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9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烏力波中國編,主編:螻冢,副主編:賈勤 / 惡鳥 頁數(shù):333 譯者:王立秋
Tag標簽:無
前言
法國人在埋怨:“新小說”之后,法國再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文學流派了,也不再是昔日的世界文學中心了。后者的說法或許是法國人的中心主義在作怪,因為文學從來就沒有中心,或許。20世紀的法國巴黎作為世界思想的策源地有其十分明顯的位置,但前一種說法是不對的,這次法國人自己都搞錯了。因為,新小說之后,還有烏力波(Oufipo,“潛在文學工場”的縮寫)。在國際上,卡爾維諾最為知名,與博爾赫斯、納博科夫并駕齊驅(qū),但很少人知道卡爾維諾是烏力波成員中極為重要的法國之外的成員,當然更少人知道卡爾維諾與烏力波早期的締造者雷蒙,格諾和佩雷克等人在作品風格上的相似或者說“精神上的亦步亦趨”(意大利國內(nèi)尖銳地批判他是格諾的信徒和模仿者);大家只知道杜尚是達達派及超現(xiàn)實主義的巔峰人物,被譽為“現(xiàn)代藝術(shù)的守護神”,二十世紀后半個世紀的藝術(shù)思路是沿著杜尚的道路走下來的,卻不知他于1962年3月16日加入了烏力波。成為一名Oulipien(烏力波人),烏力波成員當中還包括像保羅·布拉福特這樣的核能專家,弗朗索瓦·勒利奧這樣的數(shù)學家等。到目前為止。法國烏力波沙龍公布的名單為37人,當然,那些已經(jīng)死去的烏力波人也在名單之列,據(jù)我們所知,烏力波沒有死去這樣的說法,只要加入了烏力波,在他們?nèi)ナ乐笠膊粫怀?,只有缺席一說,因為,在這里,沒有死者和生者的區(qū)別。而成為一名烏力波寫作者,也必須自己申請,經(jīng)過烏力波組織的同意。 烏力波寫作團體是非常私人性質(zhì)的。它的這種選舉性質(zhì)也保證了這個寫作團體特立獨行和神秘的一面,甚至在法國國內(nèi)都不為人知,卻使它具有一般寫作團體和文學藝術(shù)流派不具有的生命力。烏力波的首席精神領袖是雷蒙·格諾,他是烏力波的守護神。在烏力波成型之前,他是超現(xiàn)實主義布勒東的信徒,但很快便從超現(xiàn)實主義的迷亂與非限制中感覺到了不適,轉(zhuǎn)而退出,接著批判超現(xiàn)實主義的無聊。經(jīng)過長久的思考,他終于提煉出這樣的想法。該想法也是烏力波早期理論的結(jié)晶,體現(xiàn)在格諾對烏力波作品的定義上,潛在文學是“對可為作家以任何在他們看來合適的方式所用的新的形式和結(jié)構(gòu)的探索?!倍ダ仕魍撸绽麏W內(nèi)進一步補充道“烏力波的目標是發(fā)現(xiàn)新的結(jié)構(gòu)并未每個結(jié)構(gòu)提供一些例子。”格諾的《百萬億首詩》就是這樣一個烏力波的“種子文本”。雷蒙·格諾的寫作在這樣限制下獲得了爆發(fā)。羅蘭,巴爾特曾說“他的全部作品包含著文學的神話”。當然。烏力波的寫作理論時刻都在完善,他們還提出過烏力波分析法,烏力波綜合法,讀者可參閱正文詳細內(nèi)容。烏力波雖然有組織之名,但其仍然是松散的,一如寫作本身是自由的?!皾撛凇币辉~最初指“一定時間后起作用的方法”,后延伸出“有力量的,理論上的”等意義。從烏力波整體成員的寫作和直接間接地受過烏力波思想影響的創(chuàng)作來看,烏力波是一種具有精神同質(zhì)趨向的文學思維方式,它所涵蓋的遠不止以上所說的37個人。