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管理

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學愚 編  頁數(shù):377  字數(shù):383000  

內容概要

  管理學已然成為當代熱門學科,而佛教思想和傳統(tǒng)中有許多科學的管理理論和方法,既有有形的制度,亦有無形的倫理;既有“理”的指導,又有“事”的規(guī)范;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管理自身、家庭、社會,乃至整個世界?!斗鸾膛c管理》集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青年佛教學者論文之精華而成,既有對傳統(tǒng)中國佛教管理模式的研究,又有對現(xiàn)代佛教管理模式的探討,實具承先啟后之功用。本書由學愚主編。

作者簡介

  學愚,1964年生,江蘇南通人。早年游學于斯里蘭卡、日本、美國,2002年獲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后,曾任教于格林內爾學院,現(xiàn)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助理教授、人間佛教研究中心研究員。多年來一直從事佛教歷史和思想的研究,包括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和人間佛教。近期著作有《佛教、戰(zhàn)爭以及民族主義》、《佛教的社會和政治參與》等。

書籍目錄

原始佛教經(jīng)典中的管理思想述評——方笑一
大陸尼寺管理方式探討——以北京通教寺與梅州千佛塔寺為中心——李嵐
唐代的佛教管理——以《唐會要》為研究中心——卓越
唐代國家對僧尼的管理——以僧尼籍帳與度牒為中心——周奇
論清代的漢傳佛教管理制度——林志剛
佛學觀點下的身心管理——以《雜阿含經(jīng)》之戒定慧三學為中心——林建德
論明太祖管理佛教之思想及政策——林律光
在情境和語境中變革的佛教管理制度——唐嘉
僧團與教團之間——以某省B寺的研究為中心——高虹
近30年中國大陸佛教醫(yī)學問題研究述評——康文籍
佛教慈善與政府善治——張學本
論居士素養(yǎng)在當代中國佛教慈善事業(yè)中的重要性——以福建同心慈善會和湖南H慈善功德會為例——彭蘭閔
僧團管理制度的變化——以廣州六榕寺為對象——程朝俠
佛教的心靈教育與當代學校教育管理——劉雅詩
叢林制度與儒家禮制——劉樂恒
中國南傳上座部佛教與管理——鄭筱筠
巨贊法師僧制改革的理念與實踐——竇亞平
漢傳佛教十方叢林管理模式的圓融特質——以《敕修百丈清規(guī)》為中心——鐘海連
內觀與心的管理案例研究——王慕齡
東晉廬山教團的管理啟示——張敬川
論中國佛教制度的現(xiàn)代化——習細平
文化資源與行動動員——以佛教慈濟基金會香港分會的制服制度為例——黃平

章節(jié)摘錄

  2.政府對佛教管理的重點 清代中央設祠祭清吏司管理天下僧籍、寺額及大寺住持人選。京城設僧錄司,左右善世二人,闡教二人,講經(jīng)二人,覺義二人。地方僧官設置上仍同于明朝,設僧綱司、僧正司、僧會司。民國時期,政府對佛教重點在于經(jīng)濟管理。袁世凱恢復清末“廟產興學”運動的政策,繼續(xù)實施廟產調查,“由清末僧教育會蛻變成的中華佛教總會”與“內務部磋商,冀收回寺廟教堂登記與清查寺產辦法”,未果。1913年6月,袁世凱政府公布《寺院管理暫行規(guī)則》,加大政府對寺院經(jīng)濟的干預空間。1921年頒布《修正管理寺廟條例》,仍將管理寺產作為重心。1929年頒布《監(jiān)督寺廟條例》,仍然強調政府對寺院經(jīng)濟的管理,并規(guī)定“寺廟財產及法物應向該管地方官署呈請登記”,財產“由住持管理之”。民國政府對佛教經(jīng)濟上的強制管理,引起了佛教界的不滿。3.太虛與來果的佛教改革 這一時期佛教管理制度的指導思想,我認為是太虛的“理性的佛教”以及來果的“生歸叢林死歸塔”。太虛佛教改革的特點是“理性的佛教”,他吸收了西方語言世界的思想,熱心政治,以建立全國佛學院教育為特點,提倡人生佛教,以“革除迷信的、封建的、避世的佛教,而建設服務社會、人群的現(xiàn)代佛教”為宗旨。他認為,“中國隋、唐間適宜于帝制時代而由僧伽律儀演變而成的叢林和小廟的僧制,一人民國,即不能不有所更改。為使僧團適應時勢,成為合理化的現(xiàn)代組織,僧伽制度論提倡嚴密地修整出家僧伽的集團生活”。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佛教與管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