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2 出版社:曲超 中國長安出版社 (2011-02出版) 作者:曲超 頁數(shù):278
Tag標簽:無
前言
看透美國并不難 可能有的人看了這本書的書名會說:“可能嗎?一本書就能看透美國?” 不錯,要把美國的各個方面全都寫清楚,可能要寫好~部百科全書。但是,我想讓大家看透的,是美國的精髓。因為有了這些精髓,才有了今天你所知道的美國。 那么讀者要問,從哪能體會到美國的精髓呢?美國的精髓又是什么呢? 我身邊正好有位美國的朋友,他叫馬克,也許你可以從他的故事中得到點啟示。 馬克在美國國內(nèi)大學(xué)畢業(yè)后,要找份工作,就去征求他老爸的意見,他老爸說,你愛干什么就干什么,別煩我! 馬克見老爸嫌自己煩,就決定走得遠遠的,離開美國。不要誤會,他不是要來中國,因為美國現(xiàn)在到處都是Made in China,在他們看來,中國太富了,一點挑戰(zhàn)都沒有。 正在他犯愁去哪里的時候,在網(wǎng)上,美國的一家慈善機構(gòu)正要組織一個救濟隊去剛果幫助那里的難民,馬克想,剛果不錯,工業(yè)化程度不高,人煙稀少,去那里! 半個月后,經(jīng)過面試審查,馬克正式成為救濟隊的一員,準備動身去遙遠的非洲叢林。 說到這,我要發(fā)表議論了,你還沒看出美國的精髓在哪里嗎?馬克的家鄉(xiāng)就在弗吉尼亞,雖然他是德國人的后裔,但是他還是繼承了弗吉尼亞精神——勇于挑戰(zhàn)、勇于冒險、勇于開拓! 如果沒有這種精神的話,就不會有美國的西進運動,那么現(xiàn)在美國的西部就不會像今天這樣繁榮。 相比較之下,我們中國人也有開拓的精神,‘改革開放后,那么多人“下?!绷耍墒堑搅私裉?,那些“下?!钡娜硕汲蔀榱似髽I(yè)家、大老板的時候,他們卻沒有勇氣叫自己的孩子去“開拓”了:孩子,還是留在自己身邊Ⅱ巴! 因此,相比較之下,我們所欠缺的,是一種精神的傳承。 言歸正傳,還是說馬克。馬克到了剛果后,看到的是剛果內(nèi)戰(zhàn)不斷,人民生活的困苦。那里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爆發(fā)一場嚴重的傳染性疾病,每天都會看到有人死去,馬克說,雖然救濟隊的衛(wèi)生和醫(yī)療條件好一點,但是因為要首先治療當(dāng)?shù)厝?,所以有的隊員就會因為被疾病感染又得不到及時的治療而死亡。 我曾想仔細了解一下他在剛果的見聞,可是他拒絕向我描述某些具體的細節(jié)。他說,那種慘象是我們這些人無法想像的,如果總回想這些事,人就會崩潰。跟我說這些話的時候,他的眼眶就紅了起來。 美國人從來都是直截了當(dāng)?shù)?,他們的感情非常豐富,喜、怒、哀、樂,溢于言表。“9·11”事件后,在世貿(mào)大樓的廢墟前,美國婦女嚎啕大哭,你看到這個情景,就會知道,美國人也都是很情緒化的。 英國人就比較反感美國人這一點,他們比較欣賞中國人那種婉轉(zhuǎn)、含蓄的方式。英國人認為美國人說話陰陽怪氣、表情極度扭曲。 可是,如果美國人像英國人一樣刻板、嚴肅的話,他們就不是美國人了。美國之所以是美國,就在于它的直接、它的豐富。 此后,馬克跟隨救濟隊又到了其他的非洲國家。在結(jié)束了為期兩年的非洲之旅后,他們救濟隊征求每個隊員的意見,由隊長起草報告,交由政府保存。報告上的大致內(nèi)容是:某某國家不尊重人權(quán);某某國家限制公民言論自由等。 我奇怪地問馬克,你們不是主要負責(zé)醫(yī)療和救援工作嗎?怎么報告里不說這些,談到政治上來了?馬克聳聳肩,他說,沒有自由,一切都談不上。 馬克的故事講完了,我想大家應(yīng)該了解了什么才是美國。今天晚上,當(dāng)你打開電視看到新聞里說美國又做了什么,你就不再困惑了。 這就是美國人的觀念,他們熱愛自由,勝過熱愛自己的生命。