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對照全譯資治通鑒(第六輯 全三冊)

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宋] 司馬光 著,黃錦鋐 主編  頁數(shù):全三冊  字數(shù):1500000  譯者:臺灣二十七位教授  
Tag標簽:無  

前言

宋治平三年(1066),北宋第五位皇帝英宗趙曙,任命龍圖閣直學士侍讀司馬光領銜編纂歷代君臣事跡。命在崇文院內設專門機構,允許司馬光任意挑選官吏參加編纂,下令龍圖閣三館珍藏秘籍任由編纂者借閱,編纂所需,盡由庫錢支出。治平四年(1067),剛剛即位的北宋第六位皇帝神宗趙項,認為司馬光等所編史志,記述了以往明君、良臣,記載有議論精要的話言,天人相通的分際.美惡諸事發(fā)端的征兆,權柄福澤盛衰的原因,良將的方略,循吏的教化,判斷邪曲正直的標準,政事治亂的關鍵,認為“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賜名“資治通鑒”。元豐七年(1084),司馬光向神宗皇帝進《進資治通鑒表》,《資治通鑒》完成,歷時十九年。在司馬光之前,歷代史書已卷帙浩繁,且均文字繁多,體裁各異,布衣尚且“讀之不遍”,曰有萬機的人君更是無暇周覽。司馬光因之屬意于編纂一部編年通史,意在“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關國家盛衰,系生世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使先后有倫,精粗不雜”,以方便君王大臣閱覽、借鑒。后遇英宗皇帝下詔令編寫,得以遍選當時優(yōu)秀史家相助,因緣際會,乃成此三百余萬言大著。司馬光一生勤學博讀,對經(jīng)史尤有心得。編纂《資治通鑒》時,年已近五十,已是當時文史大家。他年僅二十即考中進士甲科,進入仕途,歷任地方、朝廷官職。中國歷代史家所長大多在于文、史,如司馬光這樣的政治家甚少;而像他以政治人物,兼具文、史,并屬意于史事的就更少了;他上得君王鼎力支持,下得眾史家襄助,編纂之時,正當中國歷史上少見的改革年代,也是他與王安石等變法派盤旋相抗的十數(shù)年,這種際遇,歷代無兩。他領導當時史家劉救、劉恕、范租禹等,歷十九年枯坐,所編《資治通鑒》兼具歷代史家之長,自不待言,其剪裁、熔鑄史事之政治眼光,則是其他史家所缺乏。司馬光主持編纂之《資冶通鑒》,其意在于“冶道”,故對史事裁選,極為明確:凡有關國家興衰、生民休戚的重要事件,以及才德并高、行為世范、與國休戚的人物.都敘述詳明,以作為當時和后世的借鑒。而于騷客吟詠、隱士高蹈等無關政治民生的人物言行,均不予記載,故像屈原、陶淵明、李白這等隱士高才,均不見采?!顿Y治通鑒》貫通歷代之書,將上起戰(zhàn)國,下終五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按年記載,一氣銜接.使自漢末、兩晉、南北朝學者所篡各朝斷代編年之書,一變而為聯(lián)續(xù)古今的大編年史,為中國史學的一大創(chuàng)作。后代史家所作,僅能得其一體,或為專史.或為斷代,氣具規(guī)模,已判然不如。

