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季羨林

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新世界  作者:張世林 編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今年是季羨林先生的百歲誕辰,為了紀念,特約請先生生前好友和弟子、學生撰文,一深情回顧了先生在學術上所取得的輝煌偉大的成就,回答了他到底是一個什么:家:的問題;又用具體、生動的事例介紹了他在學習、工作、生活和詩人接物方面的一些一鮮為人知卻又感人至深的小事。為廣大讀者了解、認識和學習季羨林提供了一部真實、可信的讀本。

作者簡介

作者是資深編輯,與眾多專家和學者有著較為密切的工作聯(lián)系,編輯并主編出版多部名家作品。

書籍目錄

前言
季羨林傳略
季羨林究竟是什么“家”
中印文化交流之橋一一季羨林
中印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一一季羨林
季羨林先生對民間文學和比較文學研究的貢獻
窮搜百代不世之功一一讀季羨林先生新著《蔗糖史》
有趣而幸福的回憶一一我接觸到的季羨林教授
季羨林教授對我一生的影響
遣巴季羨林先生二三事
他給我的“最佳禮品”一一懷念季羨林先生
門前一樹馬纓花一一懷念季羨林先生
繼承先賢遺愿做好民族古文字研究一一緬懷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一代宗師季羨林先生
試談季羨林先生的為人處世之道
語樸情醇是正行一一深切緬懷中國翻譯界的一面旗幟季羨林先生
季羨林先生,我永遠的人生楷模
遲到的紀念
深切懷念我們永遠的季主任
以荷栢傳一一回憶恩師季羨林
心祭敬愛的季先生
懷念季老
季羨林教我如何做人做學問一一記恩師季羨林先生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一懷念恩師季羨林先生
季羨林先生長壽之秘訣一一續(xù)《凡人小事》
懷念季先生
君子之風學者之范一一懷念季老
想念季羨林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季羨林傳略季羨林教授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東省清平縣(現(xiàn)屬臨清市)官莊的一個農(nóng)民家庭。因家貧,6歲時離開父母,往濟南投靠叔父,在那里讀完小學初中和高中。1930年,19歲的季羨林高中畢業(yè),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中國最著名的兩所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最終,他選擇了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德語。1934年畢業(yè),獲文學士學位。后回濟南母校任省立濟南高中國文教員一年。1935年,季羨林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是年秋赴德國,入哥廷根大學深造。他主修印度學,副修英國語言學和斯拉夫語言學。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他欲歸不能,只好滯留德國,繼續(xù)從事學習研究。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和德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等。1945年秋,歐戰(zhàn)硝煙未盡,他取道瑞士等國,幾經(jīng)輾轉,于1946年夏回到了祖國,時年35歲。1946年回國后,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全國解放后,繼續(xù)任系主任至1983年。1956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國亞非學會會長、中國敦煌學會會長、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等五十多個職務。2003年4月由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改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2009年7月11日不幸逝世,享年98歲。季羨林治學六七十年,涉及的領域之廣、之深,在國內(nèi)外實屬罕見,很難用一兩句話所能包容,只能說他研究的領域包括那些。概括地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印度古代語言,特別是佛教梵文;2.印度文化學;3.中印文化交流與中外文化交流;4.歷史學;5.佛教學;6.印度古代文學;7.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研究。此外,他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散文及雜文等。

編輯推薦

《想念季羨林(1911-2011)》:北大東語系教授張光璘撰文告訴讀者季羨林先生究竟是什么家;著名印中友好人士、印度學者賈根。波拉普稱贊季羨林是中印文化交流之橋;著名藏學家、季先生的老友王堯先生深情回憶了有關季先生的幾件小事;中華書局的老編輯、原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楊牧之講述了他同先生的交往后,還惦記著去看一看先生老房門前那一樹的馬纓花。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想念季羨林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