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中國長安出版社 作者:王慶 頁數:28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鬼谷子》是王詡的代表作,從主要內容來看,其中涉及到大量的政治、軍事等謀略問題,故也被稱為兵書。
本書承古開今,既繼承了《鬼谷子》中的談判游說、政治、軍事、為人處事等方面的成功學智慧,又結合了當下人們?yōu)槿颂幟竦某晒涷炁c智慧,是一部從古至今總結得來的不可多得的中國人自己的成功學全書。
作者簡介
王慶,女,1972年10月出生,湖北武漢人,文學博士。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捭闔篇
時代的潮流由誰來引領?
牽牛要牽牛的鼻子
測準風向再使舵
“常勝將軍”是怎么回事?
“金蟬脫殼”有妙招
敢說話更要會說話
是進攻?還是退守?
志向決定你能走的多遠
五個手指不一般齊
第二章 反應篇
學習歷史就是為了運用
原來話可以這樣說
如何巧妙運用“釣人之網”?
試試不一樣的思維方式,
尋求心與心之間的共鳴
細節(jié)往往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了解別人更要了解自己
處世還是圓滑一點的好
第三章 內楗篇
好聽難聽看你怎么說
發(fā)言權不等于決策權
越是危急關頭越要鎮(zhèn)定
行動前先把調查工作做足
不要讓自己“后院失火”
“明珠”不要投在暗處
貪欲是敗亡的先行者
第四章 抵巇篇
不要妄想一蹴而就
把災禍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別等問題嚴重了才想到補救
創(chuàng)新才是前進的動力
鋒芒過露是做人的大忌
第五章 飛鉗篇
第六章 改忤篇
第七章 揣篇
第八章 摩篇
第九章 權篇
第十章 謀篇
第十一章 決篇
第十二章 符言篇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捭闔篇 1 興亡之道——時代的潮流由誰來引領? 【原典重現】 粵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譯文釋要】 縱觀上古歷史,可知圣人生活在天地之間,乃是眾人的先導。通過觀察陰陽兩類現象的變化來對事物作出判斷,并進一步了解事物存亡的關鍵因素。計算和預測事物的發(fā)展進程,通曉人們思想變化的關鍵,揭示事物變化的征兆,從而把握事物發(fā)展變化的關鍵。所以,自古至今,處于天地間的圣人分析事物思路都能統(tǒng)一到陰陽的變化之中?!? 【談古說今】 在鬼谷子看來,圣人之所以為圣人,最根本的就是要“守司其門戶”。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分析且順應時代發(fā)展的大趨勢?!?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tǒng)思維,一說起“興亡之道”,往往要從夏、商、周這“老三代”中去尋找。這是什么緣故呢?一個合理的解釋是,在商代夏、周代商的過程中,后世所倚重的謀略尚未取得足以決定勝負的地位。不僅如此,儒、道、法、陰陽等諸子百家的思想也統(tǒng)統(tǒng)不存在,人們的社會政治思想還是混沌一片。在這樣一個時代里,“興亡之道”就顯得很純粹,純粹到可用簡單的“天命”來概括。無論是君還是民,都十分相信“天命”的說法,認為它決定著天下興亡。即便是夏桀和商紂這樣的暴君,也都自詡天命所歸。而所謂“天命”,往往是先人或者圣人對待時局的一次富有遠見的預測?!? 商湯征伐夏桀之前,曾做了一篇“湯誓”,以鼓舞軍隊的士氣。這篇短文后來收錄在《尚書》一書中。在文中,商湯說:“來吧,你們各位!都來聽我說。不是我敢于貿然進攻夏朝!實在是因為夏王犯下大罪,上天命令我去討伐他。現在你們大家會說:‘我們的國君不體貼我們,不讓我們種莊稼,卻去攻打夏王。’這樣的話我早就聽過。夏王剝削他的人民,大家都說:‘這個太陽什么時候才能落下?我們寧可和你一起滅亡。’夏桀的德行敗壞到這種程度,現在我一定要去討伐他。”果然,商湯打敗了人民痛恨的夏桀,建立了商朝。商朝末年,王位落到了紂王的手中,政治黑暗,民不聊生,而西邊的周族逐漸興起,在周文王的領導下,實力已足以與商相抗衡。然而,深通易理的文王沒有貿然興兵東進,而是對內施以仁政,對外鏟除商紂的幫兇,同時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武王即位后,認為伐商的準備工作尚未完成,仍然韜光養(yǎng)晦,耐心地等待時機。據司馬遷在《史記?周本紀》中所說,武王曾率兵東進至孟津,天下諸侯紛紛響應,但武王認為商朝氣數未盡,于是果斷退兵。在呂尚等一班賢臣良將的輔佐之下,周族的實力得以迅速增長。