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作者:[美] 西爾薇婭·畢奇 頁數(shù):297 字數(shù):250000 譯者:陳榮彬
Tag標簽:無
前言
導讀莎士比亞在巴黎梁文道聽說喬治?惠特曼(George Whitman)先生仍然健在,應該有九十多歲了吧[本文寫于2008年,當時喬治?惠特曼先生95歲,他已于2011年12月14日辭世。]。這位巴黎“莎士比亞書店”的老板,前兩年我還在一部紀錄片里看見他對著兩個年輕女孩示范自己理發(fā)的方法:點燃一根蠟燭,然后把它湊近頭頂,燒一陣子,再不慌不忙地用手拍熄頭發(fā)上的烈焰。他這家店已經成為巴黎的地標了,讀書人去了巴黎可以不逛鐵塔,但不能不去一趟“莎士比亞書店”。假如你是個年輕而貧窮的作家,覺得有朝一日必成大器,還可以去他那里短住,就睡在二樓的書架旁邊搭起來的小床上。不用付費,只要幫他打雜(同時忍受他的怪脾氣)。此外,他還提供早餐,你則必須留下照片和作品;也許你有天會真的成名,他的書店就多了一項活見證了?,F(xiàn)在實際營運“莎士比亞”的,其實是他那年輕迷人的女兒畢奇(Sylvia Beach Whitman)。光看這名字,就知道惠特曼先生多么崇拜上一代的畢奇,又是多么的希望自己創(chuàng)辦的這家書店能夠接得上老“莎士比亞”的榮光。那當然,早在一九四一年結業(yè)的那一家“莎士比亞”根本就不是家書店,而是現(xiàn)代主義的震央,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的產房。且看看當年那位老板西爾薇婭?畢奇(Sylvia Beach)的顧客名單:紀德、莫朗、龐德、曼?雷(Man Ray)、艾略特、瓦樂希、拉赫博、海明威、阿拉貢、喬伊斯、安太爾、格特魯?shù)?斯坦因、菲茨杰拉德、艾森斯坦[梁文道先生的原文是“且看看當年那位老板雪維兒?畢奇(Sylvia Beach)的顧客名單:紀德、莫杭、龐德、曼?雷(Man Ray)、艾略特、梵樂希、拉爾博、海明威、阿拉貢、喬埃斯、安塞爾、葛楚斯坦、費茲杰羅、艾森斯坦……”本書編輯時,根據大陸通用譯名,對部分人物譯名進行了修改。]……他們在這里看書、聊天、抽煙、朗誦、辦公,甚至在無聊的時候走進來看看自己今天會碰到誰。于是畢奇多了一項奇特的新業(yè)務,就是幫人收發(fā)郵件和電報,因為許多寄居巴黎的文人干脆把“劇院街?莎士比亞書店”當做自己的通信地址。然而,真正令到“莎士比亞”名垂千古的還是出版。畢奇推卻了D.H.勞倫斯的《查泰來夫人的情人》,把亨利?米勒的《北回歸線》轉介給其他同行;可是,一部《尤利西斯》也就夠了。她怎樣全心全力地協(xié)助喬伊斯,又怎樣讓這部文學史上的巨塔突破重重限制進入市場的故事,要知道的人早都知道了,不知道的人就該好好看看她的回憶錄《莎士比亞書店》。不知道為什么這本出了半世紀的老書要等到今天才有中文版,難道是里頭的故事不精彩嗎?看看達達主義大詩人阿拉貢,他和其他人一樣,迷上了畢奇那美麗的妹妹;但是由于他上一個愛慕的對象是埃及艷后的木乃伊,小畢奇也就不敢輕易接受他的心意了。這本回憶錄最有意思的還不是一大堆著名文人的奇聞異行,而是它們都過度符合大家對這些人的既有印象,典型得不得了:阿拉貢果然是這么地超現(xiàn)實;薩蒂果然是這么地冷靜節(jié)制,而且不論晴天雨天總要帶一把傘上街。至于菲茨杰拉德,就和傳說一樣地揮霍無度?!