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政府信任關系的歷史類型

出版時間:2009-12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作者:程倩  頁數(shù):299  字數(shù):365000  
Tag標簽:無  

前言

《論政府信任關系的歷史類型》是程倩博士在她的學位論文基礎上修繕而成的。記得在博士論文答辯過程中,有一位專家在評議書中寫道:“這既是一篇學位論文,也是一份開拓性的研究成果,是關于政府信任關系研究的標志性成果,后人的研究可以超越它,但不能繞過它?!边@是一個極高的評價,所以我一直記得。應當說在社會層面上談論信任的論著已經(jīng)很多了,而專門研究政府信任關系的作品可以說是少之又少,更不用說進行系統(tǒng)化的理論建構了。對于一部作品的認識,并不能因為沒有人做過就是可貴的,而是要看作品自身的內(nèi)容和性質(zhì),要看它是否解決了現(xiàn)實問題。程倩的這篇博士論文可以說是解決了現(xiàn)代以及未來政府重構中的一項重大問題,現(xiàn)在得以出版,也是對社會和學術界的一份貢獻,作為這篇論文的指導老師,我為它的出版而感到高興。在我的學生當中,程倩是被公認為最刻苦的一位,在我眼中,她既是學生,也是朋友。因為,她在攻讀博士期間不僅在學習方面表現(xiàn)得很出色,而且在學術研究方面也表現(xiàn)出一種熱切的追求。在程倩攻讀博士的三年中,我們經(jīng)常在一起探討學術問題,她是一位最為積極地自覺閱讀我的每一篇新作品的學生,有的時候,我的文章發(fā)表了,自己還不知道,她卻已經(jīng)讀過了,并向我匯報她的閱讀體會和評價。她讀了很多書,并把一些的確是值得一讀的書推薦給我,讓我受益不少。在她決定了用博士論文去全力詮釋我關于信任關系歷史類型的解釋框架后,我們在一起討論的次數(shù)更多了,許多問題是我在提出“習俗型信任一契約型信任一合作型信任”時沒有考慮到的,她不僅發(fā)現(xiàn)了那些問題,而且也在我們的討論中使之變得越來越清晰。

內(nèi)容概要

近年來,關于人際信任及政府信用的研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但關于政府信任關系的系統(tǒng)化研究尚不多見。本書以農(nóng)業(yè)社會、工業(yè)社會和后工業(yè)社會三種社會歷史形態(tài)為線索,探討了政府信任關系在人類社會不同歷史時期的表現(xiàn)形態(tài),力圖在中西方社會轉(zhuǎn)型進程中把握政府信任關系的變動趨勢,以期提出自覺建構新型政府信任關系的方案。不同社會形態(tài)中不同的社會治理模式是本文的基本分析框架和觀察視角,對應于農(nóng)業(yè)社會、工業(yè)社會的“統(tǒng)治型”“管理型”社會治理模式,人類社會不同歷史時期的政府信任關系的內(nèi)容和性質(zhì)分屬于習俗型、契約型的不同類型,描畫其轉(zhuǎn)換軌跡、論證合作型政府信任關系的類型及建構路徑是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

