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中國華僑 作者:文若愚 頁數(shù):425
Tag標簽:無
前言
“讀史使人明智,鑒古方能知今。”歷史就像一面鏡子,不僅記錄著人類社會的成功與失敗、興盛與衰退、輝煌與悲愴、交替與更新,而且隱藏著無數(shù)盛衰存亡的道理、得失成敗的奧秘、可吸收借鑒的智慧,更預(yù)示著人類的未來。讀歷史,學(xué)智慧,可以從歷史的興衰演進中體會生存智慧,從歷史人物的叱咤風(fēng)云中感悟人生真諦和成功的哲學(xué)?!? 戰(zhàn)場上用兵用計、力挽狂瀾,靠的是智慧;商場上優(yōu)勝劣汰、斗智斗勇,靠的是智慧;官場上左右時局、韜光養(yǎng)晦,靠的是智慧;職場上長袖善舞,見招拆招,靠的是智慧;生活中人情練達,張弛有度,靠的是智慧。歷史中,往往有大智慧。 本書是一部凝聚五千年歷史大智慧的人生寶典,是熔中國智謀韜略于一爐的百科全書,全書共分為“百家智慧”‘‘經(jīng)典中的智慧”“歷史中的智慧”三部分?!? 上篇“百家智慧”包括儒家、法家、道家、兵家、縱橫家、陰陽家等中國主要的思想文化流派對宇宙自然的體悟,對人生世界的深刻認識,對治理國家的獨到見解,對人倫天理的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和闡述,等等。老子、孔子、莊子、孟子、孫子、茍子、韓非子等一大批文化巨人針對現(xiàn)實各抒己見,躬身行之,共同上演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后的“百家爭鳴”。儒倡仁義仁政,法說以法治國,道贊無為清凈……這些博大精深的思想都對后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歷數(shù)千年而不衰的人類經(jīng)典?!? 中篇“經(jīng)典中的智慧”包括《易經(jīng)》《老子》《論語》《韓非子》《鬼谷子》《孫子兵法》《史記》《資治通鑒》《菜根譚》《三十六計》《曾國藩家書》等經(jīng)典著作的智慧精華,以獨特的視角提煉經(jīng)典中未被發(fā)掘的人生智慧,匯集思維鋒芒,方便讀者學(xué)習(xí)和借鑒極其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深刻的治世謀略,為自己在迷惘處指點迷津,從而從容不迫地安身立業(yè)、修養(yǎng)心性,使自己的人生跨入一個新的高度,讓自己變得智慧清醒,活得豁達明白?!? 下篇“歷史中的智慧”包括以術(shù)馭政、以德待民,修身明己、多謀善斷,剛?cè)岵⑹掳牍Ρ?,洞燭幽微、辯才無礙,假戲真做、虛實并用,兼取眾才、與世推移等六篇,把浩瀚的、錯綜復(fù)雜的歷史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條分縷析,帶領(lǐng)讀者一步步、一層層深入到歷史智慧中去,漸漸讓讀者開拓自己的思維,透視簡單的歷史現(xiàn)象背后隱藏的巨大秘密?!? 歷史并不簡單,比如,一幕宮廷斗爭的慘劇,不同的人,因為不同的目的參與其中,各自運用自己的力量和權(quán)謀相互對抗,爭斗的結(jié)果往往難以預(yù)料,影響它的因素復(fù)雜多樣。在探尋這些歷史現(xiàn)象的臺前幕后的過程中,我們會發(fā)掘出無盡的歷史智慧?!? 本書融知識性、故事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體,以獨特的視角,將一則則飽含古人智慧謀略的故事,匯聚成見微知著、借古鑒今的智庫。每一則故事,都講述一條智謀,昭示著一個哲理,幫助讀者解讀一幕幕生動的歷史話劇,剖析一個個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從浩如煙海的史學(xué)著作中深入挖掘古人智慧精華,為讀者提供輕松獲取歷史智慧的捷徑。讀歷史,悟興衰之道,明進退之度,知禍福之由。讓我們多讀點歷史,多學(xué)點智慧,用千古流傳的歷史智慧指導(dǎo)我們今天的生活,成就卓越的人生。