但是,美國人卻在“絕對的自由觀念”中掙扎不已。 絕對的自由,從某個程度講,就是絕對的放縱。至今為止,一些美國學(xué)者還在爭論:林肯發(fā)動內(nèi)戰(zhàn)到底符合不符合憲法的規(guī)定?因為他們覺得聯(lián)邦政府干涉了南方蓄奴州的行政自由。 這種觀念使得美國在一些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一直都是模棱兩可。社會價值體系的混亂使得美國犯罪率居高不下。在華爾街的高樓掩蓋下的貪婪,引發(fā)了全球金融危機。 通過一本書而看透美國,其實也很簡單。 作者 2010年11月于北京
內(nèi)容概要
清教徒時代,人類史上才真正出現(xiàn)了職業(yè)這個概念。當(dāng)時的職業(yè)一詞是calling,就是呼喚的意思。上帝讓你干嘛,你就得干嘛。想跳槽?先得跟上帝禱告,上帝不讓跳,你就還得在這家公司窩著?! ⌒掠⒏裉m到底有什么?有大石頭!但是它們又不是什么有價值的礦石。這可急死了新英格蘭的商人們了,大石頭畢竟不是大饅頭,眼見自己馬上就要啃大石頭過日子了?! ∵@是男人間的一場戰(zhàn)爭。華盛頓帶著150多名英國的熱血男兒到達目的地的時候,法國人已經(jīng)搶灘登陸了,而且在那里還修建了橋頭堡。橋頭堡上金光閃閃,成群結(jié)隊的法國人在碉堡上唱著歌,喝著小酒,上面還打著橫幅:熱烈歡迎喬治·華盛頓和他的民兵來訪問! 憑什么???殖民地的老百姓們納悶,你們英國議會什么時候插手殖民地事務(wù)了?當(dāng)初我們的爺爺?shù)臓敔敍Q到這片土地建立殖民地的時候,是國王批準了的。我們英國議會中連一個議員都沒有,現(xiàn)在,我們看報紙、結(jié)婚這種事你們都要敲竹杠? 美國政府在兩伊戰(zhàn)爭中向伊拉克提供許多技術(shù),包括允許向其出口超型電腦,甚至炭疽熱技術(shù)?,F(xiàn)在,美國聲稱伊拉克擁有生物武器,實際上這是以前縱容伊拉克的惡果之一。
作者簡介
曲超,大學(xué)英語專業(yè),經(jīng)常和外教爭得面紅耳赤,但是每次期末成績都是A。喜歡中國、外國各地方歷史。古代、近代、現(xiàn)代、后現(xiàn)代各時期歷史,他無所不包??傊J為自己什么都會,是個自大狂。 從小勵志做一個文人。喜歡模仿金圣嘆、李敖這樣的狂人,至今依然喜歡沒事偷著樂。 看過無數(shù)研究美國的著作,能用辯證地態(tài)度看待美國人,至少瑪莉蓮·夢露和瑪莉亞-凱利在他心目中的地位無人能夠動搖。 作者此生的夢想就是能夠不用太忙碌,多出去旅旅游什么的。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英皇的殖民地 第一節(jié) “五月花”號,起航/002 話說清教徒/002 “五月花”號的征程/004 41位鐵漢的公約/005 感恩節(jié) /006 開枝散葉/008 第二節(jié) 凡事都要有規(guī)矩/009 一百年來的13個殖民地/009 一國三制/011 立法機構(gòu)也挺亂/012 議會和總督掰腕子/013 第三節(jié) 航海要有方向/014 重商主義/014 《航海條例》/015 限制也上癮/017 第四節(jié) 順從只是暫時的/019 距離產(chǎn)生美/019 被忽視的感覺很不錯/020 大家來走私/023第二章 我們獨立吧 第一節(jié) 我們不要印花稅/026 七年戰(zhàn)爭/026 勝利了,卻笑不出來/029 結(jié)婚都上稅/030 第二節(jié) 波士頓,請你喝茶/032 波士頓慘案/032 安安靜靜地傾茶/034 第一屆大陸會議/035 第三節(jié) 邁向獨立的大門/037 黎明的槍聲/037 甕中捉鱉/038 第二屆大陸會議/039 人們需要《常識》/040 獨立宣言/042 第四節(jié) 