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荒漠

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  作者:[俄羅斯] М. П. 彼得羅夫  頁數(shù):325  字數(shù):460000  譯者:胡孟春,李耀明  
Tag標簽:無  

前言

  荒漠分布于溫帶、亞熱帶、熱帶大陸的廣闊區(qū)域;廣泛發(fā)展的荒漠化過程,擴大著荒漠面積,吞沒著鄰近區(qū)域。荒漠是古老而獨特的自然系統(tǒng),人類社會與荒漠的相互作用,提出了許多復雜而尖銳的問題。運用不同的理論與方法進行荒漠研究與開發(fā),形成、發(fā)展了地理學的新分支——荒漠學?! 』哪畬W是地理學的新生兒,廣泛利用許多相鄰學科的方法與成果,研究干旱區(qū)開發(fā)與資源合理利用的科學基礎,創(chuàng)建在這一困難的自然條件下居民生活、勞動的舒適環(huán)境。荒漠學作為一門學科,解決廣泛利用科學技術成就開發(fā)自然資源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深入研究人為因素對荒漠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對于確定自然合理利用的途徑,預測在自然保護的前提下大規(guī)模自然改造所引起的可能后果,具有重要意義?! ≡谠S多獻身荒漠學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的著名科學家的名字中,這部專著的作者的名字,具有獨特的位置。正如許多科學家和善良的人們所知道的,俄羅斯地理學家所評價的,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荒漠學家中,他的名字贏得功績卓著的權威的知名度?! ∽髡呱诙砹_斯北方鐵路司機之家。1930年畢業(yè)于列寧格勒大學地理系。早在1928年,就在卡拉庫姆列別捷克沙漠研究站任站長?,F(xiàn)在這個站成為世界著名的列別捷克生物圈保護區(qū)。從那時起的半個世紀,他獻身于荒漠研究。從他的論著目錄可以看出,幾乎所有的論著都是研究中亞、亞洲中部,以及世界其他沙漠區(qū)域,研究生物土壤改良與開發(fā),研究荒漠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然而,作者如此堅定的目的性與持續(xù)性,不能被認為是科學興趣的狹窄性。相反,他對于干旱土地自然特征研究有廣泛興趣,采用綜合觀點。他對植物學有深入的研究,對氣候、地貌、地質、生態(tài)、荒漠古地理、歷史等學科,都有很深的造詣。作者到過亞洲、非洲、歐洲、美洲許多國家考察,自然,這些不能不反映在其科學成就中。他出版了關于中亞、亞洲中部荒漠,以及伊朗自然的有價值的專著,總結性專著《世界荒漠》享有盛名,被翻譯成英語、羅馬尼亞語、波蘭語?,F(xiàn)在中國讀者,通過熟悉荒漠的胡孟春的專業(yè)翻譯,有可能了解譯成漢語的這本專著。

內容概要

本專著是對世界荒漠與半荒漠自然特征與自然資源認識的總結。第一部分描述世界各大洲荒漠自然特征,進行特征比較,論述分類原、則。第二部分闡述荒漠生境特征、沙流動與堆積的一般規(guī)律,研究風成地貌的成因、生境限制因子特征,以及動、植物適應特征。第三部分論述荒漠自然資源及其現(xiàn)代利用,以及干旱區(qū)研究對象及未來利用前景。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世界荒漠自然特征 第一章 世界荒漠地理 第二章 亞洲荒漠   亞洲中部荒漠   中亞與哈薩克斯坦荒漠   印度荒漠   伊朗高原荒漠 第三章  阿拉伯半島荒漠 第四章 非洲荒漠    北非荒漠    南非荒漠 第五章 澳大利亞荒漠    大沙沙漠    維多利亞大沙漠    吉布森荒漠    辛普森沙漠 第六章 北美洲荒漠 第七章 南美洲荒漠 第八章 世界荒漠景觀特征比較 第九章 世界荒漠分類 第十章  沙漠生物土壤改良類型第二部分  荒漠生境特點 第十一章 沙運動與堆積一般規(guī)律與風成地貌形態(tài)成因    影響沙運動與堆積的環(huán)境    沙的機械成分    風況    沙的濕度    植物的影響    沙運動過程    風沙流    風波與沙紋   風成地貌的形態(tài)成因    自由運動的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與沙丘鏈的運動    固定沙丘形態(tài)    沙漠中形態(tài)成因一致性 第十二章 荒漠生境    荒漠中限制因子    熱量狀況與熱平衡    沙層水理特性與水分狀況    沙地的干、濕環(huán)境    新月形沙丘的水分狀態(tài)   荒漠化學特征    沙的礦物成分    沙的化學成分    荒漠鹽殼    基質的作用    不利荒漠生境生物土壤改良 第十三章 植物與動物對荒漠逆境的適應性   植物適應形式   動物適應形式   世界荒漠動、植物適應性與趨同性一般規(guī)律第三部分 荒漠自然資源與研究開發(fā)的前景 第十四章 荒漠自然資源及其開發(fā) 第十五章 荒漠開發(fā)與深入研究的主要問題 第十六章 荒漠的未來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比較亞洲中部的鄂爾多斯荒漠、阿拉善荒漠、北山荒漠、塔克拉瑪干荒漠、蒙古荒漠、噶順戈壁、準噶爾荒漠、柴達木荒漠,應強調它們的下列特征?! 《鯛柖嗨?、北山、噶順、蒙古及其他戈壁、柴達木西部,整個地質歷史時期是原始地形的破壞區(qū),被破壞的物質或者輸移到外圍、或者近距離輸移,形成風化物的堆積區(qū)。主要原因或者是由于降雨稀少侵蝕微弱(鄂爾多斯、噶順、蒙古戈壁)、或者是由于抬升的高度比較大,風化物被徑流輸移出區(qū)域之外(北山戈壁)。形成破壞一堆積戈壁或剝蝕戈壁?! “⒗啤⑺死敻?、準噶爾和柴達木東部的沙漠,與上述相反,是古堆積區(qū)或堆積荒漠。這些區(qū)域從白堊紀開始,在比較長的時期,荒漠周圍山地破壞的物質被輸移。  在亞洲中部的東部區(qū)域,第三紀一白堊紀構造沉積平原以鹽堿化為特征。其地化學特征與成土過程類型與中亞第三紀平原相類似。這證明在亞洲,中生一新生代(沉積環(huán)境)地質歷史的一致性。盡管在中國地臺強烈形變的區(qū)域,大家一致認為亞洲中部荒漠有一個比較長的大陸狀態(tài)期(從白堊紀末開始,新疆從第三紀開始)。據(jù)此可以說在中亞與亞洲中部第四紀有成湖期?,敿{斯湖、噶順湖、羅布泊、柴達木湖、巴爾喀什湖、阿拉湖的存在就是證據(jù)。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世界荒漠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沙漠大全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