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巴克提·提爾塔·斯瓦米,劉媛 編 頁數(shù):207 字數(shù):150000 譯者:楊培敏
Tag標簽:無
前言
前言在書店和圖書館隨處可見的自助讀物中,巴克提?提爾塔?斯瓦米(Bhaki Tirtha Swami)的《靈性衛(wèi)士之征服心敵》與《靈性衛(wèi)士之與心為友》讓我為之一振。為什么?原因很簡單。它們讓讀者了解到了一種真正獨到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征服憂郁、焦慮、憤怒和痛苦等各種心結。讓人倍感溫暖的是,作者并沒有站在生物醫(yī)學的立場上對這些疾病加以貶斥,而是為那些正在接受或正在尋找生物療法的人提供了全面的參照。顯而易見,從作者的自序中可以看出,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的,《征服心敵》和《與心為友》從精神與靈性的角度提供了多種解決方案。這部優(yōu)秀的作品所提供的解決方法不僅屬于物質的范疇,更是一個具有靈性意義的范例。在成功做到這一點的同時,巴克提?提爾塔?斯瓦米并沒有試圖勸說我們進入他本人選擇的靈修道路。然而,當其他的自助讀物作者謹慎地以世俗的面目出現(xiàn)時,他卻沒有避諱自己對奉愛瑜伽外士納瓦傳統(tǒng)的熱忱與堅定?,F(xiàn)在讓我們對本書的章節(jié)做一個總覽。第一章號召我們選擇愛心,遠離恐懼。巴克提?提爾塔?斯瓦米“吹響了靈性戰(zhàn)斗的號角”,指出:“除非人類在很大程度上托庇于‘靈性文化’,否則恐懼感將會不斷蔓延?!卑涂颂?提爾塔?斯瓦米明確地提出“愛無法生存于恐懼的土壤”。他描述了恐懼的各種形式,并從靈性的視角一一加以分析。他告誡我們不要淪為“恐懼文化的犧牲品”,否則我們只會過度沉溺于“食、睡、性和恐懼”之中。作者號召“靈性衛(wèi)士”們去發(fā)現(xiàn)那些情感自閉的人,幫助他們煥發(fā)超然的生機。 第二章討論了如何管理憤怒情緒的問題。作者開宗明義,警示靈性成長的探索者們:若忽視深刻的內省,必會重返惡習。作者進而對“憤怒”的成因和特征進行了剖析,深入討論憤怒的誘因,五個“應該”和四個“責備”,這真是一本為讀者提供幫助的實用性手冊。當然,他不會將我們遺棄在困境之中,而是提供了“對付五個‘應該’和四個‘責備’的九種積極的方式”。他提醒我們這些心理健康專家,“憤怒”同樣可以分為健康性與非健康性兩種。除了健康性憤怒,作者還介紹了健康性痛苦。為了使我們對痛苦有正確的認識,作者將痛苦分為八個階段,分別是震驚、拒絕、憤怒、恐懼、痛苦、悲哀、接受,最后回歸到對愛的訴求。巴克提?提爾塔?斯瓦米告訴我們,要讓痛苦具備健康性,就應當“認識、面對、感受、釋放”,如此方可“真正釋懷,走出這段經歷”。他以非凡的洞察力揭示了痛苦的真正原因。接著,作者開始嘗試解決憂郁癥的問題,有時人們將抑郁癥看作“靈魂的黑夜”,本章即對此進行了深度的闡釋。作者分析了憂郁癥的成因,其中包含的生理因素,接著又提供了健康解決憂郁癥問題的種種策略。為此,他懇請我們培養(yǎng)一種時刻感恩的心態(tài)。隨后,針對如何克服憂郁癥和恐慌癥以及如何幫助憂郁癥兒童的問題,作者又提出了一整套循序漸進的解決方案。成癮和戒癮的過程使我們對這種被許多人稱為“精神危機”的現(xiàn)象加深了認識。然而,仍然有許多人輕描淡寫地把它當作“心理失?!眮砜创?。巴克提?提爾塔?