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門外的清水安三

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清水安三  頁數(shù):337  譯者:李恩民,張利利,邢麗荃  
Tag標簽:無  

前言

這本《朝陽門外的清水安三》的策劃者李恩民先生囑我為中國讀者寫幾句話,因為我是清水安三先生的次子,是本書原版的編者。我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清水安三與中國。    (1)清水安三是一位基督教牧師    1915年,清水安三畢業(yè)于日本同志社大學神學部。1917年,他決心赴中國傳道并來到沈陽。他之所以選擇了這條人生之路,是因為他作為日本人要回報中國人的恩德,如回報鑒真和尚歷經(jīng)磨難為日本帶來佛教之恩,等等。1918年,他和橫田美穗在大連教會成婚。    1919年3月底,清水夫婦移居北京,并開始專心學習中文。1924年7月,清水安三赴美國奧柏林大學神學部留學并于1926年5月畢業(yè),隨即返回北京。    (2)清水安三是一位貧民救濟事業(yè)活動家    1919年秋,中國華北地區(qū)遭受大旱、饑荒,持續(xù)時間長,災情嚴重。清水安三從翌年3月開始在北京朝陽門外創(chuàng)辦了“災童收容所”。一年的時間里,該收容所共收助遭受重災的兒童七百九十九名。1921年5月28日,清水安三在該收容所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了“崇貞工讀女學校”,免費對不得不賣身賣笑的貧困少女進行知識教育。根據(jù)妻子清水美穗提出的教育方式,實行半工半讀教育(上午授課、下午制作工藝)。出售的工藝品所得除支付學生工費外還用于學校經(jīng)營。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1939年1月,清水安三在北京天橋貧民區(qū)開設了“愛鄰館”,免費提供醫(yī)療、飲用水、職業(yè)介紹和識字教育等。當時他還曾試圖創(chuàng)辦“供餐收容所”,但未能如愿。    (3)清水安三是一位教育家    北京的“崇貞工讀女學?!痹趧?chuàng)建后得到長足發(fā)展。1930年6月,由大文豪魯迅介紹的女子師范學校的畢業(yè)生擔任校長。1931年4月,該校升格為四二制正規(guī)小學。1932年,學校廢除了下午的手工藝作業(yè),改為全日授課,并開始收取學費。1933年12月,妻子清水美穗離世,年僅三十八歲。    1936年6月,清水安三和小泉郁子在天津教會正式結婚。9月,學校正式改制為崇貞女子初級中學校(三三制)。10月,新校舍落成,朝陽門外出現(xiàn)了一座美觀而大方的現(xiàn)代建筑,十分醒目。學校舉行了盛大的慶典,校門掛起了嶄新的金字校牌——“崇貞學園”。學校的教育質量不斷提高,也開始接收富裕階層子女入學。清水安三的妻子、學園長清水郁子胸懷大志,聲稱“要培養(yǎng)出中國婦女界的領袖人物”。    1937年3月,崇貞女子中學根據(jù)中國教育部頒布的私立學校規(guī)程成立校董會,南開大學創(chuàng)立者、周恩來的恩師張伯苓校長出任董事長。他是著名的基督徒,有時也激烈抨擊日本的行徑。    抗日戰(zhàn)爭期間的1939年4月,崇貞學園設置三年制女子中學,通稱“日本人部”,學生以朝鮮人為主,開展文化教育。設置該部是為解決當時朝鮮人就學難的問題。朝鮮那時處于殖民地狀態(tài),朝鮮學生名義上是“日本國民”,但卻難以進入日本人學校就學。    當時,日本政府實行同化朝鮮人的殖民政策,一直禁止他們使用朝鮮語。1939年11月,日本開始強制朝鮮人將姓名改為日本式。然而,清水安三卻激勵學生說:“朝鮮民族是優(yōu)秀的民族”,并依然稱呼其原名原姓。他教導學生“朝鮮最終將會獨立,一定要學好母語”。    (4)清水安三是一位新聞撰稿人    清水安三在北京曾目睹五四運動并產(chǎn)生共鳴。他通過媒體(報刊)把運動的實情傳回日本國內(nèi)。他是向日本國內(nèi)報道五四運動的唯一的報界人物。    在后來的新聞撰稿和時事評論活動中,清水安三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國的民族主義運動。他論鋒敏銳,嚴厲批判日本“軍閥”的對華政策。為此,他曾被一些人斥為出賣日本的“國賊”。    與這些人的斥罵相反,日本大正民主運動的杰出代表吉野作造(東京帝國大學教授)卻對清水安三大加贊賞,尤其推崇其于1924年同時出版的兩本有關中國問題的論集——《支那當代新人物》和《支那新人與黎明運動》。    清水安三在媒體活動中,與魯迅、胡適、李大釗等當時新進著名人士交游頻繁,并成為他們的朋友。吉野作造受聘為總教習在北洋政法學堂教書時,李大釗也曾是他的學生。    清水安三作為貧民之友,具有一定的與社會主義相似的思想。1930年,他在《湖畔之聲》月刊上以《提倡社會的基督教》為題發(fā)表了一篇長文(共分七次連載),闡述自己的論點。該文用專章分別介紹了卡爾·馬克思(共產(chǎn)主義者)、克魯泡特金(無政府主義者)、伯特蘭·羅素(自由主義哲學家),并高度評價了這三位偉大的思想家。他還詳細敘述了美國的基督教社會主義運動——社會福音(Social Gospel),其中多有贊美之詞。    2011年8月于東京