打仗不是鬧著玩的/044 “兩山”大捷/044 薩拉托加大捷/045 約克鎮(zhèn),定乾坤/047 第五節(jié) 進步盯憲法,退步的條文/049 開會要有規(guī)則/049 淡定地作出選擇/051 政治是一門妥協(xié)的藝術(shù)/053 看上去很美/054第三章 誰來拯救美國 第一節(jié) 挑戰(zhàn)奴隸制/058 比“五月花”號更早/058 究竟解放了誰/060 有壓迫就有反抗/062 第二節(jié) 兩黨誕生/064 密蘇里妥協(xié)案/064 1850年妥協(xié)/065 堪薩斯一內(nèi)布拉斯加法案/066 共和黨橫空出世/068 第三節(jié) 鐵血真漢子:約翰·布朗/070 漢子的早年歲月/070 參加堪薩斯內(nèi)戰(zhàn)/072 約翰·布朗大起義/073 第四節(jié) 林肯當(dāng)選/076 貧苦童年/076 走上政壇/078 林肯VS道格拉斯/079 走向巔峰/080 第五節(jié) 南北戰(zhàn)爭/082 不得不戰(zhàn)/082 戰(zhàn)爭總動員/084 初戰(zhàn)告負/085 半島上的爭奪/087 解放黑奴就能勝利/088 第六節(jié) 后林肯時代/091 一個偶然的活動/091 戲院的槍聲/092 經(jīng)濟騰飛/094第四章 歐洲,你要聽話 第一節(jié) 鍍金時代/098 史上首個億萬富翁:洛克菲勒/098 鋼鐵大王:卡內(nèi)基/100 拿政治當(dāng)生意/102 第二節(jié) 笑看歐洲窩里斗/104 鐵馬冰河入夢來/104 戰(zhàn)爭與和平/106 主戰(zhàn)派,羅斯福/108 第三節(jié) 發(fā)現(xiàn)德國潛艇/110 別人打仗我發(fā)財/110 站在協(xié)約國一邊/111 德國潛艇戰(zhàn)/112 第四節(jié) 該出手時才出手/115 美軍參戰(zhàn)/115 巴黎和平分贓會/117 華盛頓會議/119第五章 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 第一節(jié) 史上最差總統(tǒng):哈定/124 撲克內(nèi)閣/124 尷尬風(fēng)流/126 放任自由/127 第二節(jié) 大蕭條,大爆發(fā)/129 繁榮景象/129 黑色星期四/131 羅斯福臨危受命/133 第三節(jié) 力挽狂瀾/135 復(fù)興金融/135 改革農(nóng)商/136 救濟無家可歸的人們/137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139 第四節(jié) 困境和出路/141 法西斯抬頭/141 左右夾擊/143 大法官的刁難/145第六章 夢醒珍珠港 第一節(jié) 別碰我,我中立/148 在道義上保持中立/148 人民想要和平/150 禍水東移/151 第二節(jié) 虎!虎!虎!/153 日本跳出來了/153 一次處心積慮的偷襲/155 珍珠港的慘劇/156 第三節(jié) 反法西斯大家庭/159 丘吉爾的算計/159 《聯(lián)合國家宣言》/161 對蘇聯(lián)伸出援手/162 第四節(jié) 東邊日出西邊雨/164 神秘的“AP方位”/164 中途島:日本海軍的噩夢/165 霸王行動:敲響納粹的喪鐘/167 血腥“奧馬哈”/168 第五節(jié) 勝利屬于我們/170 墨索里尼的末日/170 柏林誰來攻/171 兵臨城下/173 對日寇的最后一戰(zhàn)/174第七章 蘇聯(lián),我記住你了 第一節(jié) 要穌哥,不要鐵幕/178 鐵幕演說/178 危機為哪般/180 馬歇爾計劃/182 第二節(jié) 三八線不是你們家的/184 朝鮮問題/184 聯(lián)合國軍來了/186 