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政史話

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徐輝琪 付建成  頁數(shù):154  字數(shù):102000  

前言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古老國度,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探尋、創(chuàng)造的腳步。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輕若煙霧、薄如蟬翼的素紗衣向世人昭示著古人在絲綢紡織、制作方面所達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個洞窟中的兩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繪壁畫又向世人顯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繪畫方面所取得的成績;還有青銅器、唐三彩、園林建筑、宮殿建筑,以及書法、詩歌、茶道、中醫(yī)等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它們無不向世人展示了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燦爛與輝煌,展示了中國這一古老國度的魅力與絢爛。這是一份寶貴的遺產(chǎn),值得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珍視。    歷史不會永遠眷顧任何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當世界進入近代之時,曾經(jīng)一千多年雄踞世界發(fā)展高峰的古老中國,從巔峰跌落。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的炮聲打破了清帝國“天朝上國”的迷夢,從此中國淪為被列強宰割的羔羊。一個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不僅使中國大量的白銀外流,更使中國的領土一步步被列強侵占,國庫虧空,民不聊生。東方古國曾經(jīng)擁有的輝煌,也隨著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轟擊而煙消云散,中國一步步墮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淵。不甘屈服的中國人民也由此開始了救國救民、富國圖強的抗爭之路。從洋務運動到維新變法,從太平天國到辛亥革命,從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人民屢敗屢戰(zhàn),終于認識到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這一道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從此飽受屈辱與蹂躪的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古老的中國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擺脫了任人宰割與欺侮的歷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華兒女應當了解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的文明史,也應當牢記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歷史。    當我們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紀,信息技術革命迅猛發(fā)展,地區(qū)之間的交流壁壘被互聯(lián)網(wǎng)之類的新興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個區(qū)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兩種以上文化的交匯與碰撞,但不可否認的是,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大潮,西方文化撲面而來,有些人唯西方為時尚,把民族的傳統(tǒng)丟在一邊。大批年輕人甚至比西方人還熱衷于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與洋快餐,對我國各民族的重大節(jié)日以及中國歷史的基本知識卻茫然無知,這是中華民族實現(xiàn)復興大業(yè)中的重大憂患。    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歷數(shù)千年而不分離,根基就在于五千年來一脈相傳的中華文明。如果丟棄了千百年來一脈相承的文化,任憑外來文化隨意浸染,很難設想13億中國人到哪里去尋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中,大力弘揚優(yōu)秀的中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揚中華文化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和民族自尊意識,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價值體系,光大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業(yè)。。    當前,我國進入了經(jīng)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diào)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的歷史時期。面對新的歷史任務和來自各方的新挑戰(zhàn),全黨和全國人民都需要學習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guī)范,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形成全民族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力量,這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保證。中國社會科學院作為國家社會科學研究的機構,有責任為此作出貢獻。我們在編寫出版《中華文明史話》與《百年中國史話》的基礎上,組織院內(nèi)外各研究領域的專家,融合近年來的最新研究,編輯出版大型歷史知識系列叢書——《中國史話》,其目的就在于為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較為完整、準確地介紹中國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的普及類系列叢書,從而使生活在信息時代的人們尤其是青少年能夠了解自己祖先的歷史,在東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中國與世界各國愈來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與特色,將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永遠發(fā)揚下去。    《中國史話》系列叢書首批計200種,每種10萬字左右,主要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哲學、藝術、科技、飲食、服飾、交通、建筑等各個方面介紹了從古至今數(shù)千年來中華文明發(fā)展和變遷的歷史。這些歷史不僅展現(xiàn)了中華五千年文化的輝煌,展現(xiàn)了先民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精神,而且展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不屈與抗爭精神。我們衷心地希望這套普及歷史知識的叢書對廣大人民群眾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鼓舞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新一代的勞動者和建設者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不斷闊步前進,為我們祖國美好的未來貢獻更大的力量。    陳奎元    2011年4月

