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傳

出版時間:2011-2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徐博東,黃志平 著  頁數:294  字數:330000  

前言

今年正值馬關割臺一百周年和抗日戰(zhàn)爭勝利、臺灣光復五十周年,欣聞時事出版社決定出版由徐博東、黃志平合撰的《丘逢甲傳》(修訂版),我以為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表示衷心的祝賀!    丘逢甲先生(一八六四—一九一二)是近代臺灣史上有影響的人物。他出生在國家民族多難之秋,成長于祖國東南海疆前哨臺灣。少年時代,丘逢甲的心底就孕育起了憂國傷時、反抗侵略的思想種子。身居臺島卻胸懷大志,“以天下為己任”??贾羞M士后,他棄官回臺,銳意桑梓教育,為謀求祖國的富強而努力汲取新的思想營養(yǎng),呼吁防御外敵的入侵。甲午中日戰(zhàn)爭初起,他即預感到臺灣的危難,于是登高而呼,以“抗倭守土”號召鄉(xiāng)里,“傾家財以為兵餉”,投筆從戎,創(chuàng)辦義軍,以備戰(zhàn)守。馬關割臺的噩耗傳來,丘逢甲痛心疾首,拍案而起,“刺血三上書”,率領臺灣紳民向清廷憤怒抗爭,堅決反對割讓臺灣予日本。當一切努力均告無效,在“無天可吁,無主可依”、“無人肯援”而強敵壓境的危急時刻,丘逢甲又“義不臣倭”,力倡建立以清朝為正朔的“臺灣民主國”,與臺灣紳民一起奮起自主保臺,為反抗日本侵略、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祖國領土的主權,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事敗后,丘逢甲滿懷悲憤,飲恨內渡祖國大陸,定居廣東。但他并未就此消沉,內渡十七年,始終以“強祖國、復土雪恥”為職志,以“教育救國”為己任,不辭辛勞,長期奔波于潮、嘉、穗等地,積極倡導新式教育,主持創(chuàng)辦過多所學校,為國家民族培育人才,建樹頗豐。晚年,更由贊助維新改良進而同情、支持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民主革命,為辛亥革命的成功,作出了貢獻。    丘逢甲先生不僅是著名的愛國志士和進步教育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愛國詩人。早于青年時代,其詩名即已享譽全臺。內渡后,他有感于故土淪喪,報國無門,列強進逼,國是日非.,創(chuàng)作了大量愴懷故土鄉(xiāng)親、抨擊時弊和期待國家民族振興、洋溢著強烈愛國主義思想激情的詩篇。他的許多愛國詩篇,催人淚下,感人肺腑,表達了近代中國人民對于外來侵略和本國腐敗政治現實的憂憤與抗爭,為我們認識近代中國的苦難與屈辱,提供了一份生動的教材。丘逢甲在近代詩壇上的地位與成就,是有口皆碑的。本世紀初,梁啟超就極為推崇,將他同晚清愛國詩人黃遵憲同譽為“詩界革命之巨子”。毛澤東、葉劍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丘逢甲的詩歌也十分贊賞。記得一九七四年在選舉第四屆全國人大臺灣代表團代表時,葉劍英同志接見全體臺胞代表,親切地對我們說:“清末臺灣有個愛國詩人丘逢甲,你們知不知道?他的詩寫得很好,很感人!”    然而,對于丘逢甲這樣一位頗為值得紀念的愛國人物,長期以來大陸學術界卻甚少有人研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直到八十年代中期,丘逢甲研究才開始活躍起來,學術界相繼發(fā)表了一批較有學術水平的論文。徐博東、黃志平在廣泛搜集資料并參考、吸收了海峽兩岸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認真探索,撰寫出了第一部評介丘逢甲生平思想和業(yè)績的專著《丘逢甲傳》。八年前,當我拜讀到這部著作時欣喜不已,這不僅因為該書作者之一徐博東教授是我看著他從小長大成人的后生,如今他已學問有成,令我欣慰;更因為這部書的問世填補了大陸臺灣史研究中的一項空白;還因為這部書有如下幾個特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結構嚴謹,語言通俗流暢且富有文采;(二)資料豐富,對史料的考證、鑒別嚴肅認真;(三)不囿于陳說,敢于觸及學術界歷來有爭議的疑點、難點,提出自己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新見解;(四)對丘逢甲的評價較為中肯和實事求是??傊艺J為這本書較為全面、系統(tǒng)和客觀地記敘了丘逢甲先生作為一位著名愛國志士、杰出詩人和進步教育家的光輝一生,是一部頗有學術價值的力作。該書出版問世后,受到海峽兩岸學術界的肯定和好評,不是偶然的?,F在經過作者的認真修改、補充,吸收利用了近幾年來新發(fā)現的史料和學術界丘逢甲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原書的基礎上又有了較大的提高,我相信,該書的重新出版,一定會受到學術界和廣大讀者的歡迎。    值本書出版之際,欣記如上感想,為之序。    蔡子民    一九九五年八月于北京寓所

