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1-1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作者:鐘麗茜 頁數(shù):156 字數(shù):206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序言 有人說,誰能將中國近三十年來的發(fā)展奇跡闡釋清楚,誰就能得諾貝爾獎。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指引下,浙江人民發(fā)揚了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在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各方面創(chuàng)造了歷史性的輝煌,走出了一條富有時代特征、中國特色、浙江特點的發(fā)展道路,使浙江成為中國市場經(jīng)濟、縣域經(jīng)濟都十分發(fā)達的省份。當前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浙江社會各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全面實施“創(chuàng)業(yè)富民、創(chuàng)新強省”總戰(zhàn)略,繼續(xù)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全面建設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會。浙江改革開放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生動實踐,是一個理論研究和理論創(chuàng)新的“富礦”,也是浙江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寶貴財富?! 〗?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與特定地區(qū)的精神文化傳統(tǒng)相關,因此,對引領浙江市場經(jīng)濟大潮的“浙江精神”的研究、對浙江傳統(tǒng)歷史人文的研究,也構成了一個古典與現(xiàn)代相結合的富有深刻內容的研究領域。此外,浙江乃至中國的改革開放歷程,也大大拓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視野,因此對馬列理論進行現(xiàn)代闡釋也是一項重要工作。另外,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最終是為時代所用,指導社會經(jīng)濟和生活實踐,并提高國民的文化素質。因此,將當代社會科學研究的成果轉化成可操作的政策建議,以及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表述,既是學術研究工作的延續(xù),也是時代賦予我們人文社科研究人員的一項歷史使命。
內容概要
本書以“回憶與存在”的關聯(lián)為切入點,以現(xiàn)象學美學與存在論詩學為背景,通過對西方思想史上相關主題的歷史脈絡的重新梳理,以普魯斯特這部史詩性小說為平臺,展開了一場“思與詩”的對話,進行了“回憶詩學”的理論建構。
本書適合文學、文藝學專業(yè)學者以及研究生閱讀。
作者簡介
鐘麗茜,女,20世紀70年代生于昆明,長于桂林。廣西師范大學文藝學碩士,浙江大學文藝學博士,中國傳媒大學博士后?,F(xiàn)任浙江傳媒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美學、影視藝術。
書籍目錄
導論:西方美學史中的“詩性回憶”
第一章 失樂園
第一節(jié) “方舟”病夫
第二節(jié) 虛擬天堂
一、閱讀天堂
二、“天堂”失落
第三節(jié) 幻滅時代
一、世紀之病
二、“非宗教作家”
三、理性的懷疑者
四、文學的啟示
第二章 回憶與審美——從生活到藝術
第一節(jié) 回憶與生活
一、記憶與自我意
二、記憶不可承受之重
三、記憶之輕
四、生命的巖層
第二節(jié) 回憶與審美
一、回憶與審美距離
二、整合與挑戰(zhàn)
第三章 回憶與存在——重覓伊甸園之路
第一節(jié) 心理時間
一、骷髏之舞
二、物理時間
三、心理時間
四、時間中逆行
第二節(jié) 非自主記憶
一、柏格森的啟示
二、自主記憶
三、非自主記憶
第三節(jié) 通感記憶
一、知覺的首要地位
二、“關系”之美
三、通感
第四節(jié) 個人真理
一、集體記憶與個人記憶
二、“個人真理”
三、自己的歷史
第四章 復樂園
第一節(jié) 失而復得的時間
一、失而復得的時間
二、復樂園
三、復歸之道
第二節(jié) 普魯斯特的現(xiàn)代啟示(結語)
一、希望的微光
二、玉瓶嬌花
附錄
普魯斯特年譜
波德萊爾詩歌中的“現(xiàn)代性意義危機”及其救贖方式
從圣湖到蒸餾水
調和還是屈從
參考書目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這是書中馬賽爾的生活狀況,也是普魯斯特本人晚年的生活狀況:大部分時間臥在床上,靠連綿不絕的回憶打發(fā)掉一個個日夜?! 〖膊”破绕蒸斔固爻蔀橐粋€追憶者。如果他還是個健康的、活蹦亂跳的公子哥兒,決不會讓自己陷入這樣浩漫無邊的回憶,也不會如此反復、深入地咀嚼往事,如同一頭無所事事的巨牛,用它強大的胃無休無止地反芻舊事、嚼出精華。雖然普魯斯特也曾顯露出一定才華——05歲前他零零星星地寫過一些短篇小說、散文、評論,但均未引起注意,只被人們視為一個風流的沙龍交際者隨手寫下的雅趣小品。所以本雅明說:普魯斯特在文學上的創(chuàng)造性與他的疾病有著“緊密的共生狀態(tài)”,“要不是他的痛苦是如此巨大而持續(xù)不斷,普魯斯特同生活和世事進程之間親密的同謀關系本來是會不可避免地將他引向平庸、懶惰、沾沾自喜的生活。”① 這種經(jīng)驗是一般人難以效仿的,我們不會乞求疾病來幫助我們回顧生活,也沒有閑暇陷入如此綿密深入的記憶反芻。普魯斯特的特殊境況造就了他細密周到、枝節(jié)蔓生、透辟無比的回憶,而他的作品也正因此具有了特殊的重要意義——在這個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周遭事物迅速流動變換的現(xiàn)代社會,大多數(shù)人都不得不忙著去完成無數(shù)的行動而無法停下來檢視生活,應該要有少數(shù)像普魯斯特這樣沉靜的心靈,來為我們反思生活,幫我們打撈出許多被匆匆遺漏了的美麗的意象:浸過茶水的小點心的香氣、籬笆外山楂花的艷色、碧藍的海水映射在玻璃窗上的光影……現(xiàn)代社會里這樣專注的沉思者越來越稀有,這也將使他(們)具有一種珍貴的價值:“(普魯斯特的)非同一般的疾病,極度的富有,古怪的脾性。在任何一方面這都不是可資效仿的生活,然而它卻整個變成了典范。”②是他(們)替碌碌紅塵中的眾生想明白生活的許多基本真理,那些人人都會遇上卻沒有時間與智慧去看透的問題:愛情的真相、理想的幻滅、理智的局限、無意識的重要作用、記憶對存在的重要性、幻想與現(xiàn)實的邊界等等?! ∧敲矗质鞘裁磩恿?,使這位追憶者進而變成一位刻苦的寫作者呢?普魯斯特家境殷實,沒有經(jīng)濟原因逼迫他非寫不可,是什么驅動力使他強撐病體鋪排紙筆,投入辛勞的寫作中?這個原因應該是:死亡,以及對毫無建樹地死去的不甘?! ?hellip;…
編輯推薦
《詩性回憶與現(xiàn)代生存:普魯斯特小說的審美意義研究》是“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該出版工程采取“媒體發(fā)動,學界審評,光明出版,社會館藏”的形式,常年征集、精選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優(yōu)秀原創(chuàng)學術成果,及時向社會傳播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新思想、新發(fā)現(xiàn)、新進展,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和發(fā)展?! 对娦曰貞浥c現(xiàn)代生存:普魯斯特小說的審美意義研究》將秉承光明日報“理論前沿型、學術探索型、知識密集型”的傳統(tǒng)風格,精心組織、精心編校、精心出版,充分發(fā)揮《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的宣傳優(yōu)勢,宣傳推廣這項國家重點圖書出版工程,力爭使之成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具有權威性的學術著作品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