我們還可以把納博科夫、博爾赫斯、米洛拉德·帕維奇、胡利奧,科塔薩爾、巴爾加斯·略薩、品欽、??频?,等等都納入此寫作范疇。關于這些超級腦結(jié)構(gòu)作者的文本我們會在以后陸續(xù)詳列,進行個案研究。 本叢書第一卷推出的烏力波人便是漢語文學界已經(jīng)熟知但并不熟悉的卡爾維諾。我們翻譯了烏力波成員對卡爾維諾的評論,意大利國內(nèi)對卡爾維諾的批判,著名美國作家約翰·巴斯對卡爾維諾的評價,以及卡爾維諾自己作為烏力波人對文學的看法:首度全面揭橥卡爾維諾的創(chuàng)作和烏力波之間的神秘關聯(lián)。當然,在介紹卡爾維諾之前。我們譯介了法國文學研究專家沃倫·莫特教授編纂的美國版《烏力波初階》時寫的一篇導論,這篇導論全面介紹了烏力波的源起、創(chuàng)建,以及美學思想,對于初次接觸烏力波文本的漢語讀者或許有幫助。在第二檔欄目中我們推出的是漢語實驗文學寫作者的文本,他們對烏力波的寫作有著一種暗契關系,屬于中國烏力波成員寫作范疇。第三檔欄目整體上介紹烏力波團體的寫作,深化和拓展前面兩檔的內(nèi)容;第四檔欄目謂之“千腦云計劃”,這是早先流行在華語寫作中的烏力波寫作原型,它也翻譯成“一千個計劃”,即那些具有宏大理想的寫作計劃,但又未必能夠憑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寫作雄心,我們收集的正是這樣一種努力,或許也可以理解為福樓拜生前的最后的一個失敗的寫作理想一一百科全書寫作。最后附錄的是烏力波人及他們的作品,這個是詞典形式的,最細致的梳理和輯錄了烏力波成員的創(chuàng)作名錄和書籍版本情況。為熟悉法語、英語及其其他語種的讀者提供檢索。 烏力波不同于一般的寫作流派的地方在于,它是一個由作家和數(shù)學家等組成的打破文本界限的國際寫作團體,雖然1960年就成立了,但漢語文學界知之甚少,而其成員至今活躍于世界文壇。在烏力波寫作看來,復雜的事物讓一切呈現(xiàn)出了迷惘的局面,語言只是一切事物的開頭,而烏力波文本向我們的心象(一種多么類似于天象的圖景)提供了共時、疊置、螺旋的,以極為迅速甚至看起來像是同時噴涌而出的思想(比如卡爾維諾的迅速、簡潔、輕盈)或者使心智浮游于豐富的思想(跳躍的非線性、考古譜系式)、形象或者精神的感受之中;當然烏力波文本不能把這一切中的每一項都全然擁抱,語言言說的總要比形式化的語言多,開放的文本也總是帶有影響信息本體的些許的噪音(比如信息屏蔽缺失帶來的噪音,而噪音何嘗又不是一種新的語言),烏力波的文本在表現(xiàn)我們周圍世界的密度和延續(xù)性,褶皺和越渡時會顯出它的缺陷和片斷性:但它所言說總會挑戰(zhàn)你的虛構(gòu)和想象界限。 根據(jù)最悲觀的看法,文學從未影響過世界,是意識形態(tài)的虛構(gòu)在主宰墮落中的客觀生活;同時深刻的人文主義者又指出,一切藝術(shù)形式都在向全部靈魂的祈禱過渡。那文學的位置何在?卡爾維諾正是在此種大背景中預言,文學仍將在未來千年持續(xù)繁榮。他的預言是謹慎的,是基于人類作為一個新品種而言,卡氏期待的不是文學的繁榮,而是“種族完美充分的進化”,直至文學自然消亡。這正如巴爾扎克所言,他的人間喜劇是烏托邦的墳墓。作家盡管不能影響世界,但至少他們的提前撤退能讓少數(shù)人獲得啟示,那個泯滅感官的永恒世界不值一提;與此相反,烏力波成員將自己定義為一群“試圖從自己親手建造的迷宮中逃出的老鼠”,文字工程仍然是人類工程的一部分。
內(nèi)容概要