作者簡介

程倩,女,1969年11月出生,江西景德鎮(zhèn)人。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畢業(yè)。現(xiàn)為南京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獲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2009年赴美訪學一年。主要研究方向:社會治理理論與中國政府改革、行政哲學與倫理和公共政策比較。 
2004年至今,參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導論  1.1  意義與方法    1.1.1  理論和實踐意義    1.1.2  研究的原則與方法  1.2  相關論題的研究回顧與展望    1.2.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綜述    1.2.2  國內(nèi)研究狀況和本論題的研究特色  1.3  題域界定及概念說明    1.3.1  題域界定和釋    1.3.2  基本概念及關系闡述第二章  習俗型政府信任關系  2.1  政府信任關系的緣起:習俗型政府信任關系    2.1.1  習俗型政府信任關系的生成    2.1.2  習俗型政府信任關系的結(jié)構化分析  2.2  習俗型政府信任關系的時態(tài)特征    2.2.1  原初屬性:自發(fā)性和穩(wěn)定性    2.2.2  共時態(tài)特征:單向性和依附性    2.2.3  歷時態(tài)變遷:由整體同質(zhì)性到異質(zhì)強制性  2.3  習俗型政府信任關系的形態(tài)分析    2.3.1  典型形態(tài):中國農(nóng)業(yè)社會習俗型政府信任關系    2.3.2  非典型形態(tài):西歐封建社會習俗型政府信任關系第三章  契約型政府信任關系  3.1  契約型信任與契約型政府信任關系的生成    3.1.1  契約型信任的歷史前提    3.1.2  契約型政府信任關系的生成    3.1.3  契約型信任關系的普遍化及其特征  3.2  契約型政府信任關系的理論歷程及解讀    3.2.1  理論解析:懷疑主義和社會契約論的視角    3.2.2  學科闡釋:心理學、行政學和經(jīng)濟學維度  3.3  契約型政府信任關系的結(jié)構化分析    3.3.1  契約精神統(tǒng)攝的法律制度    3.3.2  技術理性浸潤的官僚制組織    3.3.3  算計性支配的工具人格第四章  契約型政府信任關系的省察與反思  4.1  契約型政府信任關系的遞嬗    4.1.1  從習俗型到契約型政府信任關系    4.1.2  契約型政府信任關系的歷史考察  4.2  對契約型政府信任關系的檢視    4.2.1  契約型政府信任關系的當代審察    4.2.2  契約型政府信任關系的反思  4.3  當代工業(yè)社會的失范與斷裂    4.3.1  “價值的顛覆”和“本體性焦慮”    4.3.2  “流動的現(xiàn)代性”與“風險社會”第五章  新型政府信任關系的構想  5.1  超越契約型政府信任關系    5.1.1  把握個體存在的總體    5.1.2  建構新型政府信任關系的基石    5.1.3  政府信任關系道德合理性訴求  5.2  瞻望未來社會治理模式中的政府信任關系    5.2.1  人類社會治理模式的“前進一逆溯”    5.2.2  同新型社會治理模式的共時建構  5.3  合作型政府信任關系的理論愿景    5.3.1  權力秩序和法律秩序的繼往    5.3.2  倫理精神的定在    5.3.3  倫理社會的出場第六章  合作型政府信任關系的歷史可能性  6.1  合作型政府信任關系的定往    6.1.1  構建合作型政府信任關系的時代方位    6.1.2  突破“中心一邊緣”圖式的背景及努力  6.2  非政府組織中興的歷史契機    6.2.1  非政府組織的歷史中興    6.2.2  社會組織形態(tài)變革的可能    6.2.3  市民社會的更迭    6.2.4  社會治理模式的轉(zhuǎn)換  6.3  合作型政府信任關系的本土構建    6.3.1  從雙重轉(zhuǎn)型到“和諧社會”的實踐訴求    6.3.2  檢視中國行政改革的理論基礎    6.3.3  服務型政府建設:達致合作治理戰(zhàn)略的契機    6.3.4  引導型政府職能:確立合作型政府信任關系的必要條件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當新教解放“世俗性”和還“此世性”本來面目時,當新教要求讓個人的,與上帝不相干的法則支配自己時,技術化、“合理化”的現(xiàn)代生活就正式出場。①這可以看作是對習俗型信任關系邊緣化、契約型信任關系普及化的過程中個人心態(tài)和社會狀況的深刻描述,即經(jīng)濟理性導致了社會心理的變化,為習俗型信任關系向契約型信任關系轉(zhuǎn)型提供了客觀要求。隨著市場交換的日益強化和人際交往范圍的不斷擴展,在社會逐漸分化和分層中個人的力量得到增強,價值得到提升,這時個人對群體的依附不再重要,獨立和自由的價值卻得到彰顯。主體意識覺醒后,人作為不可化約的“單子”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其中,“人的依賴紐帶、血統(tǒng)差別、教育差別等等事實上都被打破,被粉碎(一切人身紐帶至少都表現(xiàn)為人的關系);每個人看起來似乎獨立地(這種獨立一般只不過是幻想,確切地說,可叫作——在彼此關系冷漠的意義上——彼此漠不關心)自由地互相接觸并在這種自由中互相交換。”②主體意識的覺醒直接引起了信任關系的轉(zhuǎn)型,一方面,個體從原來以血緣、地緣為基本紐帶的共同體中解放出來,從各種先賦性身份中解放出來,從身份、傳統(tǒng)、習俗的約束中解放出來,從對他人的人身依附和意志奴役中解放出來,在獲得自身獨立性的同時,他割斷了自己同原有共同體的“自然臍帶”,而無數(shù)個這種獨立個體的相加構成了滕尼斯所說的“社會”;另一方面,商業(yè)交往和市場交換又把獨立的、匿名的個體聚合到一起,在廣袤無垠的社會中統(tǒng)治者與被統(tǒng)治者,都召集到市場領域,“磨掉他們在身份上的差異與不平,給大家以相同的表情、相同的語言和發(fā)音、相同的貨幣、相同的教育、相同的貪婪、相同的好奇心”,滿足各自不同的需求和愿望,表現(xiàn)各自的能力,實現(xiàn)各自的價值。③一切神圣的東西都在財富和金錢的天平上權衡著自己的輕重,人們在法律面前取得完全形式上的平等。社會發(fā)展分工、分層和分化的過程,客觀上要求用更為普遍化和穩(wěn)定化的信任取代血緣性制度形式下的私人性紐帶,并以此作為社會整合的基本形式。

