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

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丁子江 編  頁數(shù):432  字數(shù):38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我在青少年時期,印象最深的一個西方大哲就是羅素。最初是因為這個名字好記、好念?!傲_素”的確是一個絕佳的中文人名翻譯,“羅”這個姓氏,在中國歷史上叫得很響,如“羅成”等;而“素”則是一個意味很深,涵蓋頗廣的字,如“元素”、“因素”、“素質”、“素性”、“素樸”、“素材”、“素凈”等。像很多人一樣,知道他是哲學家,并非讀他的哲學著作,我是讀著他的各種散文體文章走近了他。那時,還沒有用“陽光”來形容一類人,如時下流行的“陽光青年”。而我在眼前一亮之際,就把“陽光哲學家”的桂冠加在羅素頭上。一縷縷智慧、良知與正義的陽光,沿著白紙黑字,落進我饑渴的靈魂!在迎面而來的人生路標上,總是深深地刻著陽光的印記。盡管它并不能將人世間一切陰暗暴露在光天之下,也無法曬除所有霉菌與腐垢,但我感到了人文信念不可扭曲的硬度。再往后,走進“學術”生涯,我感到自己就像一塊毛坯,不斷地被羅素的“知識之光”所淬煉。羅素曾作為客座教授,在我所就讀的北京大學進行近一年的講學,對中國思想界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羅素回憶說:“我講課的北京大學是一所十分優(yōu)秀的高等學府。校長與副校長都是熱衷推動中國現(xiàn)代化的人士?!碑敃r羅素在北京的學術講演,尤其是專業(yè)性很強的講演,大多安排在北京大學;其余較為通俗的課題,則安排在高等師范學校、女子高等師范學校等地。在任華教授和洪謙教授指導下,我在北大的碩士論文就是研究羅素。羅素曾作為訪問學者在我攻讀博士的美國普渡大學哲學系作過精彩講演,至今那里的老教授還記得其中一個題目是“思維的物理條件”,其中談了他對麥卡錫和聯(lián)邦調查局的看法;在這之前,他還撰文批判了美國與普渡大學所在地印第安納州的教育制度,因而有人攻擊他為“反美主義者”,據(jù)他所說:在那里停留的時間“剛好夠躲避私刑”。羅素曾作為特邀教授在我所任教過的美國芝加哥大學哲學系舉辦大型研討班,吸引了卡爾納普和莫利斯等人參加。研討很成功,但羅素不喜歡芝加哥的環(huán)境和氣候,也與那個校長相處得不很愉快。羅素曾作為訪問學者在我任教過的美國西北大學哲學系作過講演,那里產(chǎn)生過好幾位羅素研究專家,如主編過研究羅素最重要文獻之一《羅素的哲學》一書的謝爾普(P.Schilpp)教授以及對羅素極力推崇的英語專家內瑟考特(A.H.Nethercot)教授等。編輯過《邏輯與知識》等羅素著述的馬什(R.C.Marshi)教授說道:“1944年,在西北大學的內瑟考特教授向我推薦了羅素哲學。1951年,我以研究羅素哲學的論文獲哈佛博士學位。自那時起,我有幸常同羅素勛爵探討哲學問題。”羅素曾在我目前工作和居住的美國洛杉磯和南加州地區(qū)居住了兩年,他非常喜歡這個常年陽光燦爛的被人稱為天使城的地方,在這里的學術界他到處留下了活動的痕跡。羅素任客座教授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哲學系是我學術交流很多的地方。還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我在北大當研究生的時候,為了練習英語,便在著名農學家王云章先生的夫人湯漢芬教授(其姐是美籍華人病毒學專家李振翩教授的夫人湯漢志)的推薦下,為一位訪華美國教授當臨時翻譯,聽說我正在研究羅素時,她便興趣盎然地大談起這位大哲在她所任教學校因受到迫害,而引出一場舉世聞名的大風波。原來她就是來自所謂羅素案件的發(fā)源地——紐約市立大學(當時叫紐約市立學院)。對這個案件,我將會在本書第二章談到。后來,我到美國留學后,到紐約拜訪這位教授,順便到這所當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大學探視了一番。在我多年的教研中,羅素是一個貫穿始終的人物,這是因為其智慧、知識、思想、閱歷以及人格的巨大張力,無論討論到什么領域的主題都能與他的探索與見解掛得上鉤。自從早年對羅素產(chǎn)生了興趣,我曾涉獵了羅素大部分著作,有的是精讀,有的是通讀,有的是選讀,當然還有的只是草草的翻讀。本書就是對這位劃時代甚至超時代的思想大師進行閱讀、思考和評判后的結果。對我寫這本書,有同行朋友勸阻道:在中國,有關羅素的東西已經(jīng)太多,以致過濫。他名目繁雜的作品可說是翻譯最多的之一,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也可說是最常引用的之一,他豐富多彩的生平更可說是為人們最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不但是哲學,而且另外不少領域,幾乎人人言必稱羅素。因此極難寫出精彩,寫出風格,寫出創(chuàng)意,再多出一本,也只會淹沒在書海中。我還是寫了,因為長期的積壓,若不加以釋放,是一件難以忍受的煎熬。

