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日中立條約》與二戰(zhàn)時期的中國及遠東

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曹藝  頁數:337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蘇日中立條約與二戰(zhàn)時期的中國及遠東》充分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扎實的史料基礎上,闡述了《蘇日中立條約》簽訂的歷史淵源、背景及其對于遠東局勢、中國抗戰(zhàn)、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影響。深入探討條約簽訂后,中國國內各方的反響和應對,肯定國共兩黨從維護抗戰(zhàn)大局出發(fā),冷靜處理對蘇關系,使中蘇關系未致破裂,未對中國抗戰(zhàn)大局造成實質影響;又評述中共對條約所持態(tài)度,分析產生此種態(tài)度的原因,以及國內主要政治勢力之間圍繞中共此種態(tài)度而發(fā)生的種種爭論。本書由曹藝著。

作者簡介

湖南長沙人,出生于1968年,歷史學碩士,現任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展覽內容編輯及抗戰(zhàn)史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對外關系及對日和約問題,曾在《抗日戰(zhàn)爭研究》、《民國檔案》、《南京大屠殺史研究》、《中日關系史研究》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多篇。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蘇日中立條約》的簽訂
一 蘇聯謀求簽訂蘇日互不侵犯條約
二 歐戰(zhàn)后的蘇日談判
三 松岡洋右訪歐與《蘇日中立條約》的簽訂
第二章 《蘇日中立條約》簽訂后國民政府的應對
一 國民政府謀求簽訂中蘇互助條約、阻止蘇日締約
二 對松岡洋右訪歐的關注及對條約的最初反應
三 條約簽訂后國民政府的對策
第三章 《蘇日中立條約》簽訂后中國共產黨的態(tài)度
一 蘇日條約之前中共對蘇聯外交立場的維護
二 條約簽訂后中共對蘇聯的擁護與支持
三 分析條約對國共關系與中國抗戰(zhàn)的影響
四 對東北及外蒙問題明確表示收復一切失地的決心
五 《蘇日中立條約》后的東北抗聯
第四章 國統(tǒng)區(qū)的輿論反響及汪偽控制區(qū)的鼓噪
一 國統(tǒng)區(qū)輿論:抗議主權受損堅定自力更生抗戰(zhàn)的信念
二 汪偽政權:附和日本宣傳企盼國共分裂
第五章 《蘇日中立條約》與國內政治、思想爭議
一 對中共的指責和政治攻擊
二 “工人無祖國”與“國家至上、民族至上”——關于中共的民族性與國家觀的政爭
三 八路軍配合晉南會戰(zhàn)問題的政治化
第六章 《蘇日中立條約》后美英的遠東對策
一 美英的反應與態(tài)度
二 美國加快援華步伐
三 對日談判中的強硬與太平洋區(qū)域軍事合作的加強
第七章 《蘇日中立條約》與蘇聯的遠東戰(zhàn)略
一 繼續(xù)改善蘇日關系
二 阻止日本對蘇開戰(zhàn)
三 遠東安全對蘇聯衛(wèi)國戰(zhàn)爭的意義
第八章 《蘇日中立條約》與日本對蘇、對德關系
一 日本政府內部對條約的討論
二 觀望后的決策:對蘇中立
三 日德之間的戰(zhàn)略分歧
第九章 《蘇日中立條約》的廢止
一 蘇聯決定對日作戰(zhàn)
二 蘇聯聲明廢止《蘇日中立條約》與國際社會的反響
三 日本尋求蘇聯調停結束戰(zhàn)爭
第十章 結語
一 《蘇日中立條約》對中國抗戰(zhàn)的影響
二 《蘇日中立條約》對遠東國際關系的影響
三 從《蘇日中立條約》看盟國間的合作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第一章 《蘇日中立條約》的簽訂《蘇日中立條約》是蘇聯和日本經過長時期的交涉,在錯綜復雜的國際條件下簽訂的。蘇聯從1925年與日本建立外交關系后,為維護其遠東地區(qū)安全,就不斷向日本提出兩國締結互不侵犯條約,但日本一直以種種借口推托。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對蘇聯遠東地區(qū)的安全造成威脅,七七事變后,蘇聯公開支持中國抗戰(zhàn),蘇日關系處于緊張狀態(tài)。張鼓峰和諾門坎事件后,日本認識到蘇聯陸軍的強大、北進的困難,決定對蘇實行緩和政策。而蘇聯在德國法西斯的威脅日益逼近的情況下,為避免東西兩線同時作戰(zhàn),也希望對日本維持和平關系。這樣,蘇日從各自的利益需要出發(fā),于1941年4月13日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一 蘇聯謀求簽訂蘇日互不侵犯條約蘇聯和日本簽訂《蘇日中立條約》的過程可以追溯到1926年。1925年1月24日,蘇聯和日本在中國北京正式簽訂《日蘇基本條約》,根據條約,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之后,蘇聯為緩和蘇日在遠東地區(qū)的關系、維護其東部地區(qū)的領土安全,于1926年8月向日本提出兩國締結蘇日互不侵犯條約,此條約如同1926年4月蘇德兩國在柏林簽訂的《蘇德友好中立條約》一樣,但這一建議遭到日本拒絕。

編輯推薦

《與二戰(zhàn)時期的中國及遠東》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蘇日中立條約》與二戰(zhàn)時期的中國及遠東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40 修筑連接中國中部與土耳其斯坦的西北鐵路
        土耳其斯坦作為不常用名詞宜加注明(今中亞五國除哈薩克斯坦以外大部),文中此等表述或易導致誤認為新疆。
      
        56 蘇聯以1。4日元的價格,將中東鐵路及其一段支線賣給偽滿洲國(實際是日本)。
        漏億字。
      
        134 汪偽政權輿論認為條約的簽訂是蘇聯與三國同盟之一的日本采取緩和政策,與同盟國親近的表示
        按盟國與軸心國作為二戰(zhàn)兩大陣營,此處本非直接引用汪偽報刊,下一頁且引當時報刊稱“以釣餌誘惑蘇聯、費盡一切離間的手段,狂奔于日蘇間或樞軸與蘇聯之間”(《時事解釋》1941年第8期),則此處同盟國做軸心國似較妥。
      
        174 將英法荷在太平洋的屬地菲律賓、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納入“共榮圈”內
        彼時菲律賓實際在美國控制下。
      
        176 美國駐日大使格魯(Grew)
        172頁格魯先已出現,此處英文名似加于前一處為妥。
      
        178 (4月2日丘吉爾致信松岡洋右的第五點)意大利是德國的一支力量,還是一個負擔?意大利的艦隊在海上是否和它在紙上一樣強大?在紙上它是否和它過去一樣強大?
        嗯,不愧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吐槽。
      
        235 卡車、吉普車40。9526輛
        漏萬字。
        
        329 郭汝瑰、黃玉章主編《中國抗旱日戰(zhàn)爭正面戰(zhàn)場作戰(zhàn)記》
        多旱字。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