內(nèi)容概要

  二十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日本基督教傳教士、教育家清水安三與他的先后兩位夫人清水美穗、清水郁子在北京朝陽門外的貧民窟創(chuàng)立崇貞學園,在天橋附近的貧民窟創(chuàng)辦救濟院愛鄰館,為戰(zhàn)亂環(huán)境下中國、日本和朝鮮這三個國家的普通女孩子的學習與成長,提供了一個充滿愛的國際化園地。一九四五年以后,清水回到日本,又在東京奇跡般地創(chuàng)辦了櫻美林學園,而崇貞學園則演變成了今天的北京陳經(jīng)綸中學。

作者簡介

  清水畏三,一九二七年出生于北京,在北京讀完小學和初中,東京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專業(yè)畢業(yè),曾任共同通訊社高級記者及新德里支局長等職。一九六八年起供職于櫻美林學園,先后任櫻美林大學教授、櫻美林學園理事長、櫻美林學園園長,期間兼任日本政府文部省生涯學習委員會委員、中央教育審議會委員等職。主要論著有《哈佛大學校長列傳:成功者與失敗者》一二〇〇五年一、《北京大學簡史》一二〇〇七年一、《略述·中國基督教盛衰史》一二〇一一年一等。二〇〇七年因其在教育領域貢獻突出,被授予旭日中綬章,現(xiàn)為中目又化研究所研究員。

