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批點宋詩

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現(xiàn)代教育出版社  作者:張楚喬,張光鹽,王多 主編  頁數(shù):344  字數(shù):21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序?  木  齋  張楚喬等同志主編的這本《紀曉嵐批點宋詩》,是《紀曉嵐批點唐詩》的姊妹篇,兩書都是從天下第一才子紀曉嵐批點的《瀛奎律髓勘誤》等書中精選出來并加以譯注而成的。書中不僅有紀曉嵐的批點,還有方回等其他人的品評,可視為紀曉嵐與方回等評賞家們之間的對話。方回(1227-1306),字萬里,號虛谷。他編選的《瀛奎律髓》,“所錄皆五七言近體,故名‘律髓’;《自序》謂取十八學士登瀛洲、五星聚奎之意,故曰‘瀛奎’。大旨排西昆而主江西,倡為‘一祖三宗’之說?!奔o曉嵐對方回的《瀛奎律髓》多有批評:“其說以生硬為健筆,以粗豪為老境,以煉字為句眼,頗不諧于中聲?!保ā端膸烊珪偰俊罚┓交赜捎谏性诮髟娕傻拟挪ㄖ?,因而以江西為圭臬。到了清代中葉,因為距離宋詩漸遠,便出現(xiàn)了對宋詩平淡自然、渾然天成詩風的重新認識。本書兼取方回、紀昀兩造之評,則更有利于讀者全面解讀宋詩的接受歷史。?  如紀曉嵐評點蘇詩名篇《汲江煎茶》:“細膩而出以脫灑。細膩詩易于粘滯,如此脫灑為難。(‘枯腸未易禁三碗’二句)入情無跡。此詩老潔……楊誠齋解首二句分為五層,太瑣碎,詩不必如此說。此說殊妄生枝節(jié),東坡本意不如此?!睏钊f里所評乃是訴諸理性的鑒賞,“自臨釣石汲深清”七字而具五意:“水清,一也;深處清,二也;石下之水,非有泥土,三也;石乃釣石,非尋常之石,四也;東坡自汲,非遣卒奴,五也?!倍o曉嵐所評,乃是對詩人瞬間靈光四射的感性的捕捉,兩者兼讀,則妙趣無窮。?  又如方回評點黃山谷《題胡逸老致虛庵》:“三、四謂賑饑者必有后,此理灼然。五、六奇句也,亦近‘吳體’?!奔o曉嵐則回應說:“三、四好在理語不腐。此詩不甚入繩墨,略其玄黃可矣,不以立法?!獙⑹朗虑謨婶W,小庵觀靜鎖靈臺。’二句凡近。此雙拗,非‘吳體’也?!?  再如對陳師道《春懷示鄰曲》這首名篇的批點,方回云:“淡中藏美麗,虛處著工夫,力能排天斡地,此后山詩也。”紀曉嵐則反駁說:“刻意劖削,脫盡甜熟之氣,(方回)以為‘排天斡地’,則意境自高,推許太過?!痹谂c陳師道《十五夜月》一詩中,紀曉嵐針對方回“老硬”二字的批點說:“‘江西派’病處為著此二字于胸中,生出流弊?!备侵苯又赋鼋髟娕傻谋锥?。當然,紀曉嵐也會在同意方回批點的時候,給予會心的一笑,其中事例,讀者自可在書中品讀到。?  有學者說:“宋代之后的中國,是永遠的中國?!贝嗽掝H富哲學意蘊,套用此話亦可曰:宋詩之后的中國詩歌,是永遠的中國詩歌。如果說,唐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集大成,是漢魏建安以來所形成的“窮情寫物”“一詩而寫一時一事”意象式詩歌寫法的最高成就和最后結果,宋詩則開拓了元明清以來新的寫詩方法的坦途,這種寫法,一直貫徹下來,成為現(xiàn)當代詩歌寫作和審美的風范。宋詩之后,雖然還會有詩人不斷地從唐詩中汲取營養(yǎng),但唐詩一經(jīng)存在,就成為永恒的存在,成為后人永遠效法的楷模。就本質而言,元明清之后的詩歌,已經(jīng)是從宋詩審美法則意義上取法唐詩。中國詩歌史,永遠不能回復到唐詩的狀態(tài),正像是一個人,一旦成為中老年人,青少年時代就成了一生永難磨滅的記憶,永遠也不能回到那美妙的時代了。中國詩歌史的航船,不可避免地會沿著宋詩的方向前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讀懂宋詩,就不能讀懂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的生命歷程。?  兩宋詩是士人的詩,詩人的詩,哲人的詩。兩宋時代正是真正意義上完備科舉制的開端時代,士人、詩人、哲人將自我的生命價值與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政治理念緊密結合,而南渡以來的烽火連綿,更增加了詩歌寫作的生命感、深邃感、哲理感。陳與義《次韻樂文卿故園》:“故園歸計墮虛空,啼鳥驚心處處同。四壁一身長客夢,百憂雙鬢更春風。梅花不是人間白,日色爭如酒面紅。且復高吟置馀事,此生能費幾詩筒?!奔o曉嵐批點:“絕有筆力。三、四‘江西’調,然新而不野?!迸c陳與義《雨中對酒庭下海棠經(jīng)雨不謝》云:“意境深闊。題外‘燕子’,對題內(nèi)‘海棠’,不覺添出,用筆靈妙。此南渡后詩,故有‘天翻地覆’四字?!痹髋c批點,相得益彰,醒人耳目。?  弗朗西斯·培根說:“讀詩使人靈秀?!秉S庭堅說:“三日不讀詩,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品味這本《紀曉嵐批點宋詩》的時候,隨手翻到其中所選趙師秀的一首小詩:“中夜清寒入缊袍,一杯山茗當香醪。禽翻竹葉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無欲自然心似水,有營何止事如毛。春來擬約蕭閑客,同上天臺看海濤。”在當今這熙熙攘攘的塵世之旅中,捧讀一本精妙的宋詩選本,欣賞著歐陽修、蘇東坡、王安石等大詩人有圈有點的名篇,諦聽著紀曉嵐、方虛谷、何義門等鑒賞家的娓娓評侃,這種人生境界,正像是詩中所說“無欲自然心似水”“同上天臺看海濤”吧!?  謹序。??  己丑年7月末于吉林大學木齋寓所