內(nèi)容概要
“讀史使人明智,鑒古方能知今?!睔v史就像一面鏡子,不僅記錄著人類社會的成功與失敗、興盛與衰退、輝煌與悲愴、交替與更新,而且隱藏著無數(shù)盛衰存亡的道理、得失成敗的奧秘、‘可吸收借鑒的智慧,更預(yù)示著人類的未來。
讀歷史,學(xué)智慧,可以從歷史的興衰演進中體會生存智慧,從歷史人物的叱咤風(fēng)云中感悟人生真諦和成功的哲學(xué)。一條妙計,可以贏得一場戰(zhàn)爭;一番謀劃,可以拯救一個國家;一計良策,可以成就一樁事業(yè);一點心機,可以反敗為勝,化險為夷。歷史中,往往有大智慧。
文若愚編著的《讀史有智慧大全集》是一部凝聚五千年歷史大智慧的人生寶典,是熔中國智謀韜略于一爐的百科全書,《讀史有智慧大全集》共分為“百家智慧”“經(jīng)典中的智慧”“歷史中的智慧”三部分,融知識性、故事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體,以獨特的視角,將一則則飽含古人智慧謀略的故事,匯聚成見微知著、借古鑒今的智庫。每一則故事,都講述一條智謀,昭示著一個哲理,幫助讀者解讀一幕幕生動的歷史活劇,剖析一個個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從浩如煙海的史學(xué)著作中深入挖掘古人智慧精華,為讀者提供輕松獲取歷史智慧的捷徑。讀歷史,悟興衰之道,明進退之度,知禍福之由。讓我們多讀點歷史,多學(xué)點智慧,用千古流傳的歷史智慧指導(dǎo)我們今天的生活,成就卓越的人生。
書籍目錄
上篇 百家智慧
第一章 儒家
仁義:征服人心的王道
帝王獨裁,儒家執(zhí)政
禮:形式本身的巨大力量
忠勤,為官太平經(jīng)
塑造完美自我
行動勝于言語
凡事過猶不及
重如泰山的自我犧牲
第二章 法家
實力決定成敗
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酣睡
馭臣:恩威兩把刀
第三章 道家
以柔克剛是大道
蕭規(guī)曹隨,無為而治
功成名就早抽身
洞悉利害轉(zhuǎn)化的玄機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為臣以不能為能
千古成敗一“忍”字
第四章 兵家
最大的規(guī)則是不講規(guī)則
感情用事,葬送前程
兵家決策,多算者勝
精算秩序先后與輕重緩急
“勢”不可缺
粗中有細的威武大將
第五章 縱橫家
良臣擇主而從
談笑間看天下風(fēng)云變幻
進諫有法亦有道
縱橫家的自我推銷
小人得志不可輕
第六章 陰陽家
以陰陽決人事
勝利者乃“天命所歸”
讖緯之學(xué)的妙用
神靈觀念
中篇 經(jīng)典中的智慧
第一章 《易經(jīng)》的智慧
大道至簡,正則吉祥
變化是世界的基本法則
物極必反,盛極必衰
君子當(dāng)自強不息
胸懷多寬,成就多大
第二章 《老子》的智慧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仁慈崇儉,不戰(zhàn)而勝
大智若愚,大象無形
槍打出頭鳥,不為天下先
欲取先予,欲擒故縱
順其自然,境界高邁
第三章 《論語》的智慧