內容概要

  《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為宋代名臣司馬光主持編寫,將上起戰(zhàn)國,下終五代,共1362年的大事,按年記載,一氣銜接,使自漢末以來的學者所編纂的各朝斷代編年之書,一變而為聯(lián)結古今的大編年史。為學史者必讀之著作?! ∷抉R光編寫《資治通鑒》之目的在于“資治”,凡有關國家興衰、生民休戚的重要事件人物,都敘述詳明。而對無關國計民生的事及人物,如眾多的文人、高隱均不予提及。其記人記事,原則鮮明,為歷代帝王大臣及學人所樂讀。  司馬光所處時代,距今已900余年,當時文言與當下所用的白話文已相去甚遠,故現(xiàn)代人讀之,多有因感到吃力而放棄的。有鑒于此,20世紀80年代初,由臺灣學者黃錦鉉先生領銜主持,集臺灣各大學27位著名教授之力,歷時3年,將這部大著譯成白話,深受中文世界讀者所喜愛?! ∷抉R光是我國古代史學、文學、政治大家,其識見:才能早有公論;他與當時最優(yōu)秀的史家一起,枯坐19年,抉摘幽隱、薈萃熔鑄,用功極深,而成此煌煌大著。成就之’一高,后人難以企及。故此,譯者在翻譯時力圖貼近、還原《資治通鑒》,譯文典雅,緊貼原著,不以“現(xiàn)代眼光”作解人,不擅作發(fā)揮,旨在讓讀者能讀到“干干凈凈的《資治通鑒》,干干凈凈的司馬君實”。如此以拙御巧,實為明智之舉。  本書采用文、白對照的形式,全書共計800余萬言。為方便讀者閱讀計,將其分為七輯出版。分輯仍依原書次序,大體以朝代為別。第一輯為戰(zhàn)國、秦、西漢(含王莽新);第二輯為東漢、魏(含更始);第三輯為東西晉;第四輯為南北朝;第五輯為隋唐(其中唐至安史之亂起);第六輯為安史之亂至唐滅亡;第七輯為五代十國。此分輯純粹是為了排版閱讀方便,不含任何對原作的理解之義。  本輯所記,起于唐肅宗至德元載(756),迄于唐昭宣帝天祐三年(906),講述中唐、晚唐凡151年之史事。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涑水鄉(xiāng)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與司馬遷并稱為“史學兩司馬”。自幼嗜學, 20歲中進士甲科,踏入仕途。宋治平三年(1066),領銜編纂《資治通鑒》,其時司馬光年47歲。元豐七年(1084),《資治通鑒》完成。元豐八年(1085)

書籍目錄

卷第二百一十八 唐紀三十四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卷第二百一十九 唐紀三十五 唐肅宗至德元載~二載(756~757)卷第二百二十    唐紀三十六  唐肅宗至德二載~乾元元年(757~758)卷第二百二十一 唐紀三十七  唐肅宗乾元二年~上元元年(759~760)卷第二百二十二 唐紀三十八 唐肅宗上元二年~唐代宗廣德元年(761~763)  卷第二百二十三  唐紀三十九  唐代宗廣德元年~永泰元年(763~765)卷第二百二十四  唐紀四十    唐代宗永泰元年~大歷八年(765~773)卷第二百二十五  唐紀四十一  唐代宗大歷九年~大歷十四年(774~779)卷第二百二十六 唐紀四十二 唐代宗大歷十四年~唐德宗建中二年(779~781)卷第二百二十七 唐紀四十三 唐德宗建中二年~三年(781~782)卷第二百二十八  唐紀四十四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卷第二百二十九  唐紀四十五  唐德宗建中四年~興元元年(783~784)卷第二百三十    唐紀四十六 唐德宗興元元年(784)卷第二百三十一 唐紀四十七 唐德宗興元元年~貞元元年(784~785)卷第二百三十二 唐紀四十八 唐德宗貞元元年~三年(785—787)卷第二百三十三 唐紀四十九 唐德宗貞元三年~七年(787~791)卷第二百三十四  唐紀五十    唐德宗貞元八年~十年(792~794)卷第二百三十五 唐紀五十一 唐德宗貞元十年~十六年(794~800)卷第二百三十六 唐紀五十二 唐德宗貞元十七年~唐順宗永貞元年(801~805)卷第二百三十七 唐紀五十三 唐憲宗元和元年~四年(806~809)卷第二百三十八  唐紀五十四  唐憲宗元和四年~七年(809~812)  卷第二百三十九 唐紀五十五 唐憲宗元和七年~十一年(812~816)  卷第二百四十    唐紀五十六 唐憲宗元和十二年~十四年(817~7 819)卷第二百四十一  唐紀五十七  唐憲宗元和十四年~唐穆宗長慶元年(819~821)卷第二百四十二 唐紀五十八 唐穆宗長慶元年~二年(821~822)  卷第二百四十三  唐紀五十九  唐穆宗長慶三年~唐文宗太和二年(823~828)卷第二百四十四 唐紀六十    唐文宗太和三年~七年(829~833)卷第二百四十五  唐紀六十一  唐文宗太和八年~唐文宗開成二年(834~837)卷第二百四十六 唐紀六十二 唐文宗開成三年~唐武宗會昌二年(838~842)卷第二百四十七 唐紀六十三 唐武宗會昌三年~四年(843~844)  卷第二百四十八  唐紀六十四  唐武宗會昌四年~唐宣宗大中三年(844—849)卷第二百四十九  唐紀六十五  唐宣宗大中四年~大中十三年(850~859)卷第二百五十    唐紀六十六  唐懿宗成通元年~八年(860~867)卷第二百五十一 唐紀六十七  唐懿宗成通九年~十年(868~869)卷第二百五十二  唐紀六十八  唐懿宗成通十一年~唐僖宗乾符三年(870~876)  卷第二百五十三  唐紀六十九  唐僖宗乾符四年~廣明元年(877~880)卷第二百五十四  唐紀七十    唐僖宗廣明元年~中和二年(880~882)卷第二百五十五  唐紀七十一  唐僖宗中和二年~四年(882~884)  卷第二百五十六 唐紀七十二 唐僖宗中和四年~光啟三年(884~887)卷第二百五十七 唐紀七十三 唐僖宗光啟三年~文德元年(887~888)卷第二百五十八 唐紀七十四  唐昭宗龍紀元年~大順二年(889~891)卷第二百五十九 唐紀七十五  唐昭宗景福元年~乾寧元年(892~894)卷第二百六十    唐紀七十六  唐昭宗乾寧二年~三年(895~896)卷第二百六十一 唐紀七十七 唐昭宗乾寧四年~光化二年(897~899)卷第二百六十二 唐紀七十八 唐昭宗光化三年~天復元年(900~901)卷第二百六十三  唐紀七十九  唐昭宗天復二年~三年(902~903)卷第二百六十四 唐紀八十    唐昭宗天復三年~天祜元年(903~904)卷第二百六十五 唐紀八十一 唐昭宗天祜元年~唐昭宣帝天祜三年(904~906)