法國人在埋怨:“新小說”之后,法國再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文學流派了,也不再是昔日的世界文學中心了。后者的說法或許是法國人的中心主義在作怪,因為文學從來就沒有中心,或許,20世紀的法國巴黎作為世界思想的策源地有其十分明顯的位置,但前一種說法是不對的,這次法國人自己都搞錯了。因為,新小說之后,還有烏力波(“潛在文學工場”的縮寫)。在國際上,卡爾維諾最為知名,與博爾赫斯、納博科夫并駕齊驅(qū),但很少人知道卡爾維諾是烏力波成員中極為重要的法國之外的成員,當然更少人知道卡爾維諾與烏力波早期的締造者雷蒙?格諾和佩雷克等人在作品風格上的相似或者說“精神上的亦步亦趨”(意大利國內(nèi)尖銳地批判他是格諾的信徒和模仿者);大家只知道杜尚是達達派及超現(xiàn)實主義的巔峰人物,被譽為“現(xiàn)代藝術(shù)的守護神”,二十世紀后半個世紀的藝術(shù)思路是沿著杜尚的道路走下來的,卻不知他于1962年3月16日加入了烏力波,成為一名(烏力波人),烏力波成員當中還包括像保羅?布拉福特這樣的核能專家,弗朗索瓦?勒利奧這樣的數(shù)學家等。
作者簡介
佩雷克 Georges Perec
1936年生,波蘭猶太人后裔,二戰(zhàn)中失去雙親。20世紀最具世界聲譽的法語作家,“潛在文學工場”(Oulipo)重要成員,小說以任意交叉錯結(jié)的情節(jié)和獨特的敘事風格見長,1978年出版的《生活使用說明》被卡爾維諾譽為“超越性小說”的代表作。1982年辭世。
約翰?巴思John Barth
1930年3月27日出生,美國小說家,其小說被認為具有后現(xiàn)代主義和超小說性質(zhì)。代表作品《客邁拉》、《路的盡頭》等。
安娜?博塔Anna Botta
出生于意大利?,F(xiàn)為美國史密斯學院意大利語言與文學和比較文學系教授,主要從事比較文學和電影敘述學研究,卡爾維諾小說是其研究的重要課題。最近的研究方向:“流動的現(xiàn)代性和牢固的地中海”(Liquid Modernity and Solid Mediterraneans)。
瓦倫?莫特Warren Motte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法語和比較文學教授,著作和編譯《烏力波:潛在文學初級讀本》(Oulipo: A Primer of Potential Literature ,1986; rev. ed. 1998, rpt. 2007)、《詩學實驗:喬治?佩雷克著作之個案研究》(The Poetics of Experiment: A Study of the Work of Georges Perec ,1984)、《21世紀的法國小說》(The French Nove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Dalkey Archive Press, 2008)等。
潘 望 Pan Wang
南京人。譯者,卡爾維諾研究者,南京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小說家中,最喜歡卡爾維諾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哲學家中,最喜歡巴特和尼采。音樂家中,最喜歡霍洛維茨和奧伊斯特拉赫。從冷靜到狂熱的光譜,跨越起來似乎并沒有想象得困難。最難的是平衡這種游戲,會一直操練下去的雜技。
鱖膛棄 Gui Tangqi
