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棋類入門叢書

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作者:《國際象棋入門指南》編寫組 編  頁數(shù):202  

前言

國際象棋是世界上通行的一種象棋,是一項古老的競技運動,它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關于國際象棋的起源,一種說法是發(fā)源于古印度地區(qū),公元6世紀時在印度地區(qū)流行的四方棋就是國際象棋的老祖宗。另一種說法是國際象棋最終的根苗還是在中國,它和中國象棋一樣,都是由公元前盛行過的一種中國古代棋戲——六博逐漸演變而來的?,F(xiàn)行的國際象棋,有可靠的歷史資料證明是在公元16世紀定型的。目前國際象棋已經(jīng)發(fā)展成一項國際性的競技運動項目,在世界各地擁有為數(shù)眾多的愛好者,加人世界國際象棋聯(lián)合會(簡稱“國際棋聯(lián)”)的會員國和會員地區(qū)已達100多個。我國于1975年正式加入國際棋聯(lián)。國際象棋的國際性大賽終年不斷。在歐洲,幾乎每周就有一次大賽。國際象棋在我國是一項比較年輕的體育項目,近年來,成績引人注目。目前我國男女隊的團體水平都已進人世界一流行列。國際象棋是科學、藝術和競技三者結合的智力體育項目。它有助于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邏輯思維和想象能力,有助于提高思維的敏捷性和嚴密性。還有助于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陶冶高尚情操,有助于培養(yǎng)頑強勇敢、堅毅沉著等優(yōu)秀的品質。國際象棋還對開發(fā)少年兒童格的智力有很好的效果,因此,目前世界上已有很多國家把國際象棋列入小學課程。本書是為青少年學習國際象棋而編寫的入門讀物,包括國際象棋的基本戰(zhàn)術、常用殺法、開局原理、中局戰(zhàn)略和殘局基礎等,內容比較全面,講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非常適合青少年學習國際象棋時閱讀。

內容概要

棋類運動集文化、藝術、競技于一體,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可以陶冶人的高雅情操,有助于意志、品質及耐力的鍛煉與養(yǎng)成,對增強記憶和理解能力及思維邏輯性的形成,乃至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均大有益處。
《國際象棋入門指南》(中國出版集團出版)是為青少年學習國際象棋而編寫的入門讀物,包括國際象棋的基本戰(zhàn)術、常用殺法、開局原理、中局戰(zhàn)略和殘局基礎等。
這本《國際象棋入門指南》非常適合青少年學習國際象棋時閱讀。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國際象棋概述
國際象棋的起源
國際象棋的發(fā)展
棋盤和棋子
棋子著法
子力價值
將軍與應將
勝負與和棋
記譜與讀譜
世界大賽介紹
等級的評定
第二章 基本戰(zhàn)術
捉雙
抽將
閃將
雙將
引入
引離
牽制
封塞
包圍
攔截
消除防御
騰挪
頓挫
暴露
兵的升變
謀和戰(zhàn)術
第三章 常用殺法
直線殺法
底線殺法
次底線殺法
斜線殺法
盤角殺法
悶將殺法
閃將殺法
雙將殺法
第四章 開局原理
開局原則
開局分類
第五章 中局戰(zhàn)略
鐵馬
好象與壞象
開放線與半開放線
攻擊對方兵陣弱點
擴大子力優(yōu)勢
第六章 殘局基礎
單王殺局
兵類殘局
馬類殘局
象類殘局
車類殘局
后類殘局

