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治兵者得天下

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作者:王守常  頁數:10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以德治兵者得天下: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現(xiàn)存中國和世界軍事理論史上最早形成戰(zhàn)略體系的一部兵學專著,共分十三篇。導讀者王守常教授認為《孫子兵法》雖然只有6000字,而關于道、境界、道德這一類的詞匯,盡管字數很少,但卻體現(xiàn)了《孫子兵法》的精髓和核心思想。閱讀《孫子兵法》時,要理解兩個概念:“道”和“器”。這兩個概念出現(xiàn)在《易經》當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即說有形的上面就是“道”。那么“形而下者謂之器”的“器”就是指具體的東西。也可以用“術”來直陳,“術”就是理性認知的具體運用方法?!暗馈迸c“器”、“術”之間的關系是“道在器中,器不離道”,這是中國哲學的根本思考方式。在中國文化中一直認為“道”是“本”,“術”是“末”;“道”是“體”,“術”是“用”。另外,孫子倡導“全勝”、“智勝”是因為他看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性,因而提出了“慎戰(zhàn)”的思想,并提出從五個方面去考察戰(zhàn)爭問題:“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作者簡介

  王守常,現(xiàn)任北京大學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文化書院院長、東方文化叢書中國文化編主編。著有《心書》校點、《十力語要》校點、《熊十力著述行年略考》、《新唯識論》等。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哲學史、中國佛教、中國近現(xiàn)代哲學。
  蔡志忠,1948年2月2日生。1963年起開始畫連環(huán)漫畫,1983年四格漫畫作品開始在臺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報章長期連載。1985年獲選為全臺灣十大杰出青年。1986年《莊子說》出版,蟬聯(lián)暢銷排行榜榜首達十個月。1987年出版《老子說》等經典漫畫,還有《西游記38變》等四格漫畫,譯本更包括德、日、俄、法至今已達二十余種語言。其他著作:《大醉俠》、《曹溪的佛唱──六祖壇經》、《博大的學問──大學》、《六朝的清談──世說新語》、《兵學的先——孫子說》、《大學》、《中庸》、《論語》、《史記》、《菜根譚》等等。

書籍目錄

他們這么說這本書
和作者相關的一些人
這本書的歷史背景
這位作者的事情
這本書要你去旅行的地方
導讀/王守常
孫子說/蔡志忠
原典選讀/孫武
延伸的書、音樂、影像