翱偸前彦X放在他們住家大廳里的盤子上,如此一來,那些要來結賬或者要小費的人就可以自己動手拿錢”。葉芝一如既往地扶掖后進,他是最早為《尤利西斯》下訂單的顧客之一。他的愛爾蘭同鄉(xiāng)蕭伯納就是蕭伯納,當大家都以為一向支持言論自由的他必定也會贊助這本禁書時,他卻回信給畢奇:“當《尤利西斯》連載刊登出來的時候,我就讀過了一部分。它以令人厭惡的方式記載了一個惡心的文明階段,不過里面寫的都是實話。我還真想派一隊人馬去包圍都柏林,特別是包圍城里面十五到三十歲的男性,強逼他們看這本充斥臟話以及胡思亂想的嘲笑與淫穢之作?!以诙畾q之際拋開這一切逃到英國;四十年后的今天,我透過喬伊斯先生的書知道都柏林還是老樣子,年輕人還是跟一八七○年代一樣,滿嘴說著鄉(xiāng)巴佬的流氓混話”?!霸趷蹱柼m,人們把貓弄干凈的方式是壓著它的鼻子去聞它自己的穢物。我想喬伊斯先生也是想要用同樣的方式把人弄干凈吧。我希望這本書能大賣”??伤约壕途粗x不敏了。二戰(zhàn)爆發(fā),德軍入城,畢奇那些說英語的朋友多半逃回老家,而說法語的那幫則全部成了地下反抗軍。一開始書店還在營業(yè),直到有一天,一位德國軍官走進來指名要買喬伊斯的《芬尼根守靈記》(多高的品味呀,就和我們印象中的納粹一樣,就算滿手血腥照樣可以彈一手漂亮的貝多芬)??墒钱吰娌毁u,她說店里只剩一本了。于是這位軍官火了,聲言要帶人來充公整家店的東西。最后畢奇進了集中營。一九四四年八月尾,盟軍快要打進巴黎,畢奇也早被釋放,那陣子她甚至還回到了劇院街。二十六號那天,一輛吉普車停在書店門口,畢奇“聽見一個低沉的聲音叫喊:‘西爾維婭——’那聲音傳遍了整條街道”,原來是海明威﹗“我沖下樓去,撞上了迎面而來的海明威。他把我抱起來轉圈圈,一邊親吻我,而街道窗邊的人們都發(fā)出歡呼聲”。然后海明威問她還有什么可以做,她就請他解決仍在劇院街屋頂放冷槍的納粹狙擊手。一生以好斗的男子氣自豪的海明威二話不說,招呼了幾個同行的大兵上樓,“接著傳來的是劇院街最后一次槍響。海明威和他的人馬下來后又開著吉普車走掉了——海明威說,接下來要去解放麗池(Ritz)飯店的酒窖”。就是這樣,巴黎光復了,莎士比亞書店的故事也結束了。早已心灰意冷的畢奇沒有再把店子辦下去,二十年后,她把這個神圣的名字交托給喬治?惠特曼,讓他延續(xù)一家巴黎英文書店的血脈。雖然后者也是群賢畢至,聲名大噪,但始終及不上第一代的光彩。書店憑讀者留名,畢奇的莎士比亞以紀德為第一批會員,以海明威的解放而告終;一般書店往來無白丁,它卻是來往盡名家,恐怕在整個二十世紀西方書業(yè)史上都找不到第二家了。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撇開店子辦得好,店主有魅力這些難以客觀分析的理由不談,我想主要還是時代使然?;叵攵?zhàn)之前,巴黎仍是全球文化首都,英語世界有點志氣的文人作家都想去那兒混一陣。當他們到埠之后,這家罕有的英文書店自然成了會館。更可注意的是一座文化首都的包容與自信。讀《莎士比亞書店》,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法國本土精英居然都是它的常客,他們不像最近妄言美國沒文學的那位諾貝爾獎評審那么自大,那么以歐陸為中心;相反地,他們對英倫三島和正在崛起的美國文學充滿好奇心。有時候那種好奇心甚至熱烈到了明明不懂英文也老要來逛的地步。例如詩人萊昂─保羅?法爾格,他來書店不是看書,而是為了碰那幫包括英語作家在內的“好家伙”。