忠?。鹤鋈说淖罡呔辰?br />信用是做人的根本
近君子,遠小人
名不正則言不順
治國重德、尚禮、用刑
第四章 《韓非子》的智慧
為政治國,與時俱進
神秘為權(quán)力的要訣
最忌功高震主
朋黨誤國,堅決清除
第五章 《鬼谷子》的智慧
說話當(dāng)因人而異
試探反應(yīng),揣摩人心
贊譽反激,引入圈套
取勝當(dāng)用謀略
順應(yīng)時勢,靈活應(yīng)變
凡事當(dāng)斷則斷
第六章 《孫子兵法》的智慧
兵為“詭道”
以正合,以奇勝
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知己知彼
立于不敗之地
避實擊虛
將在外不受君命
第七章 《史記》的智慧
得人心者得天下
仁者勝而暴者敗
選賢任能,國家興盛
人君勿行荒唐事
性格的弱點,敗亡的誘因
第八章 《資治通鑒》的智慧
治國的核心在治民
名器很重要,規(guī)矩不能亂
政治的要義在用人
關(guān)鍵位置上的人必須控制住
過度壓榨必然遭致反抗
第九章 《菜根譚》的智慧
修德即修福
淡泊名利無寵辱
大處著眼,小處下手
要有面對逆境的準備
第十章 《三十六計》的智慧
掩人耳目,出奇制勝
保持清醒,捕捉戰(zhàn)機
千古第一是反問
打不過就跑是明智之舉
第十一章 《曾國藩家書》的智慧
修身的要訣在慎獨和克己
立志有恒才會有作為
耕讀傳家,家道久遠
挺得住方為真英雄
進退有度,持盈保泰
下篇 歷史中的智慧
第一章 以術(shù)馭政 以德待民
晏嬰為政
稱霸之道
忠之有道
人心歸田氏
治盜之道
吳起變法
悲壯的改革家
畫蛇添足
唇亡齒寒
巧言善辯的淳于髡
禍莫大干拒諫
蘇代的縱橫術(shù)
以忤為合
和氏獻璧與法家之術(shù)
兔死狗烹
化敵為友
千古奇商呂不韋
示弱的妙用
名正方可言順
善于“將”將的劉邦
順勢者昌
勿在“馬上”治天下
各有所用
劉肥諂諛逃生
漢文帝廢除肉刑
牧民有道
土崩瓦解
賈誼的治安之策
萬事德為先
親賢臣而遠小人
古來賢士怕讒毀
教化治民
第二章 修身明己 多謀善斷
治身與治心
漁夫的教誨
不以一眚掩大德
水落然后石出
一食三嘆
御者之妻
何為愚孝
民生為本
犯顏直諫
進諫的勇氣
魯仲連義不帝秦
一言十城
妻妾之道
張儀連橫
做切實可行的事
剜肉補瘡
蒯通的招降之道
善于自責(zé)的君王
酈食其說服齊王
石奮的節(jié)操
遇時而報
寬以待人
嚴光不見人臣
方正之人,不為壞事
李密陳情
樂諫
飲“貪泉”的廉官
北魏一名臣
第三章 剛?cè)岵? 事半功倍
鄒忌諷齊王納諫
陳軫的比喻
樂毅的回信
謙讓乃為官之本
逍遙游
先人為主
與時俱進
無意得之方為高
何為大度
無過自可避禍
片言可以相救
柔以開國,柔以治國
不爭之爭
不言之教
智愚之辨
魏晉風(fēng)度
清虛圓融的處世策略
慈忍之治
后妃之德
種樹與治民
儒將的智計
攻城與攻心
風(fēng)聲鶴唳,草木皆兵
呂端大事不糊涂
智守遂城
宰相風(fēng)度
沈括智挫奪地之謀
不卑不亢
厚德薄怨的為官之道
化干戈為玉帛
第四章 洞燭幽微 辯才無礙
細微處的戰(zhàn)機
三桓亂魯
冤家宜解不宜結(jié)
圣人之徒也“欺人”
各為其主
恩怨分明
比喻的力量
興師之道
先見之明
不可為淵驅(qū)魚
智者與圣人
歷數(shù)罪狀,促人猛醒
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恩威并施的策略
司空馬的預(yù)言
華而不實
驚弓之鳥
蘇代的智慧
秦國的人才戰(zhàn)略
趙高固寵
左支右絀
民以食為天
釋疑自保的妙法
司馬芝先斬后奏
當(dāng)斷則斷
姚崇的智慧
勿以善小而不為
如何保持警惕
治盜、辨誣,以智為本
學(xué)者用武
第五章 假戲真做 虛實并用