從鴨綠江退到板門店/188 第三節(jié) 麥卡錫主義/191 麥卡錫其人其事/191 謝偉思的中國“緣”/193 《亞美》案/194 多行不義必自斃/196 第四節(jié) 東德西德,一墻之隔/199 德意志分裂/199 把墻砌起來/201 有事好商量/202 第五節(jié) 古巴要打核戰(zhàn)爭/204 火燒美國后院/204 沒有槍,沒有炮,蘇聯(lián)給我們造/206 虛驚一場/207 第六節(jié) 越南,你讓我好疼/209 越南:苦難的土地/209 狂轟濫炸:全面侵越的開始/211 尼克松:退一步海閱天空/212第八章 不省心的中東 第一節(jié) 幫助猶太人回家/216 猶太人的夢想/216 美國見縫插針/219 以色列:美國幫助下的重生/220 第二節(jié) 穌哥和真主的戰(zhàn)爭/223 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223 贖罪日戰(zhàn)爭/225 戴維營和談/226 第三節(jié) 堅定支持伊拉克/227 霍梅尼PK薩達姆/227 伊拉克:我有美國/229 戰(zhàn)爭經(jīng)過/.230 第四節(jié) 薩達姆反水了/233 欠債不還錢/233 玩火自焚/235 嚴厲的制裁/237 第五節(jié) 頭疼的巴以局勢/238 一波三折的和談/238 和平,在奧斯陸/240 后拉賓時代/241 曠日持久的流血沖突/243第九章 新世紀。新挑戰(zhàn) 第一節(jié) 論世貿(mào)大樓的倒掉/246 世貿(mào)大樓轟然倒塌/246 目標,本·拉登/247 阿富汗反恐行動/249 草木皆兵/250 第二節(jié) 陷在伊拉克當(dāng)中/252 都是“飛毛腿”惹的禍/252 邪惡軸心/253 一場毫無懸念的戰(zhàn)爭/254 勝利,言之過早/256 第三節(jié) 伊朗,你小心/258 將你包圍/258 聯(lián)合國上的博弈/259 “反美斗士”內(nèi)賈德/260 志同道合也沒用/262 第四節(jié) 華爾街的陰謀/264 次貸為何危機/264 B計劃/266 奧巴馬救市/267附錄一:歷任美國總統(tǒng)/269附錄二:美國大事年表/273
章節(jié)摘錄
為什么會這樣呢? 基督教認為,《圣經(jīng)》是神的話語,誰手里有了它,就等于是掌握了神的話。在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教廷控制著圣經(jīng),圣經(jīng)都是拉丁文,故意不翻譯成當(dāng)?shù)卣Z言。即使是說拉丁語的地區(qū),也不讓普通信徒看到《圣經(jīng)》。 這樣,天主教教廷就可以任意歪曲、曲解甚至編造神的話語。普通信徒?jīng)]有圣經(jīng),那么,教廷頒布的一切規(guī)章、制度,就成了“神的旨意”,誰敢違抗,誰就是“異端”,就要被處死。 清教徒并不是一種派別,而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傾向,一種價值觀。清教徒是最為虔敬、生活最為圣潔的新教徒,他們認為“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喚”。認為每個個體可以直接與上帝交流,反對神權(quán)集團的專橫、腐敗、繁文縟節(jié)、形式主義。他們主張簡單、實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 清教徒時代,人類史上才真正出現(xiàn)了職業(yè)這個概念。當(dāng)時的職業(yè)一詞是calling。call是呼喚、呼叫的意思。calling含有“召喚、神召”的意思,意即上帝在天上呼喚你、命令你該有何種行為。