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0 出版社:中國長安出版社 作者:蔣維喬 頁數(shù):212
Tag標簽:無
前言
緒言 寫這書的本意,是有鑒于我國上古一直傳到如今的醫(yī)療預防法極有價值,不過遺下來的書籍,滿紙是陰陽五行、坎離鉛汞等代名詞,叫學者沒有方法去了解,理論又涉于神秘,所以不能廣泛流傳。我本想寫一冊明白曉暢的書,公諸當世,然沒有功夫,擱置多年。到一九一四年(我那時四十二歲)看見日本流行的《岡田式靜坐法》,他說這是他發(fā)明的,我乃不能再自遲回,于是寫了一冊《因是子靜坐法》公世。 靜坐兩字,我國人老早用過,宋朝理學家,多用靜坐功夫;明朝袁了凡有《靜坐要訣》一書行于世,實在與“禪定”的意味相同。不過靜坐這兩個字很為響亮,通俗易解,我也就取用這個名詞。人們本有四種威儀叫行、住、坐、臥,惟有坐的時候,全身安定,最容易下手,所以不論道家、佛家,都采用趺坐的方法;平臥時候,也可作這功夫。功夫到極其純熟,走路時,停住時,也能夠動中取靜,心不外馳,那是不容易的?! ∥业脑瓡霭嬉院?,銷路極廣,大約到一九一八年(我那時四十六歲),我又采取佛教天臺宗的止觀法,撰成《靜坐法續(xù)編》公世。兩書不脛而馳,重版數(shù)十次,到如今又經(jīng)過三十六年(我現(xiàn)年八十二歲)積了不少經(jīng)驗,證實了“奇經(jīng)八脈”的通路,可以供醫(yī)療預防的參考?! ∵@書從原理、方法、經(jīng)驗三方面加以說明,但比前兩書豐富得多。
內(nèi)容概要
靜坐氣功是我國固有的養(yǎng)生術,是一門既古老又科學的身心靈修煉方法。自古以來,中國人一直以靜坐為涵養(yǎng)道德和保養(yǎng)身體的秘法。特別是佛教傳入中國之后,打坐更成為儒釋道所有修行者的必備功課。但是,因為沿襲幾千年來的秘不示人的陋習,導致知之者甚少,幾近失傳。眾多通俗小說的夸張描述,更使得大眾對靜坐的認識充滿了迷信色彩。 蔣維喬先生為求破除迷信,廣利眾生,決心公開推廣真正的靜坐養(yǎng)生秘法。本書是他幾十年親身經(jīng)驗的總結,首次客觀地說明傳統(tǒng)功法的科學原理,不講怪力亂神,只講實證養(yǎng)生,簡單明了、便于掌握,“一掃向者怪異之談,而以心理的、生理的說明之”,讀者若能按照書中所述如實修煉,定能激發(fā)身體潛能、受益一生。
作者簡介
蔣維喬(1873~1958)字竹莊,別號因是子,江蘇武進人。著名教育家、養(yǎng)生家。
蔣維喬先生早年致力于教育事業(yè),曾任教育部秘書長、江蘇省教育廳長、東南大學校長等職。后皈依諦閑大師,法名顯覺,乃成為虔誠的佛教徒。后又親隨太虛大師學習因明學。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江
書籍目錄
因是子靜坐法 原序 生命與呼吸 疾病的來源 疾病的預防 靜坐的方法 身體的姿勢 精神的集中 呼吸的練習 治病與防病的功效 原理篇 人類之根本 全身之重心 靜坐與生理的關系 靜坐與心理的關系 重心即身心一致之根本 靜字之真義 靜坐中安定重心之現(xiàn)象 形骸之我與精神之我 方法篇 姿勢 呼吸 靜坐時腹內(nèi)之震動 經(jīng)驗篇 幼年時代 青年時代 靜坐之發(fā)端 靜坐之繼續(xù) 靜坐之課程 初入手時之困難 第一次之震動 第二三次之震動 二十余年間之研究 靜坐宜知忘字訣 靜坐不可求速效 震動與成效無關系 靜坐與睡眠之關系 靜坐與食物之關系 動與靜應兼修 結尾語因是子靜坐法續(xù)編 第一章 靜坐前后之調(diào)和工夫 第一節(jié) 調(diào)飲食 第二節(jié) 調(diào)睡眠 第三節(jié) 調(diào)伏三毒 第四節(jié) 調(diào)身 第五節(jié) 調(diào)息 第六節(jié) 調(diào)心 第二章 正修止觀工夫 第一節(jié) 