章節(jié)摘錄

插圖:驍勇的騎兵輪番挑戰(zhàn)。走了三天.到達行唐,賊兵疲敝,才退去。郭子儀乘機追擊,又在沙河把他打敗。蔡希德到洛陽,安祿山又教他率領步兵騎兵兩萬人向北到史思明處與他會合;又教牛廷玠征調范陽等郡兵一萬多入幫助史思明,合計有五萬多人,而其中五分之一是同羅兵和曳落河(勇腱之士)。郭子儀到了恒陽,史思明也跟著到達,郭子儀深挖壕溝,高筑營壘等待他;賊兵來進攻,就堅守不出;賊兵退去,就從后追殺;白天就炫耀兵力,夜晚就偷襲賊兵軍營;賊兵無法休息。過了幾天,郭子儀、李光弼商議說:“賊兵已經(jīng)疲倦了,可以出城作戰(zhàn)。”壬午日(二十九日),在嘉山交戰(zhàn),把賊兵打得大敗,殺死四萬多人,俘獲一千多人。史思明掉下馬來,露著發(fā)髻赤著腳徒步逃走.到了傍晚,拄著斷槍回到軍營,逃到博陵去。李光弼到博陵把他包圍起來,軍隊的聲勢大振。于是河北十多個郡都殺死叛賊的守將而投降。反賊往漁陽的道路又斷絕了.賊兵來往的人都輕裝騎馬偷偷地溜過去,多被官軍捕獲。家在漁陽的將士們心意都動搖了。安祿山非??只?,把高尚、嚴莊叫到面前罵道:“你們多年來~直教我反叛,以為萬無一失。現(xiàn)在潼關堅守,幾個月都不能前進,北方的道路已經(jīng)阻斷,各路兵馬從四面會攻我們,我所統(tǒng)有的只有汴州和鄭州等幾個州,萬無一失在哪里?你們今后不要再來見我!”高尚、嚴莊很害怕,好幾天不敢見安祿山。田乾真從潼關來,替高尚、嚴莊游說安祿山說:“從古以來,帝王經(jīng)營大業(yè),都有勝利和失敗,怎么能夠一舉而成功呢?現(xiàn)在四方的軍營雖然很多,都是一些新招募來的烏合之眾,未曾經(jīng)過訓練打過仗,怎能和我們薊北堅強有力的軍隊相抗衡,哪里值得深為憂慮!高尚、嚴莊都是輔佐王命的元老功臣,陛下一旦拒絕他們,使各將軍聽到了,哪一個內心里不害怕?假如上下離心,臣私心覺得陛下如此做很危險!”安祿山很歡喜地說:“阿浩。你能使我心事開通?!瘪R上召請高尚和嚴莊,擺設酒席大家一齊歡樂飲酒,自己做了歌來勸酒,像以前一樣待他們。阿浩,是田乾真的小字。安祿山商議拋棄洛陽,奔回范陽去,計劃沒有決定。這時,天下的人以為楊國忠驕傲放縱才招來這次大亂,莫不咬牙切齒痛恨他。而且,安祿山起兵時也是以殺楊國忠為名義,所以王思禮秘密地勸說哥舒翰,教他上表請殺楊國忠,哥舒翰不答應。王思禮又請求用三十騎把楊國忠劫取來,到潼關再把他殺死。哥舒翰說:“這樣做.倒是哥舒翰造反,而不是安祿山造反了?!庇腥藙裾f楊國忠:“現(xiàn)在朝廷的大軍都在哥舒翰的手里,哥舒翰如果帶兵向西來,對您來說不是很危險嗎!”楊國忠非常畏懼.就上奏說:“潼關駐軍雖然很盛大,但是后面沒有接應.萬一失敗了,京師很值得憂慮,請選擇監(jiān)牧小兒三干人在苑中施以軍事訓練?!被噬洗鹪柿怂?,使劍南道的軍將李福德主持其事。又招募一萬人駐扎在灞上,任命他的親信杜乾運率領他們,名義上是抵御叛賊,實際上是防備哥舒翰的。哥舒翰聽到了,也怕被楊國忠謀害.就上表請將灞上的駐軍隸屬潼關。六月,癸未日(初一),召請杜乾運到潼關,借故把他殺了。楊國忠更加恐懼。

