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后日本的知識分子護憲運動與護憲思想

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邱靜  頁數:285  字數:247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是由邱靜編寫的《戰(zhàn)后日本的知識分子護憲運動與護憲思想:中國政治發(fā)展與比較政治》?!稇?zhàn)后日本的知識分子護憲運動與護憲思想:中國政治發(fā)展與比較政治》的內容簡介如下:
在冷戰(zhàn)、高度經濟增長、“55年體制”等日本國內外政治背景下,知識分子護憲運動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戰(zhàn)后日本改憲的政治過程,而知識分子護憲運動變化的重要原因在于知識分子護憲思想的變化。到了20世紀80
年代,戰(zhàn)后日本知識分子憲法思想的主流是強調國民主權的民主思想,因此,20世紀80年代以來知識分子護憲運動影響力的衰退(乃至日本政治的整體變化)也不能簡單歸結為和平主義思潮的衰退,這里更加不容忽視的思想背景是知識分子團體自身民主思想的式微。

作者簡介

邱靜,1981年生于河北,2002年北京大學法學學士,2008年北京大學法學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關系學博士,2008年起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政治學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日本政治與政治思想史、比較政治學、中曰關系。曾在《國際政治研究》、《外交評論》、《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太平洋研究科論集,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數篇。有英文、曰文譯著二十余萬字。2010年英國倫敦國王學院訪問學者。

