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1-1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作者:楊嶸 頁數(shù):444
Tag標簽:無
前言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边@是宋代大學者張載提出的儒家最高道德理想,以此來形容王陽明的一生亦不為過。 王陽明出生于明朝中葉,在那個社會動蕩、政治腐敗、學術委靡的時代,他懷著成為圣賢的抱負,以天下蒼生為己任,創(chuàng)下了令人矚目的世功和學說。王陽明生平命途多舛,屢試未中,及第之后人朝為官,在任兵部主事時,因反對劉瑾等宦官為政,被貶謫為龍場的驛丞,后來受朝廷重用,平亂屢建世功,榮封“新建伯”,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在學術思想方面,他鉆研朱熹“格物致知”的儒家思想,對“存天理、去人欲”之說產生了疑惑,認為朱子學說不是真正的圣人之學,“心學”才能解釋其中的困惑,從而轉學陸九淵的學說,并將其發(fā)揚光大。 縱觀王陽明的生命歷程,雖然一路坎坷,但他世功顯赫,學名昭昭,成為中國歷史上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顯著作為的大家。 中國著名學者郭沫若先生曾說:“王陽明是偉大的精神生活者,他是儒家精神的復活者?!惫鸫髮W教授杜維明甚至認為,王陽明是近五百年來儒家的源頭活水??梢?,王陽明在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精神的傳承和立新兩方面的重要地位。王陽明的思想流傳千古,響徹中外,不僅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人都從中受益,而有著“日本經(jīng)營之圣”之稱的稻盛和夫也將王陽明視為精神偶像,他的經(jīng)營哲學中無不滲透著王陽明“致良知”的思想。 王陽明的思想,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論,知行合一的認識論,致良知的修養(yǎng)學說。 心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心外無理、心外無物,是心學說的基本觀點。王陽明認為人心是根本的問題,是產生善與惡的源頭。任何外在的行動、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統(tǒng)一于心。 針對當時社會言行不一的弊病,王陽明提出了知行合一說,糾正了朱熹先知后行的知行觀。他認為知和行是不能夠相分離的,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總之,有知必有行,有行必有知。 王陽明摸索的致良知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從百死千難中得來”,是“千古圣賢相傳的一點真骨血”。良知人人都有,致良知就是讓心回到“無善無惡”明潔的本真狀態(tài),是通過主體的意識達到自我道德的修養(yǎng),規(guī)范自我的行為。致良知被稱為王陽明心學的核心部分。 王陽明的一生都在堅持自度度人、成己成人的原則。從良知出發(fā),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為圣人。只要維護心為本體,做到心外無物,追求透徹的本心,胸懷灑脫、超然人圣,便沒有什么困難可言!這個思想一出世,便產生了振聾發(fā)聵的作用,打破了程朱理學的禁錮,為委靡消沉的社會灌注了生機與活力,一時間心學占據(jù)了當時學術的主導地位。 王陽明的心學思想旨在呼喚人的本體意識,著重強調個體本身的價值和自我人性的修養(yǎng)。心學不僅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對現(xiàn)在的社會也具有深刻的意義。 面對節(jié)奏越來越快、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生活,疲憊不堪的人們精神生活逐漸荒蕪,心靈也越發(fā)孤獨。