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張玉法
Tag標簽:無
前言
董文琦先生,字潔忱,清光緒廿七(一九〇一)年八月十二日生于吉林省雙城縣。日本名古屋高等工業(yè)學校土木科畢業(yè)。歷任吉林市政處工務科長、揚子江水利委員會工程處長、東北水利特派員、東北水利總局長、沈陽市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等職,現(xiàn)任“國家安全會議”“國家建設研究委員會”委員、“總統(tǒng)府”國策顧問。清末民初,日俄交侵東北,白山黑水,迭遭蹂躪,先生耳聞目睹,深慨于強鄰之橫暴、國勢之陵夷,遂乃發(fā)憤求學,矢志攻習工程,冀以發(fā)揮建設長才,報效國家。民國十八年,先生自日學成返國,供職吉林市政處,即以修筑吉林至北山之柏油馬路,嶄露頭角。旋蒙吉林省政府主席張作相賞識,畀以建造吉林大學校舍之重任。先生銜命后,苦心擘劃,原定七年完工之巨大工程,竟以短短兩載,即告蕆事。方期于民國二十年雙十節(jié)舉行落成典禮,而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先生不甘為日人所役,于次年輾轉入關。先生入關后,投身水利建設事業(yè)??箲?zhàn)前后,先后負責白茆河、華陽河、湘江、桂江、岷江、嘉陵江之整治與防洪工程,興利除害,成效卓著,時論有“河神”之目,于抗戰(zhàn)期間軍需民食之轉輸,貢獻厥偉。抗戰(zhàn)勝利,先生受任為東北水利總局長兼東北水利特派員,參與接收東北之事宜。旋復因東北經(jīng)濟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嘉璈之薦,出長沈陽市政。時蘇軍盤踞東北,翼護中共擴張勢力,形勢杌隉,東北各省市首長率多滯留平津,猶豫不前,惟先生不顧安危,冒險前往,于三十四年十二月間自蘇軍手中接收沈陽市政。先生之為政也,公忠體國,雖處繁劇危疑,惟知以國家民族之利益為慮,用能不顧俄人恫嚇,堅拒俄人圖謀控制沈陽工業(yè)之無理要求;復又收編偽滿軍警人員,組織警察大隊,于蘇軍撤退時,與乘隙來犯之中共部隊激戰(zhàn)一晝夜,沈陽一市卒獲保全。先生兩度出長沈市,前后二載,撫輯流亡,推動各項建設,并因應“剿共”軍事需要,積極增加糧食生產(chǎn),建樹良多。后因軍事逆轉,大局惡化,先生抱負,未克展布,于三十七年冬,奉命撤退。民國三十八年初,先生應臺灣省主席陳誠之邀,乘輪來臺。翌年三月,蔣總統(tǒng)在臺復行視事,行政院改組,陳誠奉命組閣,先生受任為行政院政務委員。其后二十余年間,先生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暨顧問等職,除先后主持各項重大財經(jīng)審查案件外,復奉派組織各種考察團及臨時特種委員會各八次,并主持訓練班二次、擔任專責考核小組召集人二次,宵旰勤勞,夙夜從公,三十年來臺灣經(jīng)濟建設之快速發(fā)展,先生之功不可沒。一九七二年夏,先生自“行政院”退休,轉任“總統(tǒng)府”國策顧問兼“國家建設研究委員會”委員迄今。先生雖不再擔負實際行政責任,仍一本為國服務之初衷,衡酌國內外情勢,積極研擬各項興革大計暨長期發(fā)展策略,俾供政府當局參考采行。先生自一九八五年四月三十日至同年九月九日,接受本所訪問共十八次。先生雖壽登耄耋,而精神矍鑠,聲洪腿健,此不特平素養(yǎng)生有道,蓋立身大節(jié),一本至誠,德業(yè)涵養(yǎng)久而彌盛也。本紀錄付印期間,承楊明哲先生協(xié)助校對并編制索引,費神良多,謹此致謝。
內容概要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系列:董文琦先生口述歷史》記述董文琦吉林大學,從事水利建設,負責河川整治與防洪工程,卓有貢獻。在臺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及顧問凡二十二年,主持各項重大財經(jīng)審查、組織各種考察團及臨時特種委員會,以實地調查,統(tǒng)籌策劃臺灣重大財經(jīng)建設的重要事跡。