不掠人之美
子產(chǎn)寬緩施政
求援的藝術(shù)
范雎入秦
劍術(shù)與治國
秦人之法
士人之怒
善謀與知時
小國的自保之道
游說之道,利害為先
虛實之間
分清輕重緩急
威逼利誘
虞卿反客為主
愛己與愛人
窮盡所有的可能性
夾縫中求生存
蘇秦一語動人
連環(huán)套
游說外交的力量
待人以慈忍
迂回進諫法
酈食其擇主
巧救粱孝王
優(yōu)言無罪
如何處置小人
晏嬰巧諫
盡人事自不憂天命
皇天無親,唯德是輔
第六章 兼取眾才 與世推移
識人之道
晉陽之役
趙倉唐諫魏文侯
以人為寶
燕昭王求賢若渴
孟嘗君納士興國
公孫戍說孟嘗君
求才之道
千里馬與伯樂
遠交近攻
利誘之道
自保之術(shù)
孫臏的韜晦之智
功高不居
誠與信
任人唯賢
切中機要
善終者可成大事
韓非進言
為我所用
李斯之悔
死灰復(fù)燃
久居夜郎,必然自大
釜底抽薪
凌煙閣上有何人
用人所長
戴胄的執(zhí)法態(tài)度
以少勝多
實則虛之
將計就計
偏安之術(shù)
誰是中國歷史劇的最大的導(dǎo)演
剛正仁孝的名相
胸懷大局
如何方能百戰(zhàn)不殆
完顏昂疑兵退敵
朱元璋的軍事智慧
朱元璋智收朱亮祖
章節(jié)摘錄
道家的智慧堪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為聰明的謀略,老子是第一個將宇宙觀與政治觀結(jié)合起來進行考察的哲學(xué)大師,道家智慧最鮮明的體現(xiàn)就在于對人世間一系列利害轉(zhuǎn)化關(guān)系的深刻洞察。道家的確提倡謀略,但是道家的謀略是來自于自然之道,并非人心險惡之詐術(shù)。自然之道本無心害人。道家智慧是以道為本、因勢利導(dǎo)的前知之術(shù)?!? 以柔克剛是大道孔子在《論語》中曾經(jīng)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好像真的是普遍的規(guī)律。作為智者,道家鼻祖老子和他的道家子子孫孫們好像都十分喜歡水,因此常常用水來闡述一些道理。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也就是說,人們最大的善就像水的特性那樣,盡管對人類有巨大的貢獻,但是自己卻不居功自傲?!? “上善若水”只是說出了水的一部分特性,也就是不爭名,用現(xiàn)在的說法,就是做好事不留名。除此之外,水還有哪些特性呢?孔子從儒家的觀點來看待萬事萬物,說水有五德,跟忠、直、信等儒家倫理規(guī)范都有關(guān)系。而道家所看重的和孔子有所不同,他們更加重視的是,水的特性永遠是向下的,永遠謙卑,不為天下先。正因為如此,它力大無比,所向披靡,什么東西都擋它不住。它的向下又是一種謙恭,而越謙恭就越受人敬仰,因而也更有力量。另外,水是柔的,任何一種容器都可以容它,它的韌性特別強,因此適應(yīng)性也特別強,在方為方,在圓為圓。因此,老子說:“天下柔弱,莫過于水?!? 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就是說,天下之物論柔弱莫過于水,但在攻克堅強方面沒有什么東西能夠勝過它,因為水是靠憑借流動的力量改變著它們?!? 老子看到的這些水的特性都與水的力量有直接的關(guān)系,水的力量如此巨大,正是因為它的最為重要的特性——柔具有巨大的力量?!? 有不少人認為任何一種事物,越剛越強,因此將“剛強”放在一起使用。比如,儒家為人處世講究不可動搖的原則,甚至可以為原則犧牲自己的生命,并認為這種原則能夠帶來巨大的好處;法家就更不用說,它所推崇的“法”、“勢”、“術(shù)”無一不是主張凡事越冷峻嚴厲越好。