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 作者:中共黨史出版社 編 頁數(shù):154 字數(shù):115000
內容概要
關于長征的學術研究,近年也多有進展。其中比較矚目的,是共產(chǎn)國際有關檔案翻譯出版后引起的新的歷史討論。例如,研究者發(fā)現(xiàn),l934年5月中共中央書記處在廣昌戰(zhàn)役失利后,認為在國民黨軍兵力占絕對優(yōu)勢而又采取“堡壘主義”逐步推進到中央蘇區(qū)中心地區(qū)的情況下,紅軍在蘇區(qū)內G.G打破國民黨軍“圍剿”的可能,決定將中央紅軍主力撤出中央根據(jù)地。但共產(chǎn)國際對中央紅軍準備戰(zhàn)略轉移的決策十分猶豫。他們試圖讓中共中央采取新的戰(zhàn)略方針,扭轉中央蘇區(qū)反第五次“圍剿”斗爭的不利形勢。因此,從5月到9月底的四個多月的時間里,中央和紅軍的領導者博古、李德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于作戰(zhàn),而沒有積極地作戰(zhàn)略轉移準備。研究者認為,根據(jù)這樣一種歷史事實,遵義會議決議批評博古、李德在《五、六、七三個月戰(zhàn)略計劃》上根本沒有提出戰(zhàn)略轉移問題;后雖提出戰(zhàn)略轉移,但仍在中央紅軍戰(zhàn)略轉移問題上犯了猶豫不定的錯誤的說法,值得商榷。其實,是由于共產(chǎn)國際對中央蘇區(qū)整體狀況估量錯誤,才導致紅軍戰(zhàn)略轉移初期的倉促,從而造成重大損失。
就是這樣,我們發(fā)現(xiàn),長征的話題永遠說不完,因為它是我們民族歷史上永久的英雄傳奇。
書籍目錄
視野
偉大的長征/石仲泉
人物
長征中的毛澤東/謝德銘
博古與遵義會議/吳葆樸李志英
受命于危難之際的張聞天/程中原
長征中的周恩來/璞玉霍
朱德:力挽狂瀾反分裂/史沫特萊
平易近人的中央秘書長/鄧壽明
陳云長征路上“失蹤”之謎/吳志菲
長征中的領袖們/吳東峰朱繼紅
親歷
長征的艱險歷程/葉劍英
離開老家的一天/童小鵬
夜行軍/李富春
病員的話/彭加倫
我的長征路/鄧六金
我走過的長征路/陳伯欽
追憶
長征路上的父親母親/李敏
遵義會議王稼祥投了毛澤東關鍵一票/朱仲麗
彝海結盟:父親與小葉丹在長征路上
的民族禮贊/劉彌群
父親的長征之路/左太北
感悟
長征之魂/陳晉
冶煉之路/徐貴祥
有感于朱德、康克清對長征的“樂觀
性”回憶/李琦
珍聞
跟隨紅軍長征的國民黨將軍/張?zhí)煊?br /> 老秀才的長征/徐占權徐婧
紀事
長征中的醫(yī)院/徐特立
紅軍長征中的物資籌措/董廣存
長征中的曲藝/李安葆程安輝
鉤沉
“長征”、 “萬里長征”、 “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由來/王建強許秀文
長征途中的女紅軍/軍博長征編輯組
鏈接
流散的紅星/李江樹
點滴
編輯手記
章節(jié)摘錄
這樣既可以使敵人重兵置于無用之地,還可使部隊得到休整。是北去湘西還是西進貴州?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舉行會議,會上王稼祥等多數(shù)同志贊同毛澤東的主張,博古也考慮部隊再死打硬拼是不行了,于是決定放棄向湘西進軍計劃,改向黔北挺進。1935年1月7日,紅軍占領黔北重鎮(zhèn)遵義,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這里召開擴大會議,博古作了反對敵人第5次“圍剿”的總結報告,但客觀原因講得多,實際上仍為錯誤路線辯護?! ∶珴蓶|在會上尖銳批評了第5次反“圍剿”中的冒險主義、防御中的保守主義、退卻中的逃跑主義等錯誤,多數(shù)人都支持、贊成毛澤東等人的意見,肯定毛澤東以往指揮紅軍作戰(zhàn)中所采取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原則。會議決定改組中央領導機關,推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三入團,由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周恩來是對于指揮軍事上下最后決心的負責人。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正確領導,從而挽救了中國共產(chǎn)黨、紅軍和中國革命。四渡赤水。奪取有決定意義的勝利中央紅軍占領遵義后,蔣介石調集薛岳兵團和黔軍、滇軍主力以及四川、湖南、廣西敵軍各一部,共100多個團的兵力,向遵義地區(qū)進擊。毛澤東審時度勢,決定放棄在此建立蘇區(qū)的計劃,指揮紅軍挺進桐梓,攻占習水、土城,殲敵一部,準備北渡長江進入川西北與紅四方面軍會師,而后轉入反攻。蔣介石發(fā)現(xiàn)這一意圖后,急令劉湘率領川軍主力。趕到合江一線阻擊,國民黨中央軍也從土城方向追來,并在長江沿線布防。據(jù)此情況,毛澤東隨機應變,因勢利導,指揮紅軍第一次西渡赤水進入川南,馳騁古藺,奔襲敘永,準備從長江上游北渡長江。此時,劉湘速調重兵,從宜賓至瀘州進行嚴密封鎖;薛岳兵團和黔軍也加緊向川南進逼。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