作者簡介
董文琦(1901-),吉林雙城人。歷任吉林巿政處工務科長、揚子江水利委員會工程處長、東北水利特派員、東北水利總局長、沈陽巿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等職。先生投身水利事業(yè),負責河川整治與防洪工程,貢獻厥偉。去臺后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及顧問凡二十二年,統(tǒng)籌策劃重大財經(jīng)建設,致力臺灣經(jīng)濟建設。
書籍目錄
弁言/1 前言/3 一、家世與早年教育/3 (一)故鄉(xiāng)/3 (二)家世/4 (三)艱辛的求學經(jīng)過/8 二、民初政情與留日見聞/12 (一)民初的東北政局/12 (二)負笈日本/14 (三)參加“討張排日”運動/16 (四)名古屋高等工業(yè)學校/19 (五)在日見聞/21 三、歸國與從事建設/24 (一)北伐后東北的建設/24 (二)參加吉林市政建設/27 (三)建筑吉林大學/29 (四)揮淚入關投身水利建設/34 四、抗戰(zhàn)前后參與水利建設/40 (一)揚子江水利委員會/40 (二)白茆河防洪工程/42 (三)華陽河水利工程與抗戰(zhàn)爆發(fā)/45 (四)湘桂及岷江水道工程/48 (五)整治嘉陵江/51 (六)黨政高級班受訓簡記/53 (七)勝利前夕的水利建設規(guī)劃/56 五、勝利與接收東北/59 (一)抗戰(zhàn)勝利與俄據(jù)東北/59 (二)東北水利特派員/60 (三)接收東北之交涉/64 (四)蘇俄在東北之暴行/68 (五)初次接收失?。?0 六、接收沈陽市政/73 (一)出任沈陽市長/73 (二)冒險接收沈陽/76 (三)嚴拒蘇俄無理要求/80 (四)推動沈陽市政建設/86 (五)張莘夫遇害/91 (六)與共軍激戰(zhàn)一晝夜/95 (七)混亂局面下的沈陽市政/97 (八)蔣主席伉儷蒞沈視察/103 (九)停戰(zhàn)期間的軍事與行政/111 七、設立東北水利總局/120 (一)遼河治本計劃摘要/122 (二)松花江治本計劃摘要/124 八、東北局勢逆轉/125 (一)二度出任沈陽市長/125 (二)動蕩的沈陽局勢/129 (三)援錦戰(zhàn)役的潰?。?35 九、揮淚離別沈陽/141 十、東北全部失陷/144 十一、東北失敗檢討/146 十二、北平一月/150 十三、京滬麗月/152 十四、乘輪來臺/155 十五、政府遷臺/159 十六、參加“行政院”工作/162 (一)就任“行政院”政務委員/162 (二)三七五減租考察/164 (三)勞工福利考察/175 (四)煤業(yè)政策考察/185 (五)金門建設考察/188 (六)清理剩余物資/190 (七)建立物料管理制度/195 (八)訓練事務管理人員/197 (九)建立事務管理制度/200 (十)建立人力資源開發(fā)制度/203 (十一)經(jīng)濟動員計劃委員會/209 (十二)軍公教住宅輔導委員會/214 (十三)臺灣北區(qū)建設委員會/218 (十四)審查重大經(jīng)濟建設計劃/223 十七、參加“國家安全會議”工作/234 (一)“國家建設計劃委員會”/234 (二)“國家建設研究委員會”/237 十八、答問部分/240 (一)對張作相的觀感/240 (二)對薛篤弼的觀感/245 (三)對熊式輝的觀感/249 (四)對張公權的觀感/253 (五)九一八事變的前因后果/259 (六)家庭狀況與養(yǎng)生之道/265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回吉敦鐵路工作。經(jīng)他應允后,我即持吉敦鐵路工程師聘書攜眷到長春,吉林那些漢奸也莫可奈何。我回吉敦鐵路主要目的是借以脫身,并觀察東北局勢之演變,伺機入關。不幸東北局勢越演越壞,是時我家已有大小六口,長女國蓉于十九年春在吉林出生,次女國芳于二十一年夏在長春出生。