內容概要

丁子江所著的《羅素:所有哲學的哲學家》介紹了百科全書式的一代大哲——羅素,主體分為傳記和評論兩部分。從羅素作為“顯赫家庭的逆子”開始,描寫了羅素早期活動的軌跡、后期人生的詠嘆以及他對理想人性的追求。分析了羅素與維特根斯坦、懷特海、摩爾之間的恩恩怨怨,并把羅素與杜威進行對比。羅素與中國有著很重要的情緣,《羅素:所有哲學的哲學家》從羅素引用莊子寓言開始,剖析了羅素的中華文化觀和中國重建觀。最后,本書作者分四章,闡述了羅素在數(shù)學、語言學、分析哲學和認識論四方面的具體成就與作為。

作者簡介

丁子江,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yè),北京大學哲學碩士,美國普渡大學哲學博士。加州州立科技大學(California State Polytechnic University,Pomona)哲學系教授(終身職)。現(xiàn)兼任英文《東西方思想》思想雜志(Journal of East-West Thought, 簡稱JET)總編輯,國際東西方研究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ast-West Studies,簡稱IAES)會長等。研究范圍為東西方哲學與思想比較,文化與歷史哲學以及社會政治哲學。曾任美國中國當代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東南大學東西方中心特約教授,中國云南大學客座教授以及中國哈爾濱工程大學客座教授等。曾任北美中國哲學家協(xié)會副會長。曾研究或任教于北京大學,美國普渡大學,印地安那大學,芝加哥大學和西北大學等。曾作各種學術講演60余次。著有《險道三十年》(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中國當代民營經(jīng)濟史評》(國際科教文出版社,2009),《思貫中西》(中國工人出版社,2003),《美國之劫》(中國工人出版社,2002),《經(jīng)濟大逃亡》(中國工人出版社,2001/2006),《中美婚戀的性學分析》(中國工人出版社,2001/2006)、《中美婚戀記實文學》(中國工人出版社,2000/2004)等著述。