書籍目錄

序一 感恩中國的牧師
序二 清水安三的中國夢
序三 從中國觀點看清水安三
第一章 前往中國的路
第一節(jié) 童年的記憶
第二節(jié) 中學生活:邂逅基督教
第三節(jié) 大學時代:感受鑒真與斐德金
第四節(jié) 前往中國
第二章 北京時代(上):創(chuàng)辦崇貞學園
第一節(jié) 在朝陽門外救災辦學
第二節(jié) 留學美國:觀念的轉變
第三節(jié) 從北京到京都:籌措資金之苦
第四節(jié) 清水美穗之死:各三分之一的人生
第三章 北京時代(下):確立崇貞精神
第一節(jié) 清水郁子與崇貞學園
第二節(jié) 盧溝橋事變親歷記
第三節(jié) 天橋愛鄰館的開設及崇貞學園的終結
第四節(jié) 崇貞學園與朝鮮
第四章 縱論民國時政與中日關系
第一節(jié) 五四運動之后的中國
第二節(jié) 1927年前后的中國
第三節(jié) 抗戰(zhàn)中的中國
第五章 與民國要人的交游
第一節(jié) 專訪蔣介石與胡適
第二節(jié) 回憶李大釗與張伯苓
第三節(jié) 與魯迅的交游
第六章 東京時代(上):創(chuàng)建櫻美林學園
第一節(jié) 櫻美林學園的創(chuàng)建
第二節(jié) 實現(xiàn)“創(chuàng)辦大學夢
第三節(jié) 令人難忘的日子
第七章 東京時代(下):設立櫻美林大學
第一節(jié) 設立四年制大學
第二節(jié) 櫻美林的自豪情
第三節(jié) 櫻美林恩人錄
第八章 作為一名牧師
第一節(jié) 耶穌的“僻靜之處
第二節(jié) 基督教的復活信仰
第三節(jié) 圣母瑪利亞
第九章 作為-名教育家
第一節(jié) 教會學校和基督教徒學校
第二節(jié) 建成充滿愛的學園
清水安三年譜簡編
清水安三記事年表
清水安三著作目錄
清水安三研究主要日文著作
本書照片來源
譯者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第一節(jié)童年的記憶    1 小石子兒的出生    我告訴你們,上帝能從這些小石子兒中給亞伯拉罕    興起子孫來。    (馬太福音第三章第九節(jié))    1891年(明治二十四年)6月1日,這一天是我呱呱落地的日子。我好像是在田間小路上出生的。據(jù)說,母親正在水田里除草時,突然感覺要臨產(chǎn)了,于是急急忙忙往家里趕,可還是生在了路上。這真是一個令人手忙腳亂的出世方式,但這可不是我的責任喲。    2 甲午戰(zhàn)爭的軍歌:打它呀,教訓它    幼小時的記憶,如果不是特別大的事件的話,恐怕就什么也想不起來了。    我記得,甲午戰(zhàn)爭那個時候,看到過我們村兩個年輕人出征的情景。姐姐背著我,我搖晃著手里的小日章旗,目送他們離去。當時唱的軍歌還朦朦朧朧地記得一點,“打它呀,教訓它,目標是清國”??上?,我只記得這幾句。這是我四歲時,也就是我出生不到三年半時的記憶。在我后來學到的歌曲中,記得有一首是這樣的:    砍呀砍,砍下中國佬的頭顱,帝國萬歲,帝國大勝利,打呀打,打扁李鴻章的鼻子??逞娇?,砍下中國佬的頭顱……    盡管那是一個國民沒有教養(yǎng)的時代,但這首歌的歌詞還是太不著調了,不值一提。這就是我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初接觸到的與鄰邦中國有關的東西。我這個人一輩子之所以都很偏向中國,也許是對這首歌產(chǎn)生逆反心理的結果吧。    3 父親之死    另一個我有記憶的事就是父親的死。父親是1896年(明治二十九年)1月27日,我六歲的時候去世的。記得,先是兩個哥哥和三個姐姐坐在父親的枕頭旁邊,用樹葉蘸上水去滋潤父親的嘴唇,之后我也模仿哥哥姐姐,照著那樣做了一遍。父親已閉上了雙眼,一點兒都沒有張嘴。    在我給去世的父親蘸完最后一滴水之后,姐姐們開始放聲大哭。當時的情景我至今仍記憶猶新。也許是因為父親死于大腸傷寒菌的緣故吧,我還記得,家里好好地搞了一次大消毒。那次的消毒,好像是一種儀式,大家都很賣力氣。