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作者:魯中石 主編 頁數(shù):440
內(nèi)容概要
這是一本獻給渴望探索未知世界的讀者的百科全書,將為其奉上一場知識的盛宴。全書從自然、科學和歷史三個視角出發(fā),精選具有神秘色彩與探索價值的課題,展示給讀者不同領域的全新的知識體系。用通俗淺顯的文字、精美逼真的插圖、新穎獨特的版面設計,詮釋出豐富而精彩的萬千現(xiàn)象,使讀者在愉快的氛圍中輕松飽覽異彩紛呈的自然奇觀、奧秘無窮的科學世界、漫長曲折的人類歷史,進入一個充滿未知的探索世界……
在自然探索部分,將一起去探索各種自然現(xiàn)象背后的奧秘,進入奧妙無窮的生命世界,了解許多從別處看不到的知識和“內(nèi)幕”,并開始一段非同尋常的地球生命之旅。在科學探索部分,將去了解當今主要學科領域的基礎知識、核心概念、主要成就、最新應用和未解之謎等,一步步進入神秘而有趣的科學王國。在歷史探索部分,將去了解世界各地多元化的代表性文明,體驗從古至今人類永無止境的旅行探險,探究醫(yī)生的職業(yè)演變和人類對疾病的認知和攻克,以及人類歷史上最為殘酷的戰(zhàn)爭所造成的武器和戰(zhàn)爭策略的變化等。從自然到人文,從宏觀到微觀,從文字到圖片,全書穿越時空,涉獵廣博,卻又自成體系。翻閱本書,將會享受到探索世界、發(fā)現(xiàn)奧秘的無窮快樂。
書籍目錄
自然探索
地球家園
生物世界
動物探秘
生物棲息地
科學探索
物理學與化學
天文學
科技發(fā)明與交通通信
人體奧秘
偉大的科學家
科學未解之謎
歷史探秘
史前人類
古代文明史
人類開拓史
科學發(fā)展史
醫(yī)學發(fā)展史
章節(jié)摘錄
地球概況 盡管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很多年的探索,但天文學家們?nèi)匀粵]有在宇宙的其他任 何地方發(fā)現(xiàn)與地球相似的星球。我們居住的星球是太陽系8大行星之一,但 是據(jù)目前所知,地球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與太陽系的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很小。木星的直徑超過140000千米,其 體積是地球的1300倍。水星、金星和火星在體積上與地球較為接近,但是它 們不是受到太陽的炙烤就是被包圍在嚴寒中。而只有地球處于合適的溫度范 圍內(nèi),因此擁有了水和生命。水的世界 正是水讓地球變得獨一無二。水也存在于太陽系的其他星球上,但幾乎 都是以冰的形式存在的。而在地球上,大部分的水都是以液態(tài)形式存在的。它慢慢地循環(huán),傳播太陽的熱量,蒸發(fā)形成云,然后形成降雨。如果沒有水 ,地球的表面就會像月球表面一樣積滿灰塵且沒有生命。地球上97%的水存在于海洋中,2%的水存在于冰川和極地冰雪中。剩 下的1%幾乎都為淡水了。其中只有0.001%的水蒸發(fā)在空氣中。大氣 在月球上,天空看起來是黑色的。而在地球上,天空是藍色的。這是因 為地球被大氣包圍著,大氣可以分散來自太陽的光線。事實上,大氣的作用 遠遠不止這一點。它保護地球上的生物不受有害輻射的危害,同時幫助保持 地球的溫度。此外,大氣中含有生物必需的氣體。氮氣幾乎占據(jù)了大氣的4/5,所有的生物都需要這種氣體,但是只有微 生物可以直接從大氣中獲取該種氣體——它們將氮氣轉化成植物和動物可以 使用的化學物質(zhì)。氧氣是更為重要的氣體,因為生物需要靠其來釋放能量。氧氣占據(jù)了大氣的1/5,由于其可溶于水,所以在地球上的江河湖泊中都含 有氧氣。在這里需要介紹的第=三種氣體是二氧化碳,這種氣體的含量很少 ,只占大氣的0.033%,但是世界上的所有植物和很多微生物的生長都離不 開它。多變的地球表面 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約為14℃,比較舒適。但是在地球內(nèi)部,卻至少有 4500℃。地心的熱量涌到地表,熔化了巖石,引起了火山爆發(fā),并使得大陸 板塊處于不斷地移動中。其中的一些變動危及到了地球上的生命,但是也創(chuàng) 造了很多機會。如果沒有這些變動,地球上的生命或許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多種多樣。地球是怎樣形成的 與整個宇宙相比,地球仍然很年輕。大約在47億年前,氣體和塵土在重 力的作用下聚集形成了地球,太陽系也就誕生了。最初形成的地球與我們現(xiàn)在所知道的地球是完全不一樣的,它沒有空氣 也沒有水,像月球上那樣完全沒有生命的存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 的內(nèi)部開始出現(xiàn)熱能,整個星球也開始出現(xiàn)變化。重元素比如鐵等開始沉淀 到地心部位,而輕的元素漂流到地球表層。隨著地表溫度的降低,礦物質(zhì)開 始結晶,形成了地球的第一層固體巖石層。熱能的流動也引發(fā)了火山爆發(fā),同時為生命的出現(xiàn)鋪平了道路。空氣和水 地球的巖石層形成于大約45億年前,當時的火山比現(xiàn)在要活躍多了,地 球表面到處都散布著火山爆發(fā)冷卻后沉積下來的巖石層。與此同時,火山爆 發(fā)釋放出大量的氣體和水蒸氣。較輕的氣體比如氫氣便上浮到宇宙空間,而 較重的空氣則由于地球引力作用而留在了近地球的適當位置。