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集萃

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子豐 中國長安出版社 (2009-07出版)  作者:子豐  頁數(shù):304  
Tag標簽:無  

前言

泱泱中華千年文明,不只是王朝的興衰,政權的迭換,更是一種民族潛在特質的承接與延續(xù)。這種民族特質與文化脈絡的連貫,更多地體現(xiàn)在民間,體現(xiàn)在達官顯貴和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間。正如古人所言:“禮失而求諸野?!保ā稘h書·藝文志·諸子略》)這“野”便是“江湖之遠”,而非“廟堂之高”。相比于官方正史的刻意與民間野史的隨性,家書對某一歷史時期的狀況記載則更具真實性,因而更具可信性,常為治史方家所青睞。除去史學價值,家書最為重要的作用體現(xiàn)在它對一個民族文化的保存與記憶上。作為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家書不僅維持著一種家族親情,更承載著中華民族濃厚的血緣文化,并真實記錄著一個民族的成長軌跡。“三代政暇,文翰頗疏。春秋聘繁,書介彌盛?!保▌③摹段男牡颀垺洝罚Q言之,書信早在東周末年便已興起。這種獨特的家書、家訓文化,綿延千年歷史,已成為中華文化經(jīng)典之一。相對于史學著作的宏大敘事相比,家書文化的核心則重在日常的細節(jié)。在現(xiàn)實的生活細微處體現(xiàn)出一個民族的特性與行為處世的方式。對中國人而言,許多處世哲學、道德標準的獲知,多來源于長輩或是親友的言傳身教與潛移默化。這“言傳”最重要的一個方式便是家書。中國人歷來持“家國一體”論,“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治家與治國的地位并列,可見中國人對“家”的注重?!凹绎L”、“世家”、“書香門第”等等諸如此類的詞匯,都在傳達一個概念:家族文化的傳承與延續(xù)。這種“齊家”的理念與方式,深深地影響著一代代的中國人?!皼]家教”、“有爹生沒娘教”、“數(shù)典忘祖”……都是最為狠毒的辱罵語,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人對“家教”的極度關注。家書作為家教的一種至關重要言傳方式,對中國人的成長影響深遠?!傲⒀?,立德,立功”(《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是中國人理想的成功標志。家書、家訓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成功的中國人的“所立之言”。當然,這“言”在當時是隱性的,它是留給子孫或親朋的一種建議與經(jīng)驗,通常都是“言者”本人對人生、對世間的感悟與體認。因而它會過濾掉諸多外在因素的抗撓,而保留言者最為坦誠的一面。這其中有成功的得意,也會有失敗的痛苦,但無論是得意或痛苦,它們對后來者都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中國人是特好面子的,言和行往往很難合拍一致,所以要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莫過于去讀中國人的家書與家訓。作為身處現(xiàn)代的我們,要真正弄通國人的心理與稟性,做到與人和諧相處,在具有“中國特色”的環(huán)境中去謀取個人的幸?;虺晒?,也不妨去讀讀前輩智者留給后人們的家書??梢院敛豢鋸埖卣f,家書與家訓是先輩的人生智慧結晶,是最實用也是最真實的人生經(jīng)驗之談。讀懂了這些情真意切的書信,也就讀懂了中國人自己的人生方式。毋庸諱言,現(xiàn)代西方文明對古老中華文明的沖擊,造成當今國人的一種文化斷裂感,于是便有人在努力尋求重燃國學之熱。編者無意于這等宏大志愿,因為編者始終深信一點:中國人始終是中國人,中國人有自己的思維方式與行事邏輯。中華文明實際上存在于每個中國人的無意識之中?!安凰剂?,自難忘。”上下五千年文明,家書不計其數(shù)?!都視汀分荒苻捌渲胁糠制拢幾杉责嬜x者。限于時間,加上編者的學識有限,其中難免有掛一漏萬之憾,尚請各位方家指正批評。