其中一個住在樓上的“好家伙”因為工作不愿開門,一抬頭竟發(fā)現(xiàn)法爾格從窗外盯著他瞧;原來他弄來了一道梯子,自己爬到人家窗口!老世界的英語書店既然聚著一群新世界的新銳,它自己的精英也就自然跟著過來湊熱鬧了。這是獨一無二的歷史契機,大戰(zhàn)一過,歐洲盡成廢墟,美國趁勢而起,紐約漸漸取代巴黎,曼?雷等歐洲人也都到了大洋彼岸定居,莎士比亞的故事就很難繼續(xù)說下去。一個老外開書局,我們當然會聯(lián)想起在上海賣日文書的內山書店。西爾薇婭?畢奇替喬伊斯出了《尤利西斯》,內山完造也幫魯迅出版了不少東西;喬伊斯把莎士比亞書店當辦公室,魯迅也用內山書店來會客。一部英文小說要在巴黎出版,是因為當時的英語世界太封閉;魯迅的中文作品要在上海這個“半殖民地”面世,而且得靠一個日本友人協(xié)助,則是那年頭中國政治情勢的悲劇。保守的英語世界把自己的天才趕到了巴黎;比較新潮的日本卻用它的出版品引來一群求知若渴的中國知識分子。如果有人把這兩家?guī)缀跬臅攴旁谝黄?,為它們寫一個既平行又相異的故事,那該有多好看呀。
內容概要
“莎士比亞書店”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書店”之一,也是巴黎的文化地標和全世界獨立書店的標桿,至今仍讓全世界的愛書人津津樂道。從它誕生開始,就在機緣巧合下吸引了喬伊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紀德、拉爾博、瓦樂希、安太爾等作家與藝術家,不僅成為英語和法語文學交流的重心,也是當時美國“迷惘的一代”流連忘返的精神殿堂。本書是書店創(chuàng)辦者畢奇小姐的回憶錄,書中不僅講述了書店經營中的歡喜、哀愁、成就、遺憾和與很多知名作家交往中的細節(jié),也講述了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里的文化和社會變遷。作為時代的見證者,莎士比亞書店和它的締造者畢奇小姐都已成為永遠的傳奇。
作者簡介
西爾薇婭·畢奇(Sylvia
Beach,1887-1962),1887年出生于美國巴爾的摩。1919年,她在巴黎左岸開了英文書店“莎士比亞書店”。1922年,她以莎士比亞書店的名義,為喬伊斯出版了英美兩國列為禁書的巨著《尤利西斯》,因而名噪一時。然而在盜版、戰(zhàn)爭、經濟蕭條的威脅下,1933年開始書店多次面臨困境,還好在法國藝文界的支持下,仍繼續(xù)經營了下來。1941年,她因拒絕賣給德國納粹軍官珍藏的最后一本《芬尼根守靈記》而受到威脅,不得不將書店關門。隨后,因美國加入對納粹德國的作戰(zhàn),畢奇小姐因為是美國人而被納粹逮捕,投送進集中營。出獄后她已無心再開書店。到1951年,在得到她的授權后,喬治·惠特曼先生在巴黎開了一家書店,取名叫“莎士比亞書店”。1956年,畢奇小姐寫下自傳作品《莎士比亞書店》。1962年,她逝世于巴黎。
譯者簡介
陳榮彬
臺灣輔仁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清云科技大學兼任英文講師,著有《當電影遇上爵士》,譯作二十本左右,包括《喬伊斯:永遠的都柏林人》《莎士比亞書店》《塵世樂園》《騙局游戲》等等。
書籍目錄
導讀 莎士比亞在巴黎(梁文道)
譯序 巴黎舞臺上的英美現(xiàn)代主義(陳榮彬)
誰是西爾薇婭?