斯瓦米深入探討了“十二步治療方案”,幫助我們了解一個成癮者從上癮到康復所必經的各種歷程。最后,他把靈性求索者比作一位康復過程中的癮君子,而各種形式的誘惑和貪戀就是成癮的原因。在《避免過度焦慮》一章中,作者誠邀我們一同內省,這是生物精神病學中至關重要的一步。一個試圖擺脫憂郁癥的人若不內省,是斷然不可能康復的。巴克提?提爾塔?斯瓦米進一步對“焦慮”下了定義,并指出了避免其破壞性的方法。他以古印度韋達(舊譯吠陀)文化傳統(tǒng)中的偉大人物為例,引經據典,旁征博引。本章的最后一章是令人開懷的釋放——笑,這是最有益身心的方法。巴克提?提爾塔?斯瓦米請我們加快歡樂的步伐。他認為笑是一種治療手段,并從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分析了笑的益處。作者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并引述古老的經典加以闡釋,使本章內容更為豐富詳實。最后,他以優(yōu)美的筆觸對精神障礙的根源做了總結,幫我們意識到:是我們親手創(chuàng)造了這些精神障礙。我們曾經將它們視為上賓,現(xiàn)在我們終于可以拒絕它們的存在,開始開懷大笑了。所有的精神障礙只是扭曲的倒影,映射出人類與上帝之間真情的紐帶。讓我們恭迎這部獨一無二的書作為心理治療的工具走進心理健康的領域,讓我們師從這樣一位身體力行的靈性導師。最后,我相信,那些還沒有成為靈性衛(wèi)士的讀者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加入巴克提?提爾塔?斯瓦米的行列。美國精神病學與神經學學會醫(yī)學博士、哲學碩士拉維?辛格(Ravi P.Singh)博士
內容概要
我們之所以經常內心凌亂,大多是因為受到焦慮、憤怒、抑郁、上癮、恐懼和痛苦6大心敵的困擾,唯有破解這六道心靈魔咒,我們才能讓自己的內心真正強大!
在本書當中,享譽世界的心靈導師巴克提?提爾塔?斯瓦米將用精準犀利的語言,極富洞見的智慧告訴我們:戰(zhàn)勝心敵的秘方,其實就在我們心中。
作者簡介
巴克提·提爾塔·斯瓦米,1950年出生于美國俄亥俄州,60年代就讀于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心理學學位,同時深入學習瑜伽科學。
1973年,他拜于印度大師A.C.帕布帕德門下,開始嚴格的靈修生活。他不僅是一位嚴格的修行者,而且學識淵博,足跡遍布世界各地,致力于社會與靈性福利領域,建立農場和學校,撰寫著作,巡回講學,啟迪了無數(shù)人的心智和靈魂。
他倡導簡樸而崇高的生活理念,教導人們如何過一種平衡而健康的生活。他引導領導者如何把愛、和諧、服務和提高意識等原則運用到領導藝術中,得到美國五角大樓官員的高度贊揚,并多次受到南非前總統(tǒng)曼德拉的接見。
他的著作深深地根植于堅實的印度古老靈性文化土壤中,成為無數(shù)個人、企業(yè)家和社會活動家的精神源泉,其作品迄今已被翻譯成15種語言,被許多大學當做課本,并贈予許多國家的最高領導人。
書籍目錄
前言
編者序
作者自序
第一章 恐懼--蝕骨的無力
毛里求斯的颶風和從天而降的炸彈
每個人都背負著自身堆積的恐懼
與生俱來的三種恐懼
恐懼的對面是希望
恐懼的五張面孔
恐懼的后果
社會活動家與精神利己主義者
愛與恐懼的太極圖
好狗與惡狗:一個古老的寓言
問答錄
我們總是不斷受到潛意識中某些障礙的影響,如何才能克服這種障礙呢?