內(nèi)容概要

  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家書不僅維持著一種家族親情,更承載著中華民族濃厚的血緣文化,記錄著一個民族的成長軌跡?!傲⒀裕⒌?,立功”是中國人理想的成功標志。家書、家訓作為家教中一種至關重要的言傳方式,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成功的中國人的“所立之言”。它是留給子孫或親朋的一種建議與經(jīng)驗,通常都是“言者”本人對人生、對世間的感悟與體認。因而它會過濾掉諸多外在因素的阻撓,而保留“言者” 最為坦誠的一面。這其中有成功的得意,也會有失敗的痛苦,但無論是得意或痛苦,它們對后來者都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書籍目錄

論為學安身立命之根本讀書貴勤勉持恒讀書為學宜務實為學博專兩相宜讀書為學功名談論處世與人方便即是善識人有術是智慧與人交往有分寸言辭得體是風范千金不換是信義論修身君子當自強不息君子當公平公正君子當和而不同君子當平驕怒氣論持家論家庭和睦論家長里短論勤儉持家論居家安全論教子教子當寬嚴相濟教子當遵之以道教子當一以貫之教子當立人為本論道非常道,非常名眼中萬物皆有吾道“道”緣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天道日圓,象征圓滿

章節(jié)摘錄

原文:吾遭亂世,當秦禁學,自喜,謂讀書無益。洎踐祚以來,時方省書,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堯舜不以天子與子而與他人,此非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馬尚惜,況天下耶?吾以爾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稱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為汝來,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為嗣。吾生不學書,但讀書問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辭解。今視汝書,猶不如吾。汝可勤學習。每上疏,宜自書,勿使人也。……(《手敕太子文》)譯文:我生逢亂世,趕上秦皇焚書坑儒,禁止民間求學。當時我很高興,認為讀書沒什么用處。直到登基,我才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于是讓人給我講解,以了解作者寫書的本意。回想以前自己的所作所為,實在有很多做得不對的地方。當年堯舜不把天下傳給自己的兒子,卻讓給別人,并不是他們不珍惜自己的江山,實在是因為他們的兒子不足以擔當大任啊。普通人家里有匹好牛好馬,還懂得珍惜,何況這天下江山呢?你是我的謫長子,我早就有意立你為太子。朝廷里的大臣們都很欣賞你那四位朋友。當初我請他們出山,他們都不肯來,現(xiàn)在他們卻愿意為你來效力,由此可見你足以擔當重任。現(xiàn)在我就正式確立你為我的皇位繼承人。我這一生沒有正經(jīng)念過書,只是在平常讀書或是問字時,才慢慢知道了一些文法知識。因此我所寫的文辭并不大工整,然而還是可以表達清楚我想說的意思?,F(xiàn)如今我看你寫的東西,還不如我的呢,你可要勤奮學習啊。每次上的奏疏,你都要自己批閱、自己寫,千萬不妥讓別人幫你寫?!f文解字:“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钡弁鯇⑾嘁彩侨?,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悲喜惆悵。上述摘錄是劉邦重病纏身彌留之際寫給太子劉盈的遺言。有誰會想到,一代梟雄臨終之言,竟然是讓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按常理,一個從小被老子(劉老漢)痛罵為不學無術的無賴,長大后吃喝嫖賭樣樣精通的流氓,怎么可能得天下當皇帝。但歷史的規(guī)律再一次證明:世事皆有可能!這種可能就是尊重事實,尊重客觀規(guī)律性。在劉邦的遺言中,關鍵的兩個字還是:為學。劉邦當初對儒生絕對算得上是深惡痛絕。他曾經(jīng)拿著儒生的帽子當尿壺,當著儒生的面,一邊泡腳一邊玩女人。這樣一種人臨死前居然還是要讓兒子多讀書,勤奮學習。這就不得不令人深思了。