后記

本書實際上是在我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出版的。維特根斯坦曾言,使精神變得明晰的努力是一種巨大的誘惑,這種誘惑伴隨著我的博士生學習歷程。當博士論文作為這一歷程的果實而殺青之際,那種誘惑的魅力依然,心中卻多了些惶恐。今天,論文即將付梓,心中仍充滿著不安和感激。雖然論文從著手到完成再到出版用了整整六年的時間,但由于自身學術積累和能力的原因,它在觀點陳述、邏輯論證及語言文字等方面仍有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地方,不能讓自己滿意。這正應驗了我在論文開篇里的話:“以點斑窺豹、滴水探海的結(jié)果,留存的可能僅僅是些許勇氣?!蔽蚁M玫綄W界的前輩同仁不棄不絕的指正,真誠地期待批評和交流。學業(yè)是“信仰上的修道”,從老師的身上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學術研究需要滴水穿石的耐性和毅力、樂在其中的黃燈枯卷、皓首窮經(jīng)。但在一個講求實用的時代,在浮躁、狂熱、悲哀、迷茫的社會,在娛樂至死的人群中,似乎學術信仰的執(zhí)著和潛心修道的癡狂并不合時宜,“短平快”已經(jīng)從競技體育的術語成為現(xiàn)實生活的描摹。我不能脫俗,我不得不考慮許多功利性因素,學位、工作和職稱……所幸,讓精神明晰的誘惑依然,我已體驗過“修道”的愉悅,會義無反顧地堅持下去!因為在我背后,還有老師的期待、家人的支持賦予我信心和力量。我真誠地感謝我的研究生導師張康之教授和秦宣教授。直至今日,每遇到學業(yè)上的問題找張康之老師,他總能夠在不經(jīng)意問的漫談中讓我茅塞頓開。沒有他的理論框架,沒有他的指導,就沒有這本書。而每每我為工作、人際中的壓力找秦宣老師傾述時,他總能以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點撥、幫助我,幾句話讓我豁然開朗。他們不僅教給我書本上的知識,還言傳身教地展示了做人的道理和內(nèi)心的理解與寬容。

編輯推薦

《論政府信任關系的歷史類型》:《高校社科文庫》是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中心組織各高等學校和出版單位共同建立的學術著作出版平臺,旨在為推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fā)展,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出版學術著作創(chuàng)造條件。《高校社科文庫》將堅持“廣泛動員、集中征集、嚴格評審、精心編?!钡墓ぷ髟瓌t,致力于通過資助優(yōu)秀學術專著出版、推動學術成果交流推廣等形式,讓更多的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科研成果和優(yōu)秀工作者走進交流空間,進入公眾視野,發(fā)揮應有的影響力和輻射力,為繁榮哲學社會科學作出積極貢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論政府信任關系的歷史類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木有讀哦,讀了再說
  •   用里面的知識對比一下中國的現(xiàn)實是非常有用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