與此同時,商朝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卻在激化,商紂王飾過拒諫,肆意胡為,殘殺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武王、呂尚等人遂把握這一有利戰(zhàn)機,決定大舉伐紂,經過牧野之戰(zhàn),一役而勝,結束了商朝的統(tǒng)治?!? 商湯伐桀和武王伐紂都充分展現了知勢順勢之道,在中國古代政治、軍事史上,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意義。后來世人企圖推翻一個政權的時候,也都標榜自己是在行“湯武之事”。然而,不同的動機和方式,往往產生不同的結果?!? 近代,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國延續(xù)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勝利的果實最終被袁世凱篡奪。袁世凱表面上支持革命,其實是別有用心。等他一朝大權在握,就不顧革命派的一致反對,大搞復辟帝制的活動,結果僅僅當了83天的皇帝,就在舉國上下的唾罵聲中被迫下臺,最后抑郁而死?!?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所謂“分析形勢”的勢就是歷史的大勢,“順勢而為”的順就是民心的向背,這里的“勢”和“順”再加上領導的賢德,直接決定著戰(zhàn)爭以及一切事業(yè)的成敗。 在現代商業(yè)領域,同樣也要遵循這一道理。一個企業(yè),如果能順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立足于服務社會,堅持自己的品牌戰(zhàn)略,并由卓越的領導帶領,就大有可能邁向輝煌?!? 微軟公司是電腦軟件業(yè)的巨頭,該公司引領著全球信息化的浪潮,傾力發(fā)展小型家用電腦,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巨大便利。至于這艘商業(yè)巨輪的舵手比爾?蓋茨,即便除去“世界首富”的炫目光環(huán),我們依然能感受到他的執(zhí)著與睿智。在一次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比爾?蓋茨誠懇地說:“我也曾有過頹廢和虛怯。微軟公司在起飛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阻力一次比一次大,從技術難關,競爭對手的圍攻到政府的指控,如果我不是最終以勇氣和毅力戰(zhàn)勝頹廢和虛怯,把難關變成發(fā)展的機會,恐怕早就被市場競爭的浪潮淹沒了。” 由此可見,只有充分的分析這個時代的具體特征,努力去順應時代發(fā)展的主流趨勢,才能引領時代的潮流走向,取得真正意義上的勝利?!? 【當下啟示】 中國有句古話講得好,就是“時勢造就英雄”。就是到了今天,我們仍在信仰和追捧“隨潮而動”的時代精英,仍在追求和力行“與時俱進”的人生理念。當市場經濟的大潮翻滾而來的時候,機遇總會在大浪淘沙的歷史瞬間出現,誰有眼光,有準備,能夠看清潮流走向,早一步做準備,誰就會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獲得成功。不是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么,叫做“機遇總是垂青于那些有準備的人”?!? 2 綱舉目張——牽牛要牽牛的鼻子 【原典重現】 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馳或張。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后,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夫賢、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 【譯文釋要】 事物的變化雖然無窮無盡,但各自都有自己的歸宿;或者屬陰,或者歸陽;或者柔弱,或者剛強;或者開放,或者封閉;或者松弛,或者緊張。所以,圣人要始終把握事物發(fā)展變化的關鍵,觀察事物的來龍去脈和先后順序,度量對方的智謀,測量對方的能力,再比較技巧方面的長處和短處。至于賢良和不肖,智慧和愚蠢,勇敢和怯懦,都是有區(qū)別的。所有這些,可以開放,也可以封閉;可能進升,也可以辭退;可以輕視,也可以敬重,要靠無為來掌握這些。 【談古說今】 中國有句俗話:“牽牛要牽牛鼻子。”是說一頭壯碩的水牛,怎樣驅使它去耕田?自古以來,都是刺穿它的鼻子,系上鼻環(huán),用繩子牽著鼻環(huán),牛因鼻痛,會乖乖地聽人使喚。