修止 第二節(jié) 修觀 第三節(jié) 止觀雙修 第四節(jié) 隨時對境修止觀 第五節(jié) 念佛止觀 第三章 善根發(fā)現(xiàn) 第一節(jié) 息道善根發(fā)現(xiàn) 第二節(jié) 不凈觀善根發(fā)現(xiàn) 第三節(jié) 慈悲觀善根發(fā)現(xiàn) 第四節(jié) 因緣觀善根發(fā)現(xiàn) 第五節(jié) 念佛善根發(fā)現(xiàn) 第四章 覺知魔事 第五章 治病 一、察知病源 二、對治疾病 第六章 證果 一、聲聞果 二、緣覺果 三、菩薩果 四、佛果附錄:佛學大要 一、三細相 二、六粗相 三、破我法二執(zhí) 四、佛法十宗 五、理事圓融 六、會通性相因是子靜坐衛(wèi)生實驗談 第一章 緒言 第二章 靜坐的原理 第一節(jié) 靜字的意義 第二節(jié) 身心的矛盾 第三章 靜坐與生理的關系 第一節(jié) 神經(jīng) 第二節(jié) 血液 第三節(jié) 呼吸 第四節(jié) 新陳代謝 第四章 靜坐的方法 第一節(jié) 靜坐前后的調(diào)和功夫 第五章 止觀法門 第六章 六妙法門 第七章 我的經(jīng)驗 第一節(jié) 少年時代 第二節(jié) 中年時代 第三節(jié) 修習東密 第四節(jié) 生理上的大變化 第八章 晚年時代 …… 第九章 結語附錄1:一年又半的靜坐經(jīng)驗附錄2:修習靜坐法三年實驗記附錄3:我靜坐的經(jīng)過和成效附編:靜坐要訣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三部分第三章 靜坐與生理的關系 第一節(jié) 神經(jīng) 靜坐能影響全部生理,外而五官四肢,內(nèi)而五臟六腑,殆沒有一處沒有關系;然這里不是講生理學,未便一一列舉,只可就極有關系的神經(jīng)、血液、呼吸、新陳代謝四種來說說?! ∠騺砦覀兛偸前焉砼c心看作兩樣的東西。自從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發(fā)現(xiàn),大腦皮層統(tǒng)轄全身內(nèi)在與外在環(huán)境的平衡而起種種反射作用,因外在環(huán)境的改變,刺激了感受器,又能影響大腦皮層的活動,因此人類精神與肉體更不是兩樣的,而是一個有秩序的現(xiàn)象,是統(tǒng)一的、不能分離的。 反射有、無條件反射及條件反射兩種方式:“無條件反射”是先天性的,不學而能的,比較簡單的。例如物體接近眼睛的時候,眼瞼一定做急閉的反應,鼻孔受刺激引起打噴嚏,喉頭受刺激要咳嗽或嘔吐,手碰到熱湯一定要回縮,這都是無條件反射?! o條件反射決不夠應付生活上千變?nèi)f化的環(huán)境,但積聚許多無條件反射,由大腦皮層作用,就能前后聯(lián)系起來成為“條件反射”。例如梅子味酸,吃了口中流涎,是無條件反射;后來看見梅子,不必入口,就能望梅止渴,這是“條件反射”。這樣我們對內(nèi)外一切事物的反應范圍,就十分擴大了。 我們的思想日益發(fā)展,又有語言文字的第二信號,去代替實際事物的第一信號的刺激,這樣條件反射就可達到?jīng)]有止境的廣大范圍了。反射具有兩種作用就是“抑制”或“興奮”作用,神經(jīng)受刺激,大腦命令全身或局部發(fā)生興奮,興奮到相當程度,又能發(fā)生抑制作用?! ∧敲挫o坐與神經(jīng)有什么關系呢?大腦反射,在我們習慣上說起來,就是妄念,妄念一生一滅,沒有停止的時候,容易擾亂,非但叫心里不能安靜,并且影響到身體。例如做一件秘密事情,偶然為人揭穿,必然面紅耳赤,又如碰到意外驚恐,顏面必現(xiàn)青白色,這就是情緒影響到血管,蓋慚愧時動脈管必舒張、驚恐時動脈管必舒張的緣故。又如愉快時則食欲容易增進,悲哀時雖見食物也吃不進,這是情緒影響胃腸機能的緣故。