內容概要

  丘逢甲(1864—1912),中國近代著名的愛國志士、卓越的教育家和杰出的詩人。出生于臺灣鄉(xiāng)村塾師家庭,幼負報國效時大志,目睹清廷朝政昏暗,聯捷進士后返鄉(xiāng)從教,培養(yǎng)人才。甲午戰(zhàn)起,他籌建義軍抗日保臺,事敗揮淚內渡粵東祖居地,興教育才,由贊助變法維新進而支持民主革命。丘詩蒼涼雄健,英氣過人,表達了近代臺灣人民的心聲與訴求,也反映了近代中國民眾的憂憤與抗爭,為我們認識近代中華民族的苦難、屈辱與悲憤,提供了一份生動的教材,在中國近代詩壇占有重要地位。
  《丘逢甲傳(增訂本)》為大家介紹一個完整的丘逢甲。
  

作者簡介

徐博東,1944年生,廣東梅州市蕉嶺縣人。1969年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yè)。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創(chuàng)院院長,歷史學二級教授,主講中國近代史、臺灣史等課程,2008年退休,現任該院顧問。兼任全國臺研會理事、中國社科院臺灣史研究中心理事、國臺辦海研中心特邀研究員等職。著有《世紀交鋒》(合著)、《臺灣傳統(tǒng)文化探源》、《大國格局變動中的兩岸關系》(合著)、《透析臺灣民進黨》等書,發(fā)表專業(yè)論文和時評文章數百篇。黃志平(筆名黃楊、楊華),1936年生,廣東梅州市蕉嶺縣人。1958年北京師范大學蘇俄文學研究班畢業(yè)。在安徽師大、湖南師大等高校任教四十多年,主講外國文學、比較文學等課程,2000年退休。主持編校丘逢甲《嶺云海日樓詩抄》、《柏莊詩草》、《丘逢甲文集》等,發(fā)表相關論文五六十篇。與丘晨波合作主編的《丘逢甲集》列入國家“十五”古籍出版規(guī)劃,由湖南岳麓書社出版。