我在二十一年秋,假借送家屬至大連為名,持路局頭等免費車票,攜一家大小六口到大連換船至天津塘沽,再轉赴北平。到北平與睽違近一年的三位老友重相聚合,真是悲喜交集。那時入關的東北人士秉承中央意旨,在平成立東北協(xié)會,團結東北同志為收復失土而共同奮斗。我到北平后,正式加入國民黨,次即參加協(xié)會工作。后來政府為培育東北青年,特在北平設立國立東北中山中學,由李錫恩出任校長,校內設有高級職業(yè)科,我便在高職科內土木科任教。這個學校完全免費,抗戰(zhàn)時隨戰(zhàn)事轉變,先后遷往南京、湖南、四川自流井等地,勝利后遷回東北,前后培植不少人才。至二十三年秋,我應河南焦作中福煤礦公司工務處長湯子珍之邀為該公司設計辦公大樓。此時張莘夫亦在該公司工作,我就借住他家,常相研討有關國家建設事宜。迄二十四年春,又應南京揚子江水利委員會委員長傅汝霖之邀參加水利工作。這是我在工作上一個很大的轉變。我自日本回國,由鐵路而市政而建筑,現(xiàn)又從事水利工作,我想如此轉來轉去,恐怕最后落得樣樣通樣樣松,一無成就,因此我到揚子江水利委員會后,即下定決心要好好努力工作,除非機關辭我,我決不辭機關。所以我在揚子江水利委員會工作期間雖有較高職位邀我出任,均為我婉拒謝絕,一直工作到抗戰(zhàn)勝利回東北出任東北水利總局局長止,前后共十一年有余,不可謂不長矣。六、接收沈陽市政(一)出任沈陽市長國軍原擬在大連、營口登陸,均遭蘇俄拒絕,迫不得已,乃在秦皇島登陸向山海關推進。國軍以五十二軍趙公武部為先鋒,十一月十六日攻克山海關,跨越長城,趁勝利余威,即沿北寧鐵路繼續(xù)向東追擊,至二十六日收復錦州,盤踞遼西一帶之中共李運昌殘部,“逃竄”至熱冀遼三省邊區(qū)。國軍進占錦州后,即奉命停軍待命,未向沈陽前進,但大軍仍陸續(xù)由秦皇島葫蘆島登陸向錦州集結,準備向前推進。在初期,進入東北之部隊,除五十二軍外,尚有新一軍、新六軍、十三軍,后期又有四十九軍、四十三軍,總計政府投入東北之國軍總數(shù)達三十萬以上,且均屬國軍之精銳部隊。另一方面,行營及接收人員撤離長春后,國際輿論一致譴責蘇俄違約背信,尤以英美為甚。因而蘇俄態(tài)度大為轉變,希望我們重回東北接收。熊式輝乃于十二月七日自重慶飛返北平,于次日召集中央各部會東北特派員及各省市首長在北大三院開會。他先報告蘇俄愿意幫助中國政府在東北樹立政權,并鞏固其基礎,并愿意協(xié)助東北交通恢復及經(jīng)濟復蘇;繼說,我政府為國家百年大計,為拯救東北同胞,決定采取積極態(tài)度,希于本年(三十四年)內先行接收沈陽、長春、哈爾濱、大連等四市,其余各省則于三十五年初開始接收。他復謂:大連、哈爾濱、長春三市市長早經(jīng)派定,惟沈陽市尚未派定,現(xiàn)已由國民政府蔣主席親自決定,指派水利部東北特派員董文琦兼任,希望四位市長即行準備率領人員飛赴長春,轉赴各市接收。當時,我事前毫不知情,乍然聽到熊先生的宣布,真是如雷貫耳,無任惶恐。我考慮:第一、我已立志以水利建設為畢生志業(yè),政治實非我所愿;第二、此時蘇軍尚未撤退,共禍猖獗,任務艱巨,非我能力所及,我必須請辭。當散會時,所有與會人士均來向我道賀,并期望我開接收東北之先聲,能順利成功。我更感誠惶誠恐,深覺責任重大,個人成敗事小,國家成敗事大,遂即拉行營經(jīng)濟委員會委員王樹人兄,一同去見熊先生懇辭。當時熊說:沈陽為東北工業(yè)大城、交通總樞,俟蘇軍撤走后東北行營及保安司令部均移駐沈陽,又將成為政治中心。故政府對市長人選極為慎重,聞你在抗戰(zhàn)時對水利建設很有成績,故委員長親自選派你來負此重任,你向我辭,我不但不能接受,亦不敢接受,希你從速準備前往接收。在此情形下,我只有不顧艱難,不顧危險,為我多難的國家效忠,為我苦難的鄉(xiāng)梓效命。十二月九日,我接到長春張嘉璈先生轉來蔣委員長電報,派我為沈陽市長,并囑我即往接收。十一日,熊主任又邀集大連市長沈怡(江蘇人,曾任交通部次長)、哈爾濱市長楊綽庵(福建人,曾任江西省建設廳長)、長春市長趙君邁(湖南人,曾任衡陽市長)及我四人,商討有關接收程序及日期,決定趙于二十日飛長春,我與楊于二十三日飛長春。