媒體關注與評論

“上下若干年間,安危治亂之機,情偽吉兇之變,大者綱提領挈,細者縷析毫分。心目了然,無適而非吾處事之方。讀此書,尤能開滌靈襟,助發(fā)神觀?!薄  祆渌抉R光所著《資治通鑒》,“網(wǎng)羅宏富,體大思精,為前古之所未有?!薄  端膸烊珪偰刻嵋贰按藭钡角宕酥两裉欤€是一部學歷史的人所必讀的書?!薄  X穆

編輯推薦

《資治通鑒(第6輯)(共3冊)》以流暢典雅的白話譯文+完整原文,全新的分輯形式,以助巨著走出封閉,走近現(xiàn)代讀者。我讀《資治通鑒》幾十年,一面看,一面研究……《資治通鑒》令我了解中國歷史規(guī)律,差不多所有中國人也按這個規(guī)律行事?!鹩刮陌讓φ?,按朝代分輯,破除閱讀巨著的障礙。暢銷千年,英雄豪杰縱橫天下的“帝王之書”,名臣良將從政經(jīng)略的“權謀之書”,蕓蕓眾生安身立命的“生存之書”?!按颂斓亻g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清·王鳴盛)柏楊曰:“中國有兩部書可以和它(《德川家康》)相比,一是《資治通鑒》,一是《三國演義》。《資治通鑒》因一直封閉在艱深的文言文中,影響不大?!?/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文白對照全譯資治通鑒(第六輯 全三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2條)

 
 