書籍目錄

增訂本序/唐樹備
增訂本說明/徐博東黃志平
三版自序/徐博東黃志平
修訂版序/蔡子民
原版序一/林增平
原版序二/戚其章
第一章 青少年時代
——封建科場上的佼佼者(一八六四—一八九三)
一、家世源流
二、“東寧才子”與環(huán)境、時代
三、聯捷進士,服務桑梓
第二章 血與火的洗禮
——抗日護臺的愛國志士(一八九四—一八九五)
一、投筆從戎,創(chuàng)辦義軍
二、刺血上書,反對臺
三、力倡自主,義不臣倭
四、抗日事敗,揮淚內渡
第三章 銳意新學,培育英才
——進步的教育活動家(一八九六—一九〇五)
一、內渡之初
二、講學潮汕
三、創(chuàng)辦“嶺東同文學堂”
四、回鄉(xiāng)創(chuàng)辦族學和師范學校
第四章 政教兼預,傾向革命
——順應時代潮流的民主革命派朋友(一九〇六—一九一二)
一、由支持改良到傾向革命
二、暗護黨人,興利除弊
三、漫游羅浮,寄懷家國
四、力促廣東和平獨立
五、生命的最后一息
第五章 “詩界革命之巨子”
——杰出的愛國詩人
一、丘逢甲詩文的刊布簡況
二、丘逢甲詩歌的主要題材和基本內容
三、丘逢甲詩歌的藝術特色
四、丘逢甲的詩論簡介
結束語
附錄
關于丘逢甲生平中若干問題的考評
試論1895年“臺灣民主國”的民主性
丘氏七代簡表
丘逢甲生平大事簡表
丘逢甲詩文目錄
大陸學術界丘逢甲研究論著目錄
臺灣出版發(fā)表的有關“臺灣民主國”和“乙未抗日”
研究論著目錄(部分)
《丘逢甲傳》出版后新聞媒體的報道和學術界的評論(部分)
原版后記
修訂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第一章青少年時代——封建科場上的佼佼者(一八六四——八九三)一、家世源流祖國寶島臺灣的地形,猶如一塊巨大的芭蕉葉,東西最寬處為一四。公里,南北長三九四公里,地跨北回歸線,屬熱帶、亞熱帶氣候,溫度適宜,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中央山脈貫串南北,平原則集中在西部沿海地帶、在中央山脈與西部平原之間,分布著連綿起伏的若干個丘陵地。其中位于臺中至南投一線,向東伸入玉山山脈與阿里山山脈的地段,人們稱之為豐原丘陵地,是臺灣本島地形最特殊、物產極為豐富的半山區(qū),著名的“銅鑼灣斷層”就在這里。在這塊丘陵地上聚居的,有來自閩粵的東渡移民,也有與漢族融合的“平埔人”以及其他少數民族。這里是中部山地與西部平原相交接的地帶,商貿往來較為頻繁,民風淳樸,文風較盛,盛產菠蘿、香蕉、柑桔和小麥、花生、玉米等農作物。在行政建制上,清季屬福建省臺灣府淡水廳管轄。一六四年十二?二十六日(清同治三年,甲子,十一月廿八日)午夜,福建省臺灣府淡水廳境內的雙峰山區(qū)銅鑼灣(今苗栗縣銅鑼灣)星月高懸,萬籟俱寂,人們早已進入夢鄉(xiāng),只有一戶在李氏家塾設館教書的丘姓人家里,此刻還亮著燈火。忽然,從屋子里傳出一陣清脆而響亮的嬰兒啼哭聲,打破了這月夜的靜寂——原來,一個小生命在丘家降生了。這個剛剛呱呱墜地的男嬰不是別人,就是本書的傳主、日后成為中國近代歷史上著名的愛國志士、杰出詩人和進步教育活動家丘逢甲。