有些人害怕交出自己的內心,因為他們不愿冒心碎的危險,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第二章 憤怒--心意的失控
生物學上對“憤怒”的誤解
被憤怒刺中的世界
憤怒是色欲的產物
走進心靈的戰(zhàn)場
放縱感官無濟于事
憤怒的精神殺傷力
憤怒會隱藏痛苦的根源
憤怒會導致身體疾病
憤怒會導致理智的喪失
憤怒會導致社交障礙
憤怒會導致靈性缺損
五個應該
四個“指責”
解決“應該型”和“指責型”問題的
9種積極方法
克制憤怒的8種方法
消除憤怒的6種方法
學會利用憤怒
扭曲的倒影
培養(yǎng)真正的愛與無私
問答錄
為什么有的靈修之士經常對別人發(fā)怒?
缺乏寬容也是一種憤怒,面對別人的一再傷害,我們該如何克制憤怒?
如何在不摒棄經典教理的前提下,以健康的方式認識憤怒,從而順利地解決問題?
為什么看見自己或別人的缺點時,我們會感到憤怒?
第三章 痛苦--心靈的碰壁
關于痛苦
痛苦的根源
痛苦像一架過山車
痛苦的八個階段
感同身受
痛苦的癥象
走出痛苦的道路
痛苦之后
問答錄
有的人會因為痛苦和迷茫萌發(fā)輕生的念頭,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第四章 憂郁--靈魂的黑夜
卡利年代
抑郁是一種精神感冒
單極抑郁和雙極抑郁
抑郁是意念的產物
遺傳、生理及產后因素
“突發(fā)的熱情”與“靈魂的黑夜”
為什么CEO是抑郁癥高危群體?
女性更容易患上抑郁癥?
具有靈性思想的治療師
心靈的六個敵人
抑郁的本質
寬容、信念與感恩的力量
最好的朋友和最壞的敵人
征服抑郁的32種方法
消除恐慌癥的6大步驟
怎樣幫助焦慮中的孩子
4種能走進奉獻服務的人
問答錄
人是因為心理脆弱才求助于宗教或靈修嗎?
靈修環(huán)境和物質環(huán)境二者能夠兼顧嗎?
當靈修和現(xiàn)實物質生活發(fā)生沖突時,該怎么解決?
為什么有些人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的看法無關緊要呢?
靈修者比常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癥和心理疾病嗎?
第五章 上癮--靈魂的饑渴
尋找狂喜--60年代的美國
精神危機與靈性的相遇
“12步方案”--一場全球性的心靈革命
認真過好每一天
靈性的沉醉和狂喜
問答錄
靈修者是否會懼怕那些不利于自己培養(yǎng)奉愛之心的世俗誘惑?
藥物在治愈人的疾病中到底能發(fā)揮多大作用?
真的有外星人嗎?
第六章 焦慮--灼心的烈火
焦慮是因為我們忘了更高的力量
焦慮的真相
破除焦慮的12味良藥
問答錄
幫助別人真的能有助于減輕焦慮嗎?
經常焦慮的人是“不愿采取行動的懦夫”嗎?
是別人的行為在讓你焦慮,還是你自己本身在焦慮?
祈禱真的會有助于緩解焦慮嗎?
第七章 笑是最完美的補藥
笑會讓所有心敵打道回府
讓快樂飛揚
弄臣與國王的秘密
笑是最完美的補藥
每一份挑戰(zhàn)都是一次機遇
后院的螞蟻、猶太學校和我在普林斯頓的經歷
靈修的歷程
笑是人類靈性的展示
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幽默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與生俱來的三種恐懼 恐懼是一種極具威力的物質能量。事實上,在古老而智慧的韋達(Vedic)傳統(tǒng)中,恐懼被認為是維系物質世界和假象的主要因素。一切生物都存在著相似的基本活動——進食、睡眠、交配,還有恐懼或者自衛(wèi),這些活動與覺悟自我關系不大。一切物種,毫無例外都必須通過吃和睡來蓄積體力,恢復精力。交配,也是生物種群生長和繁衍的自然功能。然而,盡管所有的生物都在追求這些活動,卻時刻在為食、睡、性等活動擔憂——或擔心這些活動會突然中止,或擔心其質量有所下降。