編輯二十春秋,幸得詩歌、小說、散文隨筆皆有專集施施然問世,亦曾多獲新聞獎項,現(xiàn)為某“江”字號晚報專副刊業(yè)務(wù)總監(jiān)。本是江南饕餮客,浮生為吃不為詩,緣于江南,耽于口腹,說點油鹽醬醋的家事,寫點口舌上的風(fēng)花雪月和煙云往事,只為心情,而非謀食。
書籍目錄
一、 還有江南風(fēng)物否?春饌妙魚是江刀
二、如聞有唼喋之聲的琴魚茶
三、既飽口福又飽眼福的“冷水魚”
四、辣批長江小雜魚
五、到桃花潭觸摸李白的意興
六、竹鼠弄出的動靜
七、四月芳菲,我為卿狂
八 、 蕾絲網(wǎng)裙的奢華妖艷
九、桃花有淚凝成膠
十、對于野兔的激情關(guān)注
十一、鰱子頭,鯤子尾
十二、沒事就到江邊劈口味
十三、還在同我們口舌周旋的野生江鮰
十四、長江魤魚的身份確認(rèn)
十五、芳菲氤氳餐秀色
十六、那些酸甜酸甜的桑果子
十七、辣椒的快意演繹
十八、梅雨落蘇梔子肥
十九、金黃的南瓜花,嫩綠的南瓜頭
二十、麥和豆瓣,在六月里的升華
二十一、幾處清池小區(qū)景,茨菰葉底戲魚回
二十二、“生是陽間一刀菜”
二十三、美味背后是傳奇
二十四、此鵝非彼鵝
二十五、野鴨子不是神馬浮云
二十六、在清香的綺夢里暗自銷魂
二十七、伊人如蓮水一方
二十八、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
二十九、大煮干絲的闊綽風(fēng)范
三十、只緣感君一回顧
三十一、“獅子頭”——一種即食的快意
三十二、鱸復(fù)鱸兮何相欺
三十三、口福與幸福原來如此接近
三十四、誰家紅袖憑江樓
三十五、那些糖啊,甜到了憂傷
三十六、昨夜燈火昨夜風(fēng)
三十八、別讓麻雀們散了伙
三十九、與蛇之歡,玩不轉(zhuǎn)的口舌
四十、沙地馬蹄鱉,雪天牛尾貍
四十一、聞出了一品鍋里的經(jīng)典味
四十二、石斑魚,一個美麗的誤會
四十三、石耳,既有精彩又有忽悠
四十四、我的徽州,我的馃
四十五、口舌對“中和湯”的圍觀
四十六、相約“臘八豆腐”,不見不散
四十七、香榧,個性張揚的范兒
四十八、“鞭”的是娛樂精神
四十九、這蛹不是那幺蛾子
五十、青藤纏樹的那些糾葛事
五十一、 把夏天煲在粥里
五十二、蒸飯包油條年代
五十三、清淡素雅,提升味蕾的新高度
五十四、米面應(yīng)猶在,疑是故人來
五十五、黃心菜PK“春不老”
五十六、洗過鍋澡再開宴
五十七、識得此中幽蘭香
五十八、鄉(xiāng)野上的甜潤
章節(jié)摘錄
三 既飽口福又飽眼福的“冷水魚” 行走在徽山深處的一些村落,常能看到一方方養(yǎng)魚的水池,或在村口,或在人家屋子旁,還有在高墻院落內(nèi),皆巧借地勢,利用落差,適當(dāng)筑碣。水池大小不一,大的有二三十個平方米,小的僅比一張床大不了多少,四周青石砌岸,有的還用樹枝和草簾遮蓋,旁植葡萄藤架,水清見底。群魚往來游動,似與游者相樂,映著天光云影,更顯寧靜、從容、悠閑與淡定。 聽人說,這些池中養(yǎng)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冷水魚”。 池中的水,下連泉眼,或外通山溪。因為山高嶺峻,水溫特別低,尤顯清冽?;罩萑俗钍巧朴诶铆h(huán)境,借用景觀,連養(yǎng)魚也是如此,既可飽口福又可飽眼福。你看那些池子里,通常是一二十條草魚配上三五條紅鯉,猶似錦上添花,更有一大群幽靈一樣的小魚如影相隨。