陽明心學高揚主體意識,強調內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胸中灑脫,對改善現(xiàn)代人的精神狀態(tài)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對現(xiàn)代人個性的發(fā)展、思想的自由解放、事業(yè)的開拓進取也都有著有益的啟示,由此,國內外掀起了一股陽明熱,但眾多關于王陽明的圖書或只是介紹他的一生,或只是介紹他的思想,或只是介紹他的著作,很難找到一本集三者于一體的圖書,這對廣大的王陽明愛好者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實際上,王陽明的人生經(jīng)歷和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因為他一生幾起幾落,才促使他問道于儒釋道三家,并最終成為一代心學大師。鑒于此,本書集眾家之所長,輯成了這本迄今為止最全面、最系統(tǒng)地介紹王陽明及其思想的大型圖書。 全書共分三個部分,上篇是王陽明的人生傳記,詳細介紹了他傳奇的一生。中篇選取了二百多條王陽明箴言,并加以解析,從“立志由心,量力而行”“持純粹心,做至誠人”“靜察己過,不論他人是非”“人世心做事,出世心做人”等十九個方面闡釋了王陽明在立志、修心、仁愛、至誠等方面修身處世的人生智慧。下篇《傳習錄》是王陽明門人子弟所記錄的王氏講學言論及其答友人弟子的論學書信的匯編,它包含了王陽明全部的哲學體系及基本主張,是研習陽明心學的最基本的著作。本書在原文的基礎上加了注釋和譯文,以期幫助讀者正確地理解王陽明的言論及其心學的基本宗旨。 一本書,既可以了解王陽明頗為傳奇的一生,亦可以了解他流傳千古、響徹中外的心學思想,還可以品讀被奉為儒學經(jīng)典的名著《傳習錄》。
內容概要
楊嶸編著的《王陽明大全集》共分三個部分,上篇是王陽明的人生傳記,詳細介紹了他傳奇的一生。中篇選取了二百多條王陽明箴言,并加以解析,從“立志由心,量力而行”“持純粹心,做至誠人”“靜察己過,不論他人是非”“人世心做事,出世心做人”等十九個方面闡釋了王陽明在立志、修心、仁愛、至誠等方面修身處世的人生智慧。下篇《傳習錄》是王陽明門人子弟所記錄的王氏講學言論及其答友人弟子的論學書信的匯編,它包含了王陽明全部的哲學體系及基本主張,是研習陽明心學的最基本的著作?!锻蹶柮鞔笕吩谠牡幕A上加了注釋和譯文,以期幫助讀者正確地理解王陽明的言論及其心學的基本宗旨。
書籍目錄
上篇 大儒王陽明
第一章 乘云降生——明朝出了個王陽明
有子生于彩云中
書香門第,承繼香火
少年得志
鋒芒乍現(xiàn)
何為人生第一等事
另類出走,試馬居庸關
“竹”悟
第二章 求學生涯——吾當上下而求索
新婚之夜不知去向
苦心追求心學的境界
落第的苦悶
組建龍泉山詩社
為圣路上兩彷徨
第三章 初入仕途——挺身斗虎,遭人陷害
刑部里的名士
主持山東鄉(xiāng)試
言事下獄
依賴心理化險為夷
貶為驛丞,北風送南雁
亡命天涯
第四章 貶謫貴州——龍場悟道,成為一代心學大師
偶得“陽明小洞天”
何陋軒與君子亭
龍場悟道,吾性自足
貴州講學,提倡知行合
千古奇文《瘞旅文》
第五章 仕途轉機——守得云開見明月
西辭龍場東歸去
安民于廬陵
劉瑾伏誅,仕途出現(xiàn)轉機
傳道于京師
打通朱陸
原來這才是《大學》
第六章 巡撫新命——文攻武衛(wèi),屢建戰(zhàn)功
在滁州的歲月
槳聲燈影,布道金陵
任南贛汀漳御史巡撫
漳南戰(zhàn)役
提督南贛軍務
用兵橫水、桶崗
智取三涮
設平和、崇義、和平三縣
舉鄉(xiāng)約,辦社學,衙門成了書院
第七章 皇城鬧劇——自古英雄多磨難
寧王挑起了反旗
與寧王交戰(zhàn)
決戰(zhàn)寧王朱宸濠
荒唐皇帝荒唐事
爭奪寧王朱宸濠
讓功給皇帝
不給待遇的“新建伯”
桃李滿天下
第八章 最后行程——此心光明,千古毀譽隨風散
京中爭論大禮議
晚年喜得子
做人要有良心
天泉證道
立馬橫刀平亂
襲破斷藤峽、八寨
最后一程
此心光明,何復其言
千古毀譽,聽其自然
第九章 “心學”影響——傳薪有人,經(jīng)久不衰
心學的流傳
心學對中國的影響
心學對日本及其他國家的影響
中篇 王陽明的人生智慧
第一章 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欲修身,先養(yǎng)心
看破繁華,不動于氣
不忙不亂,不焦不躁
身處泥濘,遙看滿山花開
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
