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05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咨詢 作者:王銘銘 編 頁數(shù):29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中國人類學評論(第15輯)》重點:王銘銘的超社會體系——對文明人類學的初步思考、Michael Rowlands的文明作為對照的宇宙秩序——西非與中國、Marcel Mauss的莫斯學術自述、王銘銘的列維-斯特勞斯留下的教誨、趙旭東的書還沒有讀完——為未曾謀面的大師列維一斯特勞斯的辭世而作、趙丙祥的拋掉那面鏡子——寫在列維一斯特勞斯辭世一周后、梁永佳的結構主義的“絕響”、James Hevia我的中國史研究、李如東 華西壩上的社會學與人類學——以《學思》雜志為例。
作者簡介
主編者簡介 :
王銘銘,1962年生,1985至1987年廈門大學人類學系研究生,1992年6 月英國倫敦大學人類學博士畢業(yè)。1987年10月-1992年6月教委分派英國倫敦大學博士生,1992年6月-1994年10月英國倫敦城市大學聘任博士后,1993至1994年英國愛丁堡大學聘任博士后,1995年7月-1995年10月訪問學者(臺灣),現(xiàn)任教于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和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著有《社會人類學與中國研究》(1997)、《逝去的繁榮》(1999)、《人類學是什么?》(2002)、《草根卡里斯瑪》(2002,合著)、《走在鄉(xiāng)土上》(2003)、《漂泊的洞察》(2003)等著作。
書籍目錄
超社會體系——對文明人類學的初步思考 “超級微觀的世界界限” 國族與世界體系 “并接結構”中的“超社會體系” 社會學年鑒派民族學:文明作為“超社會體系” 文明史、技術學與“超社會的社會” 文明:“融合”同時是歷史與價值 附錄:從《癲狂與文明》看通常的人類學觀跨學科講壇 文明作為對照的宇宙秩序一一西非與中國追憶 莫斯學術自述 學術討論實錄——“跨社會體系:歷史與社會科學敘述中的區(qū)域、民族與文明”研討會 按語 主旨的簡要說明 研討概要 圓桌會議實錄 圓桌會議(一) 圓桌會議(二)列維-斯特勞斯紀念筆會 列維-斯特勞斯留下的教誨 書還沒有讀完——為未曾謀面的大師列維-斯特勞斯的辭世而作 拋掉那面鏡子——寫在列維-斯特勞斯辭世一周后 結構主義的“絕響” 列維-斯特勞斯的交響 關于列維-斯特勞斯的113個詞條文化人類學席明納 我的中國史研究讀書會 在中國閱讀杜蒙 按語 差異與等級——路易·杜蒙的比較社會學 讀《等級人》導言及第二、三章 儀式即社會——一讀“Orokaiva人的人觀及儀式體系” 讀“社會作為最終價值及社會宇宙構型” 讀“莫斯、杜蒙及身份與權力的差別” 圍繞利奇《上緬甸諸政治體制》一書的討論 按語 “單一社會”的難題及其解決一再評《上緬甸諸政治體制》 也談“如何批評利奇?”——他“最激烈的反對者” 對“也談‘如何批評利奇?’”一文的幾點回應 對這一討論的感想 《樹的社會生命》讀書會紀要述評 華西壩上的社會學與人類學——以《學思》雜志為例書評 《文化學概觀》 《李濟傳》 《變革社會中的人生與學術》 《底邊階級與邊緣社會: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稿約
章節(jié)摘錄
國族與世界體系 人類學家或慣于使用文化概念,或慣于使用社會概念,兩個“流派”之間的關系常常是矛盾的。“文化的”人類學家說,在他們的概念體系里沒有“社會”一詞的位子,他們研究的“文化”,屬于一地、一族共享的價值與道德體系;“社會的”人類學家則說,文化這個詞太抽象以至輕浮,因內容空洞,而難以表達人類學家研究的那些可觀察、可把握的具體事項,若說還能派什么用場,那充其量就是可用來表示“社會實在”的“表層”一“社會形式”。(1)不過,在兩種人類學家眼里,還是有些東西可以共同認可的。無論是社會,還是文化,都應是可數(shù)的,不存在惟一的社會、惟一的文化,而這個可數(shù)的社會、可數(shù)的文化必然有范圍限度。一個社會所指的東西,相對明確,任何一個不同層級的人群單位,都可謂是一個社會;但一個文化卻不見得有此清晰的單位感,那么它所指的,便一般被等同于人類學家所研究的人群腦子里的那套觀念體系了。人類學家常辯解說,他們未曾認為社會與文化是兩相對應的。但他們的研究卻表明,無論是將社會視作文化的實質,還是將文化視作群體生活的集體內涵,都是在將文化與社會對應起來?! ?0世紀初以來,人類學家不再如啟蒙思想家那樣將國族的好未來視作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人民”的使命,而反倒是對于這種在這個世紀到來之后不久便導致了世界大戰(zhàn)的因素…一人類學家意識到,這些因素往往內在于其自身所處的社會或文化——心存深重的疑慮,但他們對“超級微觀的世界界限”的論述,卻無一不是在重復著國族的歷史?! 甯拍畹淖V系學表明,歷史上惟一將社會與文化對應看待的時代,就是開始于18世紀歐洲的國族時代②,這種認為一個人群、一個社會必然和必須有其共同文化的觀點,歷史并不久遠。而國族概念之荒誕,又恰好完全與社會和文化概念之荒誕一致。緣起于近代的國族主義,若是一個歷史必然,那它與工業(yè)社會超越“面對面社會”(即所謂“社區(qū)”)的必要性是相關的。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