其實這樣搭配是有道理的,草魚進(jìn)食量大,每天要吞下一大堆割來的青草,然后拉下好多像鵝屎一樣的暗綠色糞便,這些糞便漂浮在水面上,營養(yǎng)了水蚤,水蚤正好又成了紅鯉和小魚的食物。那些魚甚是有趣,高度團(tuán)結(jié),巴掌大的地方,游動時一律結(jié)隊,忽東忽西,同來同去,沒有一個思想異端唱反調(diào)的?! ∧且淮?,我們先上浙嶺山脈,但見崗巒相接,逶迤而來又逶迤而去,蒼蒼莽莽,宛如一條綠色的長龍。“上八里下七里”的山路,走了兩個小時,到嶺腳的時候,我們紛紛跑到溪流中泡腳,好爽!只是時已近午,腹中饑腸轆轆,便打電話給休寧縣城的一個朋友。電話那頭讓我們就近去梓塢村吃“冷水魚”,并詳細(xì)告知了行徑和一個業(yè)已聯(lián)系好的店名。梓塢村有“梓里八景”:弓月凝祥、文筆凌云、獨石成虹、鐘山夕照、湖岳鐘靈、屏山聳翠、中流邛石、古廟鐘聲,村中的宋氏宗祠更是值得一看……結(jié)果,卻歪打正著摸進(jìn)了相距不算太遠(yuǎn)的徐源村。徐源村不大,掛在沂源河的盡頭,狹狹的、彎彎的,似一長龍,綿延一里有余,左右有兩座高山相夾,一座是浙嶺,一座是高湖山。前者是春秋時“吳楚分源”之地,海拔近千米;后者是歷代藏經(jīng)講學(xué)的圣地,曾有白云古剎和高湖書院,海拔1100多米?! ∽哌M(jìn)徐源村,已是下午兩點多鐘了。人說青山孕秀水,水賜予了徐源村娟秀與清靈,水從山澗石罅泠泠淙淙流來,一路淺吟低唱,在村中似玉帶飄逸而過……兩岸人家粉墻黛瓦,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屋宇相連,錯落有致。村口有數(shù)十棵樟樹、楓樹擎天而立,青石板路邊及人家苔痕斑駁的院墻外有不少魚池,每一個池子里都有大陣的魚在淡定地游弋浮沉。有的魚池甚至在村外很遠(yuǎn)的石徑下,水面漂著剛?cè)鱿碌那嗖?,卻無人看守,可見此地民風(fēng)之淳樸。反正我們是奔“冷水魚”而來的,且不管梓塢村還是徐源村,只要有“冷水魚”就偏不了主題。選了一家,講好價錢,用網(wǎng)兜撈就是了。聽說順著外我們剛來的那條古道再往上走,翻過山,那邊就是婺源虹關(guān)、沱川等地,山頂有一座廟,有一對夫婦在守著。下去不遠(yuǎn),有個村子,叫什么“溪”,因為地處更高,晴天里只有半天日照,那里的魚更好吃?! ∑鋵嵗淙B(yǎng)魚,幾乎是這皖贛邊界一帶所有村子的主打產(chǎn)業(yè),隨著這些年旅游的繁盛,價格也是不斷攀高。盡管如此,專門趕來吃“冷水魚”的人,還是趨之若鶩。我們吃飯的那家店老板告訴我們說,該村泉水養(yǎng)魚已有百余年歷史了,村里原來有很多幾十斤重的大魚,一條魚就是一千多元,現(xiàn)在少了,都被外地人買去了。山那邊一個村子,有人養(yǎng)了兩條四五十斤的草魚,都是活了一大把年紀(jì)的長老級魚。冷水魚冷水里養(yǎng),水溫高過二十度就不能存活。這一帶哪里都是“泉水養(yǎng)魚第一村”,哪里都是名副其實的正宗。只是徐源村人更有牛氣的資本,他們的“冷水魚”上過兩次中央電視臺! 往婺源那邊去,“冷水魚”通常指的就是荷包紅鯉魚;而在浙嶺這一邊,“冷水魚”就是養(yǎng)在池子里的草魚,絕無一點含糊。我們撈的那條魚算是大號的,二斤四兩重,一百三十多元,感覺那魚的脊背特別黑??粗@烏黑的魚背,我們就放心了,因為來之前休寧的朋友特意關(guān)照過我們,說現(xiàn)在正宗“冷水魚”已不多了,大都是“洗澡魚”。什么是“洗澡魚”呢?就是從山外買來草魚放到自己家池子里,養(yǎng)上一年半載,就可以頂替“冷水魚”賣出。