這種例子很多,所以我們必須叫精神寧靜,反射作用正常,使植物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兩種功能對抗得平衡,庶幾身心容易達到一致。然妄念實是最難控制的,惟有從靜坐下手,反復練習,久而久之,可以統(tǒng)一全體,聽我指揮。古人說:“天君泰然,百體從令。”就是此意,可見靜坐與神經(jīng)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谖逭? 止觀法門 靜坐時候,身體四肢安放妥當,呼吸調(diào)勻,只是這個心,最難調(diào)伏。人們的心,一向是追逐外物,如今要把它收回來,放在腔子里,真不是容易的事情,這時應該耐心練習“止觀”法門。學者對前面的調(diào)和功夫,做得有點成效以后,應進一步學習止觀。就是調(diào)和功夫沒有得到成效,一直學習止觀也是可以的?! ≈故峭V?,把我們的妄心停止下來。妄心好比猿猴,一刻不停,怎樣下手呢?我們要猿猴停止活動,只有把它系縛在木樁上面,它就不能亂跳了?! ⌒拗沟牡谝徊?,叫“系緣止”?! ⊥牡幕顒?,必定有個對象,不是想一件事體,就是想一樣東西,這依附的事物,叫做緣。妄心忽想甲、忽想乙、忽想丙、丁等等,叫做攀緣。我們把這個心念系在一處,此如把鎖系住猿猴,所以叫做系緣止。這個止法有好幾種:今就通常適用的舉出兩種:一、系心鼻端:把一切妄想拋開,專心注視鼻端,息出息入,入不見它從哪里來,出不見它從哪里去,久而久之,妄心就慢慢地安定下來。二、系心臍下:人們?nèi)淼闹匦脑谛「?,把心系在這個地方,最為穩(wěn)妥;這時應該想鼻中出入的息像一條垂直的線,從鼻孔喉管逼直通至小腹;久后不但妄心漸停,并且可以幫助調(diào)息功夫。 學習系緣止,稍微有點純熟;就可進修“制心止”。 什么是制心止呢?前說的系緣止是就心的對象方面下手,今制心止直從心的本體上下手,就是看清我們心中念頭起處,隨時制止它,斷除它的攀緣。這比系緣止為細密,是由粗入細、由淺入深的功夫?! ≡龠M一步,要修“體真止”,更比較制心止為高?! ∏懊鎯煞?,還是修止的預備工作,這法乃是真正的修止。什么叫做體真止呢?體是體會,真是真實,仔細體會心中所想的事物,倏忽即已過去,都是虛妄,了無實在,心中不去取著,洞然虛空,所有妄想顛倒,不必有意去制它,自然止息。沒有虛妄,就是真實,心止于此,故叫它體真止。至于修體真止的方法,應該靜坐時候,閉目返觀我的身體,自幼而壯、而老、而死,細胞的新陳代謝,刻刻變遷,剎那不停,完全虛假,并沒有實在的我可以把握得??;又返觀我的心念,念念遷流,過去的念已謝,現(xiàn)在的念不停,未來的念沒到,究竟可以把住哪一個念為我們的心呢?可見妄心一生一滅,都是虛妄不實,久久純熟,妄心自然會停止,妄心停止,那就是真實境界?! W靜坐的人,起初是心思散亂,把持不住,這叫做散亂,散亂是心向上浮,治散亂的方法,就要用止。止而又止,心思漸漸收束,不知不覺,坐下不久,又要打瞌睡,這叫昏沉,治昏沉的方法,就要用觀?! ∮^不是向外觀,是閉目返觀自心,也有三種: 一叫空觀,觀宇宙中間一切一切的事物,大至世界山河,小至我的身心,都刻刻在那里變化,沒有絲毫實在,都是空的,提起這心,觀這空相,叫做“空觀”?! 】沼^練習稍久,入坐后再看這心,念頭起處,每一念頭必有一種對象,對象不是一事,就是一物;世間的事物,都是內(nèi)因外緣湊合而成,今姑舉一例:譬如五谷種子能夠生芽,是內(nèi)因,水土能夠養(yǎng)育種子,是外緣;若把種子藍在倉里,不去播種,就永不能夠生芽,因為只有內(nèi)因,缺乏外緣,因緣不湊合之故。又如有田土,有水利,你若不去下種,也永不能夠生芽,因為只有外緣,缺乏內(nèi)因,因緣也不湊合之故。凡世間的事物,都是因緣湊合即生,因緣分散即滅,我們心中念頭的起落,也是這等假象,絲毫不可執(zhí)著,如此觀察,叫做“假觀”。 從相對方面看來,空觀是屬于無的一邊,假觀是屬于有的一邊,功夫到此地步,還不算完全,應該再為精進,觀空時不去執(zhí)著空,觀假不去執(zhí)著假,離開空假兩邊,心中無依無著,洞然光明,這叫做“中觀”?! ∩鲜鲋褂^法門,表面好像有些區(qū)別,實則不過在修持時候,心的運用方向,或有時偏于止,或有時偏于觀罷了。剋實說來:就是念念歸一為“止”,了了分明為“觀”,止時決不能離開了觀,觀時也決不能離開了止。學者切勿拘泥文字,應該隨時活用為要。