后記

本書自一九八七年由時事出版社首版發(fā)行以來,業(yè)已過去八個年頭了。作為中國大陸出版的第一部丘逢甲傳記,受到海內外輿論的重視和海峽兩岸學術界前輩、同仁的肯定與鼓勵,在此,作者表示深切的謝意。    丘逢甲先生是臺灣學術界競相研究的歷史人物,有關著述頗豐,散見于各種報章雜志上的評價文章不計,僅舉其較著者,至少有鄭喜夫編撰的《民國丘倉海先生逢甲年譜》、蔣君章等著《丘逢甲的一生》、郭兆華著《丘逢甲先生的生平》、丘秀芷著《剖云行日——丘逢甲傳》、曾養(yǎng)甫著《丘逢甲事略》等多部著作出版問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相形之下,由于種種原因,大陸學術界對丘逢甲的研究卻起步較晚,八十年代以前只有少數幾篇評析丘詩的文章問世。但是進入八十年代以后,特別是圍繞著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在廣東首次舉行全國性的紀念丘逢甲誕辰一二○周年學術討論會,大陸學術界掀起了一股丘逢甲研究熱潮,涌現出一批較有學術價值的研究論文(請參見本書附錄五)。此前,上海、安徽還分別出版了重新標校的丘逢甲詩集《嶺云海日樓詩抄》(分別由丘鑄昌、黃楊主校),廣東出版了《丘逢甲詩選》(李樹政選注)等。首版《丘逢甲傳》就是在廣泛參考、吸收了海峽兩岸學者上述學術成果,融匯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并充分利用了許多新發(fā)掘的珍貴史料,考證了若干訛誤的基礎之上撰寫出來的。因此,應該說,《丘逢甲傳》得以出版問世,乃是海峽兩岸學術界共同努力的結果,決非作者個人的能力可以濟事的。    拙著《丘逢甲傳》自一九八七年問世以來,學術界又相繼出版了一批有關丘氏的著作,如由黃楊(即黃志平)、丘晨波校點的丘氏早年詩集《柏莊詩草》、丘鑄昌著《丘逢甲評傳》、徐博東與黃志平合著《臺灣愛國志士丘逢甲》和丘晨波主編的《丘逢甲文集》等;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在廣東梅州市舉行的首次有海峽兩岸學者參加的“紀念丘逢甲誕辰一三○周年學術討論會’’上,又有一批學術論文發(fā)表,丘逢甲研究得以進一步深入開展。《丘逢甲傳》(修訂版)即是以一九八七年時事出版社出版的《丘逢甲傳》為底本,吸收利用了近幾年來,學術界丘氏研究的最新成果加以修訂而成的。全書框架和基本觀點沒有什么變化,只是對一些史實上的明顯訛誤作了訂正,并補充了一些新發(fā)現的重要史料,許多地方在文字上也作了技術性的處理,以期能反映出當前海峽兩岸學術界在丘逢甲研究方面的基本面貌。但限于資料條件和作者的學識水平,書中許多地方仍感明顯不足,疏誤也肯定在所難免,敬希海峽兩岸文史界前輩、同仁和廣大讀者繼續(xù)不吝賜教。    今年是馬關割臺和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一百周年,同時也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和臺灣光復五十周年,此時此刻,我們愈加緬懷愛國先賢丘逢甲先生,謹以本書的出版以資紀念!    正值本書緊張修改之際,作者接獲臺灣逢甲大學的邀請函,盛情邀請我們于一九九六年三月赴臺參加該校首次舉辦的“丘逢甲與臺灣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與此同時,又欣聞財團法人臺北市逢甲大學校友文教基金會發(fā)起“紀念丘逢甲先生研究”征文活動,向海內外華人廣泛征集記敘丘逢甲先生生平事跡的文章。這些有益的活動,必將進一步推動丘逢甲研究的深入開展,有助于弘揚丘逢甲先生的愛國愛鄉(xiāng)精神和高貴品格,作者將不揣翦陋,撰文應征,并熱切期待著能順利赴臺,出席明春在逢甲大學舉行的盛會,以便和臺灣同行歡聚一堂,共同切磋,領受教益。    在本書出版之際,令作者倍感難過的是,曾為本書寫作給予過很多鼓勵和指導的徐森源先生(徐博東先父),以及為本書原版作序的林增平教授已先后病逝,永遠離開了我們,在此,我們表示深切的哀悼!    最后,感謝臺盟中央主席團主席、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常委蔡子民先生在百忙中為本書作序。    徐博東黃志平    一九九五年八月于北京

編輯推薦

《丘逢甲傳(增訂本)》是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丘逢甲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