章節(jié)摘錄

文/王守?!秾O子兵法》作為一部傳世已久的兵書,于各時代每個人總有不同的讀法。我們常常說,有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每個人讀《孫子兵法》,都會從他的社會生活背景與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去理解與解讀。當今就已經有很多的軍事學家、經濟管理學者在講解《孫子兵法》,媒體也告知我們美軍把《孫子兵法》用在伊拉克戰(zhàn)場上,他們的“斬首行動”戰(zhàn)略思想即是從這本書中受到的啟發(fā)。《孫子兵法》在商業(yè)上也成為企業(yè)家們制勝的寶典秘籍了──《孫子兵法》一書在今天成了熱門書。排不上位子的市井小計在談《孫子兵法》之前,先要提及“三十六計”的問題。有些媒體不只一次把“三十六計”和“孫子兵法”混為一談,讓人們以為“三十六計”是《孫子兵法》的一部分,兩者為同一作者所著,我認為媒體不應該出現(xiàn)這樣的誤解?!叭嫛背霈F(xiàn)的具體時間,從文獻上無從考證,但是從字源上考究,“三十六計”應是源于《易經》的“三十六策”一句而來。而后,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獻上,我們看到《南齊書?王敬則傳》有載:“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焙笥兴未莺榈摹独潺S夜話》言:“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又《宋稗類鈔》亦有此句。及明代中期始,引用此語的人更多,可知“三十六計”在那時已很流行了,這與明代的市民文化發(fā)展有很大的關系。這個時期,筆記文學發(fā)展很快,編輯各類叢書很流行。其中有關智謀類的叢書,如有孫能傳的《益智編》、樊玉衡的《智品》,以及馮夢龍編輯的《智囊》等。但是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這類叢書的編者引用“三十六計”,可能當時還沒有成為一本書,到底何時成為一本書不得而知。據說《三十六計》一書是上世紀30年代末在陜西某縣城的地攤上發(fā)現(xiàn)的,是一個手抄本,收藏者于上世紀60年代撰文介紹,后來將此手抄本《三十六計》贈送到了軍事科學院。今天到處流行的《三十六計新編》應是那本手抄本的翻刻本。但是你會發(fā)現(xiàn)《三十六計》這本書沒有作者或編者,這可以有兩種解釋:一是《三十六計》雖然流傳很久,但非一人所著和編輯,故沒有署名。其二,我以為《三十六計》的內容不過都是狡詐小慧之術,著者與編者可能恥于署名。當然《三十六計》一書在中國兵學文化中也排不上位子?!度嫛放c馮夢龍編輯的《智囊》比較,還不如馮夢龍的境界高。馮氏在《智囊全集?智囊自敘》中說:“人有智猶地有水,地無水為焦土,人無智為行尸。智用于人,猶水行于地,地勢坳則水滿之,人事坳則智滿之。周覽古今成敗得失之林,蔑不由此。何以明之?昔者桀、紂愚而湯、武智,六國愚而秦智,楚愚而漢智,隋愚而唐智,宋愚而元智,元愚而圣祖智。舉大則細可見,斯《智囊》所為述也。”以馮氏“狡而歸之于正”之見,狡詐之術可為借鑒,但要施于正大。而《三十六計》所鼓吹之狡詐之術,如“借刀殺人”、“趁火打劫”、“渾水摸魚”、“瞞天過海”、“笑里藏刀”、“順手牽羊”、“指桑罵槐”、“上屋抽梯”、“偷梁換柱”等市井小計,卻在道德信仰缺失之今天,反而于媒體、講堂大行其道,難道今天的社會價值與信仰的建構需要借鑒那些雞鳴狗盜之術嗎?令人費解。1972年的重要發(fā)現(xiàn)歷史昭示,社會轉型時期的人們大都要轉向“經典閱讀”,汲取精神資源。那么,《孫子兵法》一書可以給我們什么啟示呢?我們先來了解《孫子兵法》一書的流傳過程。關于《孫子兵法》著作的傳流,首先由《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記載:“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吳王闔閭。闔閭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蹦羌词钦f在漢初時《孫子兵法》一書已有十三篇了,而且明確說是孫武所作。而在《漢書?藝文志》中則著錄:“《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圖九卷”。吳孫子即孫武,又有“圖九卷”的記載。這與《史記》的記載不同了。又在《隋書?經籍志》則著錄:“《孫子兵法》二卷,《孫子八陣圖》一卷,亡。”這又與《漢書》記載不同。顯然,《孫子兵法》一書在那一千多年的時間里有過很多版本。到了唐代在《唐書?藝文志》里著錄:“《孫子兵法》十三卷,孫武撰,魏武帝注?!边@也就是現(xiàn)在流行的版本。關于《孫子》的作者和年代,秦漢之時還沒有爭論。到了南宋,葉適提出懷疑(見《習學記言序目》)。他認為《孫子兵法》不是孫武所作,應為“春秋末年戰(zhàn)國初年山林處士所為”。其理由為:前稱十三篇,后稱八十二篇,前后矛盾。后人梁啟超在《諸子考釋?漢書藝文志諸子略考譯》一文中也認為:“未必孫武所著,當是戰(zhàn)國人依托?!绷硗庥袑W者則堅持認為:《孫子兵法》為戰(zhàn)國時孫臏的著作。孫臏是孫武的后世子孫。《史記》記載:“孫武既死”,“后百余歲有孫臏”,“孫武之后世子孫也”。在《漢書?