由于大連、哈爾濱、長春三市長早在重慶即已派定,故該三市政府各局長亦均派定,同來接收,不感人手困難。而我來時,僅偕同水利接收人員數(shù)人,且均為技術人員,毫無行政經(jīng)驗,故人事安排至感困難,只有盡量留用偽滿市府人員,因此我赴沈陽時僅在北平臨時請一中學同學蔡家聲任秘書隨行(蔡為“國大”代表,在臺逝世)。十二日,蔣委員長自重慶飛來北平巡視,于十六日召見東北特派員及各省市首長,訓勉我們要抱著大無畏精神,善盡職責,完成歷史任務。張嘉璈先生亦自長春來平謁見委員長,報告在長春交涉情形。此時我仍兼任經(jīng)委會主任秘書,張先生在平時,我須每天到他住處與他商量各事。有一天,他向我說蘇軍已答應撫順煤礦亦可由我方派人接管,囑我找東北工礦特派員孫越崎來。孫來即向張先生說他在重慶有事,不能去撫順,并推薦張莘夫去接。我當晚即將此意告莘夫,他說孫害怕不敢去,我們身為東北人不能不去。次日,我偕莘夫往見張先生,商談甚洽,張即囑莘夫從速準備,先去長春待命。張先生于十九日回長春后,我即將主任秘書職務交給張大同(陷大陸),水利特派員職務交崔宗培暫代(崔為美國康乃爾大學水利博士,陷大陸)。當時行營并未發(fā)給我辦公費,僅以前在長春時領到個人生活費三千元,我就用這些錢在北平買國旗一面、國父遺像一張,并刻沈陽市政府關防一顆。二十三日上午我偕秘書一人,與楊綽庵等同機再度飛赴長春。莘夫原擬與我們同機,后以機位所限,改于次日起程。(二)冒險接收沈陽我到長春后,即由軍事代表團團長董彥平通知蘇軍請派聯(lián)絡官,并通知沈陽城防司令予以協(xié)助。我于二十四日晚上十時,偕同軍事代表團團員張培哲、中央銀行專員韓立如、俄文翻譯馬子元及秘書蔡家聲等,由蘇俄聯(lián)絡官二人陪同,乘長春鐵路專車一節(jié)赴沈陽。我上車與同來者寒喧后即進入臥房休息。這一夜,萬事涌上心頭,不知是睡是醒,是喜是憂,又不知如何應付此艱難復雜局面,更不知能否達成所負使命?當經(jīng)自我淬勵,雖萬事困難,只要抱定信心,堅守原則,臨危不懼,遇事不亂,定能克服一切困難,遂感心地坦然。次晨我出房,見車內有一鄉(xiāng)下女子,正感訝異,馬子元即向我說,昨夜車過鐵嶺車站,見兩個俄國士兵強拉此女子欲行非禮,被我們救上車來。該女子即向我叩頭致謝,她說要到沈陽探親,我即囑張培哲(他會說俄語)到沈陽后送她到親戚處,以免再為俄軍搶去。由此證明,蘇軍不僅在城市橫行暴亂,在鄉(xiāng)村亦復如此,令人切齒痛恨。上午七時,車抵沈陽車站,見蘇軍沈陽城防司令闊夫東率軍官十余人在站迎接。我與他們寒暄后,即由司令陪同乘車進住前日本大和旅館,此時大和旅館均為俄國軍官占據(jù),僅有我一個中國人住在第一號套房,分為臥室與客廳兩間。此時,曾為蘇軍指派的中共遼寧省主席張學思(張學良異母弟)、沈陽市長焦若愚均被蘇軍驅至撫順一帶,但共干仍潛伏市內,只是不再公開露面,沈陽市區(qū)商店住家均緊閉門戶,有如一座死城,但聞槍聲此起彼落,不絕于耳,街上來往多為俄國士兵,大和旅館進出者亦均是俄國軍官。這些俄國官兵每天無所事事,日以繼夜酗酒作樂,醉酒之后,則到處橫行暴虐,奸淫燒殺,誠鬼蜮世界之不如。我到沈之日,中央派在東北之地下工作人員羅大愚(朱家驊系,立法委員,在臺逝世)、韓清倫(國大代表,在臺逝世)立即化裝來大和旅館見我。他們認為共黨大量潛伏市區(qū),安全堪虞,問我是否需要他們暗中派人保護?我當即告訴他們,沈陽既在蘇軍控制之下,我的安全當然由他們負責,共黨當不敢進行暗殺以增加俄方之困擾。如我方自行派人保護,俄人反有借口推卸責任,給他們陰謀暗殺之機會。故只與他們約定隨時取得聯(lián)系的辦法。我于二十五日下午到蘇軍城防司令部去見闊夫東司令,一則道謝他的迎接與協(xié)助,一則與他約定二十七日上午十時到市政府接收,請他以貴賓身份參加觀禮,他欣然接受。當時我的想法是要盡量拉住他,萬一我被暗殺,則將造成國際事件,當有助于政府解決東北問題,我的犧牲也不至于毫無代價。
編輯推薦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系列:董文琦先生口述歷史》由九洲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