內(nèi)容概要

  《紀曉嵐批點唐詩》、《紀曉嵐批點宋詩》是從紀曉嵐批點的4000多首唐宋詩中精選出來的,每書各選詩100首,每首詩下都有注釋、譯文、品匯、紀批四項內(nèi)容。紀曉嵐不僅是學術史上的一代宗師,《四庫全書》的總纂,而且在藝術上也是廣有建樹的偉大文學家。魯迅稱他的《閱微草堂筆記》:“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來無人能奪其席?!庇杉o曉嵐批點的唐宋詩,稱得上是藝術與評論的雙璧。讀者不僅可以從中欣賞李白、杜甫、蘇東坡、王安石等大詩人有圈有點的名篇,而且還可以諦聽紀曉嵐、方虛谷、何義門、查慎行等鑒賞家們的娓娓評侃。
  書后附《閱微草堂硯譜》,收錄紀曉嵐藏硯142方(唐詩附60方,宋詩附82方)。這些寶硯不僅形式奇特多樣,而且還有紀曉嵐親自題寫的銘文。

作者簡介

  傅璇琮,1933年生,著名中國古典文獻和文學研究專家。1955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歷任中華書局總編輯,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小組秘書長,清華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主要著作有《唐代詩人叢考》、《唐代科舉與文學》、《唐才子傳校箋》、《唐五代文學編年史》等,合作主編了《全宋詩》、《續(xù)修四庫全書》等大型古籍整理類總集與叢書,扶持和培養(yǎng)了一大批古代文學研究的生力軍,在海內(nèi)外學術界有著廣泛和崇高的學術聲譽。