從劉邦的話中,可以得知他本人平常間也是在不斷學習的,“吾生不學書,但讀書問字而遂知耳”。由此可見,小混混劉三兒并不是人們想像中那樣不愛學習,文盲加流氓。相反他還是很注意提高自身修養(yǎng)的,尤其是當了皇帝之后。表面看來,漢高祖劉三兒很輕視文人,很藐視學習,尤其不注重為學之道,但其骨子里仍然認可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為學,羨慕并注重那些有真才實學的隱士高人,承認讀書明理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他的遺書就是個佐證,同時根據(jù)現(xiàn)有的史料,也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一些蛛絲馬跡。史載,小混混劉三兒當了皇帝后,開始時并沒有太多的感覺,依然像當年造反一樣,和手下弟兄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喝醉了就胡言亂語,甚至瞎胡鬧。后來他任用了叔孫通(著名儒生),讓他定儀制劃等級、賞軍功,規(guī)范各種朝廷禮儀后,劉三兒感言:“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保ā妒酚洝じ咦姹炯o》)嘗到了甜頭的劉三兒對儒生的態(tài)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變,讓叔孫通當兒子的私人教師(太子太傅),同時負責起草并制定各類“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制度。另一件說明劉三兒注重為學之道的重要證據(jù),就是“商山四皓”事件,也就是遺書中提到的太子的四位老朋友。事實上劉三兒并不喜歡太子劉盈,嫌他太過懦弱,沒魄力,不像自己,于是幾次三番想廢了他,立庶出的小兒子趙王劉如意為太子。劉盈本人仁厚忠誠,當不當太子無所謂,但他媽(皇后呂雉)不干了。呂雉找來張良,讓他想辦法幫幫自己的兒子。張良本不想摻和劉家的家務事,但經(jīng)不住呂雉的苦苦哀求,只好給她母子倆獻上一計。一次歌舞晚會上,劉三兒借著酒勁又想提出廢太子時,忽然看到太子劉盈身后站著四個須發(fā)皆白的老頭兒,個個儀表不凡,風度翩翩。一問才知道他們就是商山四皓?!吧躺剿酿笔请[居在商山的四大隱士,時人稱其為高人。劉三兒一統(tǒng)天下后,聞其名,便幾次派人去請他們出山,孰料卻碰了一鼻子灰,四個老頭兒不買賬。劉三兒雖然心里有點不痛快,但也并不十分在意。今天忽然見到自己久請不到的四大高人,劉三兒一下子就泄了氣,徹底放棄了更換太子的念頭。他看著太子帶著四個老頭兒離開,知道太子羽翼已豐,其勢力足夠影響到朝中各方人物,再鬧下去只能是自討沒趣。讓太子請商山四皓出山露面,就是張良設下的計。張良實在是太了解這個無賴主子了,一下子便點中了其軟肋。劉三兒有嚴重的“隱士”情結,認為隱士必定是高人,所以對傳說中的那四大高人心存敬意與怯意。自己請不動的人物,太子卻能讓其形影不離,足見太子的厲害。所以劉三兒很郁悶,看著哀哭不止的戚夫人(趙王劉如意的媽),忍不住悲歌一曲以抒解胸中的悶氣。現(xiàn)在看來,張良是位杰出的心理分析師。他深知劉三兒的內(nèi)心深處還是很看重知識分子的,雖然貴為天子,但其潛意識之中還是羨慕且敬畏那些有知識的文化人。這就有點類似當年某些暴發(fā)戶的心態(tài),越是有錢越擔心別人瞧他不上眼,笑其土包子、沒品位。所以張良用商山四皓來打擊劉三兒的信心,果然取得奇效。于是,后世就有學者認為,事實上是“商山四皓”改變了整個西漢初的歷史走向。姑且不論這種觀點是否正確,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漢高祖劉邦對文化知識的看重,對學習的重要性的認同。劉邦的這封《手敕太子文》,可視為他對人生最透徹的領悟:不學無以明理,不明理無以知善惡,不知善惡無以行事,無以擔天下之重任,無以治國平天下。為學同樣是帝王的安身立命之本。由此可看出,“劉項不讀書”完全是曲解歷史,他們二人不僅讀書,而且注重讀書,更深知為學乃安身立命的根本。因而顏之推⑤才會說:“自古明王圣帝,猶須勤學,況凡庶乎!”——帝王尚如此,何況各行各業(yè)的百姓呢?以上是帝王將相們對為學之道的看法,現(xiàn)在就來讀讀被奉為家教經(jīng)典的《顏氏家訓》又是作何解釋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家書集萃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