西方的哲學家也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說的都是一個意思,即萬事萬物都存在著起決定作用的關鍵點,這就像鬼谷子說的“圣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后,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 牛懶,我們就牽它的鼻子,驢犟我們又該如何?驢子的犟世人皆知,常常是拉它拉不動,打也打不走。其實,之所以人們很難制服驢子,是因為很少有人知道驢子的“死穴”。找不到要害,一般的抽打根本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常干農活的人,有不少人知道馴服犟驢的妙法,也就是找到了它的“死穴”。這個“死穴”的具體位置不太好描述,通俗地說,就是在驢子肚皮中點至脊柱中點這條弧線的左側方約五分之一處,農村的人稱之為驢子的“肚繃子”。在驢子不聽話時,你只要對準它的“肚繃子”踢上一腳,它立刻如觸電般幾乎僵在那里,什么脾氣都沒有了,乖乖地任你擺布?!? 我們在辦事的時候,常常也是不知從何處下手。其實,每個事物都有各自的特點,這就是所謂的突破口,我們應該學會尋找這個突破口,把握其關鍵,解決事情就會變得容易多了,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個例子?!? 劉邦得了天下,定都洛陽。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各個文臣武將議論紛紛,都希望自己有個好結果。不少人已等不及了,早就開始爭論功勞大小了??墒?,分封畢竟是一件比較重要的事情。劉邦先從功勞比較大的文臣武將開始封侯,對接下來如何進行分封還在考慮之中?!? 一天,劉邦在洛陽南宮邊走邊觀望,只見一群武將在宮內不遠的水池邊,有的坐著,有的站著,交頭接耳,在議論些什么,見到他都不吭聲了。劉邦很奇怪,就把張良找來問道:“你知道他們在談論些什么嗎?”張良答道:“他們這是要聚眾謀反呢!”劉邦大吃一驚:“他們?yōu)槭裁匆\反呢?”張良平靜地說:“陛下從一個布衣平民起家,與眾將共取天下,現在所封的都是以前的老朋友和自家的親族,所誅殺的是平生自己最恨的人,這怎么不令人望而生畏呢?若是不得受封,以后難免被殺,朝不保夕,患得患失,當然要頭腦發(fā)熱,聚眾謀反了。”劉邦大吃一驚地說:“那怎么辦呢?”張良想了一陣子對劉邦說:“陛下平日在眾將中有沒有對誰特別不滿?”劉邦說:“我最恨的就是雍齒。我起兵時,他無故降魏,以后又自魏降趙,再自趙投降張耳。張耳來投降我時,順便也帶了他?,F在滅楚不久,像這種朝三暮四的家伙又不能無故殺他,真讓人憋氣。”張良一聽,立即就說:“好!立即把他封為侯,才可能解眼下的人心浮動。”劉邦想了想,張良的話是極有道理的,雖說不愿意,但為了穩(wěn)定局面,也只有這樣了?!? 沒過幾天,劉邦在南宮設宴招待群臣。在宴席快散時,傳出詔令:“封雍齒為甚邡侯。”雍齒聽到宣詔后,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當他確信無疑后,才上前拜謝。雍齒被告封為侯后,立刻在眾將領中產生了轟動,一個個喜出望外:“雍齒都能封侯,我們還有什么好顧慮的?” 這一事件顯示了張良這一計謀的高明。因為這一做法抓住了關鍵,解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慮。如果沒有抓住這樣的突破口,恐怕再分封十幾人也達不到穩(wěn)定人心的目的。同時劉邦能這樣做,也體現了一代帝王不計前嫌的胸襟和氣量,而且也輕而易舉地緩和了君臣之間的矛盾,避免了一場可能發(fā)生的動亂。他這種安一仇而得眾心的權術,也常常為后世政客們所用。例如東漢末年,袁紹想清除異己,曹操則不以為然地說:“高祖赦雍齒之仇而群情以安,如何忘之?”由此可見,袁紹的見識比起曹操來是差很遠的。后來,人們把劉邦封雍齒這件事同春秋時齊桓公不計前嫌重用管仲的事情相提并論,管仲曾經作為齊桓公的敵對方用箭射中桓公的帶鉤,險些將齊桓公殺死,但齊桓公即位后仍然能夠重用管仲,留下一段佳話。兩件事合到一起,就有了“雍齒先封,射鉤見相”一說?!? 【當下啟示】 從當下的管理學角度來看,劉邦鳳雍齒的做法,雖然帶有很濃厚的權術色彩,但卻巧妙的抓住了事情的核心,將可能存在的隱憂消于無形,實在是高明的政治策略。另外,對于權術的理解,歷來有很多異議。一般說來,人們并不認可玩弄權術的行為。但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卻可以適當的運用,但要加上一定的限制條件,這樣,權術也就有了現實意義?!?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