空心,才能容萬物
讓生活回歸簡單
第二章 持純粹心,做至誠人
真心著眼,敦本尚實
保持本色,出以真情
樸實的人生態(tài)度
泰然自處,真心生活任天然
清水芙蓉,純然初心
君子養(yǎng)心莫善于誠
至誠勝于至巧
不欺不詐,信守承諾
第三章 立志由心,量力而行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圣人和貴人都是自己
心之所想,力之所及
志當存高遠,路從腳下行
不搞偶像崇拜,只是做好自己
人貴有自知之明
第四章 小贏靠智,大贏靠德
土地不如德行,財物不如仁義
以德為先,德才兼?zhèn)?br /> 君子如玉亦如鐵
頂天立地,剛正不阿
養(yǎng)一身浩然正氣
好德如好色
得人心,得天下
第五章 以孝安家,以敬持家
孝順在當下
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跡
孝是一種生存品質
能養(yǎng)只是一半的孝
時刻念父母生養(yǎng)之恩
為父母盡點兒心
有誠心,才能讓父母寬心
第六章 減一分人欲,得一分輕快
身外物不奢戀
心安理得,知足常樂
“財”是靜心的攔路虎
養(yǎng)心在于寡欲
榮辱毀譽皆泰然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安貧樂道也是信仰
徒有虛名不中用
在名利中尋回單純
少一些機心,少一些痛苦
第七章 做事不貪大,做人不計小
財富是外形,心是快樂的根
沉浮動靜皆人生
幸福在于追求得少
無執(zhí)無著,無滯無留
幸福源自內心的簡約
時時微笑,雨打芭蕉也無愁
要活得輕快灑脫
第八章 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慎思之,篤行之
把學問用在實處
成功不在難易,在于身體力行去做
千里之行,始于當下
大膽嘗試,實踐出真知
不逆不臆,言行一致
第九章 把小事做細,把細事做透
事事精細成就百事,時時精細成就一生
學無息止,巔峰之上有巔峰
把握現(xiàn)在,認真做每一件事
不懈追求,不給自己定底線
勤于求知,細于做事
第十章 與逆境共處,吃苦如吃補
苦是樂的源頭,樂是苦的歸結
面對成敗淡定處之
耐住等待,才能苦盡甘來
苦不人心,生命自有芳華
忍得一時方能成就偉業(yè)
人生需要經(jīng)過反復磨煉
深陷逆境,其實“別有洞天”
寂寞是最大的考驗
第十一章 靜察己過,不論他人是非
靜察己過,勿論人非
自省是滌蕩心靈的清泉
終日不忘反省
靜時存養(yǎng),動時省察
君子改過,人皆仰之
反觀自身,不斷自我提升
第十二章 嘴上帶尺,腳下有路
有糖衣的逆言易被接受
言辭不可太露骨
嘴巴閉關,舌頭收箭
好話說過了不如不說
少妄言,多好話
言滿天下無口過
第十三章 能容能恕,路窄處讓人一步
待人處世,忍讓為先
退一步,得饒人處且饒人
宰相之肚,納小人之船
容人方能得人之心
不急人怒,忍讓內斂
恕人之過,釋人之嫌
忍小事成大事
心存厚道,寬容他人
第十四章 自利利人,以利他心度己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自利則生,利他則久
愛出者愛進,福往者福來
與人為善,暖人暖己
愛人者人愛之
每一種善行都有回聲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第十五章 在不顯不露中出頭
饑來吃飯倦來眠
聰明不如糊涂,糊涂不如裝糊涂
生命任其流衍,心體安穩(wěn)平裕
隨時隨地,隨遇而安
平常心,心平常
抱樸守拙,藏行不露
濁者自濁,清者自清
點一盞光而不耀的心燈
第十六章 事上居下,到位不越位
不爭才是最大的爭
低頭是一種智慧
在其位,善謀其政
上梁正,則下梁不歪
與貪婪斷交,與清風做伴
位高不自居,功高不自傲
禮讓功勞,不露鋒芒得安身
在低潮時進去,在高潮時退出
方圓處世,左右逢源事事順
第十七章 成事在謀,謀事在斷
勇而無謀是大忌
用兵之法,攻心為上
應時而變,兵貴在“活”
因地制宜,因時而化
制勝戰(zhàn)術應變化多端
抓住時機,一擊制勝
不打無準備之仗
以誠心制權術
第十八章 暢達時不張狂,挫折時不消沉
常在靜處,誰能差遣我
不動心,不煩惱
順境逆境都能從容
靜坐靜思,不被外物所擾
心清凈,便悠然自得
按心兵不動,如止水從容
第十九章 人世心做事,出世心做人
隨性生活,順其自然
從心所欲不逾矩
以出世心境,做人世事業(yè)
同流世俗不合污,周旋塵境不流俗
三分能力,七分責任
生命不在擁有,而在有用
前生不要怕,后生不要悔
