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作者:唐代興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漢語文課程的當代建設》是作者繼《學會學習》之后的又一本教育專著,它以生態(tài)理性哲學為思想基礎,以生態(tài)化綜合方法為認知視野,以人類教育目的和當代教育目標為雙重坐標,檢討漢語文課程本位失落的社會歷史原因,重建漢語文課程目標本位、知識本位和方法本位。
作者簡介
唐代興,男,四川廣安人;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哲學;研究主題:當代人類何以才能理性生存發(fā)展?研究目標:創(chuàng)建體現(xiàn)當代人類精神發(fā)展方向的“生態(tài)理性”新哲學體系,為當代人類存在發(fā)展而重建存在信仰、生存信念、價值體系、倫理理想和行動原則。圍繞此主題而分別從形而上學、美學、倫理學、政治哲學、教育哲學等不同方面展開研究,迄今為止,初步公開發(fā)表500 余萬字的著述:其中包括發(fā)表哲學、倫理學、美學等方面論文100 余篇,出版《作家哲學論》(1990)、《人類書寫論》(1991)、《語義場導論:人類行為動力研究》(1998)、《生存的智慧》(1998)、《當代語義美學論綱:人類行為意義研究》(2001)、《利益?zhèn)惱怼罚?002)、《公正倫理與制度道德》(2003)、《優(yōu)良道德體系論》(2004)、《生態(tài)理性哲學導論》(2005)、《學會學習》(2007)等11本專著;八卷本《倫理學體系》和《生態(tài)化綜合:一種新的世界觀》將陸續(xù)出版。
書籍目錄
《漢語文課程的當代建設》
i漢語文教育的當代背景與前景
第一章存在發(fā)展:當代人類教育目標
一、當代社會與人的新形象
二、人類教育的當代目標
三、當代教育的三維任務
四、當代教育的視野與方法
第二章轉型期的教育狀況與漢語文方向
一、轉型時期的民族重負與前景
二、信息社會:走向當代的生存特征
三、必須正視的國家教育狀況
四、漢語文的異化與母語文化的尷尬處境
五、漢語文教育:民族復興的動力之源
ii 漢語文課程本位失落的多元反思
第三章漢語文性質(zhì)本位:個性化官說能力與
創(chuàng)造性思維智慧培養(yǎng)
一、從國民教育目標看漢語文性質(zhì)本位
二、從國民教育任務、功能、內(nèi)容看漢語文性質(zhì)本位
三、什么是漢語文課程性質(zhì)本位
四、漢語文課程性質(zhì)本位內(nèi)涵解讀
.第四章漢語文文化本位:民族人格精神塑造與愛國情操陶冶
一、“語文”:概念的由來
二、“語文”:漢語文教育民族性失落的符號標志
三、“語文”:漢語文教育西化的符號化定格
四、“語文”:漢語文教育的意識形態(tài)語義定格
第五章漢語文價值本位:融真、善、美、情于一體的人本取向
一、漢語文教育的基本價值定位
二、漢語文教育的實際價值取向
三、漢語文教育制度體系的價值方向
iii 思想·視野·方向:漢語文課程本位重塑
第六章重新定位漢語文的課程性質(zhì)
一、從人類教育目的看漢語文的教育本質(zhì)
二、人文追求:漢語文的課程性質(zhì)定位
三、漢語文課程的人文目標
五、漢語文課程的人文內(nèi)容
第七章生態(tài)化綜合:漢語文課程性質(zhì)的整體圖景
一、漢語文:人本教育的奠基課程
二、生態(tài)綜合化:漢語文課程的多元視野
三、生活化:漢語文課程的社會特征
四、漢語文課程性質(zhì)及屬性的整體圖景
第八章生生不息:漢語文教育的化育本質(zhì)
一、漢語文教育的化育特征
二、化育教育:大腦資源開發(fā)的最好方式
三、漢語文課程的動力學性質(zhì)
四、漢語文的生涯教育方向
五、漢語文課程的生生精神化育
第九章漢語文課程知識體系重構的宏觀思路
一、漢語文“課程本位”的整體內(nèi)涵
二、漢語文“課程知識”性質(zhì)定位
三、漢語文教育的認知規(guī)律與思維規(guī)律
四、漢語文課程知識體系構建的依據(jù)與原則
五、漢語文課程知識體系構建的內(nèi)容范圍
六、漢語文課程知識體系構建的整體考慮與層次安排
七、漢語文課程知識體系構建的內(nèi)容設計與文本框架
第十章漢語文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與方案設計
一、漢語文教材的構成條件
二、漢語文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三、漢語文教材編寫的教育目標及構成體系
四、《國語課本》的編寫設計方案
五、《拓展與創(chuàng)新》教材編寫設計方案
六、《華夏文化》教材編寫設計的基本思路
第十一章漢語文教學方法體系重構
一、漢語文教育理論體系構建
二、漢語文教育的哲學方法
三、漢語文教育的思維一認知方法
四、漢語教學的宏觀設計方法
五、漢語文教育的課堂教學方法
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