藝文志》里記有《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齊孫子兵法》八十九篇(齊孫子即孫臏),大概漢以后《孫臏兵法》就佚失了。從《隋書?藝文志》開始,就看不到歷代著錄了。由此,后人對孫武與孫臏,《孫子兵法》與《孫臏兵法》有了許多的猜測。馮友蘭認為《孫子兵法》十三篇,是《齊孫子兵法》八十三篇的一部分。其理由是《孫子兵法》中說的“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春秋末期不會有如此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包括日本漢學家齋藤掘堂的《孫子辨》也認為孫武、孫臏為一人。歷史上的爭論,一直到20世紀的70年代才徹底解決。1972年在山東臨沂的銀雀山所發(fā)現(xiàn)的漢墓出土的竹簡約七百枚中,有三百枚簡,近三千字。其中二千字與今本《孫子兵法》十三篇相同。另四百余枚,約一萬一千字,似為《齊孫子兵法》,即為孫臏所作。1975年,中華書局出版了《孫臏兵法校理》。其后亦有學者繼續(xù)考證,認為四百枚簡中,有部分或為其他兵法。此研究還在進行中,尚有許多疑點,還沒有完全確定。不過,這次漢簡的發(fā)現(xiàn)無疑在學術史上有著重大的意義。道在器中,器不離道《孫子兵法》被后世譽為“兵學圣典”,孫子也被推崇為“武圣人”、“百世兵家之師”。后世對《孫子兵法》有很多解讀與詮釋,影響較大的是宋刊本《武經七書》與《十一家注孫子》本。其后,陸續(xù)發(fā)現(xiàn)還有滿文、蒙古文與西夏文等少數民族文本?!秾O子兵法》受到歷代的推崇與表彰自不必說?!秾O子兵法》在世界上也流傳甚廣,唐代中期傳到日本,18世紀中葉傳到歐洲,近代更受到國際上政界、軍界及經濟界人士的廣泛關注與贊譽。奔馳汽車的廣告詞也引用了《孫子兵法》中《軍爭》篇的“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與《勢》篇的“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敝Z。如今《孫子兵法》在世界各國都產生了影響,也成為被譯成最多語種的中國典籍之一。該如何閱讀《孫子兵法》?首先要理解兩個概念:一個是“道”的概念,一個是“器”的概念。這兩個概念出現(xiàn)在《易經》當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即說有形的上面就是“道”。那么“形而下者謂之器”的“器”,就是指具體的東西,也可以用“術”來直陳。何謂“術”?清代學者章學誠解釋:“術也者,取所發(fā)明之真理致諸用者也?!睋Q言之,“術”就是理性認知的具體運用方法?!暗馈迸c“器”、“術”是什么關系呢?二者的關系是“道在器中,器不離道”。這是中國哲學的根本思考方式?!秾O子兵法》幾千年流傳下來,成為中國兵學的經典,就是因為《孫子兵法》并非只講具體的戰(zhàn)術或謀略,而是對戰(zhàn)爭本質的深刻反思,凝集了中國兵學思想的精粹?!暗馈痹谥袊軐W里有多種說法,簡要概括是關于自然、社會、人所固有的因果性、規(guī)律性,由此比附為道德本體,以及人們超驗的體悟境界。所以,在中國文化中一直認為“道”是“本”,“術”是“末”;“道”是“體”,“術”是“用”?!靶g”不離“道”,不存在一個純粹的獨立的“術”。我們換種說法,中國企業(yè)今天在大量借鑒西方的企業(yè)管理經驗與制度的時候,往往忽略了西方企業(yè)文化的核心價值。如果僅僅學習“惠普”的管理制度,而不理解“ HP way”(即惠普之道)所講的內在價值,即:(1)相信、尊重個人;(2)追求卓越;(3)誠信;(4)公司的成功是大家的貢獻;(5)開拓、創(chuàng)新。沒有這些核心價值的支撐,就不可能完全運用惠普的管理制度。企業(yè)文化的價值觀是“道”,企業(yè)的經營模式與行為風格是“術”?!暗馈痹凇靶g”中,沒有企業(yè)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念在管理制度中發(fā)揮作用,制度管理不會完善,甚至名存實亡。所以,今天企業(yè)界借鑒學習《孫子兵法》,只關注“謀略”、“詐道”,而全然不解孫子在兵法中所強調的道德關懷和人本精神,那是把《孫子兵法》庸俗化。

編輯推薦

《以德治兵者得天下:孫子兵法》編輯推薦:雖然孫武以兵法見長,并且以《孫子兵法》流傳于世,但是仔細透過《孫子兵法》里的字字句句,不難看出,孫子其實是反戰(zhàn)的。他看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因此沒有勝算、不到最危急的關頭不戰(zhàn),不得已要發(fā)動戰(zhàn)爭,也要讓人民的損傷降低到最少。因此,戰(zhàn)爭比的并不是武器的先進,而是將領的頭腦——用兵的策略、布置陣,如水無常形變化萬千,使敵方無法猜透而受制于我。如此,便能不戰(zhàn)而勝??梢?,《孫子兵法》所談的,是一種獲勝的藝術。王守常以非常獨特的角度對《孫子兵法》進行了解讀,此兵法并非簡單的用兵打戰(zhàn),而是更深層次的對人民的憐憫,常勝將軍的孫武,其實并不是一個好戰(zhàn)者。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以德治兵者得天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