內(nèi)容概要

憲政,即憲法政治,也就是民主的政治。它是一種以制定國家根本大法——憲法來管理國家和社會的政治,與封建專制制度根本不同。從廣泛的世界歷史角度來看,憲政是近代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產(chǎn)物,是資產(chǎn)階級革命初期反封建斗爭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稇椪吩挕芬灾袊鴳椪l(fā)展史為綱,詳述憲政在清末“預備立憲”、民初憲政實踐、南京國民政府的“訓政”
與“憲政”、中國共產(chǎn)黨實行的新民主主義憲政等幾個歷史階段的發(fā)展,兼論孫中山的憲政思想、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憲政主張及新民主主義憲政理論等,較為完整地展現(xiàn)了百年來中國憲政發(fā)展的全貌?!稇椪吩挕酚尚燧x琪、付建成所著。

作者簡介

徐輝琪,籍貫山東臨朐,1941年生于陜西富平縣。1964年西北大學歷史系畢業(y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曾任所學術委員會委員、所科研組織處處長;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日歷史研究中心辦公室副主任等職。出版專著有《中華民國史》第二編第一卷(合著):從書、資料書等十余種;發(fā)表論文《論武昌起義后同盟會的演變》、《論第一屆國會選舉》等數(shù)十篇。
付建成,1962年8月生。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F(xiàn)任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副院長。長期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中共黨史的教學研究及干部教育培訓管理工作,先后在《求是》、《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社會學研究》等刊物發(fā)表論文6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6部;部分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F(xiàn)兼任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毛澤東思想生平研究分會常務理事、中國現(xiàn)代史學會常務理事等。