哥哥、姐姐和家里的男女傭人,或拿著大刀、菜刀,或手執(zhí)斧頭、鐮刀,在家中的各個屋子里,盡情地對著天空跳蹦砍殺。我自己也手拿自制的小刀之類的東西,滿屋子地跳來蹦去,揮來舞去。    4 藤樹祭的記憶    伯父帶著我去參加藤樹祭的事,我還記得很清楚。    有一天,我沒事正在院子里玩兒。擔任村長的伯父來了,對我說:    “我要去看藤樹他們村的大祭活動去了,你也一塊去吧?!?   中江藤樹他們村與我們村是鄰村,只隔著安曇川這一條河。我們走了三百多米,走到安曇川橋上的時候,伯父問我:“小鬼,長大了,想做什么?”    我好像毫不猶豫地就回答說:“我要做陸軍大將啊?!?   在西江州,有一個叫餐庭野的大草原,一到夏天,很多士兵就會從京都、大阪到這里進行實彈演習。    那時的團長身著黑色金邊上衣,下穿紅色褲子,頭發(fā)從中間分開,留著山羊胡子,騎在馬背上,好不威風啊。我希望自己將來做陸軍大將也不是沒有道理。    從安曇川橋到上小川的藤樹書院有四公里的路程。到了藤樹書院,大門的正面放著一把專門給伯父準備的椅子。    村長座位的后面,整整齊齊地站著身穿白色夏季校服的師范學校的學生。片刻,只聽“向左轉!”一聲號令,縣知事在郡長的帶領下進入會場。知事和郡長都向著榻榻米上方懸掛著的牌位深深一拜。    在回家的路上,走到安曇川橋的時候,伯父又問:    “小鬼,還是想做陸軍大將嗎?”    這次我搖了搖頭說:“大伯,我呀,要做藤樹那樣的人。”    ……    “大伯,怎么做,才能成為藤樹那樣的人呢?”據(jù)說我這樣問伯父。為了籠絡老成的中國人,有些人付出了我們所無法想象的辛勞。故意在賭博時輸?shù)?,看一些自己看不懂的戲劇,宴會時提供歌舞侍酒的日本藝人,他們飽受各種辛勞,努力行事。賭博和聽戲在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這是那些冒牌“中國通”的口頭禪。而讓中國人最瞧不起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這些所謂的“中國通”。 以劍為生者可以因劍而立,也會為劍而亡。中國的枯榮盛衰亦非常激烈,變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 這里我要責問一下,援助段祺瑞的援段政策究竟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呢。幾年前,有個軍人在《太陽》雜志上發(fā)表文章,宣揚起用段祺瑞的論調。我們讀了那篇文章后,只是哼一聲,不把他當一回事,完全不敢茍同。我記得,文章像列舉一種藥物的功效一樣,就段祺瑞的人品、才能和手腕寫了一條又一條。盡管日本的報刊把徐世昌說成是“年老昏聵”,但君不見,大總統(tǒng)徐世昌不還是通過充分準備,以陰險狡詐的驚人手腕,把段祺瑞這么一個尾巴翹上天的人推到了圈外,讓他飽嘗失敗之苦了嗎?只要對方有一點點倔強的地方,日本軍閥馬上就會看中他,接著與他看中的人一起墜入泥潭,張皇失措,這是日本軍閥的一種癖好。那個寫文章鼓吹起用段祺瑞的人此時該是目瞪口呆了。 在西伯利亞,他們被謝苗諾夫牽著鼻子走,不遺余力地援助他,做他的后盾,到最后實在撐不下去了,才將其拋棄。在北京也是這樣,當力挺段祺瑞的政策進展到一定程度已不能撒手不管的時候,他們將日本公使館當作段派元兇的避風港,對這些人加以保護,大肆發(fā)揮大和民族精神的那種氣魄。有道是,窮鳥入懷,獵夫不追,我們權且對這一行為予以肯定吧。但關于日本的對華政策是不是值得贊賞,疑問恐怕就非常多了。即使觸犯眾怒也要對這些人加以保護,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令我感到吃驚的是,日本能一邊若無其事地在嘴里喊著人道呀正義呀什么的,一邊卻在總的對華政策中顯現(xiàn)出帝國主義的魔掌。 目前,各國的對華政策正在從爭奪利權、侵略和瓜分向門戶開放、機會均等這一貿(mào)易主義方向轉換。這個時候,僅僅是收買權門又有何用?制定一個能獲得民眾支持的對華政策才是正路。這是將唯利是圖、以利權為生的投機商驅逐出去,全力援助正派做生意的日本商人的唯一的辦法。