書籍目錄

五言
塞上 王正美
小隱自題 林逋
湖樓寫望 林逋
金山寺 梅堯臣
馀姚陳寺丞 梅堯臣
春寒 梅堯臣
夜 梅堯臣
送張景純知邵武軍 梅堯臣
和永叔新晴獨過東山 丁元珍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日 王安石
發(fā)長平 張宛丘
登鵲山 陳師道
早春 陳師道
除夜對酒贈少章 陳師道
十五夜月 陳師道
寄外舅郭大夫 陳師道
感梅憶王立之 晁沖之
晚晴野望 陳與義
五月十日 韓仲止
次韻方萬里雨夜雪意 趙賓旸
訪端叔提干 葛天民
薛氏瓜廬 趙師秀
嶺梅 曾茶山
七言
山園小梅二首(其一) 林逋
西溪無相院 張先
賦得秋雨 晏殊
寄梅圣俞 歐陽修
戲答元珍 歐陽修
送王平甫下第 歐陽修
游云際山 陳洙
和趙宣二首(其二) 胡明仲
春睡 蘇舜欽
九日和韓魏公 蘇洵
登大茅山頂 王安石
葛溪驛 王安石
假寐 王安國
春陰 王安國
西湖春日 王安國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東禪莊院 蘇軾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蘇軾
汲江煎茶 蘇軾
送春 蘇軾
次韻劉景文見寄 蘇軾
初到黃州 蘇軾
六月二十日夜渡?!√K軾
和子由澠池懷舊 蘇軾
題寶雞縣斯飛閣 蘇軾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蘇軾
洗兒戲作 蘇軾
題西林壁 蘇軾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蘇軾
汴岸置酒贈黃十七 黃庭堅
題胡逸老致虛庵 黃庭堅
和師厚郊居未里中諸君 黃庭堅
臘日二首(其一) 張宛丘
北橋送客 張宛丘
送楊補之赴鄂州支使 張宛丘
送三姊之鄂州 張宛丘
歲晚有感 張宛丘
贈僧介然 張宛丘
和寇十一晚登白門 陳師道
春懷示鄰曲 陳師道
九日寄秦覯 陳師道
東山謁外大父墓 陳師道
登岳陽樓 陳與義
秋日客思 陳與義
次韻樂文卿故園 陳與義
除夜 陳與義
雨中對酒庭下海棠經(jīng)雨不謝 陳與義
送客出城西 陳與義
送熊博士赴瑞安令 陳與義
陪粹翁舉酒于君子亭亭下海棠方開 陳與義
傷春 陳與義
己酉中秋任才仲陳去非會飲
岳陽樓上酒半酣高談大笑行
草間出誠一時俊游也為賦之 姜光彥
思杜亭 姜光彥
野泊對月有感 周尹潛
戲遣老懷 陸游
睡起至園中 陸游
小飲梅花下作 陸游
六日云重有雪意獨酌 陸游
大雪 陸游
耕罷偶書 陸游
書憤二首 陸游
后寓嘆 陸游
病足累日不出庵門折花自娛 陸游
舍北行飯書觸目 陸游
鄂言談話語樓 陸游
鄂州南樓 范成大
過揚子江 楊萬里
和馬公弼雪 楊萬里
北風 劉屏山
夜坐 呂居仁
九日登天湖以菊花須插
滿頭歸分韻賦詩得歸字 朱熹
秋夜偶書 趙師秀
呈蔣薛二友 趙師秀
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
日秋苗以蘇喜雨有作 曾茶山
瓶中梅 曾茶山
雪后梅花盛開折置燈下 曾茶山
雪作 曾茶山
癸末八月十四日至 曾茶山
十六夜月色皆佳 曾茶山
附:閱微草堂硯譜

編輯推薦

  《紀曉嵐批點宋詩》是《紀曉嵐批點唐詩》的姊妹篇,是從天下第一才子紀曉嵐批點的《瀛奎律髓勘誤》等書中精選出來并加以譯注而成的。在本書中,不僅有紀曉嵐對100首宋詩的批點,還有方回等其他人的品評,可視為紀曉嵐與方回等評賞家們的對話。同時讀者也可以看到一首詩的不同藝術評價。書后還附有70余張紀曉嵐收藏的硯譜,使本書更有收藏價值。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紀曉嵐批點宋詩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