原名彭劍斌,1982年生于湖南。一直從事銷售工作,邊跑業(yè)務邊寫小說。2009年參與創(chuàng)辦“副本制作”小出版項目。著有短篇小說集《我去錢德勒威爾參加舞會》、散文《不檢點與倍纏綿書》。
渣 巴 Zha Ba
詩人,畫家。1975年生于安徽。輯有詩集《一分為二的桌子》、畫冊《渣巴:圖像作為靜物》。
霍香結(jié) Huo Xiangjie
七十年代生人。從事方言和人類學工作,微觀地域性寫作和人類學小說和詩學提出者、實踐者。長篇小說《地方性知識》是作者公開出版的第一部作品,被認為是微觀地域性寫作和人類學小說的開山之作。
?!∩?Hai Shang
1952年生于上海。老三屆人。出版《死,遺棄以及空舟》(大陸先鋒詩叢)、《自由手稿》等著作二十多種。有“文化妖精”之稱。2010年完成最重要的長詩《時間:仿佛玄黃——關于時間元的思考》(6000行)。
劉 恪 Liu Ke
1953年12月出生,湖南岳陽人。主要著作:長篇小說《寡婦船》、《藍色雨季》、《城與市》、《夢與詩》。中短篇小說集:《紅帆船》、《夢中情人》、《墻上魚耳朵》。理論:《欲望玫瑰》、《現(xiàn)代小說技巧講堂》、《先鋒文學技巧理論》、《詞語詩學》等。作品從80年代起,20年來一直受到著名評論家的關注,被稱為新浪漫主的代表,新巴洛克寫作典型,先鋒小說的集大成者。
螻 冢Abraham Louzhong
1978年生于桂林。重要詩歌作品體系史詩《黑暗傳》、詩集《經(jīng)驗集》(1),主編《神性寫作——現(xiàn)代漢語神性寫作詩歌流派史研究資料》(初編,十卷)以及整合國內(nèi)實驗寫作的《小說前沿文庫》。
杜 蘇Sibylle
湖北宜昌生人,師出北大,混跡法國數(shù)年,惜無所建樹。某日偶得佩雷克小冊子一本,甚喜,遂興起譯之,與烏力波結(jié)緣?,F(xiàn)居上海,于某大型劇院中做些普及音樂、推動劇場體驗的小事。
蘇非舒 Su Feishu
1973年生于重慶豐都,現(xiàn)居終南山,開辦物學院。詩人,物主義運動主要發(fā)起人。因近些年來的詩歌活動,被認為是中國當代最具爭議性的詩人。主要詩集《西南方的地窖》、《喇嘛莊》等。
駱以軍 Luo Yijun
1967年生,臺灣中生代最重要的小說家。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chuàng)作組、國立藝術(shù)學院戲劇研究所畢業(yè)。代表作有《西夏旅館》、《我未來次子關于我的回憶》、《紅字團》等。2010年,獲得第三屆“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首獎。
賈 勤 Jia Qin
1980年生于延安。2000年起,開始跨文體寫作。2007年,通過東芝SD卡發(fā)行全球首部電子小說《五卷書》。2010年,出版《現(xiàn)代派文學辭典》。曾編譯古印度圣詩《安陀迦頌》、希尼《在外過冬》等。
惡 鳥 E Niao
1982年生,中國傳媒大學畢業(yè),涉獵廣泛,計算機程序開發(fā)出身,大學期間曾開發(fā)一套RPG游戲腳本引擎,對實驗小說創(chuàng)作、小說美學(主要涉及敘事學、符號學、闡釋學)、圖像美學領域有多年研究。
王立秋 Wang Liqiu
1986年生,畢業(yè)于北京大學。譯有阿甘本《無目的的手段——政治學筆記》、《什么是裝置?》、《褻瀆》,羅蘭?巴特《中國怎么樣?》、《哀悼日記》等書稿。
朱 琺 Giufà
自號馬達+絲+狐猴,齋曰反動組織王二小醬油鋪,目前潛伏滬上。某高校教師。少嘗自學大言炎炎不成,言行舉止,至今木訥;去,學小說,又不成;遂學術(shù)以糊口。目前已淪為:悖論發(fā)燒友,奇書盜版商,唯名論患者。企圖致力于:中華影射學、中華附會學、中華杜撰學。