人生猶如不系舟
繁華過后總是空
下篇 《傳習錄》
卷上
徐愛錄
徐愛跋
陸澄錄
薛侃錄
卷中
錢德洪序
答顧東橋書
答周道通書
答陸原靜書(一)
答陸原靜書(二)
答歐陽崇
答羅整庵少宰書
答聶文蔚(一)
答聶文蔚(二)
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
教約
卷下
陳九川錄
黃直錄
黃修易錄
黃省曾錄
錢德洪錄
錢德洪附記
黃以方錄
輾轉刊行錢德洪跋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山黯慘兮江夜波,風颼颼兮木落森柯。泛中流兮焉泊?湛椒醑兮吊湘累。云冥冥兮月星蔽晦,冰峻增兮霰又下。累之宮兮安在?……乘回波兮泊蘭渚,睠故都兮獨延佇。君不還兮郢為墟,心壹郁兮欲誰語!……” 五百年前的洞庭湖上,一葉扁舟逆水而行,一位青年站在船頭低聲吟誦。詩不僅是觸景生情用來憑吊楚國大夫屈原,還是在憑吊自己。微風撩起了落在額前的散發(fā),露出了一雙明亮的眼睛,眼眸中透露出一路奔波的勞累,間或閃爍著些許憂郁,然而這憂郁又不同于哀傷、絕望,反而帶著幾分剛毅。 這位青年正是繼二程、朱、陸后的又一位大儒——王陽明。 王陽明,本名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生于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七年(1529年),浙江余姚人。因早年曾隱居在會稽陽明洞中,并創(chuàng)辦過陽明書院,所以又被世人稱為陽明先生。 王陽明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傳奇的一生,他不但在明朝名動天下,對后世更是影響深遠。他的大名甚至還遠渡重洋,傳到日本,為時人所敬仰。 王陽明出身官宦地主家庭,祖上可以上溯到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兩晉時期,戰(zhàn)亂頻繁、時局動蕩,很多中原士大夫舉家遷往江南。當時,位居東晉王、謝、桓、庚四大姓家族之首的山東大族狼玡王氏也在其中。 王氏一族為晉王朝立下過汗馬功勞,身份地位超絕一時,南遷之后,王家煙火續(xù)傳,后人一直過著半耕半讀的逍遙生活,雖再未出過顯赫人物,但也被視為書香門第,受到人們的尊重。 到了明朝的成化年間(1465~1487年),王氏家族的王倫,品行高雅,喜愛讀書,尤癡迷于竹。自認月下?lián)崆伲窳忠髟娔巳松鷺肥?。家人受其熏陶,也是愛讀詩書,胸懷寬廣,對于富貴名利,都看做過眼煙雨,不甚在乎。 據(jù)傳,王陽明的出生頗富神話色彩。 成化八年(1472年),王倫之子王華外出教書,兒媳鄭氏身懷六甲,一家人歡天喜地地準備迎接孫兒的到來??墒牵钡搅⑶镏?,兒媳過了產期數(shù)月,仍然沒有生產。日子一天天過去了,眼看著兒媳懷孕已經(jīng)十四個月了,還沒有生產的跡象,王家上下焦急不已。雖然有哪吒的母親懷胎三年,秦始皇在母腹中待十四個月的傳說,但這畢竟不能當真。 一天,王倫的妻子岑氏夜晚入睡做夢,夢境中自己到了云霧繚繞的天庭,天門向她敞開,四處繚繞著仙樂,令她感到美不勝收。這時,從云朵深處飄來一位緋衣女子,懷抱著一個模樣乖巧的男嬰,仙女笑盈盈地將手中的嬰兒交給自己。岑氏高興地從夢中醒來,卻真正聽得一陣陣嬰兒嘹亮的啼哭聲,趕緊下床來尋找,竟然是從兒媳婦的房中傳出,她趕緊推醒睡夢中的丈夫王倫。
媒體關注與評論
陽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為三百年一人。 ——魏禧 他在近代學術界中,極其偉大,軍事上政治上,亦有很大的勛業(yè)?! 簡⒊ ⊥蹶柮鞒C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曾國藩 入手熟讀《陽明全》時,我的疑問得到了解釋……這是一生中的大幸運,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快樂。如果沒有這一助,自己的一生恐怕是白過了?! ㄈ眨╆柮鲗W始祖 中江藤樹 近五百年來,儒家的源頭活永就在王陽明?! 溃┕鸫髮W教授 杜維明
編輯推薦
《王陽明大全集(珍藏本)(超值白金版)》集眾家之所長,輯成了這本迄今為止最全面、最系統(tǒng)地介紹王陽明及其思想的大型圖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