這些學(xué)派無疑都是主張強硬的。但是道家卻與他們相反。以柔克剛是道家最為核心的思想之一。道家認為,“欲剛必以柔守之,欲強必以弱保之”,并且認為“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就是說,貌似弱小的柔往往能戰(zhàn)勝看來強大的剛,以柔克剛才是大道,這個道理其實天下人都懂得,只是沒有多少人去這么做罷了。老子還說:“兵強則滅,木強則折,柔弱者生之徒,堅強者死之徒。”就是說兵太強了,就會樹敵太多。高大強壯的樹木容易引人砍伐,也很容易被大風(fēng)摧斷。烈風(fēng)可以吹斷幾個人才能抱得過來的大樹,卻奈何不了一根細細的小草,鐵錘可以砸碎硬硬的石塊,但捶不壞軟軟的棉被。老子又說,天下最柔弱的東西,騰越穿行于最堅硬的東西中,而無形的力量往往可以穿透沒有間隙的東西?!? 一位大師某日問徒弟們:“棉花和石頭都是實物,兩樣?xùn)|西都有自己的用處,但是如果要論攻守之道,誰更加厲害些?”他的徒弟們都說石頭比較剛硬,因此攻守俱備。但是大師卻說此言差矣,棉花可要強大多了。眾徒百思不得其解。其實,以柔克剛之道,就是棉花所特有的,而石頭“欺軟怕硬”,倘若用它撞擊鋼鐵,最后的結(jié)果肯定是粉身碎骨。而與此相對的是,無論如何發(fā)力,棉物都能以力還力,而使自己毫發(fā)無傷。當(dāng)兩物相撞時,石頭能把棉砸爛嗎?當(dāng)然不能,更加可能的是棉的緩沖作用會將石頭彈出,讓石頭與他物相撞,從而受到傷害。 棉與石,一個柔,一個剛,而棉能勝石,正說明人在面對剛強的敵對者時,以柔克剛才是真正聰明的解決辦法。這個道理可以運用在各個方面。古時武人創(chuàng)太極拳,正是借敵之力克敵,剛?cè)岵?,才使得太極無懈可擊。武家思想一樣可以用于涉世之道。一些人鋒芒畢露,自恃強權(quán)暴力,以力服人,還有一些人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機關(guān)算盡,這樣的人早晚會失信于群眾,從而損失慘重。與此相對的另外一些人,能夠做到以情動人,為他人著想,關(guān)心他人而不求回報,這樣反而能得到人們的尊敬和喜愛。在人與人之間發(fā)生矛盾時,退一步海闊天空,反而能輕松地化干戈為玉帛。在古代激烈的政治沖突中,如果硬碰硬,最終只能兩敗俱傷,搞得雙方都焦頭爛額。而那些奉行以柔克剛之道的人,卻能夠巧妙地對付外來攻擊,以此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因此可以說,以柔克剛才是為人處世的長久之理?!? 以柔弱勝剛強,是老子的決勝之道,它既是為人處世之道,在政治上也很有作用?!? 可以看出來,以柔克剛并不是軟弱,而是追求一種真正有效、有力的強大之道。因此,盡管歷史上的政治家大半不是道家人物,但是也深知以柔克剛之道。戰(zhàn)國時期,齊國晏子曾出使楚國。晏子身材矮小,楚王嘲諷他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子說:“齊國首都大街上的行人,一舉袖子能把太陽遮住,流的汗像下雨一樣,人們摩肩接踵,怎么會沒有人呢?”楚王繼續(xù)挪揄道:“既然人這么多,怎么派你這樣的人出使呢?”晏子回答說:“我們齊王派最有本領(lǐng)的人到最賢明的國君那里,最沒出息的人到最差的國君那里。我是齊國最沒出息的人,因此被派到楚國來了。”幾句話說得楚王面紅耳赤,自覺沒趣。在這個故事中,面對楚王嘲諷自己,晏子并沒有采取針鋒相對跟他辯論,而是順著他的話,故意貶自己最沒出息,所以才被派出使楚國。