媒體關注與評論
【名人評價】◎ 弘一法師李叔同(現(xiàn)代著名高僧)——《因是子靜坐養(yǎng)生法》,常州蔣維喬著。前年著正篇,多依道教。今著續(xù)篇,純依佛教。若有愿習靜坐者,可閱此書。又,若有被人誘惑誤入歧路者,宜速勸其閱此書以糾正之。◎ 南懷瑾(臺灣當代文化大師)——在無書可資遵循的時候,比較普遍為人所樂道的,便是蔣維喬先生所著的《因是子靜坐法》,多少人如法炮制去學靜坐,多少人想使自身上發(fā)生氣脈感受,做到和他一樣。《因是子靜坐法》是他學習“靜坐”的反應實錄,可以貢獻給大家做參考?!?饒宗頤(國學大師 與季羨林并稱“南饒北季”)——自十四歲起,我學“因是子靜坐法”,我早上會沐浴和靜坐,然后散步,晚上九時必寬衣就寢。我的飲食起居都很隨便,中餐西餐、南國北土我都能適應?!?沈昌文(著名出版家、前三聯(lián)書店總經(jīng)理)——我在上海很得意的一件事,也是終生受益的事,現(xiàn)在可以直說了,就是我學了氣功。因為跟蔣先生學習氣功,我在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都得到了習練,確實是受用無窮。◎ 章乃器(近代民主人士、養(yǎng)生家)——蔣維喬先生便是有志于用科學說明靜坐,同時破除迷信的一個代表人物。他所著的《因是子靜坐法》曾經(jīng)是通行一時的?!?沈澎農(nóng)(南京中醫(yī)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因是子靜坐法》轟動全國,包括北京大學在內(nèi)的不少學校都將該靜坐法列入課程,并設有靜坐會等組織,可謂極一時之盛。練習者以知識分子者居多,教育家楊昌濟就曾在長沙第一師范學校向?qū)W生講授靜坐要訣。當年毛主席在這所學校學習時,就堅持靜坐深呼吸,為其革命生涯打下堅實的體魄?!?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中華養(yǎng)生史綱》節(jié)目——蔣維喬在《因是子靜坐法》中,運用通俗的語言和科學方法對靜坐養(yǎng)生法進行了較系統(tǒng)的闡釋,對養(yǎng)生文化的普及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此書刊行后,傳習靜坐法的人與日俱增,遍及全國及南洋各地?!?《佛教養(yǎng)生之道》——對初學者而言,修禪典籍莫過于蔣維喬先生所著《因是子靜坐法》,其中不但有詳細的修性修心術,更有詳盡的入禪方法和作者的親身體驗??芍^熟讀《因是子靜坐法》即可登堂入室,入于佛家養(yǎng)生長壽之門。
編輯推薦
《因是子靜坐養(yǎng)生法》正在引領全球靜坐養(yǎng)生的熱潮。弘一法師、南懷瑾、饒宗頤、沈昌文等權威名家大力推薦、并一生修持。據(jù)說毛.主席、蔣介石、郭沫若等人年輕時都曾勤練不已,為建功立業(yè)筑下堅實的體格基礎。本書出版后影響巨大,全國各大高校和機構風行一時,受益者不可計數(shù)。靜坐是我國傳統(tǒng)養(yǎng)生學中的寶貴遺產(chǎn)。自古以來,儒釋道三教修行者都將靜坐當做參悟生命本質(zhì)、激發(fā)生命能量的秘寶,歷朝歷代的無數(shù)社會精英都曾親身力行,從中得益?,F(xiàn)在,隨著東西文化交流的密切,秘傳幾千年,來源于古老東方文明的靜坐養(yǎng)生熱正在席卷全球,全世界的人們都在嘗試學習東方古老的靜坐冥想藝術,以提升自己的靈性與健康。點擊鏈接進入: 建議與作者另一佳作《因是子健康養(yǎng)生經(jīng)》共讀研習、勤修精進。點擊查看