這個詞義中無疑含有宗教意義:職業(yè)即是天職,是上帝安排的任務(wù),這是職業(yè)的最初定義。 在清教徒的理解中,職業(yè)就是一件被冥冥之中的神所召喚、所使喚、所命令、所安排的任務(wù),而完成這個任務(wù),既是每個個體天賦的職責(zé)和義務(wù),也是感謝神的恩召的舉動。現(xiàn)在,清教徒認為,上帝召喚自己開拓北美的疆土,就把在美國國度上的“創(chuàng)業(yè)”視為天職。 清教徒對一切充滿了信心,無論從事商業(yè)貿(mào)易還是生產(chǎn)耕種,都具有排除萬難、獲得非凡成功的勇氣和信心,他們善于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不斷地開拓和征服。 在歷史上,清教徒因與“英國的國教教義相違背”而受到過多次迫害,其實,這只是國王怕清教徒搶了他“信仰”的飯碗而已。一個“君權(quán)神授”的國王。怎能允許他的子民信仰其他教派呢? 正因為如此,詹姆斯一世開始瘋狂地迫害清教徒,只要清教徒消失在英國的土地上,那他的國王寶座就能坐得更穩(wěn)當(dāng)一點。 “五月花”號的征程 很多人都知道,乘坐“五月花”號到達北美洲的清教徒開創(chuàng)了美國的歷史。但是,他們一開始并不想去那么遙遠的蠻荒之地。 1608年,一批受宗教迫害的英國清教徒,為了尋找一塊能讓他們傳播清教思想的地方,砸鍋賣鐵,弄了一只帆船。他們最初選擇的是荷蘭的阿姆斯特丹。 荷蘭離英格蘭很近,只隔著多佛爾海峽,在歐洲也是商業(yè)最發(fā)達的國家之一。清教徒在英國呆不下去,到荷蘭去謀求發(fā)展是很自然的選擇。 但他們到了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后,發(fā)現(xiàn)大城市里物價太貴,真是“長安居大不易”,生活相當(dāng)困難,吃了上頓沒下頓。為了改善環(huán)境,尋找更好的謀生機會,他們又集體搬遷到了荷蘭的工業(yè)城市萊頓。在那里,人們倒是對他們很寬容,信仰也相對自由,荷蘭政府挺同情他們這幫“外來的和尚”,還專門給了他們一座教堂,允許他們有自己的牧師,用自己的方式做禮拜。 但是這樣還是滿足不了這批人的“胃口”——肚子依然填不飽。更可怕的是,在當(dāng)?shù)厝说难障?,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子女都變成了荷蘭人的做派,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受到了荷蘭其他教派異端學(xué)說的影響。 這是相當(dāng)危險的,要知道,這些人本來是想讓每個荷蘭人都成為“清教徒”的,而不是讓荷蘭人來同化他們的。 為了擺脫傳教過程中的種種困境和干擾,他們決定移居到北美洲的弗吉尼亞。在那里,他們既能做英國人,又能自由地信奉清教。P003-004
編輯推薦
憑什么啊?殖民地的老百姓們納悶,你們英國議會什么時候插手殖民地事務(wù)了?當(dāng)初我們的爺爺?shù)臓敔攣淼竭@片土地建立殖民地的時候,是國王批準了的。我們英國議會中連一個議員都沒有,現(xiàn)在,我們看報紙、結(jié)婚這種事你們都要敲竹杠? 美國政府在兩伊戰(zhàn)爭中向伊拉克提供許多技術(shù),包括允許向其出口超型電腦,甚至炭疽熱技術(shù)。現(xiàn)在。美國聲稱伊拉克擁有生物武器,實際上這是以前縱容伊拉克的惡果之一。 曲超編著的《一本書看透美國》用“人”講史,把美國歷史上所有的重大事件透過事件中人物的言行為讀者展現(xiàn)。讓你覺得華盛頓、林肯、羅斯福這些美國歷史當(dāng)中的偉大領(lǐng)袖們離你并不遙遠,他們好像就在你的身邊,給你喋喋不休地夸耀他們的“豐功偉績”。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