書籍目錄

自序
導言 羅素——百科全書式的一代大哲
傳奇的一生
三對發(fā)展線索的“交叉點”
數(shù)學觀與數(shù)理邏輯
多元的世界觀與分析的方法論
從抽象哲學到人類社會問題
第一章 顯赫家族的逆子
第一節(jié) 悲情歷史的緣結——羅素祖父對中國的孽債
第二節(jié) 隔代教育的樣板——羅素祖母對孫子的訓導
第三節(jié) 自我游戲的童年——羅素特定性格的養(yǎng)成
第二章 早期活動的軌跡
第一節(jié) 頂尖名校的才子
第二節(jié) 開辟航向的巨子
第三節(jié) 和平民主的赤子
第四節(jié) 道德前衛(wèi)的浪子
第三章 大哲圈內的恩怨
第一節(jié) 羅素與維特根斯坦
第二節(jié) 羅素與懷特海、摩爾
第四章 東方文化的知者
第一節(jié) 從羅素引莊子寓言談起
第二節(jié) 羅素的中華文化觀
第三節(jié) 羅素的中國重建觀
第五章 兩位大哲的對比
第一節(jié) 羅素與杜威的緣分
第二節(jié) 1920年代中國的杜威化與羅素化
第三節(jié) 杜威的“大眾主義”與羅素的“貴族主義”
第四節(jié) 杜威的“綜合主義”與羅素的“分析主義”
第五節(jié) 杜威的“現(xiàn)實主義”與羅素的“浪漫主義”
第六節(jié) 杜威的“保守主義”與羅素的“激進主義”
小結
第六章 后期人生的詠嘆
第一節(jié) 優(yōu)美寫作的典范
第二節(jié) 國際正義的斗士
第三節(jié) 無神論者的畢生
第四節(jié) 傳奇如戲的壽星
第五節(jié) 大師人格的弱點
第七章 理想人性的追求
第一節(jié) 個人主義
第二節(jié) 人性的非理性傾向——“沖動說”
第三節(jié) 擺脫對人性的壓抑
第四節(jié) 人性的可塑性
第八章 數(shù)學原理的探邃
第一節(jié) 數(shù)學原理的宗旨
第二節(jié) 解決悖論的努力
第三節(jié) 摹狀論對邏輯的貢獻
第四節(jié) 《數(shù)學原理》中的數(shù)學意義
第九章 理想語言的構思
第一節(jié) 語言的用途
第二節(jié) 經(jīng)驗主義的語言觀
第三節(jié) 語言中的形而上學(玄學)影響
第四節(jié) 語言中的某些哲學問題
第五節(jié) 自然語言的缺陷
第六節(jié) 人工語言的創(chuàng)制
第十章 分析哲學的方法
第一節(jié) 對內在關系說的批判
第二節(jié) 多元論與外在關系說
第三節(jié) 分析方法的作用
第四節(jié) 對分析的界定和分類
第五節(jié) 分析方法的科學前提
第六節(jié) 分析的“本體”基礎——邏輯原子主義
第七節(jié) 分析的范圍
第八節(jié) 分析方法的目的
第九節(jié) 分析方法的一般原則
第十一章 認識世界的探索
第一節(jié) 認識論上的六大成見
第二節(jié) 前期的認識論:物質與精神
第三節(jié) 前期的認識論:親知與描述
第四節(jié) 前期的認識論:共相與殊相
第五節(jié) 前期的認識論:真理與謬誤
第六節(jié) 前期的認識論:哲學與科學
第七節(jié) 后期的認識論:科學世界
第八節(jié) 后期的認識論:科學知覺
第九節(jié) 后期的認識論:科學概念
第十節(jié) 后期的認識論:科學概率
第十一節(jié) 后期的認識論:科學推理
后記 思想直窺地獄深處而不畏縮”
參考文獻
羅素著作列表
羅素生平年表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傳奇的一生 羅素出生于英國一個顯赫的新貴族家庭,其祖父曾兩度當過英國首相。然而,羅素從小卻形成了對宗教的懷疑,并對傳統(tǒng)產(chǎn)生某2羅素:所有哲學的哲學家種強烈的反叛。18歲時,羅素進入了劍橋大學,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從此為自己開拓了一個無比燦爛的新世界。他驟然發(fā)現(xiàn),當他談自己思想的時候,人們似乎都認為值得思考。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使羅素產(chǎn)生了新的興趣。他開始關注戰(zhàn)爭以及如何阻止未來戰(zhàn)爭的問題,他的這方面的著作使他成了被廣大公眾所熟知的人物。在戰(zhàn)時,他覺得應該把和平的愿望化成一種有理性的決心,以此來避免未來的大戰(zhàn)。然而,凡爾賽和約打破了他的幻想。他的許多朋友把希望寄托于前蘇聯(lián),但當他1920年訪問前蘇聯(lián)時,卻發(fā)現(xiàn)并沒有什么事物是值得他稱道和喜愛的。 1920年,羅素還應邀訪問了中國,并在中國逗留了近一年時間,被中國知識界譽為“德先生”和“賽小姐”的代表。他寫道:“我熱愛中國人民,但顯而易見,他們對軍國主義勢力的反抗必定導致摧毀自身文明中很多最有價值的東西。……陰云日益籠罩著這個世界,就是這種習慣才使我感到這個世界稍可容忍。”羅素后來出版了名著《中國問題》一書,并始終關心中國的命運和前途。 20世紀50年代以后,他的注意力開始從哲學轉移到國際政治方面,如1954年他譴責比基尼氫彈試驗,隨后又發(fā)表《羅素—愛因斯坦聲明》;1958年他發(fā)動禁止核武器的示威運動。20世紀60年代后期,他開始猛烈攻擊美國的越南政策,并與法國存在主義者讓?保羅?薩特等人組織了國際戰(zhàn)爭罪犯審判法庭。 在早年,羅素就計劃一方面對科學哲學撰寫一系列的著作,從數(shù)學到生物學,使它變得越來越具體;另一方面撰寫一系列關于社會政治問題的著作,使其越來越抽象。最后,他還要在一種理論與實踐等量齊觀的百科全書中達到一種黑格爾式的綜合。的確,這個目標始終貫穿在羅素的全部著述活動中。他一生共寫了(或由他人編輯)大約100部著作和近5000篇文章(這僅是最低估計。筆者1981年曾遇到羅素遺囑的執(zhí)行律師,據(jù)他講,羅素一生共寫了5000多篇各種形式的文章)。 除了最精確的數(shù)學、邏輯和哲學外,他還幾乎探討了人類的全部重要的知識領域,如歷史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倫理學、教育學、宗教學、物理學、國際關系學以及東西方文化比較學等。他的著述活動也并不限于理論領域,甚至他在80高齡,還開始創(chuàng)作小說,如《郊區(qū)的撒旦》、《杰出人的噩夢》等,均受到文學界的好評。他曾樂觀地說:“我一生中的前80年獻給哲學,而后80年可能獻給小說?!?/pre>