這樣便形成了 早期的大氣,其中含有大量的氮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但是幾乎沒有氧氣 。在大約40億年前,地球溫度降低,使得部分水蒸氣開始聚集起來。最初 ,水蒸氣形成小水滴,整個地球上空覆蓋起了云層。但是隨著水蒸氣聚集到 一定程度,便形成了第一次降雨。有些傾盆大雨甚至持續(xù)了幾千年,大量的 降水漸漸形成了大海,隨后大洋也開始出現(xiàn)了,而這里正是生命誕生的地方 。頻受撞擊 年輕的地球常常遭到來自宇宙的碎片的撞擊。大部分碎片是由塵土構成 的,但是極具破壞力的隕石也會一次次地撞擊地表。在地殼形成后不久,可能曾有另一個星球撞擊進入地球之中,使地球的 重量增加了一倍,這也幾乎把地球撞成兩半。一些科學家認為,月球很有可能是在這次撞擊中形成的。根據(jù)這種理論 ,撞擊過程中有大量的巖石散到宇宙中,之后又因為地心引力作用而聚集到 一起。另一種可能性是,月球是作為一個完整的球體,在靠近地球時被其俘 獲的。巖石的循環(huán) 在月球上,隕星撞擊留下了永恒的環(huán)形山,因為沒有什么可以將之消磨 夷平。然而,地球的表面卻長期接受著風、雨和冰雪的洗禮改造?;鹕奖l(fā) 則帶來更加巨大的變化,其不僅促成了山脈的形成,而且使得大陸板塊一直 處于移動狀態(tài)。這些變化從海洋和大氣最初出現(xiàn)時就已經(jīng)開始了,巖石也因 此被分解成細小的顆粒,并被沖刷到河流中,最后被帶人大海。在這個過程 中,巖石顆粒沉積下來,構建起海床。幾千年以后,這些沉積物轉變成堅固 的巖石。如果這些巖石被向上抬升,就可以形成干旱的陸地,則巖石的循環(huán) 就將再一次進行。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地殼就像一個很大的三明治,由很多幾百萬年前沉 積下來的巖石構成。這些巖石層記錄著地球的歷史,并顯示巖層形成時的狀 況。巖層中的化石也可以告訴人們,在那一時期地球上存在著哪些生命。氧氣的形成 地球最初形成的巖石層已經(jīng)看不到任何痕跡了,因為它們早已經(jīng)被破壞 掉了。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巖石層大約形成于39億年前,這些巖石中不存 在化石。盡管如此,科學家們還是相信,當這些巖石形成時,生命已經(jīng)開始 起步了。這些原始生命存在于地球上氧氣非常稀少的時候。但是在接下來的 20億年中,大氣中的氧氣含量開始漸漸上升,直到其達到21%的比例——這 也正是如今氧氣在大氣中的含量。神奇的是,這種變化完全是由生命體帶來 的,負責該項轉化工程的生物是微小的細菌。通過陽光、水和二氧化碳,細 菌漸漸形成一種生存的方式,即光合作用——細菌從空氣中獲取二氧化碳,而將氧氣作為副產(chǎn)品釋放出來。每一個細菌釋放的氧氣量都很小,但是經(jīng)過 萬億代的努力,大氣中開始出現(xiàn)大量的氧氣。沒有這些早期的細菌,空氣根 本不適宜呼吸,動物類生命更不可能存在于地球上了。地球的轉動 地球不是靜止地懸掛在空中,而是一刻不停地轉動著,地球自轉的平均 時速為1600千米,同時地球還繞著太陽公轉,其時速為10萬千米。由于萬有 引力的作用,人們被牢牢吸在地球上,因此無法感知到地球的這種運動,但 是人們可以在地球上觀測到太陽的位置是不斷變化的。正是地球的這種運動 產(chǎn)生了晝夜更替和四季變化的現(xiàn)象。白天和黑夜 地球繞太陽一周需要365天,而地球自轉一周僅需1天。這樣就使得地球 上總有一面向著太陽而另一面背著太陽:向著太陽的一面是白天,背著太陽 的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繞著相對靜止的太陽轉動,因此世界各地都在進行 著晝夜的更替,每個地方都有白天和黑夜。地球自西向東轉動,由于相對運 動的結果,人們看到的太陽是東升西落的。地球自轉一周所需要的時間是24 小時,因而我們平時所說的1天也是指24小時。年 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叫做1年,1年為365.242天。由于地球公轉 的軌道不是正圓形而是橢圓形,因而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會有所改變。地球距 太陽最近的點叫做近日點,出現(xiàn)在每年的1月3日;地球離太陽最遠的點叫做 遠日點,出現(xiàn)在每年的7月4日。四季的產(chǎn)生 由于地球自轉軸不是垂直的,而是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黃道面有一個夾 角,叫做地球自轉傾角。太陽在地球繞其公轉的一年中會直射地球的不同地 方,相應地造成南北半球接受的太陽輻射不同,所以在這兩個區(qū)域就會出現(xiàn) 四季。當?shù)厍虻谋卑肭颍ǔ嗟酪员钡膮^(qū)域)面向太陽時,北半球接受的太陽輻 射增加,就逐漸進入夏季;此時南半球是背向太陽的,所受太陽輻射減少,就逐漸進入冬季。相反,當?shù)厍蛭挥谔柕牧硪粋?、北半球背向太陽時,北 半球就會逐漸進入冬季,南半球則逐漸進入夏季。地球在繞太陽轉動過程中 ,當兩個半球都不能獲得更多的太陽輻射時,就產(chǎn)生了春季和秋季。P2-5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