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4-29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葛尼斯 頁數(shù):334 譯者:林以舜
Tag標簽:無
前言
當代社會在人類精神方面有一個巨大的困局,我們似乎知道得越來越多,卻越來越迷惘于我到底活著為什么;我們似乎越來越忙碌,卻越來越不知道自己當做什么,忙碌又為了什么。理想仿佛離我們越來越遠。17歲的年輕人已經在擔心找工作的問題,想著學習一些會計、電腦之類實用技術為維續(xù)生計;風華正茂的大學時代,原本該流連于人類精神文化的寶庫,陶冶自己的情操,磨煉思想的銳度,卻過早地實際起來,失去了“隱形的翅膀”;跨出校門,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卻難以忍受日復一日的重復,以至于每天盼望到周五,周日晚上又成為“害怕星期一”癥候群。人生就是如此灰暗嗎?我們的先輩有什么寶貴的精神資源可以供“空心的”現(xiàn)代人汲取嗎?《一生的呼召》作者葛尼斯是當代西方響當當?shù)乃枷爰??!兑簧暮粽佟返挠⑽陌驿N售已經突破100多萬冊,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在《一生的呼召》中他犀利地指出當代西方文化的弊端——社會越來越富有,精神和靈性越來越貧乏。他追尋西方思想史上“天職”的觀念,期望重新點燃讀者心中的夢想,即有一種價值和理想,是值得人為之而生,為之而活的,這種思想會幫助我們突破每日的瑣碎,建立一個超越性的視野,從而活出有意義的人生。正是這種“天職”觀念,讓日內瓦的鐘表匠在他人看不見的細微之處用心經營,造出了全世界最好的鐘表;讓清教徒有堅定的信念,在北美拓荒中創(chuàng)造奇跡;讓卡內基、洛克菲勒這些富豪們產生“拼命地賺錢,拼命地省錢,拼命地捐錢”的情懷;讓許許多多偉大的母親可以安于在家庭中服侍,培育健全的下一代……在“地球是平的”這樣的時代,西方文化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也是我們的問題。盡管文化和信仰背景不同,但葛尼斯的思考可以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啟發(fā),更促進我們在這些思想議題上的研討。我們的時代需要我們不斷引進新的精神資源,豐富我們的精神視野。通過《一生的呼召》,我們更能理解西方職業(yè)精神是怎么形成的,個人召命和社會發(fā)展的關聯(lián)是什么。《一生的呼召》旨在助力于我們的幸福與成功人生,是一本優(yōu)美、高雅、有效的心靈激勵之書,同時也是一本在全世界受到歡迎的流行勵志讀物。《一生的呼召》對宗教、哲學、歷史的文化分析和評論,對國內讀者開拓視野,了解西方宗教思想及文明歷史有一定意義。希望讀者同時予以批判的理性的吸收。
內容概要
《一生的呼召》是葛尼斯從個人的經驗鑄煉而來,為所有追尋生命的意義與目標的人而寫。葛尼斯認為,任何缺少呼召的事物,都無法建立及滿足人類對生命意義的真正渴望。人只有明白自己的特殊目的,以及蒙召奔赴的目標,才能找到生命的意義?;貞粽偈巧娴淖罡驹?,是人類存在意義的最終源頭。如果離了這樣的呼召,所有的追尋都會以失望收場。
從本書,你將看到最令人敬畏、最攫取人心的真理。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葛尼斯 譯者:林以舜葛尼斯是一位名滿西方的大學者。如以出生地而論,你甚至可以稱他是中國人。葛尼斯生于河南長于美麗的南京,適逢中國的烽火亂世,卻是在一個來中國傳遞愛的宣教士的家庭中呱呱墜地。上帝如此安排,也許正是為了多年后通過葛尼斯的這書向中國人說話,用葛尼斯的愛心與智慧來祝福中國。
書籍目錄
趙曉 序?回應至高者的呼召
寫給中國讀者的話
引言
人生的大問題
尋找的被尋見
揮之不去的問題
每個人、每一處、每件事
借著他、走向他、為了他
照你的本相去行
堅立的時刻
讓主做主
惟一的觀眾
竭誠為主
堅立在責任之處
蒙召的子民
道的追隨者
蒙恩VS自負
與你何干?