他這種以退為進、以柔克剛的方法,使楚王侮辱晏子不成,反受奚落,不但成功地為自己辯護,而且還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同樣是為了爭奪政治權(quán)力,劍拔弩張、鋒芒畢露者總是容易引起政敵的猜忌和不安,使人感到畏懼和威脅,從而難免樹敵招怨;而與此相反的是,那些庸庸碌碌、胸?zé)o大志的人們則可以使政敵在心理上產(chǎn)生一種安全感,容易被輕視和忽略,反而能夠出人意料地成功?!? 王莽奪權(quán)篡位建立新朝后,效仿古代實行改革,結(jié)果不改還好,這一改搞得天下一片混亂,社會更加動蕩,農(nóng)民起義風(fēng)起云涌?!? 由于時勢所迫,劉秀也加入起義隊伍,并憑借自己超凡的才能脫穎而出,逐漸成為領(lǐng)袖。但劉秀卻不同于其他人的蠻干,而是采取了寬柔策略,收到了極佳的效果,從而能夠在起義軍中異軍突起。劉秀從不使用各種陰謀手段費盡心機去拉攏人心,而是僅憑自己非凡的氣度和超人的見識吸引追隨者。王郎曾經(jīng)冒稱漢朝宗室在邯鄲稱帝,在攻占邯鄲后,劉秀看到城中有大量公文書信,其中有許多都是各地官員與王郎通信毀謗自己的內(nèi)容。一般將領(lǐng)在面對這種情況時,多半會采取殺雞儆猴的做法,以樹立自己的威信,但是劉秀卻在看了一眼之后,當(dāng)著眾將領(lǐng)的面把這些書信都付之一炬,并說:“那些睡不著覺的人,從此可以安心了。”這種行為安定了人心,也讓那些曾經(jīng)與王郎聯(lián)合起來的人對劉秀心悅誠服。后來,劉秀的勢力慢慢壯大,投降他的軍隊也越來越多。但是有很多人憂心忡忡,擔(dān)心劉秀總有一天會除掉自己。劉秀了解他們的心思,讓這些降軍回各自原來的軍營,以示信任,而自己又輕騎簡從,去各營慰問他們。這些歸降的將士們十分感動,在戰(zhàn)斗中個個奮勇爭先?!? 做了皇帝之后的劉秀依然延續(xù)自己以寬柔治天下的執(zhí)政風(fēng)格。建立政權(quán)之初,劉秀減田租,釋放奴婢,救濟鰥、寡、孤i獨,大得民心。歷史上每個王朝的初期,新君對待功臣的做法大都是或殺或貶,但跟隨劉秀打天下的功臣基本上都得以善終,這在歷史上極為罕見。他的這種異于其他開國帝王的寬容政策的效果極佳,東漢初期基本沒有出現(xiàn)臣下犯上作亂的事情。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對那些觸犯自己的官員顯出了難得的大度。一次他外出游獵,到夜間才回城,結(jié)果被一個守門官員關(guān)在門外,他只得繞道進城。 第二天,那個閉門不開的官員還上了一道奏折,指責(zé)劉秀游獵過度、將國家社稷置于腦后,劉秀不但不生氣,最后還賞賜了這個官員,并對另一個打開城門的官員給予了降職處分。洛陽令董宣嚴格執(zhí)法,他發(fā)現(xiàn)一個殺人兇手是劉秀長姐湖陽公主的奴仆,于是在大街上攔住公主的車馬,逮捕奴仆并把他當(dāng)眾處死。公主在劉秀面前哭訴,但最后劉秀的做法竟然是對董宣的嚴正執(zhí)法給予賞賜?!? 劉秀政權(quán)寬容不與當(dāng)局合作的隱士,在歷史上也難得一見。如隱士嚴子陵始終不肯接受朝廷賜予的官職,但劉秀也大度地任他離開。 在歷史上的幾百位君主中,只有劉秀成功贏得了許多看起來很難同時得到的財富,比如擁有朋友的支持和后世的敬仰,以及事業(yè)的成功和幸福的家庭,算得上是其中人格最健全、收獲最豐富的一位。而能夠讓他做到這些的正是他的寬柔。有時柔弱待人遠比機關(guān)算盡更容易得到支持,因為它更符合人性。人們往往忽略用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這不能不說是人類智慧進化的悲哀。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