戴濰娜Dai Weina
英國牛津大學碩士畢業(yè),《影響力》欄目主持人。著作有詩集《瘦江南》,小說集《仙草姑娘》、《牛津日記》等。
伊塔洛?卡爾維諾 Italo Calvino
烏力波重要成員。1923年出生于古巴哈瓦那附近小鎮(zhèn)。父親是農(nóng)學家,母親是植物學家。意大利時期的作品在國內(nèi)贏得很高聲望,巴黎時期的作品在他還活著的時候為他博得國際聲望。代表作《看不見的城市》、《祖先三部曲》、《宇宙奇趣》等,未竟稿《未來文學千年備忘錄》基本上總結(jié)了他的小說審美理想。他的作品富有詩性的想象力,濃厚的寓言色彩和晶體般的結(jié)構(gòu),這使他成為20世紀經(jīng)典作家。1985年9月19日凌晨死于腦出血。
書籍目錄
?。溃┩邆?莫特
烏力波源起——烏力波辭典之美學原理宗系
烏力波人?卡爾維諾
卡爾維諾與烏力波
(意)安娜?博塔
卡爾維諾和烏力波:組合機器中的意大利幽靈
?。溃┘s翰?巴思
“平行性!”:卡爾維諾與博爾赫斯
?。ㄒ猓┮了?卡爾維諾
散文和反組合
潛在文學工場I
國王與皇后
阿味:俄堡森林學院畢業(yè)論文集序
馬爾羅的生活
夢與詩:A部
經(jīng)驗匱乏者筆記
文之悅集注
去落山崗
潛在文學工場Ⅱ
(法)喬治?佩雷克
冬日之旅
嚴禁虛構(gòu)
卡爾維諾遺作考辯長編
雙螺旋:幻想一種地志文本和人類學小說的厚描述
千腦云計劃
農(nóng)事詩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詞條9復古這一堂課由徐志摩先生講演這一年課室內(nèi)的各位我們都戴上復古小圓眼鏡梳了短西裝頭發(fā)油貼著腦門打了啾啾小領結(jié)這一年我們開始大談浪漫談女人的小腳與背德這一年飛機失事死了一位詩人的消息登在影視體育一個女星上吊一位縣長全家被殺一位女權(quán)運動者在的士慘死復古呵那些年的某幾個午后我常在學校后花園揀起一些空飄傳單上頭寫著徐志摩死了徐志摩死了意映卿卿如晤我不帶走一片云彩開始思索墜機與詩人某些構(gòu)圖上底細微齟齬那些年我常在父母連袂出門后一人瑟縮在陰冷的房間角落啜泣啊墜機像一只白鳥悠然跌落多凄美呵噢這就是詩人的必修實則我父母分別一人搭乘公共汽車六十路一人只是去巷口雜貨買豆腐乳他常常跑到我們的合唱團前面,獨自一人動情地歌唱。這使我們面面相覷,噤聲不語。我們是那么習慣于復音、理性、吝嗇地試探聲音和諧之可能,以及口袋里各自藏著的下午要抽考的單字和公式。但他常常那么粗聲大氣說話。我總以為那僅是因為時差一些我們?nèi)缃裼脕碡Q中指討價還價說謊高潮底單音節(jié)電話打屁的語言欸他是那么虔敬底探索他是那臉文藝腔一些柳絮兒白云夜蝶嬰孩的臉因為時差我總是遲延走進某些雨滴、斷句、像苔蘚底生長某些敲打窗欞底聲響某些對民國底街車閃過巷弄的臆想這樣意淫著任性著在字句衣衫胭脂呵女子的絲襪上海北京任意架高低臆想不光是唯美乃是還沒還沒溢出課本外底一種詩人猶未被鎖在自費詩集或報屁股小欄塊時期底無限延展底臆想唄我在兒童樂園的旋轉(zhuǎn)門入口聽見有人罵我操你媽的個咧我猜這便是白話文唄我的新娘穿白紗騎在回旋木馬我的丈母娘坐在咖啡杯里吃熱狗我的情婦們坐在海盜船直立九十度旋轉(zhuǎn)飛輪里像果汁機榨肉餅那樣尖叫我感覺到我和他的世界之間,有一種覆滅的,因為是逆向奔跑故談不上追趕或棄離底。
編輯推薦
《烏力波》:潛在文學工場,實驗文學圣經(jīng),1年等于100年的先鋒。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