后記

本書《朝陽門外的清水安三》,日文原版名為《清水安三遺稿集——小石子兒的人生》,1977年7月由基督教新聞社發(fā)行第一版,這本中文版是根據(jù)2009年3月櫻美林學園刊行的改定增補第五版編譯出來的。日文原版是在清水安三出版和發(fā)表的著作、文章、隨筆、回憶錄、說教、演講稿以及談話記錄中摘錄精華部分匯集而成的,他本人雖沒有直接參與編選,但生前對日文原版的出版卻是認可的。    關于清水安三的人生歷程及其貢獻,本書的三篇序文分別從不同的側面做了較詳細的介紹,這里不再贅述。這里愿補充一點,那就是清水安三一生對中國情深意切,他是一位熱衷于傳播基督教的傳教士,但更是一位熱心的教育家,他一直為自己在北京朝陽門外所從事的教育事業(yè)深感自豪,在為人題字、書寫漢字條幅中無不以“北京朝陽門外清水安三”署名,自己所有的藏書亦加蓋同樣的印章,本書書名由此而來。日本戰(zhàn)敗后,國民政府接收了崇貞學園。即使如此,他仍難以割舍與中國的情緣。在離開學校之前,清水安三與妻子清水郁子于1946年2月聯(lián)名給蔣介石和宋美齡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愚夫婦之來中國為鄰邦服務乃上帝所指示,因是從未希望得到任何報酬,背負十字架亦為吾人樂于擔任之義務也?!薄坝薹驄D向秉上帝意旨,為貴國人民服務,此后亦盼能永久留居中國為中國之友?!彪m然他們永居中國的愿望沒能實現(xiàn),但他們的教育事業(yè)、他的“學而事人”、“老實”、“宜強”等具有普世價值的教育理念卻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發(fā)揚。    在編譯中文版的過程中,我們從中國讀者的需要出發(fā)對全書的構成和用詞做了一些調整:增刪了部分內(nèi)容(如增加了1922、1967年和1976年清水安三在報刊上發(fā)表的回憶魯迅的幾篇短文),重新排列了章節(jié),訂正了在時間地點記述方面與史實有出人的一些記憶或印刷有誤的地方,對一些特殊的名詞做了注解,將那個時代日文中特有的但又不為大多數(shù)中國人所認同的一些詞匯改譯為現(xiàn)代漢語通用詞匯(如改“支那”為中國、“滿洲事變”為九一八事變、“支那事變”為盧溝橋事變,等等)。其余的部分我們均尊重原文,以便給讀者提供一個真實的清水安三。    本書能順利出版實得益于很多良師益友的無私奉獻。感謝原版編者、櫻美林學園第五任理事長清水畏三先生欣然應諾我出版中文版的請求,并親自為中國讀者撰寫了序文,簡明扼要地概括了清水安三的一生。年已八旬依然精神矍鑠的畏三先生為人謙和,曾專程乘公交車前來與我商議翻譯的具體細節(jié),授我以“編譯”本書之全權,要我從中國人的觀點出發(fā),對本書的內(nèi)容大膽取舍而不必顧及他的感受。畏三先生是著名的漢學家和世界高等教育研究的專家,他出生于北京,名字本身出自《論語》季氏篇中的“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他在北京接受過初等教育,在東京大學讀的是中國文學專業(yè),一生主要從事的是高等教育研究和管理事業(yè)。我們深知,雖然我們的翻譯與他的期待可能還有一段距離,但本書在北京的出版卻是對清水安三和他在北京所從事的教育事業(yè)的最好的紀念。    感謝櫻美林學園理事長、櫻美林大學校長佐藤東洋士先生對本書翻譯工作的全力支持。他是父母在崇貞學園執(zhí)教時在北京出生的,是在清水安三的呵護下長大的。為了本書,他不辭勞苦,從家傳的老相冊中找出了崇貞學園時代的很多珍貴照片。他堅信,清水安三的思想和教育實踐不應該僅僅是日本的財富,還應該是近代中國財富的一部分。他以極大的熱情承繼清水安三的教育理念,在從事英美文學和高等教育管理的同時,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櫻美林學園與櫻美林大學的發(fā)展與國際化方面,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為此他已當選為世界大學校長聯(lián)合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0funiversity Presidents,IAuP)主席,將引領世界高等教育走向美好的未來。    