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5-12 出版社:中國國際出版集團,海豚出版社 作者:楊國強 頁數(shù):113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收文五篇:《歷史意識與帝王意志》(曾收在楊國榮主編《思想與文化.第三輯》中,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2003
)《歷史的慣性與盛世的懵懂》(曾發(fā)表于《社會科學(xué)》2001年第1期)后三篇《張之洞與晚清國運》、《中國人的夷夏之辨與西方人的“夷夏之辨”》、《楊國強談晚清的紳士與紳權(quán)》均為作者口述,黃曉峰整理。
作者簡介
楊國強(1948年5月—),華東師范大學(xué)思勉高等研究院教授,曾為上海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內(nèi)容:晚清上流社會變遷;士與社會,城市社會變遷;鄉(xiāng)村社會變遷;社會群體分析;國家與社會關(guān)系變遷等。特色與意義:注重通識和思辯,但不廢實證功夫。藉助歷史的通識和思辯,通徹了解百年變遷的曲折骨脊,了解中國的昨天。
書籍目錄
歷史意識與帝王意志
歷史的慣性與盛世的懵懂
張之洞與晚清國運
中國人的夷夏之辨與西方人的“夷夏之辨”
楊國強談晚清的紳士與紳權(quán)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的反思,顯然包含著更富廣度的歷史內(nèi)容。這些文字相隔八百余年,以一種共相寫照了古代中國人讀史之際的憂患心結(jié)。每一代人的憂患因每一代人面臨的世局紛披而不同,但每一代人的憂患都會在比照古今中顯示出深刻的歷史意識。一姓之王朝在興亡中前后嬗蛻,反射了二千多年歷史里的盛世、衰世和亂世。貞觀年間,侍御史馬周作奏議說:“三代及漢,歷年多者八百,少者不減四百,良以恩結(jié)人心,人不能忘故也。自是以降,多者六十年,少者才二十余年,皆無恩于人,本根不固故也。”然后對唐太宗懇懇而言:“陛下當隆禹、湯、文武之業(yè),為子孫立萬代之基,豈得但持當年而已?!彼容^了盛世、衰世和亂世,懷著一腔惕厲之心為天下籌久遠。因此,讀奏議的帝王掩卷深思而“稱善久之”。開國的君臣常常是從衰世和亂世中立起來的,他們的閱歷決定了他們心多警醒。而究其底里,惕厲的本義正是一種畏懼。它們使傳統(tǒng)中國最有權(quán)力的這一部分人從眼前想到后來,面對衰世和亂世留下的瘡痍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敢自是,不敢自喜,不敢自負,不敢自大。唐太宗君臨天下六年之后曾對近臣說:“朕年十八,猶在民間,民之疾苦情偽,無不知之。及居大位,區(qū)處世務(wù),猶有差失?!边@些話表達了帝王的內(nèi)省,也表達了帝王的自抑。于是,作為已經(jīng)過去了的歷史,衰世和亂世制束了開國的君臣。這是一種被迫的制束。然而由此產(chǎn)生的安天下而后安宗社的清醒,卻以實實在在的興利除弊為后來的盛世筑成了初基。世人常常懸想帝王的縱心所欲,但在衰世、亂世轉(zhuǎn)向盛世的過程里,帝王其實并沒有太多的個人自由和個人意志??滴踉?jīng)營造了傳統(tǒng)中國的最后一個盛世,然而晚年自述,說的都是辛苦和疲憊:“予年將七旬,在位五十余載,天下粗安,四海承平。雖未能移風易俗,家給人足,但孜孜汲汲,小心謹慎。
編輯推薦
《歷史意識與帝王意志》由海豚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