灰暗的小書店
莎士比亞書店開張
美國來的朝圣者
遇見喬伊斯
對《尤利西斯》伸出援手
劇院街十二號
二十歲之前就讀完所有東西的人
最佳顧客海明威
如何偷渡一本禁書
布賴爾
店里的雜務
《機械芭蕾》
惠特曼在巴黎
于勒·羅曼與他的“伙伴們”
我們親愛的紀德
《流亡》與兩張唱片
海盜版
《芬尼根守靈記》
遠離塵囂
《尤利西斯》的版權與我
德軍占領法國之后
海明威解放劇院街
附錄 西爾薇婭·畢奇年表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如何偷渡一本禁書 有謠言指出,《尤利西斯》快要上市了。我手上校好的稿子已經到最后一章的《潘妮洛普》了。 喬伊斯的生日在二月二號,日子已經迫近,我知道他滿心期待自己慶祝生日那一天也可以慶?!队壤魉埂返膯柺?。 我和達罕提耶談這件事,他說印刷工們已經盡力了,但是我要再過一會兒才能等到《尤利西斯》,要它二月二日上市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問他是否愿意做一件不可能的事:至少在喬伊斯生日那天,印一本交到他手上。 他并未承諾,但是我知道達罕提耶這個人是靠得住的,所以當我在二月一日收到他從第戎發(fā)的電報時,一點也不意外——他要我在隔天早晨七點到車站去等那班從第戎開來的特快車,司機會拿兩本《尤利西斯》給我。 當來自第戎的火車完全停下后,司機下車拿著一個包裹左顧右盼,像在找人——當然是找我,當時我站在月臺上,心跟火車頭一樣砰砰跳著。幾分鐘過后,我拿著第一本《尤利西斯》去按喬伊斯家的門鈴。那天是一九二二年二月二日。 第二本《尤利西斯》是給莎士比亞書店的,而我做錯了一件事——把它放在店頭櫥窗展示。消息很快在蒙帕爾納斯區(qū)跟外圍的其他區(qū)域傳開來,隔天在書店開張之前,已經有許多訂書人在店外排隊,大家都想買《尤利西斯》。我跟大家說,書只印了兩本,《尤利西斯》還未上市,但是怎么解釋也沒用??此麄兡歉蹦?,好像恨不得把書從櫥窗搶出來“大卸八塊”,大家分著看。還好我眼疾手快,把書移往安全的地方,才阻止了悲劇的發(fā)生。 喬伊斯收到生日禮物后,寫了一張便條表達他有多感激。他寫道:“無論如何,在今天這個日子,我一定得表達我的感激之意,因為在過去一年里,我的書不知道為你惹了多少麻煩,帶來多少煩惱。”為了慶?!队壤魉埂返膯柺溃麑懥艘皇状蛴驮娊o我這位出版商。他是這樣寫的: 誰是西爾薇婭? 為什么每個作家都贊賞她? 年輕、勇敢的美國女人, 那西邊的國度孕育了優(yōu)雅的她, 我們的書才有可能被出版。 但除了勇敢之外 她也一樣富有,足以承擔許多的失誤嗎? 嬉嬉鬧鬧、喧喧嚷嚷, 大家吵著要訂購《尤利西斯》 但是在要到簽名后,他們又陷入沉思。 讓我們?yōu)槲鳡栟眿I歡呼, 看她賣的書,就知道她有多大膽。 什么鬼東西她都賣得出去, 再多說什么就太無趣 多虧她,我們才有書可買。 (詹姆斯·喬伊斯改編威廉·莎士比亞之作) 帶著希臘藍書皮的《尤利西斯》終于問世,書名及作者名都是白色字母寫成?!巴暾麑懞谩钡膬软撈傆嬈甙偃?,一頁平均出現(xiàn)一至五、六個打字的錯誤——為了這些錯,出版商在每本書里面夾了一張致歉的紙條。 這本書出版后接下來的那段日子里,喬伊斯興奮到睡不著,一整天都泡在我店里,唯恐錯過什么事。他專心幫我們包書(但是常幫倒忙),甚至還發(fā)現(xiàn)每一本書的重量是一公斤又五百五十克。當我們開始把這些包裹扛到街角郵局去寄時,也注意到它的重量。他把標簽、地板跟自己的頭發(fā)弄得到處都是膠水,還催促我們,如果有哪個人已經付了錢,就要趕快把書寄出去,尤其是:“所有愛爾蘭的訂單要趕快送出去,因為愛爾蘭才剛剛換了新的執(zhí)政者,還有保安委員會也落入了神職人員手里,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fā)生什么改變?!?我們試著用“去除劑”把膠水從喬伊斯的頭發(fā)上清干凈,也試著在政府當局知道前就把所有的《尤利西斯》寄到英國和愛爾蘭的每位訂書人手中。在美國,除了奎因之外,有一兩個訂書人也拿到書了,所以我盡快把其他的書也都寄出去。第一批書送出去后,我發(fā)現(xiàn)紐約港查扣了每一本書,于是我趕快取消船運,害可憐的訂書人枯等,而我則是四處求援。
編輯推薦
《莎士比亞書店》編輯推薦:獨立書店的傳奇,世界上最美的書店之一,巴黎最著名的文化地標之一,“迷惘的一代”“失落的一代”精神堡壘。喬伊斯、海明威、龐德、艾略特、紀德都贊美的女子,梁文道導讀;許知遠、徐曉及十余家中國獨立書店推薦!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