感謝我們的同事櫻美林大學孔子學院的光田明正教授,人文學系的太田哲男教授、町田隆吉教授、井上大衛(wèi)教授、倉澤幸久教授,心理與教育學系的樽松薰教授,法學與政治學系的佐藤考一教授以及清水賢一先生、土橋敏良先生,是他們幫我們解讀了部分特殊的文獻。感謝櫻美林學園廣報部、櫻美林大學紀念清水安三課題組以及劉宇先生、巖本貴永先生,是他們?yōu)楸緯鴱椭屏司赖恼掌?   最后請允許我給讀者簡單地介紹一下本書的幾位譯者。第一、四、五章的譯者及負責全書編審的是李恩民。我于1992年赴日留學,1995年獲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1999年獲一橋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現(xiàn)執(zhí)教于櫻美林大學人文學系,主要研究中國文化史、近現(xiàn)代中日關系史,主要著作有《中日民間經(jīng)濟外交1945~1972》(人民出版社,1997)、《轉換期的中國·日本和臺灣問題》(御茶水書房,2001)、《交涉的政治過程》(御茶水書房,2005)等。    第二、三章的譯者是邢麗荃女士。她于1993年赴日留學,在宇都宮大學教育學碩士研究生畢業(yè)之后,在宇都宮大學國際學院和櫻美林大學孔子學院兼課的同時,主要從事中日文翻譯工作。她翻譯作品甚豐,主要有內(nèi)山雅生的《華北農(nóng)村社會經(jīng)濟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三谷孝的《秘密結社與中國革命》(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山崎朋子的《朝陽門外的彩虹:崇貞女學校的人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等。    第六至九章的譯者是張利利女士。她是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譯作有井上靖的《蒼狼》(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水上勉的《紅花物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8)、多田野弘的《鐵與火花》(浙江文藝出版社,1994)等。她于1996年赴日留學,獲得廣島女學院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現(xiàn)執(zhí)教于櫻美林大學人文學系。主要研究日本古典與現(xiàn)代文學。論著有《方丈記日中文學比較研究》(翰林書房,2009),譯著有《日本古典文學作品解析》(翰林書房,2011)等。    我們?nèi)穗m然各有自己的事業(yè),但均為清水安三的事跡所感動,遂齊心合作,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將本書翻譯出來。我們認為,本書是研究近現(xiàn)代中日政治關系史、留學生與中日教育交流史、傳教士與傳教史以及戰(zhàn)后日本教育史的第一手資料。我們相信,本書在中國的出版對推動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將會大有裨益。    李恩民    2011年秋于東京

編輯推薦

《朝陽門外的清水安三:1個基督教徒教育家在中日兩國的傳奇經(jīng)歷》是清水先生1977年的一部言論集,這部書不僅是他對自己生平的回顧與總結,也是了解近代中國風云變幻的一面窗戶。對于廣大讀者來說,它反映的是一個日本人怎樣看待和認識中國,對于研究者來說,它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更是顯而易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朝陽門外的清水安三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