  •   史記》和《資治通鑒》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兩部通史。原著自然沒得說,文白對照的形式也很好,譯文的質量也不錯。比柏楊版的好。圖書的裝幀也很樸實大氣。
  •   中華書局的《資治通鑒》,是文言文的,逢看必攜字典,不是很方便。而這套文白對照全譯的《資治通鑒》,采取文白對照的方式,通俗易懂,適合非歷史專業(yè)的人看。既有閱讀的快感,又能領略古文的精煉,里面豐富的故事深深吸引著我。如果21本書全部看完,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耐心。
  •   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資治通鑒》是一部非常具有閱讀價值的好書,以前對于原版的《資治通鑒》在閱讀上存在一定的困難,無意間在當當網(wǎng)發(fā)現(xiàn)有文白對照,買了幾本發(fā)現(xiàn)很通俗易懂,不錯,我還想繼續(xù)再買幾本,購置一全套的文白對照閱讀的《資治通鑒》,物美價廉,為何不捷足先登,一睹為快呢。
  •   文白對照全譯資治通鑒,已經(jīng)購齊。
  •   這套資治通鑒不錯
  •   一整套的《資治通鑒》,今天終于買齊了!慢慢看吧,很有收藏價值的一套書。謝謝
  •   先買的這一輯,2009年1版1印,有塑料封,很好!京東一直沒貨,買200送200卷的,一套一套湊齊吧。這次當當外包裝用紙箱的。
  •   一部帝王之書,謀略之書,生存之書
  •   買給老人看,岳父很喜歡!也值得收藏。看了一輯,要我再買其他的。
  •   沒有套裝,只能一本本湊著買,因為離出版日期比較遠了,湊齊真不容易??傮w來說,這套書的編校質量還是可以的,白話文通俗易懂??梢员容^完善地了解中國歷史的方方面面,個人感覺比《史記》更為豐富,作者的評論也更為客觀。好書!
  •   要的就是這種感覺,書是正品,發(fā)貨很快,一買來就如饑似渴的讀上了
  •   紙張很好 書看起來 很有感覺
    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全都讀完
  •   當當送貨快,服務好,繼續(xù)支持當當?。?!收到本書特開心,竊以為臺灣學者翻譯之本書最具中國韻味,更兼有版畫插圖,圖文并茂,值得購買?。?!惜紙張及印刷上大需改善。。。。。。。。
  •   以前看的全是有刪減的版本,這套書真的不錯,不僅可以留著自己學習,而且還能作為遺產(chǎn)留給下一代。
  •   我覺得這個比柏楊那個純白話文的更好,更利于愛歷史的人領略歷史原貌。
  •   這套書翻譯的不錯
  •   字跡清晰,文白對譯很好,質量也不錯??梢允詹?,慢慢閱讀。
  •   書的內容和質量沒得說,當當?shù)乃拓浰俣群芸欤?天就送到了,送貨人員的服務也很好。
  •   一直在看電子書,總感覺缺了什么,拿到實體書的感覺就是不一樣。
  •   書是好書,當當送來也很新。還沒看完。
  •   三天看完的,巨著!
  •   正在慢慢看,這套書是準備收藏的,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
  •   不錯 全5分
  •   正品書,你值得擁有
  •   書好,但還沒來得及看
  •   圖書正版,速度很快,比別的全都快,質量也好。買書就是當當了。
  •   沒事讀寫史書
  •   經(jīng)典圖書,翻譯得還不錯
  •   是本好書,是一位女朋友要買來看看的。
  •   自家的歷史 就是好 博大精深
  •   不錯是本好書可惜出版的太慢不可以一次買齊
  •   包裝精美,朋友很喜歡
  •   買了很多次了,送朋友
  •   這個版本的質量不錯
  •   我爸全都看了 不錯 我已經(jīng)買完全套
  •   留著慢慢看了,希望能有收獲
  •   但是不是可以再優(yōu)惠些,還要買其他的。
  •   很多忙點,一掃而光。
  •   收集齊了
  •   支持國學,支持傳統(tǒng)文化!
  •   買來收藏的。紙張不錯,拿到手上很有感覺。是想要的那種。
  •   質量很好!非常好看,非常滿意!
  •   g o o d
  •   我已經(jīng)看完前五輯,覺得很不錯。
  •   全套都湊齊了,慢慢看,翻譯到位,不急功近利,原文譯文上下分列、相互對照一目了然,珍藏佳品!
  •   臺灣知名老教授翻譯,比較踏實于原著,不錯,可以作為學習的重要參考。
  •   書里的字顏色有些淺,看久了眼睛痛
  •   這是一本好書,應該是職場的人都該讀的,對您的人生,將會有很大的幫助,毛澤東當年就很喜歡這本書??梢宰x一輩子。
  •   書不錯,很實用,好喜歡
  •   不要迷信“專家”的翻譯,還是要自己看原文??傮w上翻譯的還不錯。
  •   就是封面比書店買的要淡一些,好像在太陽下曬了很久的感覺。
  •   還好,因為是多人翻譯,在質量上有所差異!
  •   幫忙朋友買的,朋友好象也是聽人推薦的
  •   好書,先買了再說
  •   書是好的,但包裝很不好,箱子都破了,希望當當網(wǎng)以后發(fā)貨包裝包的好點!
  •   書包裝還過的去!外表還過的去,里面質量怎么樣,還沒看過。
  •   感覺有些失望,首先買回來時就發(fā)現(xiàn)封皮有點臟,看了幾頁后就開始掉頁,而且翻譯得也不好。
  •   文白對照,孩子挺喜歡看
  •   雖然翻譯上有些瑕疵,但是文白對照看起來很方便,排版也很好,希望多多出版這類對經(jīng)典文獻的全譯。
  •   非常好的歷史書,有必要在家珍藏一套。
  •   書質量很好,賣家發(fā)送速度很快,超出預料。
  •   揚棄了柏楊式有色眼鏡的讀史方法,這一部資治通鑒的確令人耳目一新。譯者說“要還給讀者一個干干凈凈的司馬君實”,大部分程度是做到了,也留了很多空間去給讀者自己理解。但是我以為,干干凈凈不能完全是直譯,某些“春秋筆法”還是應該適時點出,這也才是真正的司馬君實。如果譯者不想強加自己的觀點于讀者,可以舉古例、旁證,只要不是灌輸式的“批注”,我相信絕大部分讀者都是可以接受... 閱讀更多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