但這種“洗澡魚”短期內(nèi)卻無法使脊背變深黑,如果被你看破挑明了,店主通常在價碼上會讓你一大截。一兩個時辰后,我們的“冷水魚”端上了桌。吃起來,有膠狀黏嘴的感覺,不但無普通魚塘養(yǎng)殖魚的那種泥腥味,且隱約有裊裊清香……魚肉細(xì)膩腴嫩,恍惚如在西湖邊吃的糖醋魚。據(jù)說山區(qū)泉水多含礦物質(zhì),是造成魚脊變成烏黑的原因,正宗的“冷水魚”烹飪出來,魚肉也應(yīng)是黑色,為大補之品。用筷子撥撥面前的魚肉,果然顏色黝黑光潤。當(dāng)?shù)厝思t燒魚還是拿手的,顯然吸收了外地手法,醋放得重。關(guān)鍵吃的是個新鮮,從魚池里現(xiàn)撈現(xiàn)燒,第一時間吃進(jìn)嘴,特別爽嫩溜口?! 』罩萆钌嚼锏?ldquo;冷水魚”,南宋時就有人在養(yǎng)了??催^央視介紹,知道“冷水魚”因終年少見陽光,生活在冷幽的水中,生長極慢,五六年才能長到二三斤重。你想想,一條四五十斤重的魚,那不是比人還活得久遠(yuǎn)?而且一直是活在方寸水域里,一路走過來該留下多少故事啊……過去習(xí)俗,吃“冷水魚”只有到秋天,每年中秋節(jié)起塘,或送親朋好友,或孝敬父母長輩。 一直覺得,一種美味就像一朵花,開在那里,雖然美麗嬌艷,但唯有遇見和品嘗到,花色方能生動起來?! ∷睦迸L江小雜魚 住在長江邊,嘴巴可以很享受,因為能在第一時間吃到新鮮的江魚。在江邊散步的時候,常直接到漁船上買魚,不僅美味新鮮,還超便宜。我常買的是一些長江小雜魚,小雜魚燒得好,最容易吊出江魚的至真滋味?! ⌒‰s魚,顧名思義就是“小”和“雜”,也喊成小糙魚、貓魚,是一個數(shù)量眾多的草根階層,有鳑鲏子、小昂丁、小鱖魚、小麻條和追著船行走的餐條子,甚至還混入幾只蝦子和鉆來鉆去的刀鰍……有一種指頭般粗細(xì)的小魚,漁民稱為“肉滾子”,細(xì)嫩飽滿,刺少且軟,肉卻硬朗,味道不一般。一盆燒好的小雜魚,成員多、品種雜,各有各的味道,吃一盆魚即吃到不同的味道,這就是長江小雜魚的特色?! 『茉绲臅r候,長江里有種小魚叫鳑鱭,比小手指還短一點,形似鳑鲏,細(xì)鱗光潔,通體透明,活魚即可透視肚中內(nèi)臟。此魚雖離水即死,卻是魚中上品,腴嫩至極,連頭嚼咽,可不必吐刺,味道是沒說的。春末夏初時,它們溯流而上,游進(jìn)內(nèi)河水草豐茂的淺水里,產(chǎn)完卵再回到長江生活。秋天的傍晚,如果你在風(fēng)平浪靜的江邊看到水面上細(xì)浪粼粼,像在下毛毛雨,那就是鳑鱭魚成群結(jié)陣到近岸淺水區(qū)覓食了?! ∧菚r,長江里的小雜魚多如牛毛,人們戲稱:捧一捧江水,手心就有一條小魚。淘米洗菜時,常能用籃子兜到許多火柴棒那么長的小魚秧子。春夏季節(jié)的水草叢里,談情說愛的魚打起水花啪啪響,將水面弄得波光閃爍。江邊有很多搬小罾網(wǎng)的,這種小罾網(wǎng)只有四五米見方,用兩根交叉細(xì)竹竿對角繃起,一根繩子直接拴在網(wǎng)架上,守株待兔似的等上一會兒,用力拉起繩子,罾網(wǎng)就出水?! ?hellip;…
編輯推薦
1、 梁實秋《雅舍談吃》、汪曾祺《故鄉(xiāng)的味道》之后的最經(jīng)典的美食散文。 2、 給你一個令人口舌生津、食指大動的江南?! ?、充滿野趣和回憶的老小吃、老味道中,可以勾起現(xiàn)代人的饞蟲。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