章節(jié)摘錄

國際象棋是一項趣味性很強的世界通行棋種,它與橋牌、圍棋并稱為“世界三大智力體育競賽項目”。國際象棋在全世界,特別是在歐美各國十分普及,參加人數(shù)之多僅次于足球,居體育運動第二位。每年各國舉辦的重大國際比賽達千次以上,在2010年保加利亞舉行的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中,比賽獎金總額高達200萬歐元,勝者將獲得120萬歐元,負者也可獲得80萬歐元。許多國家進行了電視轉播,可見影響之大。然而在我國,這個項目開展得較晚,普及程度遠不如中國象棋和圍棋。國際象棋是一項古老的競技運動,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流傳國家最廣、參加人數(shù)最多的一個棋種。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關于它的起源,眾說紛紜,至今尚無定論,可分為印度、中國、伊朗、斯里蘭卡、埃及等幾種說法,但較多傾向起源于印度或中國兩個國家。在國際象棋歷史研究中,有不少史學家認為印度是國際象棋誕生的搖籃。大約在公元2~4世紀時,印度流行一種叫“恰圖蘭加”(Chaturanga)的棋戲,內有車、馬、象和兵4種棋子,象征著印度古代的軍隊建制。但作為原始國際象棋前身的這種“四方棋”,當時是用擲骰子的方法來輪流走棋的,游戲的目的也不是將死對方的王,而是吃掉對方的全部棋子。這種棋戲大約在公元6世紀由印度傳人波斯,由于語音上的訛誤,古波斯人把“恰圖蘭加”誤讀為“恰特蘭格”(chatrang)。后來波斯被阿拉伯人占領,因阿拉伯語中沒有這一詞語中的第一個字母和最后一個字母,于是,“恰特蘭格”又被阿拉伯人改稱為“沙特蘭茲”(Shatranj),以后這種“沙特蘭茲”在中亞和阿拉伯國家廣泛流傳。10世紀前后,阿拉伯國家出現(xiàn)了許多聞名一時的棋手,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中就曾經(jīng)提及哈里發(fā)何魯納?拉施德的宮廷詩人中有一位著名棋手。公元819年,在巴格達舉行了幾位著名棋手之間的比賽。大約在10世紀以后,國際象棋經(jīng)中亞和阿拉伯傳人歐洲,先傳到意大利,然后是西班牙和法國。11世紀末,遍及歐洲各國。近20年,國際象棋“中國起源說”也有很大發(fā)展。英國著名科學家、凱厄斯學院院長李約瑟博士在1962年出版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詳盡地分析了早期象棋、有兵種棋戲的鼻祖——六博象棋與天文學、象易、術數(shù)學等的關系后認為:模擬戰(zhàn)爭性質的象棋,一開始可能是在預言術士中作為權衡預言可靠性的工具加以使用的。到公元6~7世紀時,才演變成閑暇時玩樂的棋戲。我國史料記載,唐代象棋的棋子也是立體象形棋子,北宋時期有一幅“琴棋書畫”圖案的織錦,上面就是8×8格、黑白相間的棋盤。另外河南開封出土的北宋時期銅質棋子“士”的背面圖案是一個身穿戎裝的女子,和國際象棋里的“后”性別恰巧一致。這些與歷史相對應的記載,顯示了兩種象棋之間有著同承一脈的血緣關系。我國古代棋戲樗蒲、六博、彈棋都曾傳人印度,對印度當時的社會文化必定產生影響。由此可見印度4世紀出現(xiàn)的“恰圖蘭加”很有可能是我國公元l世紀下半葉傳人印度的六博棋戲創(chuàng)制而成的。當然,從現(xiàn)在看,國際象棋與中國象棋的棋理雖然相通,但已深深溶進了東西方歷史文化各自鮮明的特征。中國象棋中的“將(帥)”具有中國古代皇帝的威嚴,只在九宮中處理朝政,兩個“士(仕)”不離左右保鏢、護駕;而國際象棋中的王,具有西方國王的勇武強悍,可以直逼對方腹地御駕親征,擔任助攻。中國象棋兵種中設有“炮”,反映出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火藥出現(xiàn)后,在戰(zhàn)場上兵器的改進方面比西方先進了一步;而國際象棋中多設一“后”,她能縱橫馳騁、左右砍殺、斜線出擊,十分了得,反映了西方“女權運動”取得勝利的影響,以及女王長期統(tǒng)治的悠久歷史。在學習兩種棋后,能使您在無限的遐想中去游歷楚漢爭霸、亞歷山大帝國征服鄰國的古戰(zhàn)場。國際象棋從東方傳人西方,到公元11世紀基本遍及歐洲,才真正具有國際性。至15世紀現(xiàn)代國際象棋定型,19世紀規(guī)則才完全統(tǒng)一,1886年舉行了第一次世界冠軍賽。1924年在法國巴黎成立了第一個世界性棋類組織——世界國際象棋聯(lián)合會,總部設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國際棋聯(lián)成員國(包括地區(qū))多達131個。是僅次于足球的第——~體育項目,全世界大約有10多億人喜愛或從事這項運動,尤以歐美為盛。前蘇聯(lián)、原南斯拉夫分別號稱“第一王國”和“第-q:國”。國際象棋的世界大賽有男女個人世界冠軍賽、國際象棋奧林匹克賽、世界男子團體錦標賽、世界大學生團體賽、世界少年冠軍賽等,對國際象棋“國際化”的傳播與發(fā)展起了巨大促進作用。國際象棋在我國起步較晚,19世紀末才傳人我國,始稱之為“萬國象棋”。建國前,知道國際象棋的人寥若晨星。新中國成立以后,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國際象棋得到迅速發(fā)展。1956年,國家體委首次舉辦了全國棋類錦標賽,國際象棋被列為表演項目;1957年被正式列為國家體育比賽項目。國際象棋水平逐年提高。1975年,我國正式加入世界國際象棋聯(lián)合會,從此邁出國門,走向世界,開始向國際象棋的頂峰發(fā)起沖擊。1980年,由劉適蘭、吳敏茜、安艷鳳和趙蘭等組成的中國女隊在第9屆世界奧林匹克女子團體賽中脫穎而出,獲團體第五名。P1-3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青少年棋類入門叢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孩子正在學國際象棋,挺喜歡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