因此,對于未來,我們總是懷著某種隱憂。 韋達經典還描述到,一切生靈,不論種族、性別或棲居地,都不得不承受以下幾種痛苦或者恐懼。最基本的幾種痛苦是精神之痛、自然之痛和社會之痛。精神之痛泛指由精神或思想而產生的恐懼或創(chuàng)傷。自然之痛指由自然神諭和自然環(huán)境引起的災難,如颶風、龍卷風、地震、干旱、洪水等,這些痛苦往往突如其來,帶有毀滅性的力量,甚至奪去我們的生命。由于曾經經歷的困境,致使我們的心中至今還縈繞著一種恐懼,這種恐懼感甚至還會波及到未來。最后一種恐懼,即社會之痛,是我們和他人交往的某種產物,它來自社交過程中不斷遭遇的失望和煩惱等體驗。 除非人能在很大程度上托庇于某種靈性文化,反復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否則,這些恐懼將成為生活中無法剔除的一部分。不僅我們自身將成為這種恐懼感的產物,就連我們的子孫后代也不得不生活在這個按照我們的意志而維系的環(huán)境中。當我們越來越無法向愛張開懷抱時,一種恐懼的文化也在相應地被創(chuàng)造和維系著。進食、睡眠、性愛和恐懼與三種痛苦夾雜在一起,構成了一種虛幻的文化現(xiàn)象。 9·11的恐怖襲擊大大加劇了人們心中的恐懼感和焦慮感,因為這次災難暴露了某些假象??此朴篮愕募耐性谒查g化為泡影,那種堅實的安全感從此不再。盡管有些人覺得這場襲擊活動改變了整個世界,但從另一個意義上來說,我們的危險依然如故,這三重苦:精神之痛、自然之痛和社會之痛一直在侵襲著整個地球,人們依然沉醉于食、睡、性和恐懼之中,但是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掩蓋在光鮮外表下的卻是難以面對的現(xiàn)實。 走進21世紀,人們必然會看到,人類對于環(huán)境的恐懼感正在不斷增加。我們耳邊回響著這些名詞:干預性藥物、瘋牛病、殺人蜂、連環(huán)殺手、石棉、恐怖分子、核戰(zhàn)爭、化學戰(zhàn)爭等等。癌癥、艾滋病、心臟病正在奪走不計其數(shù)的生命,而干旱、龍卷風和颶風則給許多地方留下了滿目瘡痍。就連心理疾病的影響也在日益加劇,各種各樣的憂郁癥、焦慮癥和精神疾病困擾著越來越多的人,暴力和敵對情緒也在迅速攀升。自從世貿中心遭受襲擊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以來,恐怖分子一直在制造大范圍的恐慌氣氛。
后記
在我們所處的時代,研究身心學科的機構大多無視人類的大腦、身體和心靈之間的關系,甚至阻礙靈魂的靈性成長和蛻變的進程,這恐怕是當代最隱蔽和最險惡的心理性健康疾病了吧。把人定義為一種具有精神和心理特征的生命體,這已經成為眾口一詞的陳詞濫調。然而,我們中卻很少有人領會其中的深意。比方說,我們通常不會思考精神對思想以及思想對身體所產生的深刻影響。目睹自然界的進化現(xiàn)象,我們也很少會聯(lián)想到,類似的進化過程也發(fā)生在人類的思想之中。一般而言,我們不會把人的思想和情感想象為一場持續(xù)性的錯綜復雜的精神戰(zhàn)爭,我們很難想象這個“現(xiàn)實”。面對外來的襲擊,思想筑起了自我防護的堡壘,行使著防御的功能。假如我們對心理性演化的真實含義有所了解,我們就可以想象出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我們的每一絲情感和每一個念頭都隨時對自身或他人的情感和思想做著回應。人的感情和思想就如潮起潮落,在不斷地演化和變動。這永恒的變化就像潮汐一般,生生不息、無法阻遏,在這個世界里,人類所有行動的后果都具有不確定性。被我們稱為“心理”的整個系統(tǒng)錯綜復雜,使我們很難對自身行為的后果有一個預測。這就是為什么,即使是最明智的努力也可能結出事與愿違的果實,其原因就在于:我們也許理解得不透徹,抑或是變化多端的“情緒”常常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做出了反應。