名人推薦
◎ 靜坐健康、受用一生撰文:沈昌文(前三聯(lián)書店總經(jīng)理、前《讀者》雜志主編) 在整個“文革”期間,我總體上還算是個逍遙派,我有逍遙的條件。說到逍遙,我有一段故事,要往回說上一段?! ?953年,或者1954年的時候,也就是到總編室當秘書之前,我因為用功過度,身體很壞。那時候是到了一個關頭,不是要讓我回去嗎?我必須做出成績來,為留在北京工作創(chuàng)造條件。我的成績從哪兒出來呢?我看準了俄語。我俄語學得比較早,也比較好。為出成績,我用功的程度很難形容,所以很快就得病了。三個毛病:一是神經(jīng)衰弱,一個晚上只能睡幾個小時;二是肺結核,在醫(yī)院里打氣胸,右肺有陰影。三是關節(jié)炎,南方人適應不了北方的氣候。當時我正想請假去上??床。蒙缋镉幸豁棙I(yè)務,就是鄭易里的《英華大字典》需要到上海去補排版。校對科長嚴俊對我很好,知道我病了,就安排我到上海,一邊工作,一邊養(yǎng)病休息。 我這次在上海很得意的一件事,也是終生受益的事,現(xiàn)在可以直說了,就是我學了氣功。人家給我介紹認識了一位老先生,叫蔣維喬,字竹莊,道號“因是子”。他當過江蘇省的教育廳廳長。我跟他學氣功,他當時已經(jīng)有80歲了。他的功法非常簡單,不講什么外功內(nèi)功等等,亂七八糟的更是沒有,起首只有一條,就是“意守丹田”。怎么能“意守丹田”呢?這一點我很得意,他講的一句話我能落實,就是“破除我執(zhí)”。他認為,越是“執(zhí)”于一點,就越不能成功,所以要放松。放松之后,把注意力集中在肚臍之下一寸三分,老是想著那兒,那兒就會發(fā)熱,一旦發(fā)熱了,就是所謂“得氣”了。然后,你就按著書上講的經(jīng)絡路線,把得的氣引導到一定的穴位上。需要治哪個部位,就讓氣走到哪個地方。慢慢地,你的病就會好了。 我從他這里得到的教益,最主要的還不是治身體上的病,而是治心理上的病,就是“破除我執(zhí)”啊。蔣先生善談“止觀”,然后引入“我執(zhí)”。所論種種,我這個二十來歲的小青年聞所未聞。從上?;貋硪院螅揖陀鍪孪氲瞄_了。人人都有天地,我只是盡我的努力,至于能做到多少,那就不是我的事情了,就是上帝或者是誰誰誰的事情了,這就能免除自怨自艾的心態(tài),那是最糟糕的心態(tài)了。自怨自艾損失最大,而且損失的是自己,這使我茅塞頓開。我過去有那么一股進取之心,可我不知道退。他告訴我,要進還要退,你才能有真正的進步?! “パ?,真是的,若是沒有他告訴我這一點,我可能以后就毀了。我當然還是要進,但是不再刻意去追求效果了。有沒有效果,除了自己努力,還有個緣的問題。你要做準備,一邊努力,一邊等那個緣的到來。不然緣來了,你沒有準備,就錯過去了。一個人,總是會碰到一些緣分的。你可能碰不上這個緣,可是那個緣會到你的身邊。一個人,絕不能抱怨,怎么緣總也不到我的身邊呢? 這么一想,真是得益呀!盡管他跟我講話的時間很短,但是我聽進去了。后來他跟別人講的時候,我也很注意聽。對他我是非常感激。去年我到臺灣,還把他的著作又搜集了一遍,各種版本都有,主要就是《因是子靜坐法》。他算得上氣功領域里的一個大家,我受他影響太深了。很有意思,影響我很深的幾位老先生,都是中華職業(yè)教育社的,都是跟黃炎培他們一起的。蔣維喬先生是,那位給我中學第一年獎學金的沈恩孚先生,也是;甚至我一輩子心儀而從未見過卻往往冒稱是他事業(yè)繼承人的鄒韜奮先生,也是職教社出身的?! 】傊驗楦@位蔣先生學習氣功,我在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都得到了習練,確實是受用無窮。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