書籍目錄

一  革命運動興起與清末“預備立憲”
1 近代西方憲政學說在中國的傳播
2 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初試鋒芒
3 立憲派的出現(xiàn)與清廷宣布“預備立憲”
4 三次國會大請愿
5 資政院和諮議局的開設
二 辛亥革命勝利與民初憲政實踐
1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
2 臨時參議院與《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3 第一屆國會選舉及召開
4 北洋軍閥肆意踐踏民主憲政
三 孫中山的憲政思想及發(fā)展
1 五權憲法學說
2 兩次護法與痛苦思索
3 改組國民黨和新民權主義的確立
四 南京國民政府的“訓政”和“憲政”
1 “訓政”三部曲
2 國民參政會的設立與蛻變
3 “制憲國大”與《中華民國憲法》
4 “行憲國大”的鬧劇
五 日益高漲的憲政要求與主要憲政團體
1 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的憲政主張
2 鄧演達與“平民政治”
3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與憲政運動
六 中國共產(chǎn)黨堅持實行新民主主義憲政
1 新民主主義憲政理論的提出
2 新民主主義憲政的實施
3 為民主憲政而斗爭
4 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召開與新中國建立
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近代西方憲政學說在中國的傳播    憲政,即憲法政治,也就是民主的政治。它是一種以制定國家根本大法——憲法來管理國家和社會的政治,與封建專制制度截然不同。從廣泛的世界歷史角度看,憲政是近代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產(chǎn)物,是資產(chǎn)階級革命初期反封建斗爭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早在17世紀后半期,英國資產(chǎn)階級在與封建貴族的斗爭和妥協(xié)中,先后通過或確認了一些法令、慣例,逐漸形成了憲法體系,建立了君主立憲政權。到了18世紀,美國和法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取得勝利后,同樣把制定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制度加以確定,建立了民主共和政權。這些國家所頒布的憲法,大都以資產(chǎn)階級啟蒙思想家的政治學說為理論基礎,對國家的社會制度、國家制度、國家機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作了全面的規(guī)定,宣布自由、財產(chǎn)、安全以及反抗壓迫是“天賦人權”;言論、信仰、著述和出版自由;確認了“主權在民”、“三權分立”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私有財產(chǎn)神圣不可侵犯等資產(chǎn)階級民主的基本原則,具有十分明顯的反封建專制制度的色彩。    從嚴格意義上說,中國爭取制定憲法、實現(xiàn)民主政治的運動開始于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以后。但實際上在此之前,先進的中國人在抵抗外來侵略的同時,便開始了向西方尋求真理、尋找救國道路的艱辛曲折歷程。西方資產(chǎn)階級民主憲政學說也因此而逐漸地被介紹到中國并傳播開來。    1840年爆發(fā)的鴉片戰(zhàn)爭,猶如一聲霹靂,震驚了處于昏睡狀態(tài)的大清帝國。在經(jīng)歷了“堅船利炮”與大刀長矛的較量之后,清朝帝國的尊嚴被無情地戳破了,長期關閉的“天國”大門被轟開了。自此,廣闊的中華大地成了列強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chǎn)地,封建的中國被卷入到世界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體系中。    國門洞開,使中國的思想界受到前所未有的大震動。許多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開始從過去埋頭于訓詁、考證的故紙堆中站了出來,一部分封建官員縉紳也逐漸從過去夜郎自大、墨守成規(guī)的狀態(tài)中清醒了過來,看到了古老的中國與西方世界在各方面的差距。面對嚴酷的現(xiàn)實,他們主張“師夷之長技以制夷”。這是先進的中國人在鴉片戰(zhàn)爭后對西方文明的第一個反應,也預示了被迫“開放”后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趨勢。    在鴉片戰(zhàn)爭期間及其后,以林則徐、魏源、徐繼畬、梁廷柑等為杰出代表的先進中國人,先后編譯了《四洲志》、《海國圖志》、《瀛環(huán)志略》、《海國四說》等關于外部世界的書籍。書中不僅介紹了西方各國的地理、歷史、物產(chǎn)、習慣和風土人情,而且對西方各國的政事也做了介紹和評價。雖然由于時代、階級和認識的局限,它們對西方政制的理解還很淺顯,所掌握的情況有些僅是傳聞,而且主要強調(diào)學習以堅船利炮為中心的西方物質文明,強調(diào)用西方的“長技”來抵御外來侵略,并沒有表現(xiàn)出明顯的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意向。但是,他們探求新知的進取精神,確為中國人學習西方開了先河。中國人對西方政治制度的了解正是從他們開始的。    近代西方民主憲政學說在中國的傳播,到19世紀七八十年代得到了相當?shù)陌l(fā)展。當時,中國社會半殖民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民族危機日益嚴重。民族資本主義隨著洋務民用工業(yè)的舉辦而產(chǎn)生,因此出現(xiàn)了反映正在興起的民族資產(chǎn)階級利益和愿望的早期維新思想。    早期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馮桂芬、王韜、薛福成、馬建忠、鄭觀應等。與林則徐、魏源等人相比,他們開眼看世界的視角更為廣闊。除了以西書為媒介了解世界以外,他們當中的某些人還與來華的洋學士朝夕相處,切磋知識。也有些人則親歷西方,足踐歐土。因此,對于世界大勢和中國所面臨的危境的認識,他們相應也就深刻些。這些人主張向西方學習,實行某些政治、經(jīng)濟方面的改革,以使中國走上獨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經(jīng)過比較和分析,他們普遍感到,西方的議院制度的確有種種優(yōu)點,而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使國家富強。所以,中國要想轉弱為強,轉貧為富,必須首先在這方面效法泰西,進行改革。鄭觀應在《盛世危言》中認為,封建君主專制政體應該加以改革。他贊賞英國和德國的政治制度,認為實行君主專制政體的國家權力偏于上,而民主共和的國家權力偏于下,實行君主立憲政治的國家權力得其平。因此,他認為君主立憲政體適合中國的國情。另一個早期維新思想代表人物陳熾也持此主張。他把世界上的國家劃分為“君主之國”、“民主之國”和“君民共主之國”三類。他認為,前兩類國家均有弊端,只有君民共主最好。陳熾十分贊美西方的資產(chǎn)階級議會制度,并把能否設立君主立憲的議院看成是國家興亡的關鍵。此外,早期維新思想家還對封建頑固派的守舊思想和洋務派學西方只知抄襲皮毛的做法都進行了批評。早期維新思想家的主張也有明顯的弱點和局限性,比較突出地集中在他們不敢攻擊封建君主專制的理論基礎,對西方資產(chǎn)階級民主憲政學說的介紹和引進缺乏系統(tǒng)性,還沒有把進化論、天賦人權和社會契約論系統(tǒng)地介紹給國人。這表明他們還沒有完全擺脫封建主義的束縛。盡管如此,早期維新思想家對西方資產(chǎn)階級政治學說的傳播,在當時不僅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而且為后來的戊戌維新運動做了思想上的準備。    19世紀末,伴隨外國資本主義列強的侵略,中國面臨的危機更加嚴重了。    P1-4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憲政史話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