從這個角度來看,西方國家的心理健康治療就像對心理健康的忽視一樣,令人失望。舉例而言,有的人爭辯說,較之藥物療法,對病人采取諸如對話療法這樣的心理治療手段,所產生的破壞性要小得多。然而,他們卻忽略了一個事實,即無論采取哪一種治療方法,都帶有一種先入為主的確定性,而且兩者都以不可逆轉的方式改變著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但同時卻忽略了病人本身的心理演化或精神的力量。兩者都充分地提供了豐富的證據來證明那種頑固的自負——人與人在心靈互動過程中最典型的標志。人的心理對行為的回應是無法預知的,盡管這是一個事實,但并不是說,人因此便可以消極無為了。不過,這的確是個強有力的論據,證明我們應該謹慎為妙,應該對我們的信仰和所做的一切都采取一種試驗性的態(tài)度。倘若我們知道,現(xiàn)代的生物藥劑不過一百年歷史之久,而心理學理論的歷史則更短,那就不會因為它們的缺陷而感到震驚了。理解了這點,我們就可以大膽而執(zhí)著地負起責任,去探詢和研究一個問題:“我們真的做到了嗎?”很遺憾,我們的社會曾經如此魯莽行事,嚴重缺乏謹慎的態(tài)度。我們的行為在未來是否能有所改變,這依然難以揣測。我們自以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這種想法似乎已經“根深蒂固”。我們似乎從未承認過:我們曾經犯過錯誤,未來也有可能犯錯。相反,對于從前的錯誤,每一代人都把它當作智慧欠缺的人低劣的想法而一筆勾銷,接著又信心十足地踏上自己的謬誤之途?,F(xiàn)代醫(yī)學和西方傳統(tǒng)通常認為,人類是一個具有自知之明的獨特種族,然而,自欺欺人或許是我們這個種族更為突出的特征。在現(xiàn)實世界中,無論是集體或個人,我們自欺欺人的心理狀態(tài)一直在和日新月異的科技力量發(fā)生著沖突。當缺乏靈性技術作為平衡機制時,我們人類的確會威脅到整個世界的生存。對付這個窘境的答案,絕非來自主流心理健康領域——對病理科學的盲目崇拜提供不了任何擺脫疾病、恢復健康的手段。古老的靈性技術正在逐步占據主流。當“象牙塔”中的生物力學和心理學所提供的營養(yǎng)已經無法滿足越來越多饑渴的病人時,這種古老的過程則顯得有些緩慢、困難和不完整。對于心理健康、生物性精神病學以及伴生的心理學理論所存在的問題,我們有著充足的經驗。這三者的共同點在于,缺乏一種融合生物學、心理學、社會緯度和個人緯度的統(tǒng)一的靈性技術。幾年來,我們一直沿襲了現(xiàn)代精神病學中的“生物—心理—社會綜合模式”,這是一種缺乏統(tǒng)一實踐的抽象概念。這種概念非常不錯,但是,在實踐過程中,這種三合一理論更像三個平行獨立的單元,很難有機地融為一體,作為一個整體來發(fā)揮作用。自抗生素出現(xiàn)以來,由于不加控制地濫用和使用環(huán)境不當,導致原本想根除的有機體發(fā)生抗藥性變異和進化的加速。同樣,盡管有著最良好的初衷,我們的心理健康介入療法卻常常給患者造成傷害。迄今為止,我們仍無法證明,精神藥物就是治療心理疾?。ㄈ缫钟簟⒔箲]、精神疾?。┑娜f靈藥,這些藥物甚至有可能使原本想要治愈的疾病加劇。遭受社會壓力和攻擊的人仍然面臨著社會管制機構所施加的打擊,而這些機構對根本性的問題和原因卻置之不理。從19世紀60年代給逃跑的奴隸貼上“狂躁癥”的標識,到20世紀60年代給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母親冠以“致精神分裂癥”之名,到今天普遍使用的ADD(注意力缺陷癥)診斷法,即應用在那些生理、心理和社會境況迥然不同的孩子們身上的所謂的“廢紙簍診斷法”, 這一系列的錯誤使我們很難辯稱,精神健康分類法總的來說是利大于害。