更多、更快、更好
對抗正午的惡魔
有窗的世界
鎖在外面、留在那里
專注的生活
白日的夢想家
吉光片羽的啟示
將所有?想化為感恩
眾人的弄臣
時候已經來臨
最好的呼召
跋:生命的主宰
致 謝
章節(jié)摘錄
插圖:舉例來說,偉大的德國社會學家韋伯,第一個針對現(xiàn)代官僚體系提出極具洞察力的分析。他的看法在卡夫卡的小說中,尤其是《城堡》和《審判》中表現(xiàn)得最為清楚?!冻潜ぁ返氖澜缡枪倭艅萘屯嗟念I域。電話交換意見產生的是更多的混淆,而不是聯(lián)結。官僚體系將人淹沒在檔案和表格的洪水中。令人窒息的階級制度,使人不可能接觸到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無數(shù)的小官員不停地加班,卻一事無成。進行了無數(shù)次的面談,卻沒有一次有目的。在《城堡》中的人類被貶低為檔案,而《審判》中的人類則被貶低成案件??ǚ蚩ㄔ岬竭@樣一個世界:“生命的輸送帶載著你前進,沒有人知道目的地何在。人比較像是物品、一樣東西,而不是活的生物?!钡谌?,因著志愿組織的興起,現(xiàn)代信徒對整體教會本質的概念更加薄弱。托克維爾在《美國的民主》一書中的看法經常被引用,他說:“各種年齡、各種環(huán)境及各種性格的美國人,經常組織協(xié)會……關于某項大事業(yè)的領導架構,在法國你看到的是政府,在英國看到的是官員,在美國看到的一定就是某個協(xié)會了?!?/pre>后記
面對生命的主宰,我們回應那偉大創(chuàng)造者的呼召,將生命全然交由他來陶塑,跟隨他“跟從我”的呼召。我們因而計算代價、思慮風險,視每一天為加增我們的恩賜和機會的冒險之旅,好使榮耀歸給上帝,并拓展他的國度。當我們回應他的呼召,我們發(fā)現(xiàn)追尋生命的最圓滿答案,我們單從呼召者的命名找尋身份,我們視“竭誠為主”為卓越追求,我們視一同追尋生命終極答案者為最佳伙伴,我們只追求惟一聽眾的最終稱許,我們打破圣俗之間所有虛假的障礙,以行動將生命編織成為信心和愛心的網,我們單以呼召者“做得好”的稱贊為成就和遺產。我們因至高者的作為,從卑賤和平凡中被提升,我們視背負危險和犧牲為至高呼召的特權,我們聽從值得信賴者的聲音,避開所有逸樂、成功和聲望的迷惑,在面對被揀選而自高的試探,我們因蒙此揀選恩典而答以謙卑感謝。我們全然參與在真實世界中,卻是從那眼不能見但卻更加真實的世界中,得著異象和能力。在四季變換和人世變遷之中,我們知道,重要的是,我們不是被呼召’到哪里或做某事,而是跟隨某人,若沒有呼召者就沒有真實的呼召。呼召不只是關心我們是誰,而是我們將成為怎樣的人,沒有任何自訂的目標能與創(chuàng)造者奧妙的目的匹敵,因我們每個人都是受造物,即使不知道將被引領帶往何處,我們的生命不會高過我們所跟隨的呼召——只要呼召者是上帝,我們可能失業(yè)、失去健康或退休,但我們不會從我們的呼召中退休,直到那最后的退休——死亡,把我們帶到呼召最終的極致和完滿里。到那天,我們第一次,不用再聽從話語。我們將和呼召者面對面,并在天父永恒的家里尋見自己。這就是我們生命的旅程,直到最后一日。我們對生命的熱情會更遠、更高、更深,永遠靠近那起初呼召我們,且不斷呼召我們到他面前的上帝,并因認識他的本質而滿有喜樂。媒體關注與評論
如果你相信,宇宙和人類生命都是大自然無意當中碰撞出來的,那我們的存在純屬偶然,也不必有目的,混吃混喝、混生混死而已。如果你認為,如此精密的宇宙和如此奇妙的生命不可能是偶然撞大運撞出來的,那么,作為受造物就必須考慮人生一世的目的、意義和造物主的旨意,即:聆聽呼召。因此,我推薦此書?! 獜堅?著名電視主持人有趣的故事,豐富的史料,深刻的道理,扣人心弦,引人人勝。讓你的工作充滿意義,生動充滿動力,對現(xiàn)代人身心成長和健康有著極大益處?! 诟?作家暢銷書《現(xiàn)代化的本質》作者葛尼斯這本書是我今年讀到的最好的書,也許是今生讀到的好書,盼望這本書能重建我們的信仰,打開尋找者的眼睛?! w曉 著名的經濟學,北京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編輯推薦
《一生的呼召》:三十多年來。呼召這個主題一直在葛尼斯的內心燃燒。葛尼斯追尋歷史上“天職”的觀念,期望重新點燃讀者心中的夢想,即有一種價值和理想,是值得人為之而生,為之而活的,這種思想會幫助我們突破每日的瑣碎,建立一個超越性的視野,從而活出有意義的人生,正是這種“天職”觀念,讓日內瓦的鐘表匠在他人看不見的細微之處用心經營,造出了全世界最好的鐘表:讓汪教徒有堅定的信念,在北美拓荒中創(chuàng)造奇跡:讓卡內基、洛克菲勒這些富豪們產生“拼命地賺錢,拼命地省錢,拼命地捐錢”的情懷:讓許許多多偉在母親可以安于在家庭中的服侍,培育健全的下一代……你是“害怕星期一”一族嗎?你每日忙碌卻不知為何而忙嗎?你拼命想活得有意義,卻不知焦點在哪里嗎?那么,《一生的呼召》正是為你而寫。召將生命的最終目標定在超越世界所能及之處,回應呼召是尋找并滿足生命核心意義的道路。《一生的呼召》是葛尼斯從個人的經驗鑄煉而來,為所有追尋生命的意義與目標的人麗寫。葛尼斯認為,任何缺少呼召的事物,都無法建立及滿足人類對生命意義的真正渴望。人只有明白自己的特殊目的,以及蒙召奔赴的目標,才能打到生命的意義?;貞粽偈巧娴淖罡驹?,是人類存在意義的最終如果離了這樣的呼召,所有的追尋都會以失望收場。在《一生的呼召》中,你將看到最令人敬畏、最攫取人心的真理。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