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5 出版社:光明日報 作者:姚瑞 頁數(shù):200
內(nèi)容概要
生命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它是一部書,書里記錄了你一生的故事,它是一首詩,詩中流露出你的思想和智慧,它是一幅畫,畫中蘊含著你對生活的感悟……
書籍目錄
詩意棲居心靈綠茶繽紛世界生存智慧點燃希望之火低頭的麥穗讓生命綻放光彩守住心中的沉香
章節(jié)摘錄
讓他自己痛一次我的不期而至讓老同學驚喜異常,她啟用自己珍藏的茶具,并為我沏好熱茶。她兩歲半的女兒想用她的小手去碰我的茶杯,同學立即喝止:“丫丫,不許碰,那杯子很燙?!毖狙颈缓茸×?。沒兩分鐘,丫丫又摸索過來。同學板著臉,發(fā)出厲聲警告。我笑著對同學說,讓她摸摸吧,你再多的擔心,也比不上她自己痛一次。丫丫歡喜地用雙手捧住杯子,不消5秒鐘,她就放開了手。那茶杯確實很燙。丫丫,摸摸叔叔的茶杯。我慫恿著小女孩,可她只是搖頭。同學寬慰地笑著說,懂了吧,看媽媽說的話多有道理。其實,讓孩子懂得道理的是事實,或者說,是疼痛的事實。救災捐款的時候,我對兒子做了一個試驗——我從兜里拿出100元的鈔票,告訴他,這錢我要捐給別人,如果不捐,可以給他買很多他喜愛的零食。之后,兒子做出了選擇——請原諒一個5歲的男孩,他拽住我的衣角說,爸爸,我們不捐,好不好?我讓他餓上兩頓,存心的。我是那么愛兒子,但我卻有意想讓他痛一次。當兒子在快速扒飯時,我說,兒子,100元錢可以讓很多災區(qū)孩子吃上泡面。兒子低頭繼續(xù)吃飯,他岔開話題說,爸爸,為什么爺爺?shù)募扇站筒荒艹燥??我好餓呀。我繼續(xù)說,那些孩子比你還餓,他們好幾天都沒吃東西了。隨即我看見,兒子轉動的眸子里閃著光,那是一種思維的亮光。行善之心和對惡的防范,要對孩子說透徹是非常困難的,但我相信,天真的孩子們有感應能力,事實上,他們的心靈要比我們敏銳得多。我們這些為人父母的,何不心懷大愛,讓孩子去痛一次。疼痛,就是孩子們學會愛的最好的老師。末尾,我想說的是,兒子已經(jīng)托付我,將他積攢的零用錢捐了出去。對于此事,兒子是極情愿的,他說,他要給其他孩子買面包,椰蓉的,他最愛吃的那種。我希望他心中的那點愛之意,從痛一次開始,逐漸豐盈。童心豐子愷豐姓少見,因而豐子愷容易遭遇尷尬。他曾偶遇一錢商,錢商詢問他尊姓,他答咸豐的豐,錢商茫然;他又說五谷豐登的豐,錢商亦茫然;他只好拉過錢商的手在手心寫出來。錢商恍然:原來是匯豐銀行的豐。豐先生也大悟:匯豐比咸豐時髦,比五谷通用。從此,再有人問,他一律改說匯豐了。改說匯豐,就已經(jīng)是豐先生一生里難得的討巧之舉了。一個人,活得單純不容易,活得像孩子一樣癡就更不容易。孩子是豐先生的老師。國民軍打進上海趕走孫傳芳時,豐先生領著全家人在城里逃難。槍炮聲一響,先是逃到了婦孺救濟會,覺得不安全,又逃到滬江大學。歷經(jīng)兩天,平安歸家。后來,豐先生隨便問四歲小兒瞻瞻,最喜歡什么?不想孩子爽直作答:“逃難!”“為啥呢?”“因為可以坐汽車、采花、臥草、在黃浦江邊看大輪船……”這些活動,在孩子眼里,不正等于郊游嗎?若讓大人也如孩子般輕松欣賞這一切,非是大預言家不可,方能料定前路必無險局。誰也不是預言家,豐先生卻從中體會到:至少,再有逃難的時候,在沒有確證危險已然降臨的時節(jié),可以不那么惶隍度日。豐先生閑時看著兒女們天真爛漫的笑臉,常做這樣的癡想:“小孩子長到十歲左右,無病地自己死去,豈不是完成了極有意義與價值的一生呢?”他不是在詛咒兒女,浮世顛倒,人生困疲,他是在用最決絕的方式,在想象之中,為兒女們留住“童年的天堂”。今天,年輕人初涉世,常會困惑:是以單純應對社會的復雜,還是將自己也變得復雜起來?依我的經(jīng)驗,對此困惑糾纏不休者,大多適合過豐子愷式的生活;而那些很快不再做此思忖之人,早已投身塵流,撈金掘銀去了。清貧、潔白、樸素,這有點不合時宜,但豐子皚會讓你相信,平靜的日子,平靜的心,一樣可以創(chuàng)造豐盈的人生。最好的就要來了有一位太太身息絕癥,只剩下三個月的時間了。于是,她邀請牧師來家里,商量如何實現(xiàn)自己最后的愿望。她告訴牧師,在葬禮儀式上要唱哪些歌,讀哪些經(jīng)文,她想穿什么樣的衣服;而且,還要和她最喜愛的《圣經(jīng)》葬在一起。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當牧師起身告辭時,太太突然想起了什么,說:“等一下,還有一件事情!”“什么事?”牧師問道?!斑@件事非常要緊,”太太鄭重地說道,“在入葬的時候,我想右手里能有一把叉子。”牧師聽完,愣在那里,不知該說些什么?!霸趺?,讓您吃驚了嗎?”太太問道?!罢f實話,我的確對這個要求很不理解?!蹦翈熣f。太太解釋道:“在我的一生中,每次參加宴會,當盛主菜的盤子被收下去以后,總會有人彎下身子說‘拿著你們的叉子!’我最喜歡這個時刻了。因為我知道,有更好的東西要來了,比如,香醇的巧克力蛋糕,或者蘋果派……”太太頓了頓又說:“所以,我想讓大家都看到,我的手里拿著一把叉子。我希望他們會問‘為什么要拿叉子?’這時候,請您告訴他們‘拿著你的叉子……最好的馬上就要來了!’”牧師在和太太道別的時候,擁抱著她,眼里涌出了幸福的淚水。他知道,這個女人比自己更理解天堂是什么,因為她確信有更好的東西會來。在葬禮上,人們看見太太穿著漂亮的衣服,和她至愛的《圣經(jīng)》在一起,右手還拿著一把叉子?!盀槭裁匆貌孀幽??”人們一遍又一遍地問,而牧師一遍又一遍地微笑著。在致辭的時候,牧師告訴了人們,太太臨終前和自己的那次談話以及那把叉子的意義。牧師說:“我總是會情不自禁地想到那把叉子,我想從今天起,你們可能也會如此……”是的,下一次,當你伸手去拿叉子的時候,請悄悄地提醒自己,最好的東西就要來了!P8-11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