近期以來,對身心疾病藥物所做的研究以及替代藥物的發(fā)展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新審視故有的假設。身與心,靈與物,我與你,他們與我們,并不像我們曾經想象的那樣,彼此分離。研究表明,具有靈性特質的病人,例如,具有精神信仰和靈修生活的人,總的來講會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但是,研究人員也警告說,靈性不同于宗教狂熱。靈性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藥物的治療效果,而宗教狂熱則不然。對于大多數(shù)的修行者和病人而言,雖然靈性技術的概念聽起來很陌生,但它對兩者的潛在影響卻是巨大的。未來,我們絕不能像過去一樣對這類問題采取如此草率的態(tài)度??释麥p輕痛苦,尤其是我們自身的痛苦或制造出來的痛苦,的確是當務之急?!熬热讼染燃骸?,這句話應當首先從對付心靈的敵人或與我們有最直接接觸的人開始。負面的思想和情感不僅讓我們遠離他人,而且遠離我們的平和與快樂。古老智慧的源頭,充滿著警世忠言與實踐方式,定然可以幫助我們現(xiàn)代人走出困境。師尊巴克提?提爾塔?斯瓦米和我們分享的是源自古老智慧的靈性技術中所蘊藏的洞察力,這些古訓中有我們可以觸及到的最根本的和最具有科學性的高尚的生活方式和思想體系。他提倡一種基于靈性現(xiàn)實的心理健康治療方法,這種靈性現(xiàn)實貫穿了人類的經歷和機會,并將個體與社會的自我康復結合到了一起。那些內心有所需求的人必須邁出自己的步子,為現(xiàn)在、也為未來營造靈性的生活。這就是本書的主題。在這條源自祖先的源源不斷的智慧鎖鏈上,師尊本人就是一顆璀璨的寶石。他為我們貢獻了無與倫比的方法,給每個人提供了整體而全面的幫助。本書喚醒了一種能治愈個體、群體和全球性疾病的更為綜合性的解決之道。精神病學與針灸學會公共健康碩士、高級針灸師肯尼?卡特Kennet “Khensu” Carter
編輯推薦
《靈性衛(wèi)士之征服心敵》為靈修大師巴克提?提爾塔?斯瓦米的經典之作,他曾出任美國外士納瓦學院聯(lián)合會主席、是美國應用靈性技術學院(IFAST)的創(chuàng)始人和院長,其部分著作已成為大學及世界各國領導組織所使用的參考書,迄今被翻譯成15種語言。《靈性衛(wèi)士之征服心敵》為百萬暢銷經典“靈性衛(wèi)士系列”的第1部,書中揭示了焦慮、憤怒、抑郁、上癮、恐懼和痛苦的真相以及對我們產生的后果,并指出了克服其影響的方法,擺脫心靈魔咒,強大自我的內心?!鹅`性衛(wèi)士之征服心敵》引經據典,結合《博伽梵歌》、和《圣典博伽瓦譚》等靈性經典有力地解釋自己的觀點。每個章節(jié)后都有一個問答錄,從不同的角度解答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問題。在《靈性衛(wèi)士之征服心敵》中,靈修大師巴克提?提爾塔?斯瓦米將帶領你走進自己復雜的內心世界,要知道——了解自己比了解別人更重要,更能讓我們獲得滿足和幸福:人為什么會害怕?是別人的行為讓你焦慮,還是你本身在焦慮?幫助別人真的能有助于減輕人的焦慮嗎?為什么人覺察到自己或別人的缺點時會感到憤怒?面對別人的一再傷害,我們該如何克制憤怒?人只是因為內心脆弱才求助于宗教或者靈修嗎?靈修者比常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癥或者其他心理疾病嗎?人為什么會被“酒精、毒品、食物、性、名望”等誘惑,變成“成癮者”?讀完《靈性衛(wèi)士之征服心敵》你會:了解焦慮、憤怒、抑郁、癡迷、恐懼和痛苦的真相!掌握緩解、克服它們的一種真正獨到的方法!每天睡前讀幾頁,破解焦慮、憤怒、抑郁、上癮、恐懼、痛苦6道心靈魔咒!讓你從此心花怒放,內心不再凌亂,人生飽滿輕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