書籍目錄

緒論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背景與假設
三 研究對象
四 概念說明
五 文獻回顧
六 研究方法與研究構成
第一章 “第三條道路”——憲法問題研究會與戰(zhàn)后日本知識分子護憲運動
第一節(jié) 20世紀50年代的憲法危機——內閣憲法調查會的成立及其實質
  一 內閣憲法調查會的成立及其實質
  二 內閣憲法調查會的合法性問題
  三 學者與社會黨對憲法調查會的抵制
第二節(jié) 憲法問題研究會:戰(zhàn)后日本知識分子護憲運動的先驅
  一 憲法問題研究會的成立
  二 憲法問題研究會的成員構成
  三 社會各界的評價與憲法問題研究會的定位
第三節(jié) 憲法問題研究會的主要活動
  一 月例會
  二 “憲法紀念演講會”、《世界》、“巖波新書”
  三 聲明
第二章 民主主義的護憲思想——憲法問題研究會的憲法思想及其特征
第一節(jié) 從和平問題談話會到憲法問題研究會
  一 和平問題談話會的結成
  二 和平問題談話會的定位
  三 和平問題談話會中的一致與分歧
  四 憲法問題研究會與和平問題談話會的繼承關系
第二節(jié) 憲法問題研究會的憲法觀與第九條論
  一 新憲法制定時期主要學者的憲法思想
  二 憲法問題研究會的憲法思想
  三 憲法問題研究會的第九條論
第三節(jié) 憲法問題研究會中的三種憲法思想
  一 宮澤俊義的憲法思想
  二 丸山真男的憲法思想
  三 清水幾太郎的憲法思想
第三章 知識分子的力量——憲法問題研究會的護憲運動與政治影響
第一節(jié) 憲法問題研究會與憲法調查會的斗爭
  一 憲法問題研究會的社會影響
  二 憲法問題研究會針對《憲法調查會報告書》的斗爭
  三 憲法調查會內部的論戰(zhàn)——真野毅、佐藤功在憲法調查會起草委員會中的活動
第二節(jié) 安保斗爭中的憲法問題研究會
  一 “學者憂國”——憲法問題研究會的演講會與聲明
  二 擁護民主主義——對國民的期待
  三 憲法問題研究會在安保斗爭中的影響
第三節(jié) 憲法問題研究會與革新地方政權
  一 憲法問題研究會與東京都知事美濃部亮吉
  二 憲法問題研究會與大阪府知事黑田了一
第四章 未完成的任務——后繼知識分子護憲團體的護憲思想與政治影響
第一節(jié) 憲法問題研究會的解散與問題意識的斷裂
第二節(jié) 全國憲法研究會與民主主義科學者協(xié)會法律部會
  一 全國憲法研究會
  二 民主主義科學者協(xié)會法律部會
第三節(jié) 憲法再生論壇與九條會
  一 憲法再生論壇
  二 九條會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一 大日本帝國憲法(1889年2月11日頒布,1890年11月29日施行)
附錄二 日本國憲法(1946年11月3日公布,1947年5月3日施行)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這種定位變化一方面是當時各種具體情況的產物,另一方面也表現出,支持吉野反思戰(zhàn)爭的主張的學者們并不一定具有吉野那樣的建立民主戰(zhàn)線的意識。即使是思想上與吉野頗有相近之處的丸山真男,在平談會成立當時也“很遺憾沒能完全理解吉野先生的本意,而是出于更樸素的想法參加的”。而平談會的議長安倍能成也在主張擁護和平的同時,懷疑這會有利于共產黨勢力,對共產黨和大眾的和平運動抱有不信任感。這種中立主義代表了當時許多學者的看法,也恰恰證明了吉野提倡民主戰(zhàn)線的必要性。然而,也正是由于這種看法的存在,日本知識分子最終未能建立起日本民主戰(zhàn)線。在平談會的創(chuàng)立總會上“完全沒有關于現實政治的討論”,這種情況在后來隨著形勢發(fā)展的緊迫性而有所改善,但仍是平談會的弱點之一。 2.部會間的差異?——不僅限于自然科學者的問題 平談會成立后,東京、關西分部各自組成了文科、法政、經濟、自然科學等部會,分別開展討論,并定期召開總會。從當時的討論中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自然科學者反而比社會科學者更積極提倡對戰(zhàn)爭責任的反省。例如,在《東京地方自然科學部會報告》中,學者們對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8位學者的聲明中“科學家本身并不是給世界招致災厄的責任者”的提法提出了異議:“對這次給人類帶來嚴重災害的戰(zhàn)爭,我們想要明確指出,自然科學者至少應負有一半——并且是重大的——責任”。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提法與戰(zhàn)爭中自然科學者的行為和處境有關,并不一定是自然科學者清楚地認識到戰(zhàn)爭責任的結果。 正如丸山真男所回憶的那樣,“即使是從大學的情況看,絕大多數在組織上廣泛負責的都是自然科學者,在這個背景下,自然科學者提起了‘我們的戰(zhàn)爭責任’的問題,但作為個人或作為日本知識分子,他們并不一定有戰(zhàn)爭責任的意識”。即使是主張自然科學者應負有一半戰(zhàn)爭責任的《東京地方自然科學部會報告》,也只是分析了引起戰(zhàn)爭的技術、制度原因,并沒有繼續(xù)對自身作為知識分子的責任進行深入追問。他們的反省雖然表面上看比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學者們更加“深刻”,但實際上他們并未能理解聯(lián)合國聲明更深層的內涵,并未認識到作為知識分子與“從人心開始的戰(zhàn)爭”作斗爭的重要性。 這種認識上的局限實際并不僅限于自然科學者,而是平談會整體的問題之一。如前所述,吉野的問題意識并未被廣泛理解。甚至在平談會議長安倍能成那里也是如此。例如,在創(chuàng)立總會上,當羽仁五郎提出知識分子的戰(zhàn)爭責任問題時,安倍憤怒地說,“你是說戰(zhàn)爭責任在我們嗎”,并不認為自己負有戰(zhàn)爭責任。

編輯推薦

《戰(zhàn)后日本的知識分子護憲運動與護憲思想》除緒論和結論部分外主要分為四章。第一章將介紹戰(zhàn)后日本知識分子護憲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概述知識分子護憲運動先驅“憲法問題研究會”的成立、定位、主要活動。第二章將闡明“憲法問題研究會”的憲法思想及其特征,對比其與戰(zhàn)后初期著名日本知識分子團體“和平問題談話會”的異同,分析“憲法問題研究會”的憲法觀與第九條論,并研究其內部三種有代表性的憲法思想。第三章將概述“憲法問題研究會”的護憲運動與政治影響,包括對內閣“憲法調查會”的遏制作用、在安保斗爭中的影響以及對地方革新政權的影響。第四章將研究“全國憲法研究會”、“民主主義科學者協(xié)會法律部會”、“憲法再生論壇”、“九條會”等后繼知識分子護憲團體的護憲思想與政治影響,并對比其與“憲法問題研究會”的異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戰(zhàn)后日本的知識分子護憲運動與護憲思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研究日本的學者,值得一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