后記

思想直窺地獄深處而不畏縮    順掛在這部評傳的主人公所舒展的巨翅上,作者在大哲獨游的歷史時空穿越一遭,宛若升騰到一個從未達到的境界。在那之上,俯視大地人間,萬事萬物萬景似乎盡收眼底,一覽無遺,但匆匆掠過,這一切又如此模糊不定。當飛到自己能力的極致,便有搖搖欲墜的恐懼。但不管如何,在思想巨擘的內力穿透下,增添了追求知識與真理的底氣。    作者曾經(jīng)這樣說過,在色彩學中,質樸的藍色與紅、黃兩色同為三原色,天然而成,無法分解成其他顏色;而在人文社會科學中,這種原色可以分解為良知、智慧、理性與人文精神。這正是人類文明和文化純凈而透徹的結晶。正是這一結晶,賦予社會發(fā)展以靈魂、動力、脊梁和血脈,而它們的肉身顯現(xiàn)或人格載體就是一代代的東西方大哲。以此觀察歷史、現(xiàn)狀和未來,便有了一種理智、公正、犀利的洞穿。這種洞穿,是我們在無止境的跋涉間隙,真誠奉獻給讀者的禮物,微薄而又厚重。它將反觀那些連貫古今思想上的一步步累積過程及其不斷爆發(fā)的聚變;正是這些累積與聚變引起了人類社會巨大的發(fā)展與進步。    而羅素一生的所說所為就是由人類精神的“原色”,即良知、智慧、理性與人文底蘊所凝成的結晶。評說羅素,對他洞若觀火的睿智、獨辟蹊徑的創(chuàng)力、百科全書式的博學、同情人世苦難的良知以及充滿戲劇張力的整個生涯,不可能也沒必要全部包攬到位;也許多留一些未完成的遺憾,也是一種令人滿足的“成就”,因為可以啟迪更多的人繼續(xù)走下去,走下去……    沒有思想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最后,以書前所引述的羅素那段名言作為整個評傳的終結注腳吧!    世界上再沒有任何事物,甚至包括毀滅與死亡,比思想更令人畏懼。思想具有顛覆性、革命性、破壞性及可怕性。思想不會偏袒那些特權,既定制度以及安逸的習俗。思想直窺地獄深處而不畏縮。思想是偉大的、疾速的、自由的,它是世界之光,也是全人類的榮耀之首。    ——羅素    丁子江,2012年1月修稿于洛杉磯

媒體關注與評論

在人類知識和數(shù)理方面,他的研究成果可以與牛頓在理學上的成就相媲美。但并不是由于他在這方面的成就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是因為他能夠把一般性的哲學思想成功地介紹給人們,他這樣做,是對哲學家始終保持興趣的最成功的范例。    ——1950年羅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的授獎詞

編輯推薦

《羅素?所有哲學的哲學家》編輯推薦:倘若外星智慧生物于20實際來到地球,要拜見人類知識界兩個最有智慧的代表,恐怕其中一個是愛因斯坦,另一個就是羅素了。

名人推薦

在人類知識和數(shù)理方面,他的研究成果可以與牛頓在理學上的成就相媲美。但并不是由于他在這方面的成就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是因為他能夠把一般性的哲學思想成功地介紹給人們,他這樣做,是對哲學家始終保持興趣的最成功的范例。——1950年羅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的授獎詞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羅素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條)

 
 

  •   這本書首先對大哲羅素的一生有一個比較完整的概述,從小生長在顯赫家族,到早期在劍橋學習,一直到他后期的性格特征。然后分幾章,分別講述了他在數(shù)學、語言、分析哲學、認識論等領域的作為和成果。其次還講述了羅素與維特根斯坦、懷特海、摩爾的恩怨,羅素對中國文化的興趣等。
  •   p198 撒手人世的羅素留下了家族的“不幸”:前妻們遭受著“苦難”;與他脫離關系的大兒子約翰患上了精神分裂癥,約翰的妻子蘇珊也有精神上的疾病,而他們的三個女兒,即羅素的三名孫女都感到自己被“躁動狂的幽靈”所困擾,后來羅素與他第四任妻子成了她們的法定監(jiān)護人。1952年,羅素與相處不好的第三任妻子皮特離婚后,他們的兒子康拉德一直到1968年才見到父親,正由于這個原因,對康拉德與自己母親的關系造成了永久的傷害??礃诱軐W家和精神病距離也不遠……
  •   羅素訪華以后,在其大多數(shù)重要著作中都或多或少提及有關中國的文化和思想問題。他認為,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如孔子和老子等,擁有非凡的睿智。孔子有時表達了如同基督教福音書一般的憐憫,盡管這種憐憫的效果常常被王法和規(guī)則所阻礙。想必,這就是大哲之間超越時空的解讀吧。
  •   羅素,集大智慧于一身
  •   這個標題有點狂,但是羅素確實很偉大
  •   一本了解羅素的好書!
  •   看了一半了,挺吸引人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