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李宗侗 注譯 頁數(shù):全3冊 字?jǐn)?shù):950000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春秋左傳》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編年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本書為《左傳》的注譯本,原文分經(jīng)、傳,并與譯文、注釋在一頁之中一一對應(yīng),方便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主編:王云五,廣東香山人。現(xiàn)代出版家,商務(wù)印書館總經(jīng)理。
注譯:李宗侗(1895-1974),河北省高陽縣人。名臣李鴻藻之孫,南皮張之萬外孫。巴黎大學(xué)畢業(yè),執(zhí)教于北京大學(xué)、中法大學(xué)、臺灣大學(xué)。曾任故宮博物院秘書長,抗戰(zhàn)期間,護(hù)送故宮文物南遷寧滬、重慶。故宮遷臺后,參與設(shè)立故宮博物院,清理整頓文字。有《中國古代社會新研》、《中國史學(xué)史》、《歷史的剖面》等著作。
李宗侗是《春秋左傳》研究的泰斗,國學(xué)大師,注譯本書時,已然臥病在床,雙目失明,全文系口授,身邊弟子謄寫而成。葉慶炳校訂時,發(fā)現(xiàn)字?jǐn)?shù)超百萬的煌煌大著,錯漏之處,不足百處。是后輩學(xué)者為之仰止的盛事。
校訂:葉慶炳(1927-1993),浙江省余姚縣人。歷任臺灣大學(xué)中國文學(xué)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究所所長。著有《中國文學(xué)史》、《諸宮調(diào)訂律》、《唐詩散論》等論著。
作者簡介
李宗侗(1895—1974),河北省高陽縣人。畢業(yè)于法國巴黎大學(xué)。曾任臺灣大學(xué)歷史系教授、“國史館”史料審查委員、編譯館編審委員,對中國古代史頗有研究。
書籍目錄
卷一 隱公
卷二 桓公
卷三 莊公上
卷四 莊公下
卷五 閔公
卷六 僖公上
卷七 僖公中
卷八 僖公下
卷九 文公上
卷十 文公下
卷十一 宣公上
卷十二 宣公下
卷十三 成公上
卷十四 成公下
卷十五 襄公一
卷十六 襄公二
卷十七 襄公三
卷十八 襄公四
卷十九 襄公五
卷二十 襄公六
卷二十一 昭公一
卷二十二 昭公二
卷二十三 昭公三
卷二十四 昭公四
卷二十五 昭公五
卷二十六 昭公六
卷二十七 昭公七
卷二十八 定公上
卷二十九 定公下
卷三十 哀公上
卷三十一 哀公下
附錄一
附錄二
校訂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秋,七月,隱公會合齊侯及鄭伯攻伐許國。庚辰,軍隊附著在許國都城的墻邊。潁考叔取了鄭伯的旗幟蝥弧首先登城,子都從下面射他,潁考叔從城上墜下而死。瑕叔盈又拿著蝥弧登城,四向揮動著旗幟而呼喊道:“國君登城了!”鄭國的軍隊便都登城。壬午,于是就進(jìn)入許國都城。許莊公逃奔到衛(wèi)國。齊侯把許國讓給魯隱公。隱公說:“您說許國不共職貢,所以我隨您來討伐他?,F(xiàn)在許國既已接受了責(zé)罰。雖然您有命令給我,我也不敢接受。”于是把許國給了鄭莊公。鄭莊公派許國大夫百里尊奉許叔去住在許國的東鄙,說:“天降禍于許國,鬼神實不滿意許君的作為,因而借著我的力量來討伐許國。但是我連一兩位同姓的臣子都不能相安,怎么敢以討伐許國作為自己的功勞呢?我有一個弟弟,但不能同心協(xié)力,而讓他在別國尋求飲食,像這樣能夠永久保有許國嗎?請你尊奉許叔以安撫懷柔許國的人民。我將派公孫獲輔佐你。若是我能夠以壽終,天或要以禮對待許國而后悔從前的加禍,不但如此,還會使許公重新治理他的國家。到那時若是我鄭國有所請求謁見,好像舊親戚一樣,希望您許國能降心來往,不要滋聚他族,我不能讓他族來與我爭許國土地。我的子孫為了挽救自己的傾覆敗亡都怕來不及了,何況還能祭祀許國的山川嗎?我所以要把你安置在這里,不但是為了許國,而且為了想鞏固我鄭國的邊陲哩!”于是派公孫獲居住在許國的西邊。 [1]父兄:同姓群臣。[2]共億:相安。王念孫說:“共字當(dāng)讀去聲,猶今人言相安也。”[3]寡人有弟:指共叔段。[4]精其口于四方:在它國尋求飲食。[5]其況能:怎么能夠。[6]撫柔此民:安撫柔和許國的人民。[7]獲:即鄭大夫公孫獲。[8]得沒于地:壽終。[9]悔禍:后悔加禍害。[10]無寧茲:不但如此。[11]復(fù)奉其社稷:重新治理國家。[12]請謁:請求謁見。[13]舊昏媾:等于是舊親戚。[14]降以相從:降心往來。[15]無滋他族:不要滋聚他族。[16]實倡處此:除此沒有旁的辦法。[17]此土:指許國。[18]覆亡:即亡國。[19]禋祀:絮節(jié)齋戒以祭祀謂為禋祀。[20]不惟許國之為:不只是為的許國。[21]圉:邊陲。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四十多年前臺灣商務(wù)印書館邀集國內(nèi)多位國學(xué)大師出版《古籍今注今譯》系列,各界評價甚高,一時洛陽紙貴。……期待古典文化的智慧,就像在歷史長河中的一盞明燈,繼續(xù)照亮中華民族的未來?! ?mdash;—馬英九 古籍蘊藏著古代中國人智慧精華,顯示中華文化根基深厚,亦給予今日中國人以榮譽與自信。然而由于語言文字之演變,今日閱讀古籍者,每苦其晦澀難解,今注今譯為一解決可行之途徑。今注,釋其文,可明個別詞句;今譯,解其義,可通達(dá)大體。兩者相互為用,可使古籍易讀易懂,有助于國人對固有文化正確了解,增加其對固有文化之信心,進(jìn)而注入新的精神,使中華文化成為世界上最受人仰慕之文化。臺灣商務(wù)印書館此一創(chuàng)造性工作,由王云五先生親任主編,分別約請專家執(zhí)筆,足見用意之深。 ——臺灣商務(wù)印書館編審委員會
編輯推薦
《春秋左傳今注今譯(套裝共3冊)》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編年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洞呵镒髠鹘褡⒔褡g(套裝共3冊)》為《左傳》的注譯本,原文分經(jīng)、傳,并與譯文、注釋在一頁之中一一對應(yīng),方便讀者閱讀。
名人推薦
四十多年前臺灣商務(wù)印書館邀集多位國學(xué)大師出版《古籍今注今譯系列》,各界評價甚高,一時洛陽紙貴……期待古典文化的智慧,就像在